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

作者&投稿:超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经过查找资料,《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如下。

原文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译文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认为: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至于象《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太行山以西饶有木材、竹子和玉石,太行山以东多出鱼、盐、漆、丝和音乐、女色,江南盛产楠木、梓木、生姜、木犀、金、锡、铅矿石、丹砂、玳瑁、珠玑、兽角、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广产马、牛、羊、毛毡、毛皮和兽筋、兽角,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这还仅仅是物产分布的大概情况。这些物品都是中原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出木材来(供给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供他们的所需),商人输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这难道还需要政令教导、征发人民如期集会来完成吗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就是如此的证明吗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反过来,资源缺少,山泽也就不能重新得到开发。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源泉。源泉广阔,就会富饶起来;源泉窄小,就会贫穷下去。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贫富的形成,没有入能给予他们,也没有人能剥夺他们,只是聪明的人能使财富有余,愚蠢的人只能使财物不足。所以姜太公吕望被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本来是盐碱地,人口稀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女子纺绩,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来了,象钱串一般,络绎不绝,又如车辐一般,向这里集中。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海滨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好衣袖来齐国朝拜。此后,齐国中经衰落,管仲又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调整物价的九个官府,而齐桓公因此能够称霸天下,多次以霸主的雄姿盟会诸侯,匡正了整个天下的政治,而管仲自己也修筑了三归台,他的地位在陪臣之列,财富却胜于列国的君王。从此,齐国又富强起来,一直持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期。

  所以说:“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这并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货殖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商海中奋力拼搏,赚了钱后买房买地,才能把赚来的钱牢牢锁住。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译文:商人坐着与跪着和官员说话并去挣钱,靠经商挣钱,然后用挣的钱去买土地(房产 等)让钱保值。“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解释:熙熙、攘攘:盛、多。 全句译文:天下人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天下人碰碰撞撞,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往。赏析: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二字,司马迁深刻地认识到了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合理的,此句常用来比喻普天之下...

货殖列传全文翻译?
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的了。...

商殖列传的准确翻译谁有?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答案被采纳可获得悬赏分和额外20分奖励。货殖列传序 作者:司马迁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

当时的农民见精神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农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要从贫穷达到富有,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刺绣织绵不如倚门卖笑,这里所说的经商末业,是穷人致富凭借的手段。

什么是货殖列传
货殖是指以获取赢利为目的,从事于农、林、牧、虞(山泽)、工、商、高利贷等的生产或经营的活动。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为之立传的有:范蠡、计然(对计然是人名还是范蠡著作的篇名,有不同的看法)、子贡、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寡妇清、蜀卓氏、程郑、婉孔氏、曹邴氏、刀、师史、宣...

子贡准确预测行情,从而成为富商的故事有哪些?
子贡成为富商的相关信息如下,供你参考:1.关于子贡成为富商的记载:原文: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者,自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译文:子贡在向孔子学习,返回后在卫国任...

关于《货殖列传》中两处句子的翻译
第二个,2个意思都有,只是《货值》里的意思是商贾之意,后来演变出妓女之意。倚市门(倚市门)亦省作“ 倚市 ”。 《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案此有二解:(1)谓经营商业。 日 人 泷川资言 《史记会注考证》云:“刺绣文,工之事...

形容“冷漠”的诗句有哪些?
3、《增广贤文》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原文: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译文:世人之间的情谊并不总像春天的景致那样美好;遇到情况也有变冷时。4、《史记·货殖列传》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原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译文:天下的人乐融融,都是为财利而来;天下的...

史记商君列传翻译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在历史上和文学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司马迁在记述历史的同时,妙语连珠,留下许多经典的具有哲理的诗句。今天,隐娘挑出《史记》中的10句经典,如果你读懂,一定受益终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翻译】天下人来人往,匆匆忙忙...

龙游县15221501308: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 -
盍翟消炎:[答案] a

龙游县15221501308: 《史记货殖列传》载:“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 -
盍翟消炎:[选项] A. 恪守“以农为本”的原则 B. 认为社会分工是自然形成的 C. 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 D. 具有封闭性、保守性的特点

龙游县15221501308: 《史记 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适齐为鸱夷子皮. -
盍翟消炎:[答案] 适齐为鸱夷子皮 适:到……去.鸱夷:亦作“鸱鴺”.皮制的口袋.也用来盛酒

龙游县15221501308: 而出 - 史记货殖列传其中之一的翻译关于: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
盍翟消炎: 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出木材来(供给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供他们的所需),商人输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这哪里是因为国家颁布了政令来要求才做到的呢?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会把商品销售到可以贵卖的地方;物品价格昂贵,商人就会从价格低廉的地方运来销售.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就是如此的证明吗?

龙游县15221501308: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 -
盍翟消炎:[选项] A. 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发达 C. 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 D.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选哪个?

龙游县15221501308: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 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在这... -
盍翟消炎:[选项] A. 批判礼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B. 鼓励人们发家致富、勾结权力 C. 认为财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D. 否定人们逐本求利的生活方式

龙游县15221501308: 史记·货殖列传姓任的商人为什么会发大财 -
盍翟消炎: 1、任家发财依靠远见及自力更生.2、原文相关部分的翻译如下:宣曲任氏的先祖,是督道仓的守吏.秦朝败亡之时,豪杰全都争夺金银珠宝,而任氏独自用地窖储藏米粟.后来,楚汉两军相持于荥阳,农民无法耕种田地,米价每石涨到一万钱,任氏卖谷大发其财,豪杰的金银珠宝全都归于任氏,任氏因此发了财.一般富人都争相奢侈,而任氏却屈己从人,崇尚节俭,致力于农田畜牧.田地、牲畜,一般人都争着低价买进,任氏却专门买进贵而好的.任家数代都很富有.但任氏家约规定,不是自家种田养畜得来的物品不穿不吃,公事没有做完自身不得饮酒吃肉.以此做为乡里表率,所以他富有而皇上也尊重他.

龙游县15221501308: 关于《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句子翻译 -
盍翟消炎: 仁德不能用来取舍,坚毅不能有所坚守

龙游县15221501308: 帮忙翻译几句文言文如下:以要晋国之成 - -选自 国语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 --选自 史记.货殖列传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 --选自 狱中杂记 -
盍翟消炎:[答案] 以要晋国之成 --选自 国语 译文:和晋国缔结和约 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选自 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只有京师控制着它的通道.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选自 狱中杂记 译文: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