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太信子的人物评价

作者&投稿:郴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羽太芳子的结局~

羽太芳子的结局是:
1941年3月24日,她的小儿子丰三,在家里用伯父周作人警卫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枪自杀。
羽太芳子以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八道湾,与孩子相依为命。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如此。她于1964年逝世。

扩展资料:
羽太芳子于十五岁来到中国。1912年5月,因姐姐羽太信子分娩需人照顾,芳子由其兄羽太重久陪同,从东京来到绍兴。
鲁迅日记1912年5月23日记有:“下午得二弟信,十四日发,云望日往申迎羽太兄弟。又得三弟信,云二弟妇于十六日下午七时二十分娩一男子,大小均极安好,可喜。其信十七日发。”
这是羽太芳子到中国的准确的日期。鲁迅日记1912年6月29日记有:“得二弟妇信,附芳子信一纸,二十三日发。”这是芳子第一次给鲁迅写信。

十五岁的芳子到绍兴后,与二十四岁的周建人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渐渐产生了感情。在姐姐羽太信子和哥哥周作人的从旁推促下,他俩于1914年2月28日结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羽太芳子

羽太信子:她是日本人,随周作人来到中国,并最终死在这里,于她来讲也算客死异国了。许多写周作人的文章都会捎带零星地涉及一些她的行迹,其中有赞有弹,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即,她对周作人生活和人生道路的影响非同小可。周作人一生中至少有两件大事,羽太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周作人与乃兄鲁迅的决裂,一是周作人“七七事变”后没有南下而留在北平,并最后落水出任伪职。

关于前一件事,最有代表性,大概也最为可信的记述来自周建人。周建人似乎对这个日本嫂嫂颇有微词。他在《鲁迅与周作人》一文中有如下的记述:“增田涉说:‘他(指鲁迅)常买糖果给周作人的小孩(他自己那里没有小孩),周作人夫人不让他们接受而抛弃掉。他用充满伤感的话说:好像穷人买东西也是脏的,这时候使我想起他常说的寂寞这个词来。’鲁迅对我说的是,他偶然听到对于孩子有这样的呵责:‘你们不要到大爹的房里去,让他冷清煞。’”在周建人看来,鲁迅与周作人夫妇的隔阂主要源于彼此生活方式的不同。羽太信子惯于挥霍,可以说“挥金如土”。“鲁迅不仅把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出,还把多年的积蓄赔了进去,有时还到处借贷,自己甚至弄得夜里写文章时没有钱买香烟和点心。”而鲁迅则自奉甚俭。自己挣钱别人花,花钱的人又不心疼,过于大手大脚,且理直气壮,鲁迅看不过,气不顺,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劝过周作人,但周作人作不了夫人的主,大哥的规劝只当耳边风。后来,羽太还把她的许多亲属接来一起住,一切吃穿用度完全日本化,花销就更大。终于导致鲁迅先是分炊,后彻底搬出八道湾。鲁迅在1926年6月11日的日记中记载那天下午他去八道湾取东西,与弟弟和弟媳发生的一场冲突。中有“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等语。至于究竟是什么“秽语”,外人不得而知,虽后人多有揣测者,但到底只是揣测而已。根据鲁迅这个记载判断,这个羽太信子的性格可能是相当泼悍的。对这一性格特点,周建人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早在辛亥革命前后,他(周作人)携带家眷回国居住在绍兴时,他们夫妇间有过一次争吵,结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发作,周作人发愣,而他的郞舅、小姨指着他破口大骂,从此,他不敢再有丝毫‘得罪’。相反,他却受到百般的欺凌虐待,甚至被拉到日本使馆去讲话。”周建人说周作人是意志薄弱、性情和顺,却不辨是非。鲁迅对周作人的评价是“昏”。这兄弟俩的意见倒也一致。看周作人的文章,觉得他是那么渊博、见识又是那么卓超,但在世事上、大节上的处理与选择却又如此“出人意表”。用乾隆皇帝对纪晓岚的评价“读书多而不明理”来评价周作人大体不错。这一事件中,羽太信子起的作用确实不容忽视。

