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贪嗔痴恨爱恶欲

作者&投稿:闫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贪嗔痴恨爱恶欲~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七情,喜、怒、忧、惧、爱、憎、欲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贪嗔痴恨爱恶欲”来源于佛之唱偈,其偈名为“开经偈”。其中一句为“无奈人心渐开明贪嗔痴恨爱欲”。

贪,就是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

嗔,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这张嘴,老说不好的话。

痴,就是人们常说的傻,为某件事过于着迷。

恨,恨别人,讨厌别人,心生憎恨别人之心。

爱,过度的偏爱或溺爱。

恶,恶事 坏的想法。

欲,欲望,无边无尽的念头。

扩展资料: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 即是对治 ”贪、嗔(che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有了透彻、圆融的了知,从而脱离愚痴;不再惘于事理,迷于因果;善解世间因缘的相续,明白生死流转的根本,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贪嗔痴



【 贪 】
梵语lobha,ra^ga 巴利语同;或梵语abhidhya^,巴利语abhijjha^。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即于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爱着心,引生五取蕴而产生诸苦。又作贪欲、贪爱、贪着。略称欲、爱。俱舍论卷二十广引诸经,谓缘五欲之境而起贪欲,缠缚其心,故称欲轭。书中又举出欲贪、欲欲、欲亲、欲爱、欲乐、欲闷、欲耽、欲嗜、欲喜、欲藏、欲随、欲着等十二项冠有‘欲’字之异称。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载,贪系由取蕴、诸见、未得境界、已得境界、已受用之过去境界、恶行、男女、亲友、资具、后有及无有等十事而生,经由以上十事所生起之贪,依序称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俱舍论卷二十二将贪分为四种;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可修各种不净观以对治之。
贪通于三界,其中,欲界之贪,称为欲贪,其性不善,为十恶、五盖、三不善根之一;色界、无色界之贪,称为有贪,其性有覆无记(能障覆圣道之染污性,然因其过甚轻,作用极弱,故不会招感果报),与欲贪共为六根本烦恼、十随眠、九结之一,又其性非猛利,故为五钝使之一。说一切有部以贪为‘不定地法’之一,又非缘无漏法而生者,仅与喜、乐二种感受相应,故与随烦恼及八缠中之无惭、悭、掉举,六垢中之诳、憍二者为等流。然唯识家则以贪为‘烦恼法’之一,于喜、乐二种感受外,若于逆境中亦会与忧、苦两种感受相应,并与‘见’皆同缘无漏法而生。又依俱舍论卷二十二之说,经部以中阿含经卷七分别圣谛品为根据,谓四谛中仅有集谛以‘爱’为体,爱乃贪之同体异名。
【 贪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梵语啰哦B&amacron;ga,染着五欲之境而不离也。例如贪爱贪欲等。唯识论六曰:‘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俱舍论十六曰:‘于他财物恶欲为贪。’瑜伽伦记七上曰:‘贪之与爱,名别体同。’大乘义章二曰:‘爱染名贪。’同五本曰:‘于外五欲染爱名贪。’
【 贪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多求无厌的意思。

【 嗔 】
梵语pratigha 或 dves!a,巴利语pat!igha 或 dosa 。又作嗔恚、嗔怒、恚、怒。音译作醍鞞沙。心所(心的作用)之名。为三毒之一。系指对有情(生存之物)怨恨之精神作用。于俱舍宗属不定地法之一,于唯识宗属烦恼法之一。据俱舍论卷十六、成唯识论卷六所载,对违背己情之有情生起憎恚,使身心热恼,不得平安宋諯咩@用,名为嗔。又忿、恨、恼、嫉、害等随烦恼,皆以嗔之部分为体,是为六根本烦恼(或十随眠)之一。以其不属推察寻求之性质(见),作用迟钝,故为五钝使之一。与贪、痴两者,共称为三毒(三不善根)。亦属五盖、十恶之一。
嗔唯属欲界所系之烦恼,于色界、无色界则无。贪乃从喜爱之对境所起,反之,嗔则从违逆(不顺心)之对境所起。嗔,为修学佛道上最大之障害,经论中常诫之,如大智度论卷十四(大二五·一六七中):‘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无嗔’即对境不起害心,为对治嗔之精神作用,属俱舍宗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识宗善心所之一,与无贪、无痴共称三善根,又为四无量心中之慈无量心之体。
【 嗔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又云嗔恚。三毒之一。梵曰讫罗驮Krodha,于苦与苦具憎恚,谓之嗔。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嗔?于苦苦具憎恚为性,(中略)嗔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大乘义章五本曰:‘忿怒为嗔。’遗教经曰:‘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决定毗尼经曰:‘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以违害大慈莫过此故。’往生要集中曰:‘或处经云:能损大利无过嗔,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广劫所修善。’(同指髦钞曰未知何说)。
【 嗔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恼怒打骂伤害别人,为三毒之一。

前面几楼说的都太繁琐了,让人搞不懂,简单说

贪,就是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
嗔,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这张嘴,老说不好的话
痴,就是人们常说的傻,为某件事过于着迷
恨,恨别人,讨厌别人,心生憎恨别人之心
爱,过度的偏爱或溺爱
恶,恶事 坏的想法
欲,欲望,无边无尽的念头
总之就是一个字贪,就是人类一切不好的习惯和想法,佛家讲究心身清静,杜绝妄念 (好像是这样)

