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惩恶的思想吗?

作者&投稿:昌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萨慈悲亦惩恶的思想对吗~

“菩萨慈悲亦惩恶”的思想对菩萨来讲是对的!

但是,如果没有菩萨证量,也就是没有掌握慈悲和方便的人,去做“菩萨慈悲亦惩恶“的事的话,就会出现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的效果。其中的根本原因不是慈悲和方便有错,而是不应当在没有掌握慈悲和方便的前题下就去实施慈悲和方便!


就象没有具备通过驾驶大客车的考试能力,就一门心思的去开公交车来为人们服务那样!

佛法的根本在心,国家的根本在法规。如果能用心去遵守法规则会收到无微不至的效果;若用法规去促使人心规范化则会留出有很多的疏漏也就是漏洞的,因为法网也是有稀疏之处的,虽然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毕竟还是会耽误些时机的!

面对这一局面菩萨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菩萨会在把握住慈悲和方便的前题下,随缘世间、随缘自身的角色,各施其职的!

没有菩萨证量的人,就只能安心于修学菩萨的证量,其他的就只能暂时放下!

就佛教的角度讲“惩恶”这个词是不确切的说法
世俗认知上如果一个恶人不断做恶事,有人用各种手段阻止了他继续做恶的可能,这是对那个恶人的惩罚,但在佛教观点看,这并不是惩罚那个恶人,却是对那个恶人大有好处的事情,因为他不能继续造恶所以他未来因为造恶所受到的恶报会减少
而这个阻止他的人,要看他的发心如何,如果他是为了这个造恶的人不再继续危害他人,那他也有很大的功德,但如果只是出于报复心里,这个功德也就很少
有个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就是如此: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时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五百个商人(也是菩萨)到岛上来求珍宝,在回程有个坏人想杀掉他们独占财宝,但释迦牟尼佛不忍坏人造如此大的恶业,便杀了这个坏人,承担这份恶业,因为这件事反而使他累积了九十九大劫的功德。
如果这个“惩恶”的发心是为了他人好不论是为了这个正在做恶的人还是将被这个做恶的人伤害的人好出发,当然是惩恶扬善,但如果发心是为了一已的目的,俗话说的“狗咬狗”那也没什么惩恶扬善。

  为己是恶,为众生是善。
  这是学佛者判断善恶的基本原则。
  而恒顺众生也是学佛者应该遵从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佛教对慈悲的强调可能会姑息恶行,罔顾众生。

  但是恒顺众生也是有一定的方便的,在不为己的前提下,在权衡众生最大利益的前提下,不可能坏人叫你去作恶你也顺从他的。这种看似两难,其实可以打一个比喻,如果让你救10个人的同时必须放弃1个人,你如何选择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惩恶只是表象,只要这种行为的行为人其内心是为众生的,即为善,但是如果这种行为是为利益自身的,则为恶。
  惩罚大恶之人的行为内里如果只有为众生之心,没有嗔恨心,且只有慈悲心,既是功德。
  当然,如果惩恶的同时,怀有嗔恨心,则不算是圆满的功德。
  但事实上,大恶的行为往往只会引来大的嗔恨心,这也是为什么大恶之人大部分无法善终的缘故。当然,这也是冤冤相报的连环扣。
  欲破解这种大恶之人引起的冤冤相报,唯有怀有菩萨心肠的慈悲的惩恶行为才能彻底破解这没有了期的嗔恨连环锁。

  只是很多学佛之人并不愿意陷入嗔恨的连环因果之中,而认为其自有因果,并不需要自己去参与其中。从而造成一种姑息的表象。

  事实上,不怀嗔恨的,不为己的,大公无私的惩恶行为,是符合慈悲原则的。

  当然,对大恶之人,惩罚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化,点化也是手段之一。
  但是对于在其位谋其职的人,惩恶并不为己,而为众生,亦是慈悲,亦是本份。

  另外,这里还有关于这方面的说法,我非常赞同,转过来:
  佛教徒的宽容与忿怒相:

  在世人的眼里,佛教徒应该永远是平和和慈悲的,事实上很多佛教徒也确如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究竟。
  可是在佛教里也有两句话: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智慧的一味“慈悲”和“方便”很容易让事情走向反面。
  无原则的慈悲其实不值得提倡,慈悲应该有智慧的辅佐。缺少智慧的慈悲就像是一个从没下过厨房的人想帮点忙,结果只能是越帮越忙。
  佛陀不让我们接触不好的东西,或者在我们试图接受这些东西的时候用正见来把它击得粉碎。这个时候,他表现的似乎很不宽容很不慈悲。不过我们必须清楚,这个时候不宽容其实就是最大的宽容,不慈悲其实就是最大的慈悲。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宽容和慈悲,而是正见。

