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北宋与契丹白沟河之战的资料

作者&投稿:司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沟仪和是宋朝啥时候的事?~

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徐辉祖

宋雍熙三年(契丹统和四年,986),宋军分路进攻燕云(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主力在歧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溃败,致全线失利的一次重要作战。 战争起因和战前冲突  宋朝建立后,宋辽之间即不断冲突。北宋初年,宋太祖致力于整顿内部和统一南方,对辽军的袭扰只采取来则备御,去则即止的方针,但一直有收复燕云16州的打算。中原地区得到初步统一后,北宋王朝为收复燕云,与辽军在幽州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宋灭北汉后,宋太宗乘胜迅速自太原移兵连进,乘辽无备,企图一举夺占幽州,然后收复整个燕云地区。五月二十二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二十三日宋太宗率军进抵幽州城南。六月二十五日宋军对幽州展开围攻,久攻不下。七月初,辽军援兵进军幽州城下,同宋军激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之畔。宋军在辽的猛烈攻击下,被迫撤除围城部队,大败南逃。九月初三,辽景帝耶律贤为报幽州被围之仇,遣兵数万出幽州,兵分两路南进攻宋,于满城(今河北满城北被宋军击败。太平兴国五年(980)十月,辽帝耶律贤率兵瓦桥关,又把宋军打得大败,并到莫州。此后,宋辽两军不断发生战争。宋军第1次围攻幽州失败后,宋太宗一直想再举兵收复燕云,以雪高梁河失败之耻。太平兴国八年(辽圣宗和元年,983),契丹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后,因年仅12岁,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萧太后名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军事统帅和政治家。她摄政后采取了一系列缓和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使辽国的国力进一步增强。而宋太宗认为契丹圣宗耶律隆绪年幼,母后专政,宠幸用事,内部不稳,决意乘机再攻契丹,夺取燕云地区。宋攻契丹歧沟关之战经过  雍熙三年(契丹统和四年,986)正月,宋太宗作出了再次进攻幽州的决策,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中路于正月出动,西路于二月出动。其部署是:
  东路:命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节度使崔彦进为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为幽州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为副,两军同行,自雄州直取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涿州(今河北涿州)。
  中路: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自定州北上出飞狐I:I(今河北涞源)。
  西路: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为副,自雁门(今山西代县)趋云州(今山西大同),尔后会田重进部东下,从北面会攻幽州。宋的三路大军,兵力超过30万。东路军是主力,兵力超过20万。
  宋太宗的战略意图是三路齐发,由曹彬部屯兵雄州、霸州,实施佯动,持重缓行,声言取幽州,吸引契丹军主力于东路,使其无暇西顾,保障中、西路攻取山后诸州,尔后合三路兵攻取幽州。
  契丹承天太后萧绰闻讯,派使者征调诸部兵增援幽州,命耶律休哥指挥,以当宋东路军。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耶律抹只率大军支援幽州,萧太后与圣宗随后率精骑数万南下,进抵驼罗口(今北京南口附近)应援。又派林牙勤德领兵守卫平州(今河北卢龙)海岸.以防宋水师由海上袭击侧后。因西、中两路宋军进展迅速,辽又以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率兵当潘美、田重进两军。同时,又加派北院宣徽使蒲领为南征都统,辅佐耶律休哥,准备与宋东路军决战。