贪,就是要告戒你做人要知足,
嗔就是告戒你千万别随便动怒,
痴告戒你做事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
恨就是要你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恶就是要让你知道凡事不能用有色眼镜去看人,
欲则是让你在关键时候压制自己的欲望。

贪: 因美好的事物而着迷
嗔: 因不好的事物而悲愤
痴: 愚昧


贪嗔痴恨爱恶欲,汝欲制其所欲.什么意思?
就是人的七情六欲,要制服他们做自己的主人,本心是君,七情六欲是臣,君言臣从不再颠倒,世人皆是臣是主君是从,谓之颠倒众生。

贪嗔痴恨爱恶欲
【七情】 (名数)喜,怒,哀,乐,爱,恶,欲,之称。【六欲】 (名数)一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姿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想欲。此六法能起人之贪欲心,故称欲。见智度论二十一。

七情六欲的七情究竟是贪嗔痴恨爱恶欲,还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六欲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七情六欲总称人的情感和欲望。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所创作的百回长篇小说《镜花缘》第七回有记载:“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

情绪——贪嗔痴恨爱恶欲
贪,就是要告戒你做人要知足;嗔,就是告戒你千万别随便动怒;痴,告戒你做事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恨,就是要你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恶,就是要让你知道凡事不能用有色眼镜去看人;欲,则是让你在关键时候压制自己的欲望...脑子一热,就容易坏事。两个人多少都有摩擦,如何控制不经大脑的情绪...

贪嗔痴恨爱恶欲下一句是什么?
“贪嗔痴慢疑”的下一句是“怨恨恼怒烦”。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

起贪嗔痴心会堕入无间地狱吗
会。“贪嗔痴恨爱恶欲”来源于佛之唱偈《开经偈》中的“无奈人心渐开明贪嗔痴恨爱欲”。以此种行为能令人落无间地狱,故名五无间业,又作五不救罪。

佛教问题,如何驱除贪嗔痴恨爱恶欲?
贪,就是要告戒你做人要知足;嗔,就是告戒你千万别随便动怒;痴,告戒你做事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恨,就是要你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恶,就是要让你知道凡事不能用有色眼镜去看人;欲,则是让你在关键时候压制自己的欲望。要除三毒,需要用三学戒、定、慧。精进持戒,一般人可以定期受持八...

贪嗔痴恨爱恶欲,你占了那几条?
凡事淡定 痴 有没有看到手机就想起王者荣耀 你有没有打开淘宝就要买点东西 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明星而去追随 请阳光生活 恨 这个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这时的你心中会有恨 请热爱生活 恶 你身边总有和你玩不到一起的人,但是请温柔对待每个与你擦肩的人 欲 明明手机还能用却想买个苹果手机 ...

“七情”是“爱恨贪嗔痴恶欲”还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

佛教所说的七苦: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失荣乐。这七苦...
佛教中的苦,一般指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贪嗔痴这三个根本烦恼是苦的因而不是苦的果。\\r\\n爱别离苦是指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

新北区15216891473: 贪嗔喜恶怒是什么意思 -
尉迟冒喜心: “贪嗔喜恶怒”即为:贪欲,嗔恨,喜欢,讨厌,生气.来源于“无奈人心渐开明 贪嗔痴恨爱恶欲”.出自于佛之唱偈,其偈名为“开经偈”.1、贪:即为贪欲.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这里是说人类,为人...

新北区15216891473: 七情六欲的七情究竟是贪嗔痴恨爱恶欲,还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
尉迟冒喜心: 七情六欲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七情六欲总称人的情感和欲望. 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所创作的百回长篇小说《镜花...

新北区15216891473: 人的七情六欲是指什么?
尉迟冒喜心: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佛家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佛家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由此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儒家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医家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新北区15216891473: 何为七情六欲 -
尉迟冒喜心: 贪嗔痴恨爱恶欲

新北区15216891473: 七情六欲是指哪些? -
尉迟冒喜心: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新北区15216891473: 贪嗔痴是什么 -
尉迟冒喜心: “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 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二、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三、痴:心念混混沌...

新北区15216891473: 佛门中的“贪、嗔、痴、恨”四大戒中的“嗔”指的是什么? -
尉迟冒喜心: 嗔,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怒,生气:~怒,~喝(hè ㄏㄜˋ),~诟,~斥,~睨.第二种对人不满,怪罪:~着,~怪,~责.通俗的说是:仇恨心和愤怒心.在佛教中有比较深的见解.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

新北区15216891473: 佛教里的:贪…嗔…痴…指的是什么? -
尉迟冒喜心: 【三毒】 贪、嗔、痴.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故名“三毒”,这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新北区15216891473: 佛门中的“贪、嗔、痴、恨”四大戒中的“嗔”指的是什么? -
尉迟冒喜心: 嗔,怒、发脾气......,佛教把“嗔心”比作“火烧功德林”,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在“贪嗔痴”三毒中,嗔恚(hui)其咎最深,因此佛教里面有一首偈语说:“面上无嗔是供养,口中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