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孔子的作品推他的品质

作者&投稿:裴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孔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扩展资料: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分享一学长对孔老夫子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向孔老夫子鞠躬
—学习《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根据我们孔老夫子生前所作所为及对弟子的要求所编著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在外、为人、处世、做事、学习等诸方面所应有的规范德行……本人虽初学弟子规但仍深深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弟子规里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可以扩展成为最深刻的道理,最精美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本人与此粗鄙的分享一些学习心得,在各位老师面前班门弄斧还请多多指教。
其一,关于“礼仪”的问题。
弟子规对为人子弟该注意哪些礼仪有详细的要求。诸如“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又诸如“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等等。礼仪是民族的标志,我们中国也素称礼仪之邦。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经济的高度繁荣,一些身边的礼仪却同我们渐行渐远。
曾以为那些“繁文缛节”不过是迂腐人做的迂腐之事,在这个“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繁琐的礼仪无疑是浪费时间,错失机遇。以至于一直以来都甚不理解“子路之死”。 史记上记载: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一个人的性命还比不过一顶戴歪了的帽子?多么可笑,多麽迂腐?然而,时至今日我才顿悟,子路死的有气节有价值。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人懂礼而动物不懂。礼是什么?是内在道德的体现,是一个人涵养的体现。那么,在子路头上戴着的仅仅是一顶帽子吗?不是,那是子路的道德,子路的修养更是子路的人格。一个人如果连人格连修养都没有了,空留一副躯壳又有何意?子路是以生命在教化我们“人无礼则不立”。
其二,关于“人之初性本善”的问题讨论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个经久不衰的辩论题,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反方”的姿态看待这个问题。如今细细想来,才恍然大悟,这么多年的“执着”其实脆弱不堪。犹记当年我举过这么一个生活中很平常的例子:两个刚学会说话的幼儿园小朋友会为了一个玩具争的面红耳赤,抓的满脸血痕,为什么?因为连两三岁的小朋友都知道这个玩具是我的,不给你玩。这说明什么?说明人性的自私.欲望与贪念。当年的洋洋自得却成了今日的深深悔意。这些孩童又怎能说成“人之初”呢,他们不过是被“懂事”的大人告之“这个玩具是你的,不能被别人抢走”甚至被教导“看到这个玩具了吗?想要就把它抢过来”……其实孩童本是一张纯洁的白纸,是我们在上面留下了污秽的痕迹。
回顾自己不长的人生,当年的单纯似乎和我隔了一个世纪,日日随波逐流,天天叫嚣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渐渐的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自私、势力、冷漠不过是为自己“恶”找的借口,我们缺乏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勇气。人性本善才是亘古不变的真谛!
其三,关于“行孝”的问题
弟子规开篇就强调“首孝悌”。古语也有云“百善孝为先”。而现在的年轻人能把这个“孝”字写好的恐怕是寥寥无几。为了几十块钱零花钱砍伤自己父母的,嫌自己父母啰嗦将其杀害的,为了解决婆媳矛盾把自己母亲送进老人院的等等等等屡见不鲜。更别说为了前程远走他乡,逃避自己应尽的孝道。像众多80后的人一样,在毕业那年我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选择了在外地工作。而在离开父母的这段时间,父亲每晚都要在接到我报平安的短信之后才能安然入睡;母亲每次给我打电话,话头刚开就忍不住抽噎,而我却下定决心要在那座城市出人头地,之后荣归故里,孝养父母和奶奶。可结果却造成了我一生的遗憾,在那座城市呆了一年后回家看到的是我奶奶患上了骨癌(晚期),瘦骨嶙峋的躺在病床上呻吟,不久后便撒手人寰,而作为长孙女的我没有照顾过她老人家一天,没有喂过她一口粥,甚至没有陪她说上几句话。耳畔还回荡着小时候的承诺“奶奶,我要买好多好多你喜欢吃的东西,如果生病了就请家庭医生来家里看。。。”如今,却已物是人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世事无常,行孝莫待时!
其四,关于“如何获得别人尊重”的问题。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大家都会感兴趣。首先,我想阐述一下我维持了20多年的观念:像我们这辈80后的人,从记事起社会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以地位论英雄,以金钱计得失。想要别人尊重你,你就得比别人有钱,比别人有地位,表现的比别人强势—因为人都欺善怕恶。所以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我认为一个人的气势很重要,输什么不能输气势,在任何情况下如果表现出一丝的弱势就势必被人欺负,被人看轻。然而在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多麽愚蠢的。弟子规中谈到“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同样也不是一张看起来多麽强悍,多么傲慢的外皮。众生皆生而平等。靠气势,靠地位压过别人只能得到别人表面上的尊重并不能获得其内心的认同。而我们想要的是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还是畏于你的强势演给你看的敷衍?
《弟子规》中每个字都是精髓。我们的老祖宗如此睿智而慷慨的把它传授给后人,后人却吝于将它摆在应有的地位。当我们看着日韩剧美国大片,吃着KFC。Mcdonalds,学着西方管理学口口念着“人是机械人”的时候,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在哪里?是束之高阁还是深埋尘底?我们撞的头破血流却不知道老祖宗早已告诉我们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和遗憾!感谢孔老夫子在他身后的几千年用他的思想救赎我们的灵魂,重新唤起人类的本性。向我们伟大的孔老夫子鞠躬!
(感谢明灯家园的工作人员和所有传播传统文化的老师们,因为你们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老祖宗的智慧。因为你们的努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复兴!)