至于“七七事变”后,周作人没有南下而留在北平并最终落水出任伪职一事的原因,周作人自己及相关人等,都给出了不同说法,这一点人们都耳熟能详了,不用细表。但个中真相却谁也说不清,至今也没有个大家都认同的结论。不过官方的评价似乎还是汉奸,这一顶帽子想拿下来也难。1937年后周作人留在北平,这件事中羽太信子扮演了什么角色,也没有见过专门讨论此事的文章。估计一是不好写,一是当事者多三缄其口,一是这事本身并不重要,所以人们也就不去关注了。如果考虑到羽太信子在促成他们兄弟反目中的重要作用,也就可以想象得出她对周作人当年决定去留的影响了。其实,从鲁迅和鲁迅母亲及朱安搬出八道湾以后,八道湾的实际主人就已经是羽太了,鲁迅其时就说过,八道湾就剩下一个中国人了。虽然鲁迅搬走以后,周建人又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但不久也去了上海。这样,周作人实际上已经处于日本人(羽太信子和她的娘家人)的包围之中。加上羽太信子泼悍的性格,周作人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恐怕都要受制于她吧。许多人喜欢从更深层的原因分析周作人的留平与落水,倒更愿意相信羽太信子的直接而巨大的作用。

羽太信子不仅对自己丈夫的人生道路有着负面的影响,她对自己的妹妹芳子(也就是周建人的妻子)的成长也没有起到好作用。俞芳引述鲁迅母亲的话说,芳子长年和信子在一起,受信子影响很大,比如,贪图享受,爱虚荣,怕过艰苦的生活,对周建人不够体贴,不太近人情等等。

以上说的羽太信子基本上是一个灰色的,甚至是不光彩的形象。但也有一些人的文章记述了她的生活的另一面。鲁迅母亲说信子勤劳好学,有上进心。她对鲁迅母亲的照顾也不能说不上心,比如,鲁迅母亲有肾炎,需要吃西瓜,为了让她在冬天也能吃到西瓜,信子就想出了煎熬西瓜膏冬天保存的办法。这让老人家很满意。信子对周作人和孩子们的照顾也周到得很。另外,徐淦《忘年交琐记》长文中专有一节记羽太信子。徐文说:“上街采办,下厨做饭,扫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里里外外操劳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贤妻良母,鞠躬如也,低声碎步,温良恭俭让,又极象绍兴的老式妇女,使我一点也看不出从前知堂当教授,做伪官领高薪时她会变成阔太太,如今过苦日子才变成这样勤劳朴素。”文洁若先生在《晚年的周作人》文章中,记了羽太信子的两个小细节,很能说明一点什么。其一,“周作人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生前,每餐必先在牌位(周氏兄弟母亲鲁老太太、周作人女儿若子、周建人儿子丰三的牌位)前供上饭食,然后全家人才用膳。”其二,“羽太信子病笃说胡话时,讲的居然是绍兴话,而不是日语,这使周作人大为感动。”这第二个细节是文先生听来的,她自己并未亲见。而据徐淦记述,羽太信子是“说不上几句像样的绍兴话”的。如果文先生记载的这第二个细节可信的话,倒真是让人感慨的。

总的来讲,羽太信子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女人,她因为嫁了一个有大才、有大名的丈夫而为世人所知。她又因为身处一个夫妻各自所属民族国家之间激烈争战的时代,而身不由己地多多少少地卷入了。这种民族国家之间不正常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体现在她身上,就是她的丈夫在民族大节上的首鼠两端、进退失据,终于堕入魔道,也使她在战争之后的生活受到连累。设若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她也许能够平平静静地、更感幸福地走过一生吧。不过,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要是要求她在当年那样的历史关口,敦促自己的丈夫离开北平南下救亡也是不现实的,也是苛求她了。更何况她的见识、她的民族属性也使她不能这么做呢。

