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全文

作者&投稿:鄢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论语》全文~

《论语》全文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焉得刚!”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扩展资料

《论语》产生的影响: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

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没有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没有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扩展资料:

论语节选

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尔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先去做,然后再根据做了的去说(这就可称为君子了)。”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ì),小人比(bì)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联合人,却不拉帮结伙,;小人只拉帮结伙,却不联合人。”

3、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子路姓名)!我教给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吗?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理智的。”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做一个体,却不讲名誉,就那他没方法了。”

5、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项而不去做,便是没有勇气。”

6、子曰:“富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知,不处也。”

译文:孔子说:“兴家和升官使人们所期望的,假如不经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君子是不接纳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论语节选

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2、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3、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4、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论语》全文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

  2. 有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

  3. 子曰:“巧舌令色,鲜矣仁。” 1.3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好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行多余力,则以学文。”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1.8

  7.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1.12

  8. 有子曰:“恭近于礼,远羞耻也。”1.13

  9.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勤学也已。”

  10.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2.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斯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拱)之。”2.1

  13.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2.2

  14.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1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1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缘何别乎?”2.7

  17.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18. 子曰:“君子不器。” 2.12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要像用具一样(只有一种不变的用途,要在任何处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9.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尔后从之。”2.13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先去做,然后再根据做了的去说(这就可称为君子了)。”

  20.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ì),小人比(bì)而不周。”2.14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联合人,却不拉帮结伙,;小人只拉帮结伙,却不联合人。”

  21. 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

  [译文]孔子说:“仲由(子路姓名)!我教给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吗?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理智的。”

  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2.22

  [译文]孔子说:“做一个体,却不讲名誉,就那他没方法了。”

  23.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2.24

  [译文]孔子说:“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项而不去做,便是没有勇气。”

  24. 子曰:“富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知,不处也。”4.5

  [译文]孔子说:“兴家和升官使人们所期望的,假如不经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君子是不接纳的。”

  25.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4.8

  [译文]孔子说:“早上明白了真理,要我当晚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26.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食者,未足与议也。”4.9

  27.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4.12

  [译文]孔子说:“做事一味追求私利,会招来许多的仇恨。”

  28. 子曰:“不患无位,愚于是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4.14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官职身分,要担心的是掌握容身于自己职位的本事。不要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重要的是)去追求可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事好了。”

  29. 曾子曰:“役夫之道,忠恕罢了矣。”4.15

  3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通常人明白的是利。”

  3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

  [译文]孔子说:“瞥见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瞥见不贤的人,内心就应该举行自我反省(搜检自己身上有没有同样的短处)。”

  3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4.22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话不容易出口,便是深怕话既出口而自身却做不到为羞耻。”

  3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4.23

  [译文]孔子说:“由于能束缚自己而出错误的人是很少的。”

  3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认真,做事要勤劳。”

  35.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5.9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强一些?”子贡答复说:“我怎么敢合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或许即始见终,懂得事物的根基;我听到一件事,只能因此而识彼,明白的面窄。”(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36. 子曰:“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圬(wū)也。”5.10

  [译文]宰予在白日睡觉。孔子说:“腐败的木头不及再雕镂什么了,粪土堆成的墙壁没有在粉刷的价格了。”

  37. 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5.17

  [译文]孔子说:“齐国医生晏婴(字仲,平仲是身后的谥号)善于和别人来往,相交愈久,别人与尊敬他。”

  38.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好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译文]子路说:“我们乐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全体老人生存安适,使好友间能相互相信,使孩童们得到关切并受到优秀的教诲。”

  39.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sì),一瓢饮,在僻巷,人不胜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译文]孔子说:“何等贤德啊,颜回!(他的生存每天只是)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略的小路里,以便让人受不了这种贫苦忧虑,而颜回却始终是快欢快乐的。何等贤德啊,颜回!”

