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论和目的论

作者&投稿:戴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因论”和“目的论”~

这几天看日本作家岸见一郎的书《被讨厌的勇气》。其中阿德勒提出的“目的论”,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弗洛伊德“原因论”的认可。

原因论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过去所受的伤,是现在不幸的罪魁祸首,不管是我们的情绪,还是行为习惯,都可能从过去当中找到原因,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过去经历所有的事情都是现在赋予它意义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目的论

而阿德勒却认为,过去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基本原因,我们也并非因为经历所受到的伤害而永远痛苦,实际我们会从过去经历中,找到现在的目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这就是阿德勒所提出的目的论。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难或者幼年收到虐待之类的事情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了某个“目的”而活着。

阿德勒否定弗洛伊德说,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也将会束手无策。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对世界绝望、对人生厌弃的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之中。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佛洛依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否定我们人类的自由意志、把人看作机器一样的存在,这是佛洛依德的原因论。

前段时间看了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深受启发。

让我印象最深的这本书里面所描述的目的论和原因论之间不同的观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我从来没有以作者那样角度去思考。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这两个观点,有了颠覆性的认识。真是应了那句话,你要是想做一件事情,会找出无数种理由,你要是不想做一件事情,也会找出无数种理由。关键是你有没有做这件事的勇气!

那什么是原因论呢?什么又是目的论了?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过去所受的伤,是现在不幸的罪魁祸首,不管是我们的情绪,还是行为习惯,都可能从过去当中找到原因。过去所经历所有的事情都是现在赋予它意义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而阿德勒却认为,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基本原因,我们也并非因为经历所受到的伤害而永远痛苦,实际我们会从过去经历中,找到现在的目的因素。这就是阿德勒所提出的目的论。

列举书中的例子。书中的青年,对阿德勒,介绍说,自己有个多年的朋友,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他希望到外面去,如果可以的话,很想做个正常的人拥有一份工作。想改变目前的自己。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他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青年分析他的朋友原因,可能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好,或者是由于在学校和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的心灵创伤,抑或是因为娇生惯养的缘故。总之是过去的原因造成的。

而哲人的分析却的观点和青年截然相反。哲人认为,青年的朋友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是因为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且,这些不安或者恐惧是真实的,也有可能被剧烈的头痛折磨,或者猛烈撞击腹痛等所困难,但这些症状都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这正是原因论和目的的区别所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


“哎呀,我身体这么胖,没办法运动动一下,就流一身汗”

“哎呀,我这个人就是没本事,要是有本事也会赚更高的工资。”

“哎呀,我这个人学历就是不够高,不然的话教出来小孩也会非常的优秀”

在我们生活中,的确大多数的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没能力,低学历,没成就找借口,给自己找出了充分的借口,自己就不用再努力了,过着无需努力而安逸的生活。 却不曾思考自己为什么过着这种过着这种生活。

儿子作文水平很差,每天每次老师布置作文作业的时候,他总是放在作业的最后一个项目做。 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不停的站起来,要不口渴,要不肚子痛,想上厕所,要不就蚊子太多,会找各种各样的原因,拖到最后困得没办法睡觉了,第二天一定被老师留下来写完才能回家。这就是典型的原因论,因为他内心排斥写作文,不想写作文,所以会从现实生活中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反思自己的写作历程,也有发现类似的,励志自己加入007写作团队后,每次交作业都要找到截止当天完成。即使有空,也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要不有工作要做,要不什么事情还没做,要不就家里小孩交代的东西没买,总是逃避写作的恐惧。


那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原因论的观点,我们只会抱怨,并且难以改变。虽然口中说着想改变但是我们心中还是没想改变,或是没下定改变的决心。这有什么好处的,因为尽管生活,这样那样的不开心,不如意,我们还是觉得,这样不改变,比较轻松。一句话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现在眼前的事,都可以通过经验来推断,可以轻车熟路,即使遇到什么状况也可以对付的过去,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意愿去改变。就会找很多没法改变的原因。


如果我们选择了改变习惯,选择新的生活,我们就有可能有恐惧,生活的末知和不安。


目的论,则这把过去的发生的所有事情赋予某种意义,使它更有利于自己现有的目标。也不断的创造有利于自己目的的条件,克服一切困难。


所以面对自己的不安,和不变带来的安逸的生活,我们是否有勇气选择改变,选择突破,选择打破现在的一切,不断的完善自己。取决于我们是否真的有勇气选择改变,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坚持走下去,不为自己退缩找借口。

1、“原因论”就是认为过去造就现在和未来,人也许会期盼改变,但却无法改变。类似的观点还有“过往种种,皆成今我”。哲人认为,如果我们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一直地依赖“原因论”,那么我们将永远止步不前。

2、“目的论”与“原因论”不同。拿感冒发烧来举例,如果你因为感冒、发高烧而去看医生,如果医生就引起感冒的原因仅仅告诉你说“你之所以会感冒是因为昨天出门的时候穿得太薄”,没有人会对这样的回答满意,因为人们更想要听到医生提出治疗性的建议。在这个例子中,仅说明感冒原因的回答就是“原因论”,说明治疗性建议的回答就是“目的论”,目的是治好感冒发烧。

3、实际上,感冒原因是穿得薄也好、淋了雨也好,关键在于医生应该提出专业性的处理和治疗方案,而不是简单阐述过去的原因。但原因也很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治疗性建议的方向和针对性。再深入一点,了解原因有助于我们把握全局,而目的则是我们改善的关键。