  三月初,宋军开始进攻,东路宋军连败辽兵,攻占歧沟关(今河北涞水东)、涿、固安、新城等地。辽南京(即幽州)守将耶律休哥在援军未到之前,知寡不敌众,避免与宋军争锋,昼出精锐虚张声势,夜遣轻骑袭扰,暗潜部分兵力设伏宋军侧后,断其粮道,疲惫宋军。曹彬部据涿州仅十余日,即因粮草不济欲退兵雄州,至白沟(今河北容城东北)。中路军田重进部在飞狐击败辽军,擒辽将大鹏翼,攻占飞狐、灵丘(今山西灵丘)、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潘美军也击败辽军,先后攻占寰(今山西朔县东北)、朔(今山西朔县)、云、应(今山西应县)等州。宋太宗认为曹彬军退军就食是重大失策,严令曹彬率军沿白沟河向米信军靠近,养兵畜锐,待机北进,曹彬部下诸将听说中西两路军连克州县、屡战屡胜,因此求功心切,都主张出战。曹彬听信诸将意见,在补充粮食后,与米信引军北渡白沟河,与耶律休哥军对垒。宋军结方阵,堑地两边而行,向涿州进军。耶律休哥以一部兵力阻击曹军,使之且行且战,行动迟缓,100里路竞走了20天。这时正是夏天,途中缺水,曹军士卒困乏不堪。到达涿州后,曹彬得知萧太后和契丹圣宗率军从驼罗口南进,已到达涿州东面50里处,有会同耶律休哥军钳击宋东路之势。于是,曹彬命部将卢斌携带城中民众先行向南撤退,亲率主力断后。但撤退中宋军非常混乱,耶律休哥遂以全力追击。五月初三,宋与契丹两军激战于歧沟关外,宋军大败,南逃至巨马河,被辽军追击,宋军溺死者不可胜数,余部继续向高阳(今河北高阳)撤退,途中正烧饭时又被耶律休哥追上,死伤数万人,遗弃戈甲、军资甚多。
  宋太宗得知歧沟关战败的消息后,为避免中西两路军再遭失败,同时增兵北境,阻止辽军南进。契丹军在歧沟关取得胜利后,即派详稳排亚率弘义宫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刺四军西进,支援耶律斜轸军,攻击中路宋军,先后攻占了蔚州、灵丘、飞狐等地。宋太宗命令潘美等派兵掩护云、朔、寰、应四州居民南迁。六月,契丹又从南京派炮手支援耶律斜轸军。耶律斜轸引军10余万,进击宋西路军。此时,宋中路军已退兵,西路军孤悬敌后,形势危急。宋西路军主将潘美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令杨业出击,杨业根据契丹军攻占寰州后兵势正盛的情况,不同意向朔州出击。领兵自代州向朔州,监军使王优遣责杨业:“君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续资治通鉴》卷十三,太宗雍熙三年)七月,杨业不得已率兵出战,并与潘美等约定在陈家谷口(在今山西宁武北面的长城线上)派兵接应。杨业孤军北进,遭到契丹军伏击而大败。杨业南退至陈家谷口时,接应兵已撤退,杨业所部全军被歼。杨业受重伤被辽军所俘,绝食而死。至此,宋三路大军皆败,所取州县复失。宋军在歧沟关一战遭到惨重失败后,宋朝君臣再也不敢发动对辽的进攻。评 析  宋攻契丹歧沟关之战是宋辽双方为争夺幽州而进行的一次大战,规模之大,战场之广,为宋辽历年交战所仅有。宋军进攻失败,辽军防御胜利,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宋朝战败的原因,首先在于宋太宗赵光义发动这次进攻依据了错误的敌情判断。战前,雄州知州贺令图与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以及薛继昭、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等北宋的一些重要官员,相继向赵光义建议:认为辽主年幼,其母萧太后专权,韩德让宠幸同事,大臣不附,因而主张乘其内部不稳,夺取幽蓟。其实在萧太后摄政期间,辽的国势正在复兴,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情况,与“畋猎无厌”、“嗜杀不已”的穆宗时期相比,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变,内部的阶级矛盾也有了较大程度的缓和。而宋太宗赵光义对敌情并未做认真的了解和研究,只从所谓“主少国疑”,母后专政这一表面现象出发,主观地作出乘机出击辽国的决策。甚至这样的大事,连宰相李昉都不知。正如后来在总结战争失利的教训时。朝臣田锡尖锐地指出:“岂有议边陲,发师旅而宰相不与闻!”连赵光义也不得不承认咎在自身,表示要“推诚悔过”。由于在时机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做了错误的敌情判断,轻率发动进攻,因而,不仅没有取得任何胜利,相反比第1次进攻幽州之战失败得更惨。其次,宋军三路分进合击,企图率先控制燕山山脉要隘,然后会攻幽州,这一方针固然是可取的。但未能做到有新的战略协同。田重进军三月二十三日至四月十七日已先后夺取飞孤、灵丘、蔚州时,而潘美军四月十三日才攻克云州,两军尚相距百里之遥,不能会师东进。而主攻方向的曹彬军开始时轻敌冒进,之后则时退时进,举止失措,也未与中路田重进部取得协同,以至未能切断辽的援军,造成合围幽州之势。前敌将帅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诸人,应敌无方,“矢石未交,奇正先乱”;杨业善战,却受制于潘美、王侁。另外,宋军的失败还在于参战之军对于幽州战场地理特点不熟悉,尤其是宋军缺乏与大规模骑兵作战的装备、训练和经验,未能制订出在平原地区有效对付骑兵的办法。因此,宋军以迂回北翼的手段,断辽骑兵的援路的企图未能实现,阻援不成,即束手无策被迫撤退途中又屡遭袭击,一溃不可收拾。
  辽军在这次作战中,战略上虽处于防御地位,但萧太后精明强干,在宋三路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以一部兵力牵制山后西路宋军,集中主要兵力打击对幽州威胁最大的曹彬军,因为东路曹彬军不仅是进攻幽州的宋军主力,而且在这个方向上便于发挥辽军骑兵的优势,又有幽州坚城可以依托,是进行决战的好战场。此外,耶律休哥在援军未到达前,采取各种手段削弱、疲惫、欺骗宋军,使之陷入困境。这不仅赢得了等待援军的时间,而且也为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辽军在击败曹彬军之后,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又能大胆追击,从而扩大了战果。之后,辽军又立即转移兵力,大破潘美军于陈家谷。辽军决策正确,指挥有方,实现了对宋军各个击破的目的。