对鲁迅兄弟关系的影响
关于前一件事,最有代表性,大概也最为可信的记述来自周建人。周建人似乎对这个日本嫂嫂颇有微词。他在《鲁迅与周作人》一文中有如下的记述:“增田涉说:‘他(指鲁迅)常买糖果给周作人的小孩(他自己那里没有小孩),周作人夫人不让他们接受而抛弃掉。他用充满伤感的话说:好像穷人买东西也是脏的,这时候使我想起他常说的寂寞这个词来。’鲁迅对我说的是,他偶然听到对于孩子有这样的呵责:‘你们不要到大爹的房里去,让他冷清煞。’”
在周建人看来,鲁迅与周作人夫妇的隔阂主要源于彼此生活方式的不同。羽太信子惯于挥霍,可以说“挥金如土”。“周作人不仅把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出,还把多年的积蓄赔了进去,有时还到处借贷,自己甚至弄得夜里写文章时没有钱买香烟和点心。”而鲁迅则自奉甚俭。自己挣钱别人花,花钱的人又不心疼,过于大手大脚,且理直气壮,鲁迅看不过,气不顺,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劝过周作人,但周作人作不了夫人的主,大哥的规劝只当耳边风。后来,羽太还把她的许多亲属接来一起住,一切吃穿用度完全日本化,花销就更大。终于导致鲁迅先是分炊,后彻底搬出八道湾。
鲁迅在1926年6月11日的日记中记载那天下午他去八道湾取东西,与弟弟和弟媳发生的一场冲突。中有“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等语。至于究竟是什么“秽语”,外人不得而知,虽后人多有揣测者,但到底只是揣测而已。
根据鲁迅这个记载判断,这个羽太信子的性格可能是相当泼悍的。对这一性格特点,周建人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早在辛亥革命前后,他(周作人)携带家眷回国居住在绍兴时,他们夫妇间有过一次争吵,结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发作,周作人发愣,而他的郞舅、小姨指着他破口大骂,从此,他不敢再有丝毫‘得罪’。相反,他却受到百般的欺凌虐待,甚至被拉到日本使馆去讲话。”周建人说周作人是意志薄弱、性情和顺,却不辨是非。鲁迅对周作人的评价是“昏”。这兄弟俩的意见倒也一致。
看周作人的文章,觉得他是那么渊博、见识又是那么卓超,但在世事上、大节上的处理与选择却又如此“出人意表”。用乾隆皇帝对纪晓岚的评价“读书多而不明理”来评价周作人大体不错。这一事件中,羽太信子起的作用确实不容忽视。
对丈夫出任伪职的影响
至于“七七事变”后,周作人没有南下而留在北平并最终落水出任伪职一事的原因,周作人自己及相关人等,都给出了不同说法,这一点人们都耳熟能详了,不用细表。但个中真相却谁也说不清,至今也没有个大家都认同的结论。不过官方的评价似乎还是汉奸,这一顶帽子想拿下来也难。
1937年后周作人留在北平,这件事中羽太信子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也没有见过专门讨论此事的文章。估计一是不好写,一是当事者多三缄其口,一是这事本身并不重要,所以人们也就不去关注了。如果考虑到羽太信子在促成他们兄弟反目中的重要作用,也就可以想象得出她对周作人当年决定去留的影响了。
其实,从鲁迅和鲁迅母亲及朱安搬出八道湾以后,八道湾的实际主人就已经是羽太了,鲁迅其时就说过,八道湾就剩下一个中国人了。虽然鲁迅搬走以后,周建人又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但不久也去了上海。这样,周作人实际上已经处于日本人(羽太信子和她的娘家人)的包围之中。加上羽太信子泼悍的性格,周作人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恐怕都要受制于她吧。许多人喜欢从更深层的原因分析周作人的留平与落水,我倒更愿意相信羽太信子的直接而巨大的作用。
对其妹羽太芳子的影响
羽太信子不仅对自己丈夫的人生道路有着负面的影响,她对自己的妹妹芳子(也就是周建人的妻子)的成长也没有起到好作用。俞芳引述鲁迅母亲的话说,芳子长年和信子在一起,受信子影响很大,比如,贪图享受,爱虚荣,怕过艰苦的生活,对周建人不够体贴,不太近人情等等。 以上说的羽太信子基本上是一个灰色的,甚至是不光彩的形象。但也有一些人的文章记述了她的生活的另一面。鲁迅母亲说信子勤劳好学,有上进心。她对鲁迅母亲的照顾也不能说不上心,比如,鲁迅母亲有肾炎,需要吃西瓜,为了让她在冬天也能吃到西瓜,信子就想出了煎熬西瓜膏冬天保存的办法。这让老人家很满意。信子对周作人和孩子们的照顾也周到得很。
另外,徐淦《忘年交琐记》长文中专有一节记羽太信子。徐文说:“上街采办,下厨做饭,扫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里里外外操劳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贤妻良母,鞠躬如也,低声碎步,温良恭俭让,又极象绍兴的老式妇女,使我一点也看不出从前知堂当教授,做伪官领高薪时她会变成阔太太,如今过苦日子才变成这样勤劳朴素。”
文洁若先生在《晚年的周作人》文章中,记了羽太信子的两个小细节,很能说明一点什么。其一,“周作人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生前,每餐必先在牌位(周氏兄弟母亲鲁老太太、周作人女儿若子、周建人儿子丰三的牌位)前供上饭食,然后全家人才用膳。”其二,“羽太信子病笃说胡话时,讲的居然是绍兴话,而不是日语,这使周作人大为感动。”这第二个细节是文先生听来的,她自己并未亲见。而据徐淦记述,羽太信子是“说不上几句像样的绍兴话”的。如果文先生记载的这第二个细节可信的话,倒真是让人感慨的。 总的来讲,羽太信子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女人,她因为嫁了一个有大才、有大名的丈夫而为世人所知。她又因为身处一个夫妻各自所属民族国家之间激烈争战的时代,而身不由己地多多少少地卷入了。这种民族国家之间不正常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体现在她身上,就是她的丈夫在民族大节上的首鼠两端、进退失据,终于堕入魔道,也使她在战争之后的生活受到连累。设若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她也许能够平平静静地、更感幸福地走过一生吧。不过,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要是要求她在当年那样的历史关口,敦促自己的丈夫离开北平南下救亡也是不现实的,也是苛求她了。更何况她的见识、她的民族属性也使她不能这么做呢。