  寺院里有菩萨也有金刚,菩萨总是慈眉善目,金刚是忿怒威猛的。可是请记得:低眉是慈悲,怒目也是慈悲。

佛教有惩恶的思想。

但是佛教的惩恶,和其他宗教不一样。佛教是用“度恶”或“解恶”来惩恶的。

恶最害怕的不是惩罚,而是害怕被慈悲感化。因为恶认为惩罚只是皮肉之苦,而慈悲的力量是身心具授。当一个恶被感化成善的时候,恶就失去了恶性,失去恶性转变为善良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佛,菩萨要度一切恶,行一切善。

佛教的度恶,体现了对众生的包容,慈悲。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惩恶扬善的机制。

我们凡夫需要做的,就是修养个人的心性,佛在经上有云: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

说的就是我们管好自己就好,不可职责别人,倘若指责,不仅仅起不到效果,反而令到自己也犯了过失。我们自己好好的修行,做出社会的榜样,大家看到很欢喜,自然心中就明白了,谁是好的谁是坏的,很明显,所以老法师常常教导我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出社会大众的好榜样。用慈悲的心,慈悲的行动,去震撼众生,自然邪恶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最后,恶人作恶,我们要想到那是他的业障习气太重所致,毕竟“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只因妄想分别执着不能证得。”所以他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常常这样去思维,去理解,他们是我们的镜子,常常关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心理明白,他作恶将来是什么果报,但是我们不宣扬,不指责,不攀援,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不乱说别人闲话,不背后指指点点,别人和我议论到他,我只是微微一笑,各有因缘。即可。

常常生感激之心,是佛菩萨、更是老法师讲给我们听的,因为我们从《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上可知,佛陀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时代,末法时代,有20位左右的菩萨,将会示现,但他们不会让我们知道。全都默默坐着自己的事情,做什么事情呢?默默的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做众生的导师,决定不会劝众生去说别人的是非,这不是菩萨作为。

阿弥陀佛!

【佛教的恶人自己会积累恶缘】佛教对恶者不用惩,因为善恶皆有报。 这就好比我们做善事可以种福田,做恶事也会有不好的果报。

【佛教认为恶人都有佛性】佛教讲求对一切众生真爱,对恶者是采取救度。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有恶,不是因为他们本质为恶,而是心中蒙蔽了各种迷惑。只要拨开心头的乌云,佛性就会展现,恶人也会变为善人。

【佛教会用愤怒相来威慑恶人,令其改过】佛教依旧有愤怒相,也就是说表现出愤怒的样子,威慑那些恶人,令他们改过。但是在内心里却没有对恶人的抱怨和愤怒,依旧是慈悲之爱。

当然有的。比方说,日本侵略中国时,和尚是可以拿起枪杆参战的。虚云老和尚的一个弟子,就曾经脱去僧衣参军抗日。
我佛慈悲亦惩恶,这是电影《少林寺》里昙宗和尚的一句台词。在佛陀的教导里,也有制止恶行的方便说法,不过,佛从来不主张以杀止杀。


佛教有惩恶的思想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惩恶只是表象,只要这种行为的行为人其内心是为众生的,即为善,但是如果这种行为是为利益自身的,则为恶。惩罚大恶之人的行为内里如果只有为众生之心,没有嗔恨心,且只有慈悲心,既是功德。当然,如果惩恶的同时,怀有嗔恨心,则不算是圆满的功德。但事实上,大恶的行为往往只会引...

信佛的人来说说,佛教是有这样的说法吗?
杀恶人即是善念,正确。不过要看他恶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还可救药。如果某恶人已经改过迁善,就不必再责罚他,反而要帮助和鼓励他。

道教教规
道教的教规主要有四条。一是传授。传授是道家成仙证圣的必由之路,故道教把授道传密之事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的思想和行动,洗涤身心,烧香斋戒,并起宏誓、请师证盟,师方予以传授。二是赏善惩恶。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宫府统辖三界十方,故人类...

在对待犯罪问题上,儒家和法家遵循的原则的不同点在于()。
在对待犯罪问题上,儒家和法家遵循的原则的不同点在于儒家主张扼恶于未然之时,法家主张惩恶于已然之际;儒家反对检举揭发,法家鼓励检举揭发;儒家主张执法从宽,法家主张执法必严。一、儒家 1、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儒家中道思想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主体,儒家是孔子所创立、...

菩萨慈悲亦惩恶的思想对吗
“菩萨慈悲亦惩恶”的思想对菩萨来讲是对的!但是,如果没有菩萨证量,也就是没有掌握慈悲和方便的人,去做“菩萨慈悲亦惩恶“的事的话,就会出现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的效果。其中的根本原因不是慈悲和方便有错,而是不应当在没有掌握慈悲和方便的前题下就去实施慈悲和方便!就象没有具备通过驾驶...