  40.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不敢后也,马不进也。’”6.15

  [译文]孔子说:“鲁国医生孟之反从不夸耀自己。(有一次作战)退时,他留在最后,将要进城门,他一壁打马一壁说:‘不是我敢于留在反面,是马不愿快跑啊。’” 41. 子曰:“温文尔雅,然后君子。”6.18

  [译文]孔子说:“一个体的尊贵的品格和外在的展现一概,然后本领成为君子。”

  42. 子曰:“知(zhì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爱水,仁人爱山。聪明人爱动,仁人爱静。聪明人欢快,仁人长命。”

  43.(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译文](子贡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所谓仁,便是自己想站得住,也想法让别人也站得住;自己想遇事通达,自己能从贴近的生存选取事例,(将心比心)可以说是履行仁的办法呀。”(仁并不是高不行攀的)

  4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

  [译文]孔子说:“(传授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领悟的时辰,不去劝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辰,不去引导他。通知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及由此推出其余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45.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7.14

  [译文]孔子在齐国欣赏并学习了《韶》乐,很永劫间不知肉味,说:“真想不到欣赏并学习《韶》乐竟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

  46.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努力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译文](楚国叶城主座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一个体,子路不知道奈何答复。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欠亨知他,说我的为人是努力时辰竟忘记用饭,欢快时辰就忘记了忧虑,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斯结束。”

  4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译文]孔子说:“(要是)三个体(我在中间)在一起走路,此中肯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善者的长处来学习,不善者的缺点(作为鉴戒)来订正自己的缺点。”

  48. 子曰:“君子开阔荡,小人长戚戚。”7.37

  [译文]孔子说:“君子的心胸开朗宽广,通常人却时时局促忧虑。”

  49. 曾子曰:“士不行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尔后已,不亦远乎?”8.7

  [译文]曾子说:“念书人不行以不心胸宽广而有毅力,由于他担负的职业重大,而路途迢遥。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职业,能说不重大吗?不断搏斗到底,能说不迢遥吗?”

  5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9.17

  [译文]孔子站在河滨说:“逝去的就像流水这样吧!白日夜晚都连续地流去。”

  51. 子曰:“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而今也。”9.23

  [译文]孔子说:“年青人是(可敬)可畏的,怎么能断定未来的人们不如而今的人呢?

  52. 子曰:“全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9.26

  [译文]:孔子说:“从全军中,可以劫掠他的主帅;而一个真正须眉汉,却不及使他改革意志。”

  5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8

  [译文]孔子说:“到了一年最严寒的季候,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54.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9.29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致怀疑,仁人不致忧虑,果敢的人,不致畏惧。”

  55.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0.17

  [译文](孔府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归来回头,问道:“伤人了吗?”却不问是否伤了马?

  56. 品德: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

  [译文](孔子的门生各有千秋)品德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拿手言语的:宰我,子贡。能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熟练古代文献的:子游,子夏。

  57.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足。”曰:“但是师愈与?”子曰:“矫枉过正。”11.16

  [译文]子贡问道:“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两个体谁更强一些?”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卜商略显不敷。”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要强一些喽。”孔子说:“过和不敷时同样的缺点。”

  58.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11.23

  [译文]孔子在匡地受到包围拘禁,颜渊最后才逃出来(遇上孔子)。孔子说:“我以为你是死了。”颜渊说:“役夫您还健在,我怎么敢死呢?”

  59.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2.1

  [译文]孔子说:“(低廉甜头复礼)成为仁者全在自己,岂非还靠别人吗?”

  60.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喜好的,不要加给别人。(这便是恕,便是仁)”

  61.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可人之恶。小人反是。”12.16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别人玉成功德,不帮助别人玉成坏事。小人却和君子相同(期望别人幸运)

  62.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2.18

  [译文](鲁国确当政者)季康子苦于盗贼多,就向孔子叨教。孔子说:“倘若你不是得寸进尺,便是你悬赏(勉励偷窃)人们也不会去偷窃。”

  6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zhì智)。子曰:“知(zhī)人。”12.22

  [译文]孔子的门生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爱人便是仁。”问怎样才算智慧。孔子说:“善于知人便是智慧。”

  6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讲习文章学问来聚会相交好友,凭借好友相互帮助来培育仁德。”