尬聊历史:鲁迅为什么与兄弟反目成仇
羽太信子,日本人,本是鲁迅兄弟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所租房子房东的女儿。1909年与周作人结婚,后随周作人来到中国。羽太信子与周作人共同生活了54年,在1962年病逝于北京。关于羽太信子的为人,我们外人是不能说三道四的。让我们来看看她身边人的评价。正面评价来自她的婆婆,也就是鲁迅和周作人的母亲...

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罪魁祸首竟是日本弟媳?
7. 这场风波的幕后推手,很大程度上是羽太信子。她声称鲁迅对她不尊重,甚至涉及隐私问题。同时,经济管理上的纠纷也是导致关系恶化的原因之一。鲁迅曾试图劝说羽太信子节制开支,但她并未改变。8. 羽太信子的行为,尤其是她对鲁迅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鲁迅与周作人之间的裂痕。鲁迅的文学作品中有时透露...

尬聊历史:鲁迅为什么与兄弟反目成仇
5. 为了理解鲁迅与周作人失和事件的本质,需要探究关键人物羽太信子的背景和性格。羽太信子是日本籍,1909年与周作人结婚,并随其来到中国,直到1962年在北京去世。6. 关于羽太信子的为人,公众评价各异。鲁迅的母亲认为她勤劳有上进心,对家中老人照顾得体,但也有家人指出她挥霍无度,不善持家。7....

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罪魁祸首竟是日本弟媳?
唯女人和小人难养也,周作人在日本的时候,他爱上了一个日本人羽太信子,之后羽太信子嫁给了周作人,跟着周作人来到中国后,这个女人成了这对兄弟反目的罪魁祸首。当时鲁迅为了给弟弟结婚的钱,放弃了到德国留学的机会,回到浙江学校里面教书。就当时这个工资对他来说还不够,但他还是攒钱给周作人。毕竟...

民国“悬疑”:鲁迅与弟弟周作人的决裂,是因为那个日本妻子吗?_百度...
周家兄弟失和 虽然鲁迅是一代文豪,但是鲁迅自己的家事其实也挺多的,人无完人,鲁迅在自己的家事的处理上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都面临了正常家庭遇到的各种矛盾现象,摆脱不了现实中的许多俗世的困扰。周家兄弟失和,一种说法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爱慕虚荣,生活挥霍,花钱大手大脚的,以至于...

