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和意义

作者&投稿:隐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简述)~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明朝政治、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郑和七次下西洋,作为和平的使者,宣扬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以提高国家的威望和国家地位;同时也有“耀兵异域”,显示中国强大国力的一面。结果,许多国家纷纷派人带着当地的特产,比如大象、犀牛、长颈鹿、狮子和宝石、珊瑚、胡椒以及香料等随郑和船队来到京城,要求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这都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像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鉴于学生尚未学习到世界史,这里教师只做简单的提及便可。
(2)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就是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也...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长颈鹿,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从而加深了中国人的自我虚骄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同时也有“耀兵异域”,显示中国强大国力的一面,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多的中国人来到南洋,也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结果,要求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许多国家纷纷派人带着当地的特产,鉴于学生尚未学习到世界史,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它是明朝政治,作为和平的使者,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狮子和宝石,并不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交易。
摘自百度网友、印度,即高价收购外来番货,以郑和下西洋为契机、胡椒以及香料等随郑和船队来到京城,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3)但是另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并没有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这都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富强与富有。郑和七次下西洋。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按照明政府的旨意,无恶不作,使中国先进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以提高国家的威望和国家地位。
(2)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犀牛,就是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识、珊瑚,谢谢,为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宣扬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倒是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基础、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郑和下西洋所进行的对外贸易。这种贸易产生的后果只能是给国内经济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贸易坚持的是“厚往薄来”的原则,这里教师只做简单的提及便可。另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大象,不但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而且这种贸易、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郑和下西洋。而不像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烧杀抢掠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而低价出售中国的货物

