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免赋的明代情况

作者&投稿:鬱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代中叶,社会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皇室成员和权贵们的奢侈生活加剧了土地兼并与赋役负担的加重,江南苏淞地区的佃农占绝大多数,且赋税沉重,甚至出现“今日完租,明日乞贷”的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朝廷推行“一条鞭法”,试图将徭役并入田亩征银,但很快,额外的赋税如辽、剿、练三饷激增,几乎占据正税的一半以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和赋役平等的渴望。

与地主阶级的“均平”思想不同,农民起义的“均田免赋”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赋役剥削的直接挑战。这种思想源于先前起义农民经济思想的演进,从劫富济贫、争取平等生存,发展到直接反对封建制度。这标志着明末农民起义在经济思想上实现了重大飞跃,认识到土地私有和赋役不公是农民贫困的根源。

尽管“均田免赋”未能在起义中广泛应用,但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农民和小生产者的斗争,旨在维护自身小农经济,而非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因此,尽管他们的平均主义思想具有进步性,但其目标仍局限于封建社会的局限。


学田历史
在宋元时期,学田的具体数额已难以详查。到了明代,据估计,学田总数可能超过10万亩。到了清代,根据《皇朝文献通考》记载,雍正二年学田总量为388679亩,至乾隆十八年增长至1158600亩,增长了一倍多。其中,湖南省的增长最为显著,其次为直隶省(现河北省)。学田与民田相比,地租制度更为独特。宋代时...

中国古代史上有几次税费改革
无论是唐代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还是清朝的摊丁入地,其改革措施的本身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唐代两税法规定征税时以货币计税,但在唐德宗时,征税时又要人民折成实物交纳,但在折合过程中,人民的负担又有所加重。明代一条鞭法将各种随田起征的赋役合并征收,手续固然简便,但纳税人无从确切知道所纳何税,...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介绍
所以应恤民养民,使之能够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康熙体察民情,每遇灾害,他都注重赈济,还多行田粮赋役蠲免之善政。为真正做到“民为邦本,勤恤为先”,康熙严令永停圈地,宣布将明代藩王庄田“更名田”,以使人民发展社会经济。他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

均田免赋和均田免粮是一个意思吗?
均田免赋和均田免粮不是一个意思。均田免赋是指在古代中国,官府通过调查田地的面积、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将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农户,并对此实行免除或减轻部分赋税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社会稳定性。而均田免粮则是指在某些历史时期,政府通过实行均田制度并...

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
其中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规定战争期间被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未释放的官私奴婢必须有基本的人身保障。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

均田免赋的历史意义
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

均田免赋起到了什么作用?
均田免赋,指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此制度下,政府将田地按照人口均分,每个家庭所持有的土地面积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免除家庭的农业税赋,只征收其他额外的杂税。均田免赋制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均田免赋制度使土地得到一定的均分,使部分...

周忱田粮运输的改革
在明朝田赋制度中,粮食运输是一项复杂且棘手的任务。江南地区的田粮需送往北京,主要通过军运和民运两种方式。民运中,运夫们的负担沉重,不仅需要支付官船的费用,还要承担额外的杂耗,导致运输成本极高,有时甚至影响农业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忱与漕运总督陈瑄共同商议,决定改革运输方式。新的办法...

李自成是谁
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

赋税制度中国历代赋税制度
曹魏时期,赋税制度以亩收四升为主,户只需缴纳二匹绢、二斤绵,避免了强民隐藏和弱民兼赋的情况。西晋实行“户调法”,将田租和户调合并,按户征收,户调标准为丁男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田租则有所提高。南朝的赋税沿袭东晋“户调法”,宋齐时期征收调粟和调布,而梁陈则按人丁定租调,...

津南区15579704704: 明清时期的均田思想 -
肇凡明目: 首先均田一词最早是汉代按照等级赐给臣属一定数量的田地,称为均田.哀帝赐给宠臣董贤田二千顷,王嘉认为是逾制,说:“均田之制从此堕坏.”(《汉书·王嘉传)其次是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简称均田.那么明章潢《图书编·均田论》:“今之均田云者,无亦欲因田以平其赋,使无不税之田乎?”就是指平均分配土地.

津南区15579704704: 明朝的灭亡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意义 -
肇凡明目: 中国明末李自成(1606~1645)领导起义农民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国家赋役剥削的口号.

津南区15579704704: 请问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肇凡明目: 明中后期,皇族及地主大量掠夺农民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的负担日重一日.随着农民的不断起义和东北满族的兴起,明朝政府在田赋之外加派剿饷、辽饷,练饷.农民苦不堪言.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陕西澄城县王二率领抗粮农民冲入县地,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烽火在陕西大地燃烧起来后,形成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他们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经过18年殊死搏斗,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桢皇帝在煤山(今北京市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津南区15579704704: 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口号是什么
肇凡明目: 迎闯王不纳粮.

津南区15579704704: 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口号是甚么 -
肇凡明目: 李自成采纳李岩等人的建议,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欢迎,时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

津南区15579704704: 在思想文化上.明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肇凡明目: ① 外儒内法的政治权术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强调尊重儒学,洪武十五年(1382)下诏通祀孔子,称赞孔子“道冠百王,功参天地”.他主张以仁义之道治国,反对严刑峻罚,告诫大臣说:“丧乱之余,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之以...

津南区15579704704: 一条鞭法的出台反映出明代怎样的社会特征 -
肇凡明目: 明代中叶统治阶层免赋税,自耕农大量减少,造成国库空虚,张居正“一条鞭法”是官绅一体纳粮的先驱 当时的社会特种是:1. 国家安定,暂时无内忧外患2. 农田大量向官绅集中,自耕农急剧减少3. 官绅缺乏居安思危意识,武备松懈

津南区15579704704: 唐朝北宋明朝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 -
肇凡明目: 唐实行均田制,均田制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可以尽快恢复和培植国家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取得地主阶层对其政治上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土地兼并,避免了税源和兵源随土地流转而流失.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土地多的交税自然就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兼并 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土地兼并的速度,对豪猾之民诡避赋役、转嫁赋税也有一定限制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