南昌市和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熊婉君
2009-8-18

仁义道德


由孔子的作品推他的品质
向孔老夫子鞠躬 —学习《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根据我们孔老夫子生前所作所为及对弟子的要求所编著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在外、为人、处世、做事、学习等诸方面所应有的规范德行……本人虽初学弟子规但仍深深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弟子规里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可以扩展成为最深刻的道理,...

推己及人表现出孔子怎么样的品质
为他人着想,从他人角度出发,已所不欲勿施与人

孔子被称为圣人
二、儒家学说的创立与传承 孔子的门生众多,他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传承。经典作品如《论语》的汇编,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孔子的原创性和思想维度无人能及,他的中庸之道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他所强调的人伦关系、道德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联系,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还为家庭提...

孔子坚守义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认为什么?
1、学习他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孔子为天下无道混乱而忧心忡忡,为黎民百姓生灵涂炭而内心焦虑,他要做拯救天下的人,推行自己的“仁爱”和道德治国的思想,渴望建立一个“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同世界”。他呼吁统治者要“爱民”,减轻百姓负担;他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追求平均财富、人心安定与社会和谐。他...

言为心声,从孔子的一些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思想品德
今年30多岁的孔子第76代孙孔令文,是“孔氏手工布鞋坊”的老板。一开始,他没有注册品牌,只是自产自卖,但生意一般;后来,他受别人指点,自建“孔氏手工布鞋坊”网站,生意很快越做越大。他说,孔子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他的后人,我们首先是想借祖先的影响来打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这也是对...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意思?
意思是“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惧。”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作品《论语·宪问》,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孔子的主要作品有?
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是根据原有资料和线索,进行采集、搜索、整理、修正,这是“述”。《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等诗歌...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学,仁爱,推己及人,克己复礼
仁爱。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仁爱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围绕着这种道德修养而展开的,一个人想要追求真正的品德,就应该以爱人为主要的前提。“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宣传他的思想吗?为什么?
所以一度被排挤,曾有传闻说,春秋时期鲁国有郊祭的传统,祭祀之后,国君会把这些肉品分发给大夫们,可是却没有给孔子,君主这么做就是在表明自己不准备重用孔子的心意,所以,孔子决定出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二、孔子出游列国只是为宣传他的思想吗对孔子来说,国家如果能够实行仁政,国与国之间...

五蠹儒以文乱法原文及翻译
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 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

古浪县13343337574: 从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言论,可以看出孔子的哪些思想与品格特点 -
謇蔡稳心: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

古浪县13343337574: 孔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
謇蔡稳心: 孔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

古浪县13343337574: 《孔子游春》中体现了孔子的哪些品质? -
謇蔡稳心: 孔子并没有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而是临水沉思,借水喻人,发人深思.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不一般.

古浪县1334333757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品德 -
謇蔡稳心: 希望对你有帮助:反映了孔子安贫乐道的品德.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古浪县13343337574: 孔子的优秀品质,请举例说明(两个方面) -
謇蔡稳心: 谦虚好学、诲人不倦.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体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孔子学生很多,说明他诲人不倦.(转)

古浪县13343337574: 孔子的事例,详细点,最好能突出他的品质 -
謇蔡稳心: 绝粮陈蔡时,好不容易弄了点米,颜回做熟,见有地方落了灰,就吃了.孔子远远看见.以为颜回偷吃,就说饭好要先祭天地才能吃.颜回如实报告,孔子: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古浪县13343337574: 通过这十则《论语》,你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謇蔡稳心: 品德高尚, 无私, 实事求是,诚实,有抱负, 志向远大

古浪县13343337574: 孔子身上最值得欣赏的一种品质,简述欣赏的理由 -
謇蔡稳心: 谦虚 谦受益,满招损”是中国传统的一句古训,意思是说,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出自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古浪县13343337574: 联系课文内容,我知道孔子具有什么品质 -
謇蔡稳心: 答:联系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我了解了孔子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精神,不耻下问的道德品质

古浪县13343337574: 孔子世家中孔子有哪些品质 -
謇蔡稳心: 【 精神品格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