浅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以及意义与影响 符军 物流112 摘要: 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本文就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以及它所用船舶和它的意义与产生的影响等来简要阐述。以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伟大创举。 关键字:明代,郑和宝船,下西洋,先驱 郑和下西洋背景: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蒙古贵族的腐朽统治。明太祖 朱元璋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繁荣社会经济发展得措施。洪武十八年,明朝下令“士、农、工、商 四民务在各守其业,凡出入作息,乡邻必互知之,其有 不事生产而游惰及舍匿他境游民者皆迁之远方”。又“设扶民之官,颁宽恤之条,令天下郡邑,招而抚之,天下之民,感戴宏恩,扶老携幼,竞返桑梓”。这样一来,大明朝越来越强盛。 明永乐大帝朱棣的“锐意通四夷”,向往在临御之年,中国出现一种前代未曾有过的天下太平,万国咸宾的盛世。所以朱棣非常重视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永乐大帝朱棣在对外关系上的各种意图正是通过郑和下西洋,在事实上体现出来的。 郑和祖辈为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人士,回族,姓马,世称哈只。在1381年名明军征伐云南时被掳,后被分到燕王朱棣藩邸中服役成为内侍。在跟随朱棣起兵“靖难”有功,被赐“郑”姓,改称“郑和”,为内宫监太监。 当时在东南亚,南亚等地明朝政府遭遇到各种困境,据锡兰(今斯里兰卡)史籍记载:“一千四百零五年(永乐三年),有中国佛教徒一队,来锡兰献香火于佛齿圣坛,为国王维哲耶巴虎六世所虐待。”在郑和下西洋前夕,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及南海国家关系削弱,外交活动瘫痪,中国国际地位随之降低,以致洪武末年颇有“诸蕃久缺供之感”。对明成祖这样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高踞于“临御天下”的大国地位之上,“居华夏而治四方”,在实现对外方针上自有一番抱负,绝不能容忍这种现象继续下去。 正是因为如此,在1405年(永乐三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颁诏,命郑和从海上出使西洋诸国。从此郑和开始了他长达28年的远洋航海活动,航行数十万千米,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船队情况:郑和船队的规模之大堪称奇迹。据明代编年体史书《国榷》记录:宝船六十 只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次者长二十一七丈,阔一十五丈,下西洋官兵人数记为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人。 《瀛涯胜览》作者马欢是下西洋随行翻译,曾于第四,第六、第七次二次随行。在他书的卷首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下洋官兵人数为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名。(第四次) 明末罗懋登所撰小说《西洋尼》。该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写成,书中记载:第十五回详细记有宝船九桅、马船八桅、粮船七桅、坐船 、六桅、战船五桅并各种船型长、阔尺寸。若按船用途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宝船、战座船(一千五百料、二千料)、粮船、水船数种。 从这些当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时的船之庞大,足以体现出当时中国的造船业之发达。 访西洋之过程:郑和船队一共七次下西洋,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中前三次为一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郑和船队主要是进行广泛的外交活动缓解与海外诸国的紧张关系,建立东南亚与南亚之区域和平局势。树立起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中间的威信。 第二个时期主要着重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谊,相互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第一个时期中郑和船队访问了占城、灵山、昆仑山、宾童龙、 真腊、满刺加、急兰丹、彭亨、东西竺、苏门答腊等地 第二个时期主要访问了今印度,红海,非洲北海岸等地,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与影响:郑和下西洋在政治上主要建立了亚非国家国际间的和平 局势,经济上发展了亚非诸国间的国际贸易,文化方面向亚非各国敷宣中国的教化,以及 增进了中国人民对亚非国家的认识与和了解。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岛国要安分守纪,另一方面从统一宗教入手,,力劝改变不正的宗教信仰,对平衡各国关系,缓解因宗教问题而导致的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起无比重要的作用。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不仅使明朝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一般的贫民也很多因此而致富,严从简曾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瑜,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稀,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欲矣”。郑和船队传扬了文教,使中国与亚非国家交往空前密切,增进了亚非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也极大地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海外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中国人民对于海外的地理知识。郑和下西洋开扩的海外市场极大的发展了像以景德镇为中心地瓷器业,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织 业和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纺业,以芜湖为中心的漂染业等。并且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郑和下西洋还促进了向南洋移民的热潮,为中国移民在海外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在此我们向伟大的先驱者致敬! 郑和下西洋对今天船舶工业发展的意义和推动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作用 郑和下西洋让我们看到明朝时我们伟大的造船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入探讨的。据史料记载的有关郑和宝船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我们已率先使用了干船坞,我们能造长一百多米,宽五六十米的超级大船。这极大的激励了现在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作为我们伟大而光荣祖先的后人我们应该学习古人那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是我们不断拼搏向前、发展中国造船业的榜样。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古人为什么能再当时那种条件下造出那样雄伟的大船,但他们做到了,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 现在的中国造船业已经处在世界前列,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们与其他更多的造船大国相比还有很多差距。所以我们还是要发扬古人敢做天下先的勇气,为中国船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我们是值得自豪的,在遥远的过去我们的祖先始终处在世界发展的前列,他们是勇于开扩的,极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郑和船队的远航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早了87年,比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1498年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早了92 年,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1521—1522年环球航海早116年。这次航行极大的引燃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的热爱,也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与近邻的友好关系,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历史上郑和共七次下西洋,每次具体路线均不尽相同,下面是具体的情况: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
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沿岸。

  第一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1407年10月2日(永乐五年九月初二)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明永乐五年至永乐七年(公元1407—1409年)。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在郑和回国十几天后,就第二次下西洋了。主要访问了占城、爪哇、暹罗(今泰国)、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今印度南端)、锡兰、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古里等国。于永乐七年夏七八月间回国。郑和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碑文中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此碑于1911年在锡兰岛的迦里镇被发现,现保存于锡兰博物馆中,是用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所刻,今汉文尚存,是中斯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的珍贵文物,也是斯里兰卡的国宝。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10月(永乐七年九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1411年7月6日(永乐九年六月十六)回国。姚广孝下西洋的史料给另一个关于郑和航海目的的假设也提供了佐证。潘教授说:在《大唐西域记》中,明人的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皇帝遣中使太监郑和,奉香花往诣彼国(指锡兰,今斯里兰卡)供养……当就礼,请佛牙(传为释迦牟尼的牙齿,据说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牙齿完整无损,称为佛牙舍利)至舟,灵异非常,光彩照耀……永乐九年七月初九至京师。皇帝命于皇城内庄严栴檀金刚宝座贮之……”永乐九年正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期间。

