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内不避亲外不拒什么

作者&投稿:磨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举贤不避亲什么意思解释一下谢谢~

举贤不避亲意思是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的人。
举贤不避亲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中举贤不避亲仇: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原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子听到了这些事,说:“祁黄羊作的建议真好啊!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iknow-pic.cdn.bcebos.com/b17eca8065380cd719694353ac44ad345982811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17eca8065380cd719694353ac44ad345982811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17eca8065380cd719694353ac44ad345982811d"/>
扩展资料:
举贤不避亲反义是举贤避亲:
举贤避亲意思是举荐贤能的人避开亲近的人。举贤避亲在古代是我们国家选择人才的标准之一。
出自:《后汉书·蔡邕传》中说:"初,朝议以州郡想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家之家机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幽冀二州,久缺不补。"
这话的意思就是: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者地区为官。
对于举贤不避亲的危害,古人也有很深刻的论述:举才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是以才不及务,奸无所惩。若此道不改,求以治乱,难矣。
如果大家都有襟带关系,就可能出现作奸犯科却不能进行惩罚的情况,自然没有办法进行管理,更谈不上什么稳定繁荣了。由此可见,建立任职回避制度的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举贤不避亲仇: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
正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
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子听到了这些事,说:“祁黄羊作的建议真好啊!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扩展资料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个典故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某人处事公正无私,不过这个看似普通的典故在流传过程中却在七部书中出现了九个不同的版本。那么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又是怎么逐渐失实的呢?我们可以从各份史料中逐一分析。
一、《左传》
据《左传》记载,这个典故的主角叫祁奚,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祁奚在晋景公时代就深受赏识与重用,晋景公曾将大片土地赏赐给他。鲁成公十八年(前573年),祁奚被刚刚继位的晋悼公任命为中军尉。晋国的军队分成上、中、下三军,尉是每个军的军法官,职位仅次于军的正副统帅。
中军在三军中地位最高,所以中军尉也是所有军尉中地位最高的,在整个晋国卿大夫的排名中,中军尉的级别仅次于三军的六名正副统帅,居第七位。这是祁奚仕途的巅峰。
鲁襄公三年(前570年),祁奚因年老向晋悼公请求致仕(即退休)。根据周代礼制,“大夫七十而致仕”(《礼记·曲礼》)。晋悼公准许了祁奚的致仕请求,并向祁奚询问谁能接替祁奚的位置,祁奚举荐了他的仇人解狐。结果解狐还没等到职务交接就去世了。
晋悼公只得再次向祁奚询问接班人,祁奚又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恰在此时祁奚的副手——中军尉佐羊舌职也去世了,晋悼公又问祁奚谁能继任中军尉佐,祁奚又举荐了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于是晋悼公任命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为中军尉佐。人们对祁奚这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行为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一时传为美谈。
二、《国语》
《左传》号称“春秋内传”,《国语》则号称“春秋外传”。《国语·晋语七》对祁奚举荐祁午之事也有记载,但并没有提到解狐,而是重点列举了祁午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和优秀品质,结尾说晋悼公任命祁午为军尉,直到晋悼公之子晋平公去世时,晋国军中无乱政。《国语》的记载可以说是对《左传》的补充。
三、《新序》
《新序·杂事一》也收录了这则故事,文字和《左传》极为类似,包括对故事进行评价的文字都相同,但也有两处不同。《新序·杂事一》版本开篇直接说“晋大夫祁奚老”,晋君询问继承人,祁奚就举荐了解狐,“晋遂举解狐”,也就是说解狐最终接替了祁奚的位置,不过文中并没有提及祁奚的具体职位;之后晋君又问祁奚谁可以担任国尉,祁奚举荐了祁午。
从现有史料看,“国尉”一职应该是战国中晚期才出现,春秋时期的晋国并无此职。《新序·杂事一》版本的作者应该是不知道解狐病卒的事,可能根据他的记忆、或者他发现手中的资料显示,祁奚举荐解狐继承自己的军尉之职,而祁奚举荐祁午担任的也是军尉,这不符常理,于是就省去了祁奚的官职,又将祁午担任的官职改为国尉。这一改动虽然不大,但却已经偏离了史实。
四、《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去私》版本中对这则故事的改动就更大了。祁奚的名字变成了祁黄羊,《春秋左传注》的作者杨伯峻先生认为可能是祁奚字黄羊,不过也可能是祁奚的名字在传抄中被写错了。
《吕氏春秋·去私》版本中晋国国君变成了晋平公,晋平公问祁黄羊谁可以担任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一片地区)令,祁黄羊举荐了他的仇人解狐。解狐就任后,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于是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
这里的“尉”应该也是国尉。祁奚是晋国重臣,而军尉的级别在战国时期显然有点低,所以故事的作者就将之改成了国尉。而且在《吕氏春秋·去私》的版本中,晋平公对祁黄羊似乎不是那么深度信任,祁黄羊推荐了解狐后,晋平公对解狐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解狐确实贤能,然后才让祁黄羊继续举荐国尉的人选。
五、《韩非子》
在《韩非子》中,祁奚干脆就消失了,故事的主角换成了解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收录了这个故事的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说解狐向晋国执政大臣赵简子举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的仇人以为解狐已经原谅了自己,就前往解狐处拜谢,结果解狐张弓搭箭就要射这个仇人。
解狐说:“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夫仇汝,吾私怨也,不以私怨汝之故拥(通“壅”,堵塞)汝于吾君。故私怨不入公门。”另一个版本是解狐举荐邢伯柳为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守,邢伯柳前往拜谢,解狐说的话和第一个版本一样,只是没有张弓搭箭。
邢伯柳可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他在历史文献中仅见于“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举贤不避亲仇

