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业限制,三年不能从事该行业相关工作合法吗?如果离职从事相关行业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作者&投稿:李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离职后不能从事同行业的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吗~


尽职尽责,做守法守约的劳动者
——关于服务期协议、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
(在顾问单位的法律讲座提纲)



我们知道,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除了专为保护某些特殊群体权益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之外,所谓调整人们的行为,即对某个法律关系参与各方的行为都作以调整。《劳动合同法》在规定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尽的职责,以及违反这些职责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仅指违约责任等民事赔偿责任,也可能是刑事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结合劳动争议案件的实际情况,劳动者最容易出现承担责任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违反服务期约定;违反保密协议;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等。

一、关于培训协议及服务期约定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支出培训费用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这种情况应该比较容易理解。用人单位为了培养一名成熟的、合格的劳动者,都是付出了很大的财力、精力和时间,经培训合格后,劳动者总得在该单位工作一定的时间,以体现培训的价值。而劳动者如果在约定的服务期未届满前,提前要求解除合同,自然是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因违反培训协议或者服务期协议而被追究承担违约责任的案例很多,最典型的当是飞行员因提前解约被航空公司追索培训费,而且往往都是天价赔偿。比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长马ⅹⅹ提前辞职案,法院经审理认为,马ⅹⅹ从一名普通飞行员到飞行教员的成长过程中,国航在招录、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显而易见,马ⅹⅹ提前解除合同给国航带来的损失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判决马ⅹⅹ赔偿航空公司各项损失总计210万元。再如,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郑ⅹⅹ提前要求辞职,被判决赔偿130万元培训费。

关于服务期限未满而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赔偿培训费的问题,可能有人会问:劳动者单方提前解除合同固然应该赔偿单位的培训费用,那么,如果劳动者在服务期未满时因违纪、违反规章制度或违法犯罪被单位开除,劳动者是否还要赔偿培训费用?答案是肯定的。如,某电器公司与刘ⅹⅹ签订培训合同,约定由该公司委托电子工业学校对刘ⅹⅹ进行培训,公司向学校支付培训费用,并约定刘ⅹⅹ在通过毕业考试并被公司录用后有义务为公司服务5年。合同签订后,公司共为刘ⅹⅹ支付培训费、生活费28900元。2005年8月1日,培训结束后公司与刘ⅹⅹ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5年。但5个月后,刘ⅹⅹ因违反公司劳动纪律,公司对其予以开除,并同时要求其赔偿培训费及生活费26395元。因刘ⅹⅹ未自觉赔付,公司将其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签订的培训合同合法有效,现刘ⅹⅹ因违反公司的规定被解除劳动合同,亦应视为其违反了双方关于服务期的约定,因此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于是判决刘ⅹⅹ支付该电器公司赔偿金26395元。

二、关于保密协议
保密义务,是履行合同本身的要求,正如《合同法》第六条规定的:“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坚持诚实信用,就包括严格保守对方的秘密。另外,保密义务不仅体现在合同期内,在劳动关系解除后,劳动者仍负有保密义务。这在合同法中被称为后合同义务。如《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至于离职后仍负有保密义务的期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我认为,劳动者从用人单位离职后的任何时间内,都应严格保守所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直到这些信息在本行业中为公众所知悉为止。

也就是说,保密义务是一项法定的义务,而不是约定的义务;即使双方没有约定、没有签订保密协议,仍负有保密责任。之所以签订保密协议,主要是为了明确约定保守秘密的具体范围,以及双方需要进一步约定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那么,什么是商业秘密呢?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因此,凡是符合这些特征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都可以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前面说过,保密义务是法定的义务,因此,履行保密义务并不以支付保密费为条件。同时,如违反保密义务,承担赔偿责任也不以实际使用或实际允许他人使用了该商业秘密为条件。如,“e龙”离职员工侵犯公司商业秘密案: “e龙”公司以旅游信息咨询和酒店预定等业务而闻名,该公司与技术部程序员杨某在保密协议中将公司的市场销售资料,包括成本、经销商资料、市场推广计划、价位策略、销售渠道、销售模式、行销策略及计划、报价单、客户名单及资料等列为公司的商业秘密范畴,同时规定杨某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及劳动合同终止后任何时间内,应遵守公司制定的保密制度,包括未经公司书面同意,杨某不得将任何商业秘密用于任何与执行职务无关的情况。但杨某在公司工作期间,利用工作便利,先后多次登陆公司电脑系统内的主数据库,下载大量的商业信息,信息内容包括了客户姓名、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入住酒店名称及价格等,杨某将上述信息复制到笔记本电脑上带离公司并复制到自己的台式电脑上。为了弥补杨某的行为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e龙”公司对电脑保密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变更和升级的补救措施。法院认为,杨某的行为已经构成对“e龙”公司商业秘密的侵犯,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影响,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判决杨某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不再以任何目的、任何形式使用“e龙”公司的商业秘密,并赔偿“e龙”公司经济损失。