关于鲁迅在日本的一些事
从此费用增多,我不能不去谋事,庶几有所资助。”(《亡友鲁迅印 象记》)1911年5月,周作人夫妇归国。1912年5月16日,羽太信子分 娩,得一子。其弟羽太重九携妹羽太芳子来绍兴,照顾产妇。鲁迅7月 10日寄“羽太家信”,并不是寄给羽太信子的信,而是寄给日本羽太 家的信。当时羽太信子在...

周作人为何理直气壮让鲁迅搬家?鲁迅偷窥弟媳羽太信子洗澡了吗?_百度知...
鲁迅兄弟之间的纷争,一直是文学史上的一段公案。鲁迅在北京八道湾买下大房子,希望家人和和气气地生活。然而,家庭的经济大权却落入了二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手中。羽太信子的挥霍无度,使得家庭生活变得拮据。鲁迅无法忍受羽太信子的行为,便让周作人劝诫她,但周作人对此事保持沉默。羽太信子常在...

鲁迅先生一共有多少个老婆?
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

周作人为何理直气壮让鲁迅搬家?鲁迅偷窥弟媳羽太信子洗澡了吗?
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和三弟周建人的夫人羽太芳子都性格软弱,不善理家,所以家里的财政大权都由二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掌控。纵使鲁迅和周建人都有不菲的收入,也架不住羽太信子在生活上大肆挥霍,所以尽管家里两位挣钱的主儿都是高收入人群,不过日子过得还是非常拮据,鲁迅甚至还要经常借钱维持生计。 周作人从在日本...

鲁迅的弟弟为什么要和鲁迅绝交
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症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 决裂直接导因是周作人的妻子。鲁迅毕竟是伟大的,他受了种种诬蔑委屈,搬出了八道湾,又生了一场病,而对于作人和信子的事,日记上却一字不提。这是笔者在他死后数个月,为的要...

自流井区17721861831: 羽太信子(周作人的夫人) - 搜狗百科
俎骆复欣: 羽太信子 周作人的夫人日本人,随周作人来到中国,并最终死在中国.许多写周作人的文章都会捎带零星地涉及一些她的行迹,其中有赞有弹,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即,她对周作人生活和人生道路的影响非同小可.周作人一生中至少有两件大事,羽太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周作人与乃兄鲁迅的决裂,一是周作人“七七事变”后没有南下而留在北平,并最后落水出任伪职.

自流井区17721861831: 鲁迅为什么和他弟弟决裂?? -
俎骆复欣: 西元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送来了「绝交信」,40年的兄弟之情一信之间断交 1923年周作人给鲁迅的断交信:“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自流井区17721861831: 中华历史上哪些名人道貌岸然变成伪君子? -
俎骆复欣: 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唐太宗,另一个是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早年建国有功,治国有道,开创贞观之治1,不施暴政迫害有功之臣,魏征数次敢于冒犯皇帝直言相谏,虽然忠言逆耳,但李世民虽怒但也没有治罪,足见其胸怀宽广.2,减轻轻税收...

自流井区17721861831: 周作人的日本太太是哪一年去世的? -
俎骆复欣: 周作人的太太羽太信子自1911年随周作人来到中国,直到1962年在北京去世,一共度过了51个春夏秋冬.

自流井区17721861831: 《枕草子 》 是林文月 还是周树人翻译的好
俎骆复欣: ==当然是周作人啊 理由1:他妻子是日本人啊(对不起鲁迅二弟以及羽太信子我错了) 理由2:他就是学外国语的嘛 理由3:他的文学成就比较大啊

自流井区17721861831: 英镑汇率是要持续上涨的趋势么?~求专业人士分析解答~~
俎骆复欣: 英镑对人民币近期还可能是向上.中国政府让人民币贬值还有一点空间,只要有4,1,预先对欧元汇率下降先对冲,2,继续驱赶热钱流入套利,3,拉低长端成本,4,外汇储备已成较大负收益.中国今年经济转型,未来几个月正是重要的调整期.英国基本面向好,支持英镑上升.但在今年9月前应该也没多少空间,可以考虑逢低买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