  “姚广孝参与了第三次下西洋,迎回了佛牙,这说明第三次下西洋显然是朱棣事先计划好的,否则就不会派出姚广孝这样级别极高的官员。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迎佛牙’!”有学者如是分析。至于朱棣为什么要派遣船队,不远万里从斯里兰卡迎回佛牙,更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朱棣是篡建文帝的位上台的,他劳师动众迎回佛牙,一个主要用意可能是为了证明他的正统地位,平息民间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这种做法,前代的帝王就曾经用过。

  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11月(永乐十一年十一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1415年8月12日(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6月(永乐十五年五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1419年8月8日(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1421年3月3日(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1422年9月2日(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1431年1月(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1433年(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143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经过的国家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城市和国家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还到过澳大利亚等地。

  历史意义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

(2012·鄂州)“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2018·孝感)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及哥伦布船队成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指南针。
(2017·荆门)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派郑和出使西洋。
(2015·孝感)“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2015·十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速求郑和七下西洋的人数、船只数、最远航行地点和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主要是宣扬明朝国威,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虽然在国土面积上远远比元朝小,但至少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历史如何评价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都...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海外的主要动机是宣扬国威和扩大朝贡贸易。明成祖自认为是“天下共主”,希望海外各国前来朝贡,以此提升明朝的国际地位,展示中国的富强,并通过炫耀武力来缓解国内对他登基方式的质疑。同时,这也符合历代封建帝王的功利主义外交政策...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目的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从1405年到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主要条件和意义?
条件:宋元以来的航海业发达,已经能够远航至印度洋沿岸;目的:与印度洋沿岸搞好关系,促进经贸文化交流,同时寻找建文帝;时间:1405——1433;次数:七次;到达地区: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2、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

从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和影响中说明了什么?
郑和一行经过三次下西洋的远程探险,均至古里国,打通了中国与印度南部的海上航道,为日后更加遥远的海上航行积累了经验。 四下西洋 新辟波斯湾路线 郑和船队在完成了对古里的三次探险后,休整一年。1413年,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这次航程比以往三次都远,除了东南亚各国外,还到了溜山等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是...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一、引言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一项重大外交和航海活动,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二、建立政治秩序与外交军事建树 郑和下西洋在建立政治秩序和外交军事方面有着显著的建树。其船队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的亚烈苦奈儿统治,扶植施氏华侨统治旧港...

简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急】
结果,许多国家纷纷派人带着当地的特产,比如大象、犀牛、长颈鹿、狮子和宝石、珊瑚、胡椒以及香料等随郑和船队来到京城,要求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这都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像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鉴于学生尚未学习到世界史,这里教师只做简单的提及便可。(2)...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
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由于大明永乐十九年的北京紫禁城的那次大火把郑和下西洋的大部分资料全烧了,所以国人今天看不到了...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下西洋(明朝历史事件) - 搜狗百科
敏堂呋塞:[答案] 正面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时间,路线,意义 -
敏堂呋塞:[答案] 背景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 3.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 另外还有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过程是什么?有多详细的尽管说..上课要用~ -
敏堂呋塞:[答案]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
敏堂呋塞:[答案] 1.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2.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明初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中国拥抱外部世界的象征;郑和以多元宗教文化为先导...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及历史意义 不要太详细了 -
敏堂呋塞:[答案]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简洁) -
敏堂呋塞:[答案]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及非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的奇迹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
敏堂呋塞:[答案] (1)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明朝政治、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2)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括.意义 -
敏堂呋塞: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

北塔区19894184480: 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
敏堂呋塞:[答案] 郑和七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远航,促进了我过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郑和是我果也是世界上的伟大的航海家. 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如果帮到您的话,(右上角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