当然,侵犯商业秘密,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如,孙某“克隆”馅饼店侵犯商业秘密被判刑案:山东某知名快餐店职工孙某,熟知公司运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掌握并私自留存了该公司被确立为商业秘密的《菜品标准工艺目录》等技术资料及《店长工作指南》、《员工导向》等经营信息。离职后,孙某将所掌握的原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等秘密泄漏给他人,协助他人选址、装璜、培养技术人员,开办了一家“A6馅饼店”,其本人从中索要好处费、管理费并入股。孙某的行为给其原公司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最终因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

三、关于竞业限制协议
通常情况下,对于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离职后很可能再次选择与其以前相同或者近似的业务,一旦从事这些职业,不但易于成为原就职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由于自身的便利和业务的需要,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原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对于原企业来讲,显然是不公平的。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兼顾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问题专门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近些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实践情况看,涉及竞业限制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一)竞业限制的对象是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竞业限制协议是在保密协议的基础上签订的;竞业限制义务是保密义务的进一步延伸。

(二)竞业限制约定的形式,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或者知识产权的归属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也可以签订专门的竞业限制协议。甚至,有些条款或者专门的协议,虽然名义上不是竞业限制约定,但从其内容上看,实际仍为关于竞业限制的约定,这种情况也是有效的。例如,下面的案例所提到的,就是名为保密协议、实为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况。邓先生原为上海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2003年5月离职时,邓先生与公司签订了协议一份,主要内容为:“双方约定,邓先生的脱密期为两年,即从双方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两年内(2003年5月10日-2005年5月9日),邓先生不得任职于其他任何与该塑胶公司从事同样或类似产品的工作岗位,塑胶公司一次性支付邓先生保密费2万元。邓先生若违反本合同,应赔偿公司的所有损失并支付违约金8万元。”在签定合同的同时,塑胶公司就将约定的保密费2万元交给了邓先生。事后,该塑胶公司通过有关途径发现,邓先生在离开该塑胶公司的第二天,即2003年5月10日就进入另一塑胶有限公司工作,并任公司下属玩具厂厂长职务。为此,塑胶公司决定依法追究邓先生的责任。法院审理后认为,邓先生与塑胶公司之间签订的协议,虽然提到脱密期、保密费等,名为保密协议,实为竞业限制条款,该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而邓先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双方所签订的竞业限制条款的约定,构成违约,应该承担违约的民事责任。于是判决支持了塑胶公司的诉讼请求。

(三)竞业限制的期间: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应履行竞业限制的义务。
这里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即竞业限制条款或协议是延迟生效的,也就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该条款或协议开始生效。那么,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原因是否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哪一方要求解除合同、以及是否合法解除合同对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有无影响?在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该说对竞业限制的效力问题没有异义。但如果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竞业限制条款是否还继续有效?对此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我认为,还是有效的,因为,竞业限制协议开始生效是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为条件的,而不问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是否合法、原因是什么。
同时,尽管法律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应履行竞业限制义务,但是对于竞业限制义务的要求,当然也及于合同期内。也就是说,竞业限制不仅仅是劳动者离职后的义务,自然也是劳动者在职期间的义务。不同的是,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该限制是劳动者当然应负的合同义务,劳动者从用人单位领取工资,用人单位不存在另发给劳动者补偿金的问题。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则通过发给劳动者补偿金来进行竞业限制。
二是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具体期限的长短,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原则上不超过二年(而此前,1996年12月国家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中若干问题的通知》、以及国家科委1997年7月2日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间不超过3年)。