举贤不避亲仇
举贤不避亲仇: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

【词目】唯才是举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近义词】
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反义词】
人唯亲任
【解释】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
【出处】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意思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解释
1、“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谚语,意思是指举荐贤能之人,于内不回避亲属,于外不回避仇人。2、出处:《尸子》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嫌”是什么意思?
文学课代表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用一个成语概括就叫什么?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任用才德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出处晋平公问于祁黄羊

举贤内不避亲外不拒什么
举贤不避亲仇 举贤不避亲仇: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词目】唯才是举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近义词】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反义词】人唯亲任 【解释】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历史典故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左传》中的一则故事。该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君主曾问其臣子如何选拔官员。晏子回答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意思是在选拔官员时,应以能力和品德为标准,不应因亲属关系而偏袒,也不应因个人之间的恩怨而排斥。这句话强调了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在任人唯贤和避免私心...

内举不避亲的举是什么意思(内举不避亲外比不聚仇)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亲人。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说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一定要秉持公正无私的心,不要参杂个人的好恶。这样才能挑选到真正的人才,才能让真正的人才得到用武之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是谁 是祁奚,就是祁黄羊...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_百度...
【典故出处】:西汉· 戴圣 《 礼记 · 儒行 》:「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 成语 意思】: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 形容 办事公正无私 【通用拼音】:nei chēng bu bi qīn,...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古文翻译
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这来自于一个典故。说的是晋平公在位时,一次,南阳县缺少个县令。于是,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这个职务合适。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听了很惊讶,说:“解狐不正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仇人呢?”祁黄羊答道:“您是...

举贤不避亲。上一句。
正确的应该是“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出处:《韩非子·外储说》:“故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赵武所荐四十六人于其君,及武死,各就宾位,其无私德若此也。”子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选才不择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参考译文:晋悼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郡令,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悼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悼公说:“很...

上饶市15345319030: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嫌是什么意思
戢卸宁绪: 你好!“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出自春秋时代,晋国一位名臣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他举荐县令提出与自已有仇的人,他举荐朝中执法官员提出自己...

上饶市15345319030: 祁奚举贤中包含了一句什么名言 -
戢卸宁绪: 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

上饶市15345319030: 外举不弃仇 内举不失亲是什么意思? -
戢卸宁绪: 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 这来自于一个典故.说的是晋平公在位时,一次,南阳县缺少个县令.于是,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这个职务合适.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听了很惊讶,说:“...

上饶市15345319030: 内不避亲外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
戢卸宁绪: 就是帮上司举贤任能,只要对方有本事,就算是仇家,也不因此将其排除,如果是自己亲人,同样只要有本事,也不用为了避嫌而不推荐.换句话说,任人唯贤.

上饶市15345319030: 举贤不避亲下句是什么
戢卸宁绪: 举贤不避亲下句是:举亲不避嫌.出自《韩非子》一书.《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后人称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上饶市15345319030: 举贤不避亲是甚么意思 -
戢卸宁绪: 简单地理解为,推举、推荐有本事的贤能之人材,没必要躲避亲属关系.这个意思就是,只要是真正有本领的贤能人材,不管与推荐人是不是有亲属关系,都可以正常推荐,让贤能的人材发挥其作用.

上饶市15345319030: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
戢卸宁绪: 形容公正选拔和任用人才,对于同自己私人关系不好的人,也不抹煞他;对于自己的亲属,也不避任用私人的嫌疑.

上饶市15345319030: 举贤不避亲(关于举贤不避亲的基本详情介绍)
戢卸宁绪: 1、举贤不避亲仇: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2、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

上饶市15345319030: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用一个成语概括就叫什么 -
戢卸宁绪: 任人唯贤 成语拼音:rèn rén wéi xián 成语解释: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成语出处:《尚书 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任人唯贤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成语正音:唯,不能读作“wēi”.成语辨形:贤,不能写作“闲”.成语辨析:任人唯贤和“知人善任”;都含有“善于使用人”的意思.但任人唯贤可指干部路线;“知人善任”不能.近义词:量才录用、知人善用 反义词:任人唯亲、以貌取人 成语例子:选拔干部应当是任人唯贤.

上饶市15345319030: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用一个成语概括就叫什么 -
戢卸宁绪: 举贤不避亲仇: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词目】唯才是举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近义词】 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反义词】 人唯亲任 【解释】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出处】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