  65.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13.1

  [译文]子路问怎么为政。孔子说:“什么事项都带头赶在前方,然后启发老平民勤苦劳动。”

  6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

  [译文]孔子说:“自己操行端正,便是不发下令,人们也会按要求去做;自己品格不正,假使宣告下令,人们也不会服从。”

  67. 叶(shè)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13.16

  [译文]叶公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使近处的人觉得欢快,使远方的人前来归附。”

  68. 子夏为莒父(jǔ fǔ)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可。”13.17

  [译文]子夏做了莒父的县长,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主意,妄图小利就办不可大事。”

  69. 子曰:“君子和而分别,小人同而反面。”13.23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和睦,而分别声同意,小人通同作恶而反面睦(在上这说什么都对,不会提议分别意见)。”

  70.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14.24

  [译文]孔子说:“古代念书人学习的主意,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德行(然后去为国度、人民办事),而今念书人学习的主意,在于给别人看(期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71.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4.26 [译文]孔子说:“不在谁人职位上,就不要干涉那方面的政事。”

  7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15.9

  [译文]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恐怕死而伤害仁,只会勇于捐躯来玉成

  仁。”

  73.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医生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5.10

  [译文]子贡问怎样去培育仁。孔子说:“一个工匠想把活干好,务必把他的器械作的优良好使。住在一个国度,就要去伺候医生中的贤德的人,和念书人中的仁者交好友。”

  74.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

  [译文]孔子说:“一个体要是没有对未来的思虑(只想刻下的事),肯定会有近期的忧虑。”

  7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

  [译文]孔子说:“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让仇恨了。”

  75.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足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

  [译文]孔子说:“众人整天聚在一起,说的都是不寄义理的话,还喜

  欢炫耀小聪明,对这样的人,真没有方法!”

  76.子曰:“有教无类。”15.39

  [译文]孔子说:“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诲,没有(品级、贫富、地区等等的)区别。”(这是统统教诲劳动者务必遵循的信条)

  77.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16.4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好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结交,同诚笃的人

  结交,同见闻渊博的人结交,是有益的。”

  78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是应该戒备:少年时,血气未定,要戒备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血气茂盛,要戒备争强好斗;比及老迈了,血气已经虚弱,要戒备贪得无厌。”

  7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

  [译文]孔子说:“人的个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分别,才相互有了差异。”(孔子人性论的一个侧面)

  80.子曰:“天何言哉?四季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9

  [译文]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什么也不说,然则)四序照样运行不竭,百物照样生长。这都是天的气力,然则)天又说了什么呢?”


论语二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二十则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

求【论语】全文,和全文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君子食无求饱
《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内容如下:曾子曰:“吾6日7三省8吾身:为人谋9而不忠10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1乎?传12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13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4,四十而不惑15,五十而知天命16,六十而耳顺17,七十而从心所欲18,不逾矩19。”《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0,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原文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子路》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论语十二则》翻译全文
孔子论语十则 原文翻译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论语全文及意思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子路篇原文及翻译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

孔子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译文:曾子(曾参)说:“我每天好几次这样省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来往是否信守承诺?传授学生道理是否印证练习?(或:老师传授给我的道理,我有没有去认真实践呢?)”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战车的诸侯国...

汪清县13014256848: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月美益比: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

汪清县13014256848: 《论语》原文及翻译 -
月美益比: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

汪清县13014256848: 孔子论语(原文)
月美益比: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汪清县13014256848: 《孔子语录》全文 -
月美益比:[答案] 孔子语录 论语六则[原文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

汪清县13014256848: 求出中一年级课文《论语》的全文 -
月美益比:[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

汪清县13014256848: 《论语十则》解释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
月美益比:[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

汪清县13014256848: 《论语十二章》原文 - 译文 - 简析
月美益比: 《论语十二章》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汪清县13014256848: 《孔子语录》全文 -
月美益比: 孔子语录 论语六则[原文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

汪清县13014256848: 《论语十二则》翻译全文 -
月美益比:[答案] 孔子论语十则 原文翻译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

汪清县13014256848: 九年级上语文版《论语十则》全文翻译 -
月美益比:[答案] 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5.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