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论语》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作者&投稿:莫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孔子的具体看法~

这句话的原文是《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翻译是《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预知吗?”先生说:“殷代因袭于夏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仍可考而知。周代因袭于殷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亦可考而知。将来有继周而起的,纵使一百世之久,我们也该可以预知呀。”

这句话的原文是《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翻译是《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预知吗?”先生说:“殷代因袭于夏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仍可考而知。周代因袭于殷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亦可考而知。将来有继周而起的,纵使一百世之久,我们也该可以预知呀。”

意思是: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的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翻译过来意思是:“子张向孔子问道:“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由谁来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就是一百代以后,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扩展资料:

“十世可知也?”中的“世”,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代。子张问三百年(十世)以后的事情可否预知,他很想知道答案。“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因,沿袭。损,删减。益,增加。殷朝的礼制是沿袭于夏朝的,但殷朝与夏朝处于不同时期,所以要随顺当时具体的因缘条件作出相应调整,减去不适应的部分,增加合适的部分,而这个调整是可控的,因为中华文化是有传承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2.23、“十世可知也”章
【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①?”子曰:殷因于夏礼②,所损益可知也③;周因于殷礼④,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②殷:殷朝,又叫商朝。因:因袭:沿用、继承。夏:夏朝。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④周:周朝,指西周。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继承周朝的某个朝代,即使在一百代以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依此类推而知道的。”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沿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清泉感悟】
子张问自此以后十世之事,可前知乎。问的好,问的有趣。
所因者三纲五常:三刚者,君为臣刚,父为子刚,夫为妻刚。五常者,仁义礼智信。所损益者,文质三统也。文质,指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统,指夏为人统,商为地统,周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往者,虽过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若乃制度文章,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宜之。而所因者不坏,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几纬术数之学也。


求下文所有翻译(《论语》)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为政?“你说:“《书》说:‘惟有孝,友爱兄弟,用在有政治。这也为政治’,为什么它是为政?”孔子说:“一个人不相信,真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事情。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辄,他怎么能走呢?”子张问:“十世可以知道的?“你说:“殷朝继承夏朝的礼仪,损失增加,...

论语两则
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

一则论语名句赏析
不过,孔子也没有放弃对一般学生的培养,比如,子张学干禄,就是子张问怎样才能挣钱养活自己,孔子并没有教他生活的某种技能,而是告诉他“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说话少犯错误,行动少后悔,俸禄就在其中了,并告诉他如何才能少犯错误,少做后悔的事,其实这也是教的为人处事的君子之道。我...

《论语·为政》原文及解释
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原文】 2·23 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

论语里的精彩对白100字
《论语》中记载了不少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都是很精彩的,字数在一百个左右又比较通俗的有下面几段。《颜渊》篇中,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论语译注》内容 特点 影响 评价
与增补法相反, 删减法指的是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特别是古汉语中某些常出现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等,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第三,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论语》中的名物典制、地理山川等进行考证,并且对于不同的诠释,作者在进行辨析后再作择取。如《论语?...

(论语)为政第二的内容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原文及翻译
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

《论语》是如何记叙的?
鲁人和齐人各有师资传习,形成不同的《论语》“师法”。鲁人传授〈鲁论〉20篇;齐人传授〈齐论〉22篇,多“问王”、“知道”二篇;另有鲁恭王毁坏孔子旧宅发现〈古论〉21篇,从尧曰篇“子张问何如可以从政”起分立出“从政”篇。西汉末,汉成帝帝师张禹先后学鲁、齐论语,合二学为一,篇题以...

《论语 为政》与《韩诗外传》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也是...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孔子的具体看法 -
善芬富马:[答案] 这句话的原文是《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翻译是《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预知吗?”先生说:“殷代因袭于夏礼,有些损益的,...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的解释评析、 -
善芬富马: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这里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十世可知也?《论语中子张问?论语》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善芬富马: 子张问孔子:“今后三百年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 答说:“商朝继承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减少和增加的内容,我们是 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沿袭商朝的礼仪制度,废除和增加的内容,我们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自然有继承周朝礼仪制度的,就是三千年以 后的情况,我们也是可以知道的.”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论语翻译(35)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
善芬富马: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十世可知也 -
善芬富马: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孔子为什么说 吾一百世可知他怎么会知道 如果知道肯定有什么道理可循 那请问是什么道理呢? -
善芬富马:[答案] 这句话的原文是: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翻译: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求翻译: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
善芬富马: 这句话的原文是《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翻译是《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预知吗?”先生说:“殷代因袭于夏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仍可考而知.周代因袭于殷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亦可考而知.将来有继周而起的,纵使一百世之久,我们也该可以预知呀.”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求《论语》的心得“子张:'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善芬富马: 这是孔子与子张讨论的一篇对话.其实说白了,孔子在这里是要告诉子张,历史都有其相对的痕迹,我们在研讨历史的时候,应该注意当时的一些社会制度,以及其存亡的道理.为什么孔子说“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其中“继周”是...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什么意思? -
善芬富马: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一世是指一个朝代.子张问孔子说:凡是有一个朝代兴起,必然有一个朝代的事迹.已经过去的朝代容易了解,而想知道...

松桃苗族自治县15265527375: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怎样翻译 -
善芬富马: 这段话实际上说明了夏 商 西周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这段话选自《论语》.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②因:因袭:沿用、继承.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