1004年12月,“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
3.签订盟约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

西夏与北宋的檀渊之盟?
檀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签订的,虽然维护了暂时的和平,但也有很多的弊端。

河北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五代后晋时,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周世宗复三关,于是与契丹以白沟河为界。北宋时南部属河北东路 和河北西路。北部属于辽国南京道、西京道东部、中京道西部, 河北东路辖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三府;十一州: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河北西路辖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

契丹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它与北宋的关系如何
和议主要内容:(1)宋每年给辽助军旅之费,绢20万匹,银10万两;(2)宋辽约为兄弟国,辽主年幼,以兄称宋主;(3)仍以今拒马河(白沟)为界,各守疆界,不得交辰。澶渊之盟后,尽管契丹贵族认为“国家大敌,惟在南方”,但也认识到对宋不能“妄动”,所以至辽亡的100多年间,辽宋基本...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
辽朝时期,辽朝的疆域广阔,东至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南抵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北至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作为游牧民族,辽朝注重民族发展,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创立了独特的两称意汽院制,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吸收了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和西域各国的文化,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

微信支付免密支付怎么关闭
河东道蔚州安边郡(蔚县)。五代后晋时,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辽国。周世宗复三关,与契丹以白沟河为界。北宋时,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属于辽国南京道、西京道东部、中京道西部。河北东路辖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三府;十一州:沧州、冀州、博州、棣州、莫州、雄州、霸州、德州、滨州...

契丹(10分)
耶律阿保机掌握契丹权力后,北征室韦,东击女真,南服奚部,使得契丹迅速发展,于公元916年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契丹(后改称辽)。契丹建国以后,积极扩大领土,东至日本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北至胪胊河(今蒙古境),南至白沟(今河北拒马河一带),形成幅员万里的帝国。五代至宋期间,契丹...

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的局面始于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

宋辽澶州结和盟文言文
北宋迈向颠峰——宋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

辽朝“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

宁远县13570103276: 辽和北宋之间在宋真宗年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后双方订立的盟约是什么
龙清凯亭: 1005年宋辽澶州和约称“澶渊之盟”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宁远县13570103276: 澶渊之盟时宋朝与辽国的政局如何?当时两朝的皇帝是谁?朝中各有哪些
龙清凯亭: “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众多历史人物粉墨...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

宁远县13570103276: 辽与北宋之间有战有和,双方在1005年订立的和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
龙清凯亭: 澶渊之盟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宁远县13570103276: 宋朝在檀渊战胜了辽朝,为什麽后来向辽称臣? -
龙清凯亭: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

宁远县13570103276: 辽、北宋、西夏湖南在当时属于哪个政?辽、北宋、西夏湖南在当时属于
龙清凯亭: 最北面的是辽,辽是契丹族政权,辽朝疆域,东到海,西至今黄河河套一带与西夏为邻,北到黑龙江流域,南以白沟河(今河北省境内的拒马河、大清河、海河)与北宋对...

宁远县13570103276: 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
龙清凯亭: c

宁远县13570103276: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
龙清凯亭: 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2、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宁远县13570103276: 辽,北宋,西夏,金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和民族
龙清凯亭: 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人),终于天祚帝耶律延禧,共9帝.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

宁远县13570103276: 10世纪时契丹族的首领是谁?
龙清凯亭: 契丹族 没有了 被历史同化了 但 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 辽宁省,跟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国两者没有关联 辽宁省以前的名字也不叫辽宁 这是跟着历史变的 要有关联 ...

宁远县13570103276: 我国历史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高潮?我国历史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高潮,其主
龙清凯亭: 中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指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 也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 总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