(四)关于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问题。对于经济补偿的数额,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议里约定。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补偿金的,竞业限制协议本身依然有效,劳动者依然要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用人单位不按约定支付补偿金的行为构成违约,应按照协议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五)竞业限制的具体范围,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总的来说,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劳动者不得有下列行为: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六)竞业限制的具体地域,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七)竞业限制协议的履行问题。签订这个协议本身不是目的,全部的意义在于保证该协议充分、有效地履行。否则,就失去了签订该协议的意义,或者只是等事后追究违约责任,那也是于事无补。所以如何保证该协议的履行,是整个问题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在协议中约定协议履行的保证问题。即劳动者如何证明自己在竞业限制期限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以及用人单位如何相信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
下列做法可以作为参考:
劳动者自离职后一定时间内(如一个月内),以及在竞业限制期间的任何时间经用人单位要求时,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交下列证明材料,以证明自己是否履行了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义务。该证明材料可包括:1、从用人单位离职后,与新的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能够证明与新的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其他证据;2、新的单位为该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3、劳动者所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关于该劳动者的从业情况的证明;4、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证人分别出具的关于该劳动者的从业情况的证明。如劳动者不能按要求同时提交以上证明材料,则应该视为该劳动者未履行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义务,用人单位即有权按竞业限制协议追究该劳动者的违约责任。
相对应的,用人单位如掌握以下情况之一,则证明劳动者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义务,用人单位即有权按竞业限制协议追究该劳动者的违约责任:1、劳动者在竞争单位报销发票、领取工资或有关报酬的;2、;劳动者持有印着竞争单位名称的名片的;3、竞争单位的员工证明某个劳动者在该竞争单位工作的;4、其他能够证明劳动者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约定义务的;5、尽管劳动者按协议的约定提交了相关的证明材料,但单位如有相反证据证明的,仍可认定为该劳动者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的义务。如下述案例:
2003年1月,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与罗某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迈普公司聘用罗某从事研发工作,合同期限从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并约定罗某对迈普公司采取了保密措施保护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迈普公司支付给罗某的报酬中已经包括竞业限制补偿金,罗某承诺在其从迈普公司离职后3年内,不得在与迈普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任职或谋取利益。如罗某违反以上条款,迈普公司有权要求罗某支付违约金25万元。2004年10月,罗某提出辞职申请,迈普公司同意了罗某的辞职申请,并为其办理了离职手续。罗某从原公司辞职后,2006年,迈普公司发现罗某带着相关技术秘密和科研成果转投竞争对手福建某通讯公司,并从事同一产品研发工作,致使该公司在很短时间内相继开发出与迈普公司形成竞争力的产品。而迈普公司经过了解,福建某通讯公司曾为罗某缴纳了7个月的社会保险,这足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可以确认罗某是违约到与原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工作。罗某的行为,使原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法院判决罗某向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支付违约金25万元。
(八)违约责任:
劳动者如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义务,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
1、无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已经发放的经济补偿金应予返还。没有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因此也就不存在发放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的问题。
2、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双方在协议中约定。
3、赔偿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双方可以在协议里约定赔偿金的数额。约定的赔偿金不足以弥补所受实际损失时,劳动者应全额赔偿单位的实际损失。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劳动者或其所受聘单位因该劳动者存在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行为而获得的利润;劳动者还应当承担单位因调查其该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法律依据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4、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在承担了上述责任的同时,还应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
5、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劳动者的刑事责任。《刑法》规定:“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上述责任可以同时存在、同时承担。如案例:杨女士曾是思特奇公司高级产品经理。2000年11月13日,思特奇公司与杨女士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杨女士在离开思特奇公司后一年内不得受雇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指定的系统集成商及与其有密切关联企业;思特奇公司分期给付杨女士竞业限制补偿金;杨女士如果违约,应返还补偿金,并向思特奇公司给付违约金,且违约金的给付并不意味着竞业限制义务的解除和减弱。2004年8月,杨女士从思特奇公司离职。同年9月1日,思特奇公司收到了杨女士在北京锐达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的就业证明(事后得知这也是个假证明),遂于9月7日,向杨女士支付了第一期竞业限制补偿金。此后,思特奇公司了解到,杨女士离职后实际受雇于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而该公司与思特奇公司均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指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和服务提供商,从事移动运营商计费及管理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在同行业中与思特奇公司有较强的竞争关系。思特奇公司遂以杨女士的行为违反了双方《竞业限制协议》的约定为由诉至法院,要求杨女士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支付违约金,并脱离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法院最终判决支持了思特奇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6、新的单位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案例:2003年3月1日,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与李ⅹⅹ签订聘用合同及保密合同,约定李ⅹⅹ在与爱仕达公司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之日起24个月内,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爱仕达公司有竞争的业务;李ⅹⅹ为与爱仕达公司直接或间接竞争的公司工作或者拥有利益的,将被视为故意违反合同约定的竞业禁止,应一次性支付给爱仕达公司20万元违约金。后来,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李ⅹⅹ擅自到威尔炊具制品有限公司。此后,爱仕达公司多次以信函方式告知威尔公司,不得录用李ⅹⅹ,但对方未予理会。为此,爱仕达公司向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部门作出裁决,要求李ⅹⅹ向爱仕达公司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20万元,威尔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1、关于竞业限制,三年不能从事该行业相关工作不合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竞业限制是不得超过两年。