关于佛教杀生,惩恶的问题,一直不是太明白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讲道过:直心是道场!释迦牟尼佛制定戒杀的戒律是为了给处在小乘阶段的学人予以方便的。规定在小乘没有学习圆满或者即使小乘学圆满了也不肯进趣大乘的时候是决不可以起杀心、破杀戒的,否则在佛的角度上就会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的。小乘阶段的学习是以自利为主的,自利不成便...

明教是什么教
明教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教派,源于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朝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甲午年))传入中土,768年被允许在长安及各处敕建大云光明寺。明教的教义是惩恶扬善,度化世人,因此如果皇帝昏庸,官员腐败,民不聊生,明教中人必定会起义造反,与一般江湖门派渴望称霸,且与朝廷井水不犯...

为什么有些时候上帝没有惩恶扬善?
神的伟大形像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你说的为什么不惩恶扬善,那是人的想法。人已经很无知了,所做的恶事将来都要清算的,这是肯定的。一做坏事就有报应?那谁还敢做坏事了?怎么分得出善恶呢?也不用心急,看看那些在时在势的人,其实也神气不了几天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恶人有几个得善终...

天上惩恶扬善的是谁 神仙里的或是菩萨里的都行
人们所信仰的各种神仙菩萨一定程度上都有惩恶扬善的功能职责,惩恶和扬善在佛道教神灵中是有些分工重点的,当然惩恶也就意味着扬善,如观世音菩萨象征慈悲,重在扬善 。如阎王和东岳大帝主阴间司法,重在惩恶。惩恶扬善合一的神祗在民间信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信仰)中最为突出,如济公活佛和道教中...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什么打击犯罪的原则
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它可以使人断恶修善,惩恶扬善。与优点相反,如果一个宗教宣扬不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思想,那么宗教信仰者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排他性:任何一个宗教的教徒或多或少都具有排他性,例如...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佛教真是只提倡极度的和平和善良吗?没有一丝恶吗? -
赫卞复方: 真正的佛教,没有提倡任何东西,没有一丝恶,也没有一丝善. 可以用善恶等标准衡量和解释的,都不是佛法本意.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
赫卞复方: 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佛教有诅咒坏人的咒语吗?是什么 -
赫卞复方: 好像有破魔驱邪的咒语! 对付坏人,佛教僧侣好像都是用感召的! 用爱心去感动他们,放下屠刀,弃恶扬善! - - - - - - - - - - - - 问问宗教交流QQ群45824171 旨在学术交流!共同进步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佛法与世俗的善恶标准 -
赫卞复方: 佛法不离世间法,不弃世间法..标准无区别,唯善法之回向心量广狭不同..阿弥陀佛 合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佛教和其他宗教差别 -
赫卞复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和其他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佛家的思想吗?怎么解释?为什么有的好人会?
赫卞复方: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佛家的思想而是道教的思想. 佛教强调的是轮回而不是报应.在这里佛教有两个观点是起决定作用的. 一个是对人生的态度.佛教认为人生...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佛教与道教有什么区别? -
赫卞复方: 1 佛教与道教的区别 佛教与道教的区别 佛教与道教的区别是什么,这是现在很多宗教人士都不知道的.我想,我有必要在我的主页上说清楚这个问题,以便让大家知道为何佛与道无法合而为一.我先讲一件事情,大家注意到我主页上方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既然佛说善恶有报,又佛法无边,为何不能马上惩恶扬善而要依靠遥遥无期的因果报应来体现? -
赫卞复方: 能量场的问题,人作恶多端,其善能量场或许因为过去的积德没有马上进行到一个质的变化,当恶能量场主宰时,事情就开始走下坡了.从善的人或许其恶能量场尚未消退,但已经有所下降了,当质变发生时,事情就变顺了. 佛法无边并没有依靠因果报应,因果仅仅是一个自然规律,没有'人'能改变他.佛法就如同修改工具,让你认识到这些关系,了解事物的联系而已,就如同教科书一样,当你会的时候就可以放下佛法. 所以你所问的问题没有意义.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我爱人把我供的三尊佛都杂碎扔了,怎么半?
赫卞复方: 粘上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144571182: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
赫卞复方: 阿弥佗佛楼主您一定是有误解了 佛教学者并非是消极避世 真正修习佛法的人 真正了解佛法的人并非是消极厌世,他们虽然对娑婆厌离,但并非厌恶于现实生活,因为在他们心中,极乐世界的奇丽与庄严早已安住于心,相信一个真正修习佛法学佛的在家人是不会消极避世或逃离现实生活中的,因为现实生活也正是佛法,所谓世间法.愿您吉祥,末学不才,不知道回答有没有帮到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