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中对于出国留学采取了什么措施

作者&投稿:满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之外,还有什么重大举措?~

  开创报刊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除福州、厦门各地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汉口。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报刊有《申报》和《万国公报》,两者均为该时期创刊。
  其他报纸有:1873年4月创刊的《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等。

  开办新式学堂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的主要类别:
  (1)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年后增设算学馆,成为综合性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等。
  (2)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
  (3)技术学堂,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办学特点: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等。

  选派留学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政府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
  留美学生
  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1877年,在沈葆桢、李鸿章等官员的积极倡导下,从船政局和船政学堂选出的33人踏上了赴欧留学的旅途。1881年,由李鸿章主张、船政局又选出10人分赴英、法、德留学。1886年北洋水师等校的10名学生又去了欧洲。

  翻译书籍
  在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里,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京师同文馆、上海光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翻译西方的中心。译书经历了由单纯的西方科技著作和书籍,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著作并重,甚至后者略占上风的过程。
  京师同文馆曾翻译西书36种。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中国第一部国际法中译本:惠顿的《万国公法》(1864年);第一部外交学中译本:马登的《星柖指掌》(1876年);第一部经济学中译本:福赛特的《富国策》(1860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晚清翻译西方著作数量最多,成绩最著的机构,它罗列了众多的学者译家和一些外籍传教士。
  大量西学著作的翻译出版及近代中国报刊和出版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和传统文化的坚冰,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架设电报
  主线:1886 年因东三省边防需要,由奉天接展至珲春陆线;1887 年因郑州黄河决口“筹办工赈事宜”,由山东济宁设电线至开封;1888 年,因广东官线业已造至南雄州,商线乃由江西九江设至赣州以达庾岭入南雄相接,使官报得以灵通;1890 年,“因襄樊地方为入京数省通 衢,楚北门户边境冲要”,乃由沙市设线起以达襄阳,1893 年又添设襄阳至 老河口电线;1895 年由西安起接设电线与老河口相接,“使西北电线得有两 线传递,庶无阻隔之虞。”
  支线:1884 年 添设的天津至京城,山东掖县之沙河至胶州电线;1898 年所设胶州至青岛电 线,湖北武昌至大冶、大冶至九江之线,“又因汉口上游北岸线杆年年被水淹损,阻误要报,添设南岸一线以备不虞”;1891 年徐州至台庄线和1892 年安庆至芦州线;1898 年“以备黄河之害”而设的济南至济宁线,“以备运河之害”而设的徐州至宿迁线等等。
  作用:电报主要是为了商业经济发展上的需要。另外,在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朝鲜所设约占总量 30%的官线,也同商局电线一样,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修建铁路
  自从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铁路之后,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军事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于是欧美各国接踵而起纷纷效法,在短短十余年间铁路建设即有长足进展。处于封建末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观察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惊人的新生事物之后,也深深为之吸引。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考略》等书都对铁路作了初步介绍。而洪仁玕则于1859年在其所著《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了要在神州大地之上修建铁路的具体建议。他说:中国各省应当皆有铁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无病焉”。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鸿章建议兴建苏州至上海的铁路,被拒。次年(1863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汉口至广东、汉口至四川、上海至福州、镇江至北京、广东至云南六条干线铁路,亦被拒。同治四年(1865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以作为样品引起国人关注,但不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光绪六年(1880年),怡和洋行修建了从上海到吴淞的铁路,引起官员一致反对,终于借口压死一个士兵,以28万两白银买下拆毁,投入海中。
  后来由于日本侵华意图日益显露,光绪七年(1881年)才建成从唐山到胥各庄全长22里,用于捡煤的铁路,但不许用火车头,而用驴子和马拖着车厢在铁路上走。

开办现代工厂,建立新式海军,出国留学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政府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一)幼童赴美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朝签订了一系列屈辱条约,清廷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形势,从“天朝上国”的梦中醒来。自强以图御侮成为朝野上下的主体意识,于是以向学习西方为目的留学运动得到了实现。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幼童留美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端,是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
  清末留学教育始于留美,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是容闳倡导留美。容闳是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的第一个中国人,他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了解了西方政治和文教等制度。他认为要改变中国的面貌必须造就一批具有新思想的人才,学习先进的西式教育。留学教育思想经由容闳提出,在上层实力派官员中宣传,使一部分中国人逐渐意识到了留学教育的重要性,引发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幼童赴美。
  二是美国最早与清政府订立了留学条约。1868年在美国人蒲安臣的协助下,国人出访美、英、法等国,并和美国政府订立了《蒲安臣条约》。该条约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美国人可以在中国按约只准外国人居住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在美国一体照办。
  三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举措影响了清政府。19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日本也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由于中国和日本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故双方都很关注对方的情况。在日本向美国订购了两艘军舰,并计划学习其海军军事学及造船航海技术时,这些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传统观念的改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廷在洋务派大员的促请下,于1872年夏末派出了第一批幼童赴美学习。

