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

作者&投稿:陈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王莽改制的评价~

  自己看。这里有

  评价
  莽代汉后所得天下,是一个腐朽不堪的烂摊子 ,为了新朝的长治久安 ,他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制度改革。王莽改制最后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个性特征对其改制失败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动欲慕古,不切实际
  王 王莽时期契刀五百一枚
  莽早年生活贫寒 ,使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品格,年轻时,拜名儒陈参为师而习“礼经”,“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虔诚地信仰儒学 ,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儒家盲从者。在改制中,王莽食古不化,竭力复古,最终导致改制的失败。王莽一向认为,“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是以做了大司马成为宰辅后,“议论决断,靡不据经”。新朝建立后,他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把一切政令、设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对历史上的大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羡慕不已。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在始建国元年,即公元 9年,王莽下诏实行“王田制”。 王田制的名称取法于《诗经》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莽诏书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这就是王莽的“王田制”,其核心是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土地国有制,企图以此来遏止土地兼并。在封建土地私有 西海郡古城 王莽明堂和辟雍
  制已经出现六七百年的汉末,要废除土地私有,实行土地国有,实在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的一位叫区博的大臣就直接面谏他说:“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因此不几年,就因为遭到豪强大地主们的反对而废止了。正如一位史家所说的,井田制“乃书生之论 ,所以不可行也”。 王莽还根据《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制定出一套分封的办法:“州从《禹贡》为九,爵从周氏有五。诸侯之员千有八百,附城之数亦如之,以俟有功。诸公一国,有众万户,土方百里。侯伯一国,众户五千,土方七十里。子男一测,众户二千有五百,土方五十里。”在体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已确立二百多年后的时候,王莽全面恢复分封制,用世袭的办法代替选任制,其实是一种历史的例退,无论如何都是行不通的。王莽代汉后,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过分盘剥,又颁布了五均六管法,“《周礼》有赊贷,《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管焉。今开赊贷,张五均,设诸管者,所以齐众庶,抑并兼也”。可以看出,五均六管也是根据《周礼》等旧典损益而成的。这套五均六管法实质上是官营一部分工商业,将民营的盐、铁、酒等大宗商业收由官家来做。这明显是与富商大贾争利,当然要遭到他们的反对。而税山泽,又使在虫蝗旱灾之中指望山泽求生的百姓,没有了活命之路。因此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一致反对。六管之令行,“天下愈愁,盗贼起”。纳言冯常上谏除六管法,“莽大怒,免常官”。五均六管法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又触犯了富人与穷人的利益,这就使得改制没有了社会基础,失败成了必然的结局。
  在改制中
  王莽认为“周公践天子位,六年朝诸侯,制礼作乐,而天下大服”,因而他认为“制度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纠合一帮公卿大夫、文人学士,根据《周礼》所载的奴隶制国家的典则,损益出一套新朝的礼乐制度。然而王莽对《周礼》的看法非常简单,以为只要新朝形式上具备了三代的条文命令,就可实现三代的兴盛局面,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王莽事事尊从儒家礼教,“动欲慕古,不度时宜”,而且拘泥于形式上的完善,因此对于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不仅未能有所遏止,反而促其进一步发展,甚至当农民起义的烈火快要烧到都城所在的关中时,他还在根据《周礼》“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率群臣来到长安南郊,设坛向天哭诉,责问老天既让他代汉而立,为什么不助他灭贼。王莽的哭泣未能感动天地,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砍下脑袋,传以示众。“以复古为解放”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但像王莽这样一味迷古信古,竭尽全力复古者少之又少,他的一言一行都要从历史典籍中找到根据,这就是泥古不化、发思古之幽情,而不是改革家所应有的态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王莽正是复古主义的牺牲品。
  二、性情躁扰,轻于改作
  王莽“性躁扰,不能无为”,好逞威风,博求虚名,轻于改作,但又对改制中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致使许多措施半途而废,或者仅限于法令条文的颁布。在这方面,币制改革与地名变更尤为突出。从居摄二年到地皇元年十余年间,王莽先后四次下诏改币,五次重申改革货币的法令,平均不到三年就改币一次。王莽改币的主要目的是用货币贬值的方法,聚敛财富。结果是币制改革一次,王莽就实现一次对人民财富的大掠夺,社会经济就会出现一次大混乱,以致于“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道”。如此频繁、混乱、荒唐的币制改革,在中国币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更改官名、官制、地名及行政区划