2、履行的前提条件是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3、签字了就要履行。

4、补偿金是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不是算在在职期间的每月工资里,也不是1/3-2/3上半年的工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如下:

1、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3、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扩展资料

竞业限制的补偿金说明如下:

(一)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竞业限制协议中对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支付形式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因用人单位原因不按协议约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劳动者要求仍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二)竞业限制协议对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支付形式等未作约定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双方当事人由此发生争议的,可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的,应当按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确认的标准及双方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应当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用人单位放弃对剩余期限竞业限制要求的,应当按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确认的标准支付已经履行部分的经济补偿金。

(三)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或者履行期间,用人单位放弃对劳动者竞业限制的要求,应当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约定竞业限制,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期限不得超过2年。
《劳动合同法》解读 第二十三条 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事项。
对负有保秘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者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的规定。
劳动关系具有特定的人身属性,由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忠诚义务演化出劳动合同的保密义务(忠诚义务在英国法上被法院视作劳动合同的默示义务),并进而扩展为竞业限制或竞业禁止。竞业禁止条款蕴含了用人单位的财产权益和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两者的矛盾,成为一个必须依据法律来调整的问题。
本条规定,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合同解除后,不得使用或者披露信息的义务包含生产的秘密环节,以及足以构成商业秘密的其他信息。要确定究竟哪些信息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仍然负有不得披露和使用商业秘密的义务,必须考虑以下因素:劳动性质。如果劳动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处理秘密文件,劳动者显然要承担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忠诚义务。也就是说,除了信息类型的限制之外,劳动者的身份和职位也会影响到竞业禁止条款的效力。如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同客户的接触获知了客户相关的特别信息,用人单位自然可以合法地使用行业限制条款禁止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拉拢客户。这一原则非常普遍地适用于各种行业;信息本身的性质。即用人单位是否使劳动者意识到信息的保密性。虽然用人单位只是单方面声称某些信息是保密信息本身并不充分,但是用人单位对待这些信息的态度可以帮助确定信息的性质。英国普通法中规定,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并不承担竞业限制的义务。事实上,只有在披露和使用商业秘密的意义上,用人单位才有权得以禁止劳动者竞业,而商业秘密的判断也通过严格的判断规则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本条规定竞业禁止的目的是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还要依法支付损害赔偿金。但是,在用人单位存在商业秘密,劳动者亦知悉的情况下,因为劳动合同终结后,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仍旧延续,即便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劳动者也应当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否则,用人单位可因此追究劳动者的侵权责任。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劳动者离职后负有竞业禁止,主要考虑目前越来越多的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条款,极大限制了劳动者离职后的就业范围。用人单位往往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书时说明日常工资中就已经包括了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不给劳动者经济补偿。本条规定,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本条有关竞业限制补偿金及支付时间的规定,在保护用人单位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同时,有利于劳动者在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保护这些信息。
