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农村建设有哪些文件

作者&投稿:励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16年国家对农村有什么新的政策~

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

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2.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4.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5.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6.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7.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你好,请参考: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取消了农业税,实施了“四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2142亿斤,连续4年超过11000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同时,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市场供应丰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稳步提升,2013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2亿亩,比2005年增加1.27亿亩;农机总动力超过10亿千瓦,比2005年增加3.5亿千瓦。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阶段。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增产增收、优质增收、务工增收、补贴增收。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十连快”,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33∶1缩小到2013年的3.03∶1。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同比实际增长9.7%,增幅比城镇居民高2.8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每百户农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7台、电冰箱67台、移动电话198部、计算机21台,分别比2005年增长28%、70%、75%、9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5年的45.5%下降到2013年的37.7%。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22亿人减少到2013年底的824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近2000万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有力促进了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面貌逐步改善。坚持把农村饮水、道路、电力、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十一五”以来,中央累计投入7000多亿元,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78万公里,乡镇基本实现通公路和沥青(水泥)路,99.7%的建制村通公路,89%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供水质量明显改善,4.7亿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国农村集中供水人口受益比例达到78%。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7个省份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2011—2013年共解决了255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农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改造农村(含国有农林场)危房近1300万户,定居游牧民38.8万户,安居渔民5.5万户,上千万农牧户已逐步告别危房、土坯房、毡房,住上了结构牢靠的安全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环境逐步改善,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村庄4.6万个,惠及农村居民8700万人。开展农村生态乡镇、生态村、美丽乡村创建,加强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4500多个乡镇、9万多个村庄受益。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基本全覆盖。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发展,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日用品、农资经营连锁农家店73万个,覆盖了100%的县域、97%的乡镇和82%的行政村。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村庄更明亮、饮水更干净、生活更便利。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政策文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相关的文件应该说比较多,最主要最核心的是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另外,各个省市区都制定了针对自己当地的指导性规划文件。本人也从事过这类课题的研究。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进一步说一些,但请不吝赐分!

这个方面有没有具体的设计规范之类,顶起,追问


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 具体包括哪些建设项目
1、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一: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和技术集成基地,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支持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 2、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二:拓展乡村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

什么是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实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要让农民宜居宜业,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农村要有“人气”,政治、文化、经济、民俗...

建设新农村国家有什么政策
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新农村建设政策有哪些
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规划有哪些主要的内容?急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国家目前重点实施的战略规划,而新农村的建设这个含义较广,涵盖了村庄建设,村民社会保障,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各方面问题。山合水易认为其主要内容为:1、合理布局村庄发展用地,明确未来发展方向;2、理顺村内道路交通,处理好内外交通的联系;3、改造村庄生活环境,包括卫生、...

新农村改造有哪些项目
这样造成了很多不足,很多大型的车辆进不了农村。导致很多农民种植的农作物运输不出去。这样不仅造成了农作物滞销,同时也造成了农民种植热情不高。于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于这个问题,将会对于农村道路进一步升级。现在,道路建设全部由国家资助,因此国家将补贴道路以巩固或拓宽道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什么?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

全国新农村建设有哪些文件
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清新别致的新农村居民小区已随处可见,平整的水泥路也几乎通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除此之外,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络等便利的生活设施也已进入农村。看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实现跨世纪目标必须坚持的十条...
【答案】:(一)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二)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三)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四)实施科教兴农;(五)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八)实现计划生育国策;(九)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十)物质...

息烽县14719053930: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相关政策内容是什么呢?
大叔刮怡那: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8个“一号文件”,积极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

息烽县14719053930: 农村住房统一改造政策
大叔刮怡那: 目前,全国已有部分省份出台了相关统一规划农村住房的政策.例如河北省就提出,要以县域为单元,科学编制镇村体系规划,“整治”和“建设”相结合,优化农村空间...

息烽县14719053930: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开放哪些政策? -
大叔刮怡那: 一、关于农业和农村投入政策 一是“一条原则”.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按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二是“三个高于”.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

息烽县14719053930: 普惠政策是什么政策? -
大叔刮怡那: 公共民生普惠政策应该可以理解为普惠民生的公共政策,即可以给大众带来利益、实惠的公共政策.陈庆云等人认为,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作出权威性分配.普惠民生,普遍惠及人民群众,要求社会利益的分配倾向于大众,让老百姓得到好处和实惠.社会保障政策、支农惠农政策都属于公共民生普惠政策.

息烽县14719053930: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政策导向?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交流一下? -
大叔刮怡那: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全会对农村改革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并出台...

息烽县14719053930: 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哪些 -
大叔刮怡那: 政策一:三权分置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和促进资本向农村农业集中,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促进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土地改革...

息烽县14719053930: 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有哪些? -
大叔刮怡那: 三农问题(法律,法规,政策)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

息烽县14719053930: 新农村建设都有什么政策? -
大叔刮怡那: 5月30日,绥中县召开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县委书记夏雨恩作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常春友主持会议,副县长王跃明、县长助理袁志祥出席. 此次会议主要就如何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小城镇建设政策和试点村补助政策进行...

息烽县14719053930: 关于新农村建设 的文章 -
大叔刮怡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