4、其实不管是“原因论”还是“目的论”,我们都要避免陷入“用一根管子去观察世界和人生”,也就是说,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不应该仅仅用一种「论」去分析,而应多角度分析,从宏观上对事情有所了解。而当我们准备做出行动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论」去执行。拿“原因论”和“目的论”来说,“原因论”认为人无法改变,“目的论”认为人可以改变,那么很明显,“目的论”是有利于我们的发展的,所以在行动时我们更应该以“目的论”为指导思想。

5、哲人还提到:“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6、我的理解是,人有目的后,会为过往的经历赋予相应意义,进而对现在的自身产生影响。如果目的消极,赋予的则是消极的意义,而自身也会陷入消极当中;如果目的积极,赋予的则是积极的意义,而自身也会更积极地作出改变,或是由衷感到心情平和。




浅谈原因论和目的论
即为了找到议题的答案,我们要知道目标在哪、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原因论,比较被动。因为什么,只能顺应。被现有的条件所限制。而目的论比较主动,为了什么目的,去创造、去达成,实现从无到有。        原因论让人遇事常归因于外界。如...

原因论or目的论
书中有这么个例子,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讲,是因为受到伤害封闭自己不出门,那么用阿德勒的理论来讲,是因为他不出门可以达成某种目的,比如说父母的关心等。哪一种都能说的通。所以,到底应该用“原因论”,还是“目的论”来解释所有的事情呢?我想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吧,哪...

心理学上的原因论和目的论
最近几年,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这一代完全进入了社会,也由于社会极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心灵荒漠,出现了很多心理学相关的话题。在这之中,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原生家庭。一开始我认为自己的经历非常特殊,甚至于很惨,所以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特别的我。这个我有自己的纠结自己的软弱。我既不喜欢这段经历,...

阿德勒心理学“目的论”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搞清楚现在的目的。 你的朋友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我认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这个说法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你细细品,确实也有道理。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做“目的论”。你朋友现有了“你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

因果论与目的论
关于因果论与目的论 这二者是矛盾的吗?个人觉得不是。只是出发点不一样,两种不同的角度,都可以产生作用。因果论会觉得一切的果都是因的,这没有问题,比如坐着什么都不做,不吃不喝,可以遇见不久就去饿死或者渴死。所以未来所呈现出来的任何画面一定都是因为现在做了什么,时空是连续的而不是隔断...

《被讨厌的勇气》原因论与目的论
哲人:你朋友所感觉到的不安或恐惧是真实的,有时他可能还会被剧烈的头痛所折磨或者被猛烈的腹痛所困扰。但是,这些症状也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哲人: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在于,假设你因感冒、发高烧去看医生,如果医生只就引起...

荣格心理学肆:因果论和目的论
荣格认为:既然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种族长时间的一种历史文化的心理积淀,所以对个体来说,它是一种先验的存在,人无法从后天获得它。因此弗氏的因果论方法无法涉及到它,它远远超过了因果律的范围。要涉及集体无意识,必须引进另一种思维方法,就是目的论的方法。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先验的精神模式,它从一...

是过去决定现在还是现在影响未来?
✨弗洛伊德有提出过经典的“原因论”,凡事之所以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而我们总是自然的认为原因存在于过去,因为过去的原因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而阿德勒却提出了“目的论”,你之所以产生某种行为正是你先产生了某种目的,然后相应的发出了某种行为。这种目的论并没有把原因归咎于过去。而是用一种...

阿德勒心理学:你讨厌我,与我何干?
原因论和目的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其实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其实并不是,阿德勒只是参与了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研究工作,他与弗洛伊德年龄相仿,是平等的研究关系,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但是两人后来因观点对立而导致...

《被讨厌的勇气》:目的论
阿德勒提出“目的论”的前提是: 他否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创伤”学说。精神分析特别强调“早年经历对人格的巨大影响”。该理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一个人心灵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此种观点,与我们的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差不多意思。这是...

苏尼特右旗18673463203: 怎样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
墨琬丽珠: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copy论哲学体系由三个方面构成:形而上学目的论,自然目的论以及人事目的论. 用目的或目的因果性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根据.其根本点是把自然过程拟...

苏尼特右旗18673463203: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
墨琬丽珠:[答案]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 这样,苏格拉底在反对自然哲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原因的主张,即目的论.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

苏尼特右旗18673463203: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墨琬丽珠: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

苏尼特右旗18673463203: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在他其他哲学思想方面所起的作用 -
墨琬丽珠: 他是试图解释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因的.因此它就从形而上的观点出发,通过逻辑来认识,而认识过程就是带着目的论的.也就是他认定存在着一般的道理,所以就试图去解释了,这种解释是需要客观的---------最终目的还是认识形而上的东西.他是可知论的,但是有意去解释,是不够客观的.

苏尼特右旗18673463203: 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
墨琬丽珠: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哲学体系由三个方面构成:形而上学目的论,自然目的论以及人事目的论.

苏尼特右旗18673463203: 翻译目的论是什么 -
墨琬丽珠: 所谓翻译目的论,就是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苏尼特右旗18673463203: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
墨琬丽珠: 四因说,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四种,即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动力因. 首先,“质料因”即“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在着的那东西” 其次,“动力因”即“那个使被动者运动的事物,引起变化者变化的事物” 再次,“形式因”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达出本质的定义”, 最后,“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终结", 后三者常常可以合而为一,因为形式和目的是统一的,而运动变化的根源又和这两者是同种的”.

苏尼特右旗18673463203: 什么是功能目的论 -
墨琬丽珠: 中文名称:目的论英文名称:teleology 定义:认为生物的适应是绝对完善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严格对应,生物体的结构是为一定的功能目的而设计的,各部分的结构又是按最合理的方式组合成整体的一种理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