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竞业禁止,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经济补偿,竞业限制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补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有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同时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时向劳动者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不能包含在工资中,只能在劳动关系结束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补偿金的数额由双方约定。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时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条款失效。这是竞业限制生效的条件和劳动者遵守竞业限制义务的前提。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范围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限制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业务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解读】本条是关于竞业限制的范围的规定。
用人单位可以与知悉其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 劳动者不得到生产与本单位同类产品或者经营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者业务。
尽管有些信息在劳动合同期间未经允许,劳动者不得披露给第三方或者复制,但是如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凭记忆而掌握这些信息, 则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以利用。实践中,劳动者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事件时有发生,对用人单位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订立竞业限制条款。但是,如果劳动者复制或者故意记录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掌握客户名单,是为了将来解除劳动合同后使用,这种行为构成对诚信义务的违反,即便没有竞业限制协议,用人单位也可以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的实施客观上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进而影响了劳动者的生存权,故其存在仅能以协议的方式确立。比如,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尽管用人单位因此支付一定的代价,但一般而言,该代价不能完全弥补劳动者因就业限制而遭受的损失。因此,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强调约定的同时对竞业限制进行了必要的限制:
1、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实际上限于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的人员,不可能面对每个劳动者,企业每人给一份经济补偿金也无力承受。瑞士债法第 340 条中规定: “竞业禁止以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获有顾客来源或制造、营业机密,而此等知识的运用对原用人单位可能造成重大损害为限” 。我国竞业禁止条款被限制在只能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信息的劳动者订立与之相似。
2、竞业限制的范围要界定清楚。由于竞业限制限制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竞业限制一旦生效,劳动者要么改行要么赋闲在家,因此不能任意扩大竞业限制的范围。鉴于商业秘密的范围可大可小,如果任由用人单位来认定,难免有被扩大之虞。原则上,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应当以能够与用人单位形成实际竞争关系的地域为限。
3、约定竞业限制必须是保护合法权益所必需。自由竞争和贸易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竞业限制本身是对自由竞争的一种限制。因此,竞业限制的实施必须以正当利益的存在为前提。必须是保护合法权益所必需。首先是存在竞争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能夸大商业秘密的范围,劳动者承担义务的范围被无限制的扩张,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为忠诚义务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受到限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竞业禁止条款的内容对于劳动合同双方非常重要。在英国,竞业禁止条款的约定必须符合“行业限制规则” 。是指所有的竞业禁止条款首先将被视作无效,除非根据“合理性”审查被证明合理。因此,雇主至少必须证明自己有具体的财产利益需要竞业禁止条款的保护。 英国法对行业限制规则可以归结为三点:限制性条款保护的信息应当是商业秘密或者同客户特殊信息有关;限制性条款应当是在合理时间和地域内保护雇主的财产利益所必需;限制性条款不应当违背公共利益。就竞业禁止保护的信息类型而言,英国法院区分商业秘密和一般技术的诀窍是,对于商业秘密,雇主可以通过竞业禁止条款禁止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使用。如果信息并不能被明确地归类为商业秘密,竞业禁止条款将不具有约束力。因此,为防止引发争议,雇主往往需要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但是无论是明确的竞业禁止条款还是默示的忠诚义务,都不能被用来限制劳动者的劳动自由。
4、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受竞业限制约束的劳动者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业务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与公司白纸黑字的写进协议,书面约定好。

一、竞业限制是合法的;
二、不给补偿,单方无效。竞业限制必须要由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补偿金数额约定优先,无约定的,不得低于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的30%。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不能包含在工资中,只能在劳动关系结束后,在竞业限制期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竞业不能超过2年的限制。

竞业限制最长不能超过两年


我与老板签订了一份协议,承诺我离职后三年内不在该区域本行业从事工作...
因此,约定三年内不得在该区域本行业从事工作,超过了法定的期限。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约定竞业禁止的,用人单位应当在竞业禁止期限内,支付劳动者相应的费用(即不从事原行业工作,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如果老板不支付该项费用,则该协议没有法律效力。

辞职时,单位让签下三年之内不予从事相关行业的条款是否合理?
你所说的是竞业禁止条款,这是劳动合同中常见的条款,不违反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没有签合同,又没交社保,你需要找其他证据证明你们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然后让这家单位给你补交社保。可以利用的证据包括:人证,你的工作记录,你签的竞业禁止协议,或工资单,工作证等 ...