  (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
  在洋务运动时期政府除了派幼童留美之外,还派了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学习。政府派留学生赴欧,主要出于加强海防的需要。清政府在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胁,急切希望创办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但是人才奇缺,技术问题也难以解决。
  于是清廷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重金雇用洋人,充当技术顾问。但是,雇用洋人花钱多且有许多弊病。
  二是开办新式水师学堂,培植海军人才。福建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学习自然科学新式学校,由于水师学堂的课程太浅且技术知识落后,满足不了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的需求,再者聘请的外国教师和技术人员按合同约定期满归国。如何使船政学堂继续办下去及提高船政学堂毕业生的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船政大臣沈葆桢提出派遣学生留学的建议,“臣窃以为欲日起……赴英国深究驶船之方,速则三年必事半而功倍。”
  和留美幼童派遣的动机一样,清廷向欧洲派留学生也是出于办洋务企业的需要,只是更具体而明确地和创办海军联系在一起了。留美幼童的扬帆赴美,开了留学生的先河;国人有去欧洲各国游历,介绍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1876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中英有了正式外交关系,这都为留欧生的启程铺平了道路。

  洋务留学时期的留学生的选派工作
  作为第一批清代官派留学生,政府并未设立专门的选派机构,选派工作主要由曾国藩等地方洋务大员负责。1871年初“访选”首批赴美留学生时,在上海设立了出洋肄业局这一临时机构,负责留学生的选派。1872年洋务大臣曾国藩的去世,使幼童留美事业的主要责任人改为李鸿章,他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出洋肄业局的命运。尽管他给予了很多的扶持,但终因受到清政府更高层权力的制约,裁撤了出洋肄业局。
  清政府在这一时期也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留学教育在中央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选派留学生也没有统一的专司机构,因而洋务时期留学生的选派基本上都是各省官员各自为之,有很强的随意性。
  由于没有统一的选派机构,对选派工作也就没有统一而完整的筹划,致使选派时断时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派的进程,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清政府虽然初步制定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文教政策,但在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方面还有待于发展。

  留学生的选派调件
  选派条件是针对所选派的留学生而言的,总体看来,政府在洋务留学时期选拔要求较为严格但尚未规范化。挑选幼童出洋,为中国首创之举。挑选什么样的人出国留学,则成为奕诉、曾国藩等人最关注的问题。1871年9月3日,曾国藩上奏《挑选幼童赴泰西章程》十二条,在奏折中说到,选派学生赴泰西惟是试办,且有两难:选材和筹费。“盖聪颖弟子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奕?对留学章程提出修改意见,尤其对招考条件作了更加详细的说明:首先要年龄幼稚;年龄越小就越不易受家庭所累,便于专心学习。其次须身家清白有殷实保证,体质经医生检验,方为合格。[6]第三要求中文有功底。留学章程规定,必须“曾经读中国书数年,携至上海公局考试,以节靡费。”最后在初次应考合格之后,送入上海预备学校,进行中西文强化。但进入预备学校,并不等于就一定能出洋留学,还要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出国幼童是经过多次挑选出来的,所谓“选材难”是难在选材“精”上,它坚持宁缺毋滥原则。
  洋务时期的留学绝大多数属于公费留学,政府对留学生的选派要求甚为严格,但由于这一时期还处于派遣留学生的初期,政府尚未有经验可循,再加上社会对西学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生源主要来自东南沿海比较开放的地区。经验不丰富和生源不充足,都使政府在制定留学生选拔条件时不可能有高的限定,从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对留学条件的要求较简单,招生选派也尚未规范化,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洋务留学的局限性
  洋务派尽管承认西方科学先进,但坚持认为清王朝的统治体制和伦理纲常是最好的。封建伦理纲常是治国之本,西方的那些科学技术只是“奇技浮巧”之类的末端之学。他们对西学的认识仅是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认知,停留在简单的器物层面,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粗糙零乱,未能对留学生的选派作通盘筹划,未能调动各地在派遣学生出洋的积极性,这必然影响留学教育的发展。在对留学生的管理中过高的中文要求和严格的思想控制,与远赴他国研求学术的终极目标及派遣初衷实难相符,对于某些政策的明显失误未能从深层加以反思,致使最后回国留学生大多进入了洋务事业各部门,进入学术思想界的则为数甚少。总之这一时期制定的留学政策,尽管具有极强针对性,但不具有规范性、系统性。
  清政府派遣留学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和西方文化冲击下起步的,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留学政策的制定既受封建制度旧观念的影响,又受现实的社会环境的限制。在一个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阀混战的社会里,不可能有一个完善的留学政策,且会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失误。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 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主要内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第三、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洋务运动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洋务运动有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中对于出国留学采取了什么措施
他们对西学的认识仅是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认知,停留在简单的器物层面,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粗糙零乱,未能对留学生的选派作通盘筹划,未能调动各地在派遣学生出洋的积极性,这必然影响留学教育的发展。在对留学生的管理中过高的中文要求和严格的思想控制,与远赴他国研求学术的终极目标及派遣初衷实难相符,对于某些政策的...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信息
因此,洪榕在洋务运动期间设立了四批留学生出国,重点是在青少年中选拔。这样,当他们回到中国时,他们都将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洋务运动政治派别介绍洋务运动是近代史上的一场自救运动,始于10月底,历时35年。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分为洋务运动派和守旧派。洋务运动油画两派的主要区别在于...