  王莽还频繁地更改官名、官制、地名及行政区划。新朝建立伊始,王莽就改汉时诸侯王号曰“公”,据《周礼》设置了许多新官,并将汉时的中央到地方官吏名称全数改变,如改郡太守称大尹,都尉曰太尉,县令长曰宰,御史曰执法,公车司马曰王路四门,如此之类不胜枚举。至于地名,也是从中央改到地方,如改长安曰常安,长乐宫曰常乐宫,未央宫曰寿成宫,前殿曰王路堂。地方郡县名称改变更多,几乎是年年都有改作,以致“一郡至五易名,而还复其故。吏民不能纪,每下诏书,辄系其故名,曰制诏陈留大尹、太尉:其以益岁以南付新平。新平,故淮阳;以雍丘以东付陈定。陈定,故梁郡……其号令变改皆此类也”。 这种改革除了增加记忆的麻烦以至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之外,则无任何益处。这也是王莽失败的重要因素。在位期间,王莽还屡次挑起对东北、西北、西南诸少数民族的战争。对匈奴曾几度发兵,虽不曾出击,屯边吏卒数十万,持续时间许多年,“吏士放纵,而内郡愁于征发,民弃城郭流亡为盗贼,并州、平州尤甚”。扰攘天下,破坏边境和好局面,改革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其结果可想而知。王莽在位期间经常颁布一些改革措施,但往往只注重形式,对具体执行则不甚了了,更多的精力用在讨论修改条令的文辞优美与否、是否符合经典规范上。不断修改条令实际上是不停地扰动民众,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三、刚愎自用,所用非人
  王莽代汉前,其声名已十分显赫,连皇帝、太后都对他恩宠有加,百姓、士大夫上书称赞王莽的更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声望使王莽在改制中过于自信,过于迷信儒家经典条文,以至于达到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的地步。王莽经常自以为他的法令条文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对忠言直谏者,常不能正确处理。如大司马严尤上书,陈述对匈奴作战的困难及不利条件,建议停止对匈奴的战争,集中力量镇压农民起义,结果被王莽贬去大司马之职。 当有使者如实报告农民起义的缘由是法令苛酷、剥削沉重时,王莽根本不信,认为是造谣,立即罢免了使者的官职。他叫大司马司允费兴去做荆州牧,问他到任上如何治理,费兴对曰:“荆扬之民率依阻山泽,以渔采为业。间者,国张六管,税山泽,妨夺民利,连年久旱,百姓饥穷,故为盗贼。兴到郡,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阔其税赋,几可以解释安集。”王莽听了大怒,又免去了他的荆州牧。去除苛政以苏民困,这本是解民倒悬之举,能干的官吏才可以做到的,王莽竟然因此而免其官。为政者不知用人才,难怪王莽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群下愈恐莫敢言贼情者”。王莽后期所用之人大多是拍马奉承、刻薄寡恩的小人。
  地皇三年
  进入关中的流民有几十万人,王莽“乃置养膳官禀食之”,而办事的官吏乘机将赈济的粮米据为己有,致使“饥死者十七八”。王莽听说城中饥馑,问负责此事的王业,业“乃市所买粱饭、肉羹持入视莽,曰:‘居民食,咸如此。’”王莽居然就信了他的话。王莽派到各郡督察铸钱的官吏,大都是富商大贾出身,他们“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府藏不实,百姓愈病”。满朝这种阿谀奉承,颠倒黑白的官吏,新莽政权的倒台不是必然的吗?搞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用人之道。事在人为,各项改革措施,最终都要通过人去贯彻实施才能收到效果,而效果好坏,又与用人是否得当直接相关。王莽的刚愎自用与用非其人造成改制的彻底失败,教训是深刻的。
  综上所述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西汉中期以后
  社会进入大统治局面,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十分广泛。五铢钱币值高,宣帝时,“谷石至五钱”,是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最低粮价。西汉时期,五铢钱铸造的数量也很多,史料记载:“自汉武帝元狩五年三官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中国古代的货币经济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战国后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起来,而在秦汉时期最终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秦政府“使黔首自实田”,也就是国家承认了土地私有权。第二年,秦始皇巡行至碣石,在刻石上郑重地记下“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这里的莱田,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是属于国有性质的。而现在莱田也被并入到私有土地中,并在法律上予以承认。这标志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确立起来。秦汉建立起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其两种形式——国有和私有制并存。秦汉时期的土地所有制,除了属于地主、自耕农的私有制外,还有国有土地,诸如公田和屯田等。而土地的私有又有三个部分,即皇室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
土地私有必然导致土地兼并,于是就会导致地主和自耕农的尖锐对立,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两汉时期全国垦田数在不断上升,据《汉书·地理志》统计,提封田145136450顷,其中102528319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中32290947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8270536顷。这个统计数据为西汉元始二年(2年),是秦汉所见垦田数中最高的数字。东汉时在录的垦田数有五个,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垦田7320170顷80亩40步。安帝延光四年(125年),垦田6942892顷13亩85步。顺帝建康元年(144年),垦田6896271顷56亩194步。冲帝永嘉元年(145年),垦田6957676顷20亩108步。质帝本初元年(146年),垦田6930123顷38亩。然而农民的实际占田自然远没有这么多的,实际上秦汉时的土地占有已经非常不均。董仲舒说:“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西汉初年,萧何“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汉武帝时,内史宁成“买陂田千余顷”。富人买田地,穷人则只能卖田地。贡禹在没有被征召前十分贫穷,他在上书中提到:“家訾不满万钱,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土地兼并主要就是以买卖的方式,当然也有强取豪夺的方式。