竞业协议签三年有效么
所以,公司要求跟员工签订三年期限的竞业限制约定,其实就是违规的。不过,在竞业限制约定内,员工需要遵守约定,不得到约定的与该单位有竞争等关系的单位上班。违反这个约定的,需要按约定那违约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

竞业限制诉讼时效是多久
竞业限制诉讼时效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

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几年
这意味着劳动合同的内容不能由当事人双方随心所欲的拟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

...但公司要求我签保密协议,让我3年内不得从事相关...
1. 公司要求签署的保密协议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这是每位员工的责任,无论是否离职。2. 公司规定在离职后三年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的要求,如果属于竞业限制,通常不应超过两年。在此期间,如果员工处于脱密期,公司应按法律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3. 若公司拖欠工资,这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您可以...

竞业限制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竞业限制诉讼时效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

没签订劳动合同单签了保密协议,规定辞职后3年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及业务...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竞业限制期限
凡有这种约定的,单位应向有关人员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费。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法律客观:《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 ...

直播三个月,签约协议合同三年内不能在其他平台直播,现在未满三年直播算...
法院角度:有的法院认为:违约金已经涵盖了公司因主播违约而产生的直接损失、逾期可得利益,亦体现了对主播违约的惩罚性,故不宜对主播的直播行为进行禁止。有的法院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

黄平县15948382737: 有法律规定在一个公司辞职之后两年之内不能做和公司相同的行业?有法
诺纨更年: 1、关于竞业限制,三年不能从事该行业相关工作不合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竞业限制是不得超过两年.2、履行的前提条件是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

黄平县15948382737: 保密协议问题...三年内不得从事本行业?? -
诺纨更年: 这是不合理的,保密条款的期限不超过两年,离职后如果单位仍需你守此保密条款,需向你按月支付经济补偿,因此合同里未提及,可由双方协商,但最长不超过两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

黄平县15948382737: 辞职时,单位让签下三年之内不予从事相关行业的条款是否合理? -
诺纨更年: 你所说的是竞业禁止条款,这是劳动合同中常见的条款,不违反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没有签合同,又没交社保,你需要找其他证据证明你们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然后让这家单位给你补交社保.可以利用的证据包括:人证,你的工作记录,你签的竞业禁止协议,或工资单,工作证等

黄平县15948382737: 请问,如果合同上写了三年内不得在同行就业且没有给予经济补偿,这个合同条款还有法律效应吗?然后竞业禁 -
诺纨更年: 不合法,竞业限制是可以的,且最长不超过三年.但是因为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你的“生存权”所以应给予你适当的经济补偿.

黄平县15948382737: 劳动合同里用人单位强调劳动者在离开工作岗位后3年不能参与同类行业合法吗? 求助,快速帮忙解答!急!! -
诺纨更年: 与我国法律相抵触的都不合法,而且中国劳动法也没有对此做出明文规定

黄平县15948382737: 签订竞业限制就意味着职工不可以再从事类似工作吗 -
诺纨更年: 现实中,的确有不少人一听说签订竞业限制条款,就担心是不是与单位签订了此条款,与这个单位解除合同后就再也没有办法从事自已擅长的职业,永远丧失自已的竞争优势.其实不然,在法律上,规定劳动者竞业限制义务的同时也对这一义务...

黄平县15948382737: 私企签订就业限制合法吗?就是三年内不能从事同行业工作,前提是劳动 -
诺纨更年: 竞业限制协议是法律允许的,但约定时间不能超过两年,所以,两年是有效的.

黄平县15948382737: 我在公司做建筑材料销售,离职后公司不准我三年内在做同行业,国家有此规定吗?是否附合法律效力? -
诺纨更年: 你所说的是企业竞业限制,但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且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你所在的公司规定三年是不合法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

黄平县15948382737: 请问离职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明细,公司要求离职后三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是属于保密协议还是竞业限制
诺纨更年: 属于竞业限制条款,可以在保密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协议不是必须的. 竞业限制的补偿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标准,单位应与职工协商确定,以书面约定为准. 但是公司与你约定的期限过长,法律规定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劳动合同法》23、24条供你参考.

黄平县15948382737: 关于竞业禁止协议,公司要求5年不得从事该行业,而且没有任何补偿,劳动合同是他们代签的! -
诺纨更年: 竞业限制,要求企业给出额外的薪金作为补偿金,如果企业说已经含在工资内,这样的说法是靠不脚的.同理因为企业未能支付专项补偿金,所以竞业限制条款自然失效,当然你也可以去同行业.单位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一方面合同是非本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