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一共有多少的解决问题的评课稿及反思

作者&投稿:端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求一共有多少的教学评析~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今天王老师到我们学校对我们这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我有幸能得到王老师的指点,收获很大。
《一共有多少》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加法的起始课,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数数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现实世界过渡到数学的符号世界,认识加法算式;知道加法算式也是“继续往后数”的计数策略,体会加法的意义—合并。教学重难点在我的整个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实物演示—图像表征—符号运算”的过渡没体现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最好的手段,而在我这节课中考虑到符号表征在第一单元数数的时候已经有这个意识,在此基础上不必要太花时间,所以直接省略了。然而我忽略的一点是学生虽然会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小棒,画简单符号等)来表示数字,但是还没有经历过用图像表征,符号运算来表示加法的意义,也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从中我也更深刻明白,不能自己一味地自我以为,而是要真切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明白他们缺乏什么,需要什么。由于我之前那错误的意识,也导致我在课堂上准备的学具,教具都不够充分。老师的教具用小棒代替了,孩子的小棒被手指代替了,也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与环节的链接比较散
第一环节:通过笑笑带着学习用具来做客,以笑笑这一熟悉的人物,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情境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然后教师模仿笑笑用小棒代替铅笔来演示,这里处理的不是很好。首先教师用小棒代替铅笔,学生思维有点反应不过来,到底要说铅笔还是小棒,其次由于下一步考虑到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几支铅笔,所以就设计为把两部分合起来之后学生是看不到铅笔,想以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很明显在我的课堂上由于小棒很小,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今后教学中还是要注重模型。关于模型没用好还体现在原来准备好的贴图铅笔模型和圆片模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而没有及时应用在教学中。导致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对课堂上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上不够得当,也就是对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有几只熊猫”这一情境图的设计原计划是想让学生理解有条件才有问题。没考虑到学生能说得那么好,结果在这里我就兜兜转转,走教案绕了一圈,主要也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对核心问题的设计上还相对欠缺。在这节课上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往往最有可能误导孩子,在后面圆圈图(主要是对前两个情境图知识点的巩固)出来之后,本来是想问“怎么这三个情景都能用3+2=5这个加法算式计算呢?”,我就说成了“不对呀!怎么就可以用3+2=5呢?不用其他的呢?”结果预设中的“因为他们都是求把3个和2个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答案没出来,而是说出了“你不喜欢3+2=5可以用2+3=5呀!”或者是“还可以用1+4=5”等等哪些算式结果是5的回答,也因此没有突出重点。
考虑一年级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到十分钟,在两个主情景过后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小环节,可以伸伸懒腰,或者是趴着休息一下,时间不多,但是这对孩子们接下来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很好的帮助。这也是我每一节课上都有在实行的,个人觉得效果很好。
“一共有几支铅笔”和“有几只熊猫”这两幅情景图都有其特别的用意,“一共有几支铅笔”仅仅是让学生初步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最后并通过数一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进入到算式解决问题。同时,这一情境图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经历从实物操作到图像表征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从用铅笔演示到学生用小棒演示这个过程。而“有几只熊猫”是在第一个大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圆圈来经历了从实物到图像再到符号表征,最后懂得用算式表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也就是说3+2=5是在学生经历了这样整一个过程,并明白了是要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这个加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再让学生说说3、2、5在这两幅图中表示的意义,最后再让他们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解决。在我的整一节课中都没有突出。
第三环节:练习的设计上量还是相对较少,设计不够合理。特别是最后一道“说一说3+2=5在图中表示的意义”,前面课堂中基本上都是在探讨3+2=5,在这练习中可以适当调整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4+1=5来表示?”
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主要问题是整节课看起来都是老师在说,而是缺少了让学生多说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没有体现小组合作意识,其实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推动力。这节课可以合作学习的地方有:铅笔图让学生用小棒演示时,可以互相演示给同桌看;熊猫图用圆圈表示之后如何数?可以先跟同桌说一说;3+2=5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时,可以先告诉你的同桌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老师教和学生教在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让不是很懂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慢慢懂了。
四、板书设计乱
一个黑板写了三个3+2=5,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有可能误导学生。板书也体现不出重难点,黑板上都是老师的字迹,而没有学生的作品,感觉整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黑板上没有直观的模型,都是一些死板而且书写不是很好的文字;最后就是格局分布不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板书设计要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还有一点我要提高的就是书写的能力。
今后要改进的方面有:
一、 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要吃透教材,对教材非常熟悉,理解知识点要到位,这样才能在生成的问题中抓到有价值的东西,为课堂所用。
二、 在课的设计上,环节与环节之间要做好整合,以防让人感觉课很散。
三、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力求做到每一节都训练。
四、 要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大声发言的习惯。

