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作者&投稿:佐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谁?~

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渊明,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2、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3、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扩展资料:
1、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4、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
5、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参考资料:不为五斗米折腰-百度百科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人物生平
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指的是陶渊明。

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做官)在他29岁时,萧统《陶渊明传》曰:“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官吏职,少日自解归”。

意思就是说,因为家贫,陶渊明出来做官了,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干了很短的时间,就辞掉世人羡慕的公务员美差,回家种地晒太阳。

辞职后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陶渊明谢绝了做官,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晋安帝隆庆四年(400年)到恒玄手下作事。

第二年(401年)冬天因母亲丧,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再度出仕,作了刘裕的参军。后来又作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同年秋天,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岁终,会郡谴督邮至。

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解官)去职。

仕宦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隆安二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

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他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也曾有过“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入仕之后,目睹政治黑暗,官场污浊,他的理想逐渐破灭。他曾任过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但都任得不久。41岁那年,任彭泽令。

陶渊明嗜酒如命。他说:“我只要能常醉于酒就满足了。”有一次,上级派一个督邮到彭泽视察,手下官员诚惶诚恐,生怕有所怠慢。并告诉陶渊明应穿好官服,束上腰带,恭敬地迎接督邮。

陶渊明听后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说,他不愿意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卑躬屈膝,向乡里小人弯腰行礼。于是自动解印离职,拂袖而去,只任了彭泽令81天。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启示:

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着追逐。但是,陶渊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人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被名利驱使。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

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宠辱不惊,悉由自然。这样就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陶渊明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由来: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原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人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所动

“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主人公是?
陶渊明。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1、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潜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后来演变成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为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同年秋天,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岁终,会郡谴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解官)去职。仕宦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在此...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
1、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渊明,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2、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个成语,出自《晋书·陶潜传》中的原文记载:“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句话是作者形容陶渊明淡泊名利的名句,常被世人用来比喻某人有骨气、不畏强权、清高处世的样子。典故简介 《晋书》是这么说的:当时陶渊明是彭泽县令...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最早是指谁 五斗米折腰典故出处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是指陶渊明,成语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彭泽当县令。到了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虽然陶渊明平时...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
1、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渊明,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2、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

不为五斗米折腰主人公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主人公的介绍
1、不为五斗米折腰主人公是陶渊明;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2、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临泽县17758871182: 不为五斗米折腰(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仲柴消炎: 陶渊明啦~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临泽县17758871182: 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有关人物是谁` -
仲柴消炎:[答案]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

临泽县17758871182: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仲柴消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潜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

临泽县17758871182: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 ) -
仲柴消炎:[答案]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陶渊明)

临泽县17758871182: “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主人公是? -
仲柴消炎:[答案] 是陶渊明,号五柳居士.

临泽县17758871182: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是谁呢 -
仲柴消炎: 是陶渊明,绝对的,楼上和四楼说错了.他是为了让自己的母亲衣食无忧,就去当了彭泽县令,后来因为受不了官场上的巴结和歪风,所以不再当彭泽县令了

临泽县17758871182: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 -
仲柴消炎: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邮督来督察.为人骄横的邮督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所以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所以就是陶渊明了

临泽县17758871182: “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主人公是? -
仲柴消炎: 是陶渊明,号五柳居士.

临泽县17758871182: 中国古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是谁. -
仲柴消炎: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也就是说的 陶渊明 还请采纳 ,感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