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含有“三”且表示众数的句子

作者&投稿:歹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在古文里有多次的意思,还有那些古文里有这个意思~

三 sān

用于表示多数或多次时: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楼主您好;
这样的很多,试举几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三 sān
多次;再三。
例:《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清黄遵宪《送女弟》诗:「阿母性慈爱,爱汝如珍珠,一日三摩挲,未尝离须臾。」


三代文言文指什么
三代说的是上古夏、商、周三个朝代。 全文、译文下: 与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
《琵琶行》 修建、变成、作、表判断、认为、创作、是等10. 焉代词 疑问代词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杀鸡焉用牛刀(成语) 哪里、怎么、什么 第三人称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他(们)、它(们)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了、啊、呢 反诘语气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

高中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3. 求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及例句 而:“觉而起,起而归。”表示顺接,并列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又’ 乎:“顾安所得酒乎?”表示疑问语气,译作‘呢’或‘吗’ 其:“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作代词,译‘那’ 且:“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表递进,译‘况且’ 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译‘如此’或‘...

是表判断文言文
这是久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如“尽、皆、凡、悉、仅”等范围副词;“必、诚、良、即、则、乃、真、亦、复”等情态副词;“素、本、固、将、且、次者”等时间副词;“殆、盖、其”等语气副词;“非、匪”等否定副词,等等都能兼表判断.但它们仍旧是副词。2. 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句子是...

文言文特定词
(《出师表》) 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 3.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以及句子成分文言文有那些特殊句式请最好附加些例 句子的成分就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

表*** 的文言文
1. 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2.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副〉1. 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even more]兼有步兵。——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2. 又 兼仗...

文言虚词:"而,乎,乃,其,且,所,为,以,于,者,之"的意义,用法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沛然下雨,则苗浡...

文言文类的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三)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②若备与彼...

文言文虚词
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文言文高手请教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三)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②若备与彼...

息县18036668462: 古文中用“三”表示多的句子用“三”表示多的句子,诗句,反正是古文,里面含“三”,并且“三”表示多就行了,越多越好,谢谢 -
徐固利福:[答案]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 诗经)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游 辛弃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息县18036668462: 文言文含有“三”且表示众数的句子 -
徐固利福: 三 sān 多次;再三. 例:《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清黄遵宪《送女弟》诗:「阿母性慈爱,爱汝如珍珠,一日三摩挲,未尝离须臾.」

息县18036668462: 古文中用“三”表示多的句子 -
徐固利福: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 诗经)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游 辛弃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九曲棹歌 朱...

息县18036668462: 为什么三是众数,三六九在古文里都是虚 -
徐固利福: 三和三的倍数,在古文里一般是虚指多数.如: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许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块行军打仗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人)

息县18036668462: 三顾茅庐中的三并非实指,而是多次的意思,因为在古书里面三可以表示多的意思.举出两个含三而并非实指古诗文句子 -
徐固利福:[答案] 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缄其口: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息县18036668462: 在古文中含“三”的成语或诗句,三表虚数 -
徐固利福: 三长两短 三朝元老 三番两次 三番五次 三坟五典 三顾茅庐 三教九流 三令五申 三生有幸 三十而立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思而后行 三位一体 三头六臂 三五成群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息县18036668462: 且在古诗文中表而且的句子有哪些 -
徐固利福: 而且属于递进关系连词,表示后一个词或词组在意义上在前一个词或词组基础上更进了一层.在文言文中可以用“而”,“且”等来表示,翻译成而且就可以,比如: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在明清的白话小说里就可以直接使用不仅、且了.

息县18036668462: 请大家帮帮忙想想,含有“三”的古文有哪些?要表示少的意思 -
徐固利福: 一日三秋,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三言两语,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息县18036668462: 请你举出两个含三而并非实指的古诗文句子 -
徐固利福: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息县18036668462: 古文中“三”一般表示“多”的意思,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等,请你写出这首歌词所描写的作品中两个带有“三”字的故事名称.O(∩ - ∩)O谢谢 -
徐固利福: 三顾茅庐 三打白骨精 三打祝家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