洋务运动中派青年才俊出国学习是为什么,中途召回又是因为什么?以次你的...
(1)洋务运动(2)为了办理洋务的需要,培养工程、机械制造、铁路、军事等方面的专业人材,于是选派一些青年才俊出国留学。中途召回是因为当初派幼童出国学习只想让他们学习知识、科学而不想让他们接受西方的思想。当发现幼童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令他们惊愕的变化时,于是就勒令召回。清政府的这项留学计...

李鸿章与第一批留学幼童: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又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办新式教育都阻力重重,派学生出洋的困难更不难想象,所以派学生出洋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均由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位重臣联名,足见其对此事的重视,亦可见此事的阻力之大,非曾、李联名...

为什么洋务运动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走向世界进行交流。

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1、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标志着近代教育的开端,为满足洋务人才需求,打破了传统科举教育体系。2、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封建性质导致了其失败,但失败也激发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揭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3、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在解决资金、原料、交通等问题上的努力,推动了民用企业的...

晚清官员争相出国留洋是真的吗?他们为何要出国留洋?
那么从各个阶段不同层次来讲,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有所不同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洋务运动时期、20世纪初和五四运动时期。首先来讲洋务运动时期,经历过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之后,很多官员觉得自己的国家军事能力还很弱,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军事武器,我们只能示弱。可是我们的民族就是不甘示弱...

洋务运动中的留美幼童是如何选拔的
一、是通过考试选拔12至15岁的聪颖幼童。二、是教会推荐。资料简介:1871年下半年,慈禧太后批准曾国藩、李鸿章的幼童留洋折,并由总理衙门总管,两江总督曾国藩主管。晚清一代,曾国藩的行政办事效率是比较高的,朝廷圣谕一下,曾国藩立即组成了两个班子。其一为:“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事宜关防[沪局]”,...

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与清末新政派遣的留学生的详细情况?
1.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详细情况: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派遣的作用 详务派派遗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事业的人才,从而巩固清朝的封 建统治,但其结果却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这是洋务派官员们始料所不及的。 洋务运动期间,派遗留学生出国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是: 首先为中国近代工业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

曾经的洋务运动,给后世留下了哪些意义和提醒?
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但它揭示了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必须面对的内外挑战。这场运动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它所展现的尝试与探索精神,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国家的实际情况,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并适时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鹰潭市15066758390: 洋务派为自强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向列强购买军舰大炮 ②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各国取经 ③自己设厂制造 -
学狡风湿: C 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联系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均是其措施.士大夫出国考察列强制度是在1905年预备立宪时,此时的洋务派对此事不可能做到“鼓励”.故选C.

鹰潭市15066758390: 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
学狡风湿: 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

鹰潭市15066758390: 洋务运动时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到英、法等国深造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种?
学狡风湿: 是的,因为派遣留学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进步的一种体现,但是这种是小规模的,而且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科举制度

鹰潭市15066758390: 洋务运动中派青年才俊出国学习是为什么,中途召回又是因为什么?以次?
学狡风湿: 我只知道留美幼童,比较著名的有容闳、詹天佑等,中途召回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与美国人一样,陪同大臣已经看管不住,第一批有人还想留在美国定居.清政府不得不火速召回他们.其中还是有几人逃脱,定居美国.

鹰潭市15066758390: 谁能简述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特点?
学狡风湿: 洋务运动期间,它们创办新式学校30多所,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还选送了一批出国留学生.这批近代人才中不仅有詹天佑、冯如、华蘅芳、徐寿等科学家,还有严复等思想家,它们在后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可贵的是,洋务运动的“格致之学”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教育的束缚,给中国死寂的思想文化界铺洒了近代的空气.

鹰潭市15066758390: 中国近代的重大改革有哪些 -
学狡风湿: 一、洋务运动:1860年至1895年背景:1、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出路.2、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技术的先进.3、...

鹰潭市15066758390: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 -
学狡风湿: 留学生之父:容闳 被后人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早年留学海外,成为最早系统接受西方新式教育并获得正式学位的东方人.归国后访查太平天国,上书建言七策;投身洋务运动,购买“制器之器”;参与变法维新,当选中国国会会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