今天王老师到我们学校对我们这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我有幸能得到王老师的指点,收获很大。
《一共有多少》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加法的起始课,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数数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现实世界过渡到数学的符号世界,认识加法算式;知道加法算式也是“继续往后数”的计数策略,体会加法的意义—合并。教学重难点在我的整个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实物演示—图像表征—符号运算”的过渡没体现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最好的手段,而在我这节课中考虑到符号表征在第一单元数数的时候已经有这个意识,在此基础上不必要太花时间,所以直接省略了。然而我忽略的一点是学生虽然会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小棒,画简单符号等)来表示数字,但是还没有经历过用图像表征,符号运算来表示加法的意义,也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从中我也更深刻明白,不能自己一味地自我以为,而是要真切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明白他们缺乏什么,需要什么。由于我之前那错误的意识,也导致我在课堂上准备的学具,教具都不够充分。老师的教具用小棒代替了,孩子的小棒被手指代替了,也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与环节的链接比较散
第一环节:通过笑笑带着学习用具来做客,以笑笑这一熟悉的人物,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情境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然后教师模仿笑笑用小棒代替铅笔来演示,这里处理的不是很好。首先教师用小棒代替铅笔,学生思维有点反应不过来,到底要说铅笔还是小棒,其次由于下一步考虑到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几支铅笔,所以就设计为把两部分合起来之后学生是看不到铅笔,想以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很明显在我的课堂上由于小棒很小,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今后教学中还是要注重模型。关于模型没用好还体现在原来准备好的贴图铅笔模型和圆片模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而没有及时应用在教学中。导致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对课堂上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上不够得当,也就是对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有几只熊猫”这一情境图的设计原计划是想让学生理解有条件才有问题。没考虑到学生能说得那么好,结果在这里我就兜兜转转,走教案绕了一圈,主要也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对核心问题的设计上还相对欠缺。在这节课上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往往最有可能误导孩子,在后面圆圈图(主要是对前两个情境图知识点的巩固)出来之后,本来是想问“怎么这三个情景都能用3+2=5这个加法算式计算呢?”,我就说成了“不对呀!怎么就可以用3+2=5呢?不用其他的呢?”结果预设中的“因为他们都是求把3个和2个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答案没出来,而是说出了“你不喜欢3+2=5可以用2+3=5呀!”或者是“还可以用1+4=5”等等哪些算式结果是5的回答,也因此没有突出重点。
考虑一年级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到十分钟,在两个主情景过后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小环节,可以伸伸懒腰,或者是趴着休息一下,时间不多,但是这对孩子们接下来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很好的帮助。这也是我每一节课上都有在实行的,个人觉得效果很好。
“一共有几支铅笔”和“有几只熊猫”这两幅情景图都有其特别的用意,“一共有几支铅笔”仅仅是让学生初步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最后并通过数一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进入到算式解决问题。同时,这一情境图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经历从实物操作到图像表征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从用铅笔演示到学生用小棒演示这个过程。而“有几只熊猫”是在第一个大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圆圈来经历了从实物到图像再到符号表征,最后懂得用算式表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也就是说3+2=5是在学生经历了这样整一个过程,并明白了是要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这个加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再让学生说说3、2、5在这两幅图中表示的意义,最后再让他们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解决。在我的整一节课中都没有突出。
第三环节:练习的设计上量还是相对较少,设计不够合理。特别是最后一道“说一说3+2=5在图中表示的意义”,前面课堂中基本上都是在探讨3+2=5,在这练习中可以适当调整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4+1=5来表示?”
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主要问题是整节课看起来都是老师在说,而是缺少了让学生多说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没有体现小组合作意识,其实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推动力。这节课可以合作学习的地方有:铅笔图让学生用小棒演示时,可以互相演示给同桌看;熊猫图用圆圈表示之后如何数?可以先跟同桌说一说;3+2=5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时,可以先告诉你的同桌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老师教和学生教在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让不是很懂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慢慢懂了。
四、板书设计乱
一个黑板写了三个3+2=5,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有可能误导学生。板书也体现不出重难点,黑板上都是老师的字迹,而没有学生的作品,感觉整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黑板上没有直观的模型,都是一些死板而且书写不是很好的文字;最后就是格局分布不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板书设计要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还有一点我要提高的就是书写的能力。
今后要改进的方面有:
一、 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要吃透教材,对教材非常熟悉,理解知识点要到位,这样才能在生成的问题中抓到有价值的东西,为课堂所用。
二、 在课的设计上,环节与环节之间要做好整合,以防让人感觉课很散。
三、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力求做到每一节都训练。
四、 要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大声发言的习惯。


