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太和城遗址历史背景

作者&投稿:郟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南诏太和城遗址,建于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是蒙舍诏皮罗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并建立南诏国后的都城。这座古城见证了南诏国前期40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地位,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南诏德化碑》的保存。碑立于唐太历元年(公元766年),当时南诏王阁罗风因被迫叛唐投向吐蕃而立碑,以解释其背离唐朝的原因,体现了与西戎的复杂关系。碑文详述了南诏与唐朝的密切过往,包括三次交战,最终南诏归属吐蕃的历程。


太和城的兴起与南诏国的建立密切相关,五诏在开元二十六年被统一,皮逻阁被封为“云南王”。在此之前,洱海周边的“西洱河蛮”部落众多,他们在洱海沿岸筑城,太和城便是其中一座重要城邑。南诏在统一前一年已开始扩展势力,兼并了部分“西洱河蛮”,并将都城迁往太和城,寓意其在山坡上的独特地理位置。


太和城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南诏的形成、社会制度、云南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南诏与唐朝和吐蕃的互动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尽管明朝初年太和城已废弃,但其历史痕迹仍深深烙印在这一遗址上,为我们解读南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扩展资料

南诏太和城位于大理古城南7.5公里、苍山佛顶峰麓、太和村一带。太和城原为河蛮城邑,城内还建过小城金刚城及南诏避暑宫。立有南诏德化碑,碑阴题名41行,是研究南诏初期阶层的结构,职官制度的重要资料,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太和城遗址历史背景
南诏太和城遗址,建于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是蒙舍诏皮罗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并建立南诏国后的都城。这座古城见证了南诏国前期40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地位,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南诏德化碑》的保存。碑立于唐太历元年(公元766年),当时南诏王阁罗风因被迫叛唐投向吐蕃而立碑,以解...

德化碑建立的由来
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立着一块黑色的古碑——“南诏德化碑”,被誉为“云南第一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刻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仅存残破碑文256字。碑阴刻书41行,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六曹长等职衔和姓名。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仅存...

南诏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
南诏太和城遗址中,矗立着一座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重檐亭子,名为南诏碑亭。这座亭子是为保护南诏德化碑于1983年修建的,德化碑是其中的珍贵石碑,它是云南现存最大的唐代碑刻,记载了南诏人民对阁逻凤文治武功的颂扬。碑文揭示了南诏在天宝战争中的被迫反叛,这场发生在唐玄宗天保年间的战争,尽管唐朝有过...

南诏太和城遗址简介
南诏太和城遗址坐落在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脚下,距离大理古城南大约7.5公里,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遗址上有苍山顶的金刚城以及保存完好的南北两道城墙。这些城墙主要由土夯筑而成,北段城墙的高度约3米,厚度大约5米,体现出其坚固的防御特性。太和城地理位置优越,西靠苍山,东临洱海,...

南诏德化碑地址在哪里?
南诏德化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这座碑被誉为“云南第一碑”,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蕴深厚。南诏德化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刻有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现存残破碑文256字。碑阴刻书41行,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六曹长...

南诏太和城遗址的历史起源
今《南诏德化碑》尚存。元郭松年《大理行记》记太和城:周回十有余里。城废于明初。南诏德化碑立于赞普钟十五年即唐太历元年(公元766年),是南诏王阁罗风被迫叛唐投吐蕃以后,为说明阻绝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不得己叛唐而立的。碑文内容丰富,对南诏初期历史叙述极为详细,着重讲述了南诏和唐朝...

云南大理景点云南第一大碑"南诏德化碑"景点介绍
南诏德化碑简介:       南诏德化碑,立于公元776年,位于苍山下的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现仅存八百余字,被誉为“云南第一大碑”。       碑文内容记述了南诏初期的历史,以及与唐王朝的关系。

太和城历史进程
太和城,作为苍洱地区历史舞台的主角,其历史进程与南诏国的崛起紧密相连。第四代诏主皮罗阁于737年驱逐“河蛮”,选择了这座已有规模的城邑,开始了对太和城的修筑,为南诏迁都奠定了基础。739年,南诏政权的中心正式迁移到太和城,这一决定对南诏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苍洱地区成为了南诏展现...

南诏德化碑存放在哪里
南诏德化碑存放在云南大理市太和城遗址上。南诏德化碑简介:是云南省最大的一块唐碑,碑高3.02米,宽2.27米,文行40行,厚0.58米,两面刻字,阳文3800字,明文1200字,红砂石质地,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文物,此碑与太和城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价值:是一块历史的丰碑,广泛的...

南诏太和城遗址城址规模
南诏太和城遗址的城址规模相当可观,其形态呈现出不规则的三角形。遗址现今仅残存两道夯土城墙,北城墙自佛顶峰台坡起,向东北方向延伸至洱海岸边,总长度达到了3225米;而南城墙则由苍山五指峰脚出发,向东至洱滨村,全长约3350米。这两道城墙的宽度在4至5米之间,高度在2到4米,整个城址的总面积达...

和龙市15550715753: 太和城遗址 - 搜狗百科
代都金口: 干栏式建筑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考古学和民族学中的...

和龙市15550715753: 太和属于哪个朝代? -
代都金口: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太和城西依苍山...

和龙市15550715753: 高原名城——大理 -
代都金口: 高原名城——大理 周沙尘大理,美丽、神奇的地方. 三月,暮春的风光确实迷人:翠绿斑斓的田野,萦云载雪的苍山,碧蓝澄澈的洱海;香风满道,芳气袭人,是何等令人心驰神往啊! 四月,蝴蝶泉边“真蝶千万,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和龙市15550715753: 南宋大理都城叫什么 -
代都金口: 羊苴咩城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阁罗凤卒、异牟寻立,从太和城迁都于羊苴咩城,唐大历十四年至元至元十一年(公元779~1254年),羊苴咩城一直是南诏、大理国的国都 .937年段氏得国,改号大理,羊苴咩城也于此时改名为大理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将沐英攻下大理后,在羊苴咩城基础上修建今大理古城,旧城废弃,渐被掩没.今大理古城以北500米桃溪南岸,残存城墙遗址一道.残墙基宽8~10米,高2~4米,大部分为夯土筑成,部分用砖砌垒.

和龙市15550715753: 历史上的大理国各个国君是住在大理古城么?看起来大理古城貌似没有... -
代都金口: 南诏国最先定都太和城,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羊苴咩城的整个布局井然有序、庄重威严,很有王权的气概.其内部结构分五大部分,即宫、廷,高级官僚住宅区、南北通衢和客馆,南诏王丰佑在位时修建起五华楼,成为羊...

和龙市15550715753: 云南大理比较好玩的地方都有哪里?
代都金口: ˉ七'わ :你好,你提出的问题我来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洱海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 、“西洱河”、“西二河”等.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

和龙市15550715753: 介绍一下大理 -
代都金口: 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

和龙市15550715753: 白族与唐交往大事件历史作业<br/急用br/>速度啊br/
代都金口: 回顾白族与唐王朝的交往,关键是要抓住南诏国与唐朝之间发生的故事. 南诏是唐朝时期,白族人民以今日大理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权,存在时间几乎与唐朝相始终.她曾...

和龙市15550715753: 大理有什么好玩的? -
代都金口: 大理地处低纬高原,境内有中外闻名的点苍山和高原明珠洱海, 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地方性气候,冬暖如夏,空气清新,风花雪月,四季如春.这里年平均气温15.1℃,最冷月(1月)8.7℃,最热月(7月)20.1℃,素有“东方瑞士”之称,国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