求初中数学所有章的标题
第九章 因式分解 9.1因式分解 9.2提取公因式法 9.3 运用公式法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0.1总体与样本 10.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0.3 数据的表示 10.4 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10.5 平均数 10.6 用科学计数器求平均数 10.7 众数 10.8 中位数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分式 1...

小学数学课时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急!!!
小学数学1—6年级课时划分人教精品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数一数(1 课时) 课题一:数一数 第二单元 比一比 (3 课时) 课题一:比多少 课题二:比长短 课题三:比高矮 第三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10 课时) 课题一:1-5 的认识 课题二:比大小 课题三:几和几 课题四:1-5 的加法 课题五:减法的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一年级数学小知识识
不单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如运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连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方法时由教师事先指明...

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
勾股定理是三角形图形学习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也是解题的必备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八年级 数学上册《第1章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如果∠C﹣...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其中,优生占70%,中等生占20%,差生占10%。这些...8、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
做八年级数学 单元测试 题前要先审题,保持平常心,考出最高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希望你们喜欢。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1.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依次在边AB、BC、CA上取点A1、B1、C1,使AA1=BB1=CC1=1,则△A1B1C1的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 我来答 10个回答 #热议#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睿儿行天下 2011-12-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0% 帮助...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本学期进一步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总复习的第8题复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练习...

人教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二年级学生共有学生4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一共有多少的解决问题的评课稿及反思 -
达奚枝通窍:[答案] 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解决"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课件 -
达奚枝通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课件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Cbpa0TvrbyPl2na1arfv3_nLeZjkjuwmLPGJA9UG3Vw4WTG4BMGnf6aT23i1-d0TpoLKNBEsf2N0HPL_k3tkXaYUhRLaycyBOqyjAoe82Ua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一共有多少的解决问题的评课稿及反思 -
达奚枝通窍: 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重点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原来有多少教案 -
达奚枝通窍:[答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2.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一年级 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课件 -
达奚枝通窍: 2013-2014学年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五课时《一共有多少》演示课件 -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 小学 - 数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 - 小学一年级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
达奚枝通窍: 教学目标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3.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难点:对同一问题寻求...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例6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案 -
达奚枝通窍:[答案]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上的例题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明单位并口答.2、培养学生运用数...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PPT课件 详细?? -
达奚枝通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PPT课件 一年级上册语文ppt 一年级数学上册ppt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英语ppt 八年级上册数学ppt 小学数学一年级ppt 七年级上册生物ppt 七年级上册数学ppt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PPT课件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求一共有多少的教学评析 -
达奚枝通窍: 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10117143: 人教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求一共有多少公开课教案 -
达奚枝通窍:[答案]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009-12-16 → 手机版 教学内容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