土地兼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广大农民失去工作,极度贫困,直接影响了赋税的收缴。另一方面,农民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差,容易引起社会动乱和农民起义,危机政权。于是汉代一直有企图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张和措施。解决方式有下列几种。
首先是董仲舒的限民名田。在汉代,率先倡导要抑制兼并的是董仲舒,他主张应该限民名田。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进谏中尖锐地指出了商鞅废井田之后,土地过分集中的危害。他说:“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董仲舒认为井田制的废除和土地的私有与允许买卖,直接导致了土地的兼并和贫富分化,使得普通农民的生存状态日趋恶化。土地的过分集中,农民失去土地,自然就会逃入山林而亡盗贼。因此,董仲舒提出应当限民名田,阻止土地兼并的进程。董仲舒的分析是不无道理的,他所提出的“限民名田”也有可取之处。但是汉武帝并没有空闲关注此事,而在元封五年初置十三部刺史,刺史六条问事中第一条就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可见汉武帝还是对限制土地兼并问题有所安排的。
其次是师丹的限田改革。到了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于是哀帝时有师丹等人强烈呼吁要改作田制。他说:“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孝文皇帝承亡周乱秦兵革之后,天下空虚,故务劝农桑,帅以节俭。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俞困。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然所以有改者,将以救急也。亦未可详,宜略为限。”师丹基于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问题,提出“略为限”的限田改革。哀帝时的有司条奏:“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年六十以上,十岁以下,不在数中。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诸名田、畜、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这个法令中关于限田的规定归纳起来有以下要点:第一、规定了土地的上限为三十顷;第二、商人不得名田;第三、田地超过规定的,政府都予以没收。这次限田由于倡导者是位居三公的皇帝师傅师丹,然后又有丞相和大司空的支持,因此声势是很大的。但是诏令颁布之后,还是没有真正推行下去,只能归于失败。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皇帝本人,皇帝自己带头赐予贤人大量的土地。
再次是王莽的王田制。汉末的士大夫们鉴于当时土地兼并的严重和豪强势力的膨胀,都竭力要求进行限田。师丹的改革虽然失败,但是留下重大影响,以致到了王莽的时候,走了一个限制土地兼并的极端。王莽本人是一个有着严重的复古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的正统的儒家知识分子,他面对当时豪强肆意地兼并土地,农民的日渐沉沦,起了一种强烈的愤世情绪,要求改变现状,为民谋福利。但是他所希望的理想社会,则是存在于他脑海中的唐、虞之世。他非常怀念上古的美好社会,认为“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但是“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他认为井田制下没有兼并和贫富分化,这是理想的和美好的社会,但是秦代之后废除了井田制,就直接导致了兼并的愈演愈烈。所以他要改革,回到古代的制度去。“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王莽的王田制完全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乌托邦,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进程的。因此即使王莽的限田非常严厉,甚至采用严刑峻法,也没有办法保障限田的顺利进行。于是三年后,王莽不得不撤销王田令。
纵观西周至秦汉的土地制度,土地的私有化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土地的私有化和自由买卖确实对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有利的,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但是,土地私有的结果也必然是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土地的兼并的后果有:第一、贫富差距的扩大,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阻碍经济的发展。第二、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逃入山林为盗贼,危害社会稳定,甚至可能引发农民起义;第三、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导致豪强富人的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甚至可能造成割据。基于以上这些后果,汉代可以说一直都在为抑制土地兼并而采取各种手段,甚至王莽极端的复古改革。但是可以说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于是一方面爆发了农民起义,一方面豪强势力又形成了军阀割据,终于葬送了汉家王朝。
中国古代整个历史,在土地私有之下土地的兼并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真正有效抑制的。解决的最终办法还是一个王朝的覆灭和历经战争,然后当新的王朝建立,面对大量无主的土地,又开始重新分配给农民。于是中国古代的土地问题就实际上在一个“分配土地、土地兼并、政权覆灭、新政权建立、重新分配土地”的循环之中。应该说,土地的私有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土地的私有化也就无法避免土地的兼并。


(1)(6分)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贩卖人口;有奴婢制度。(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9分)
商鞅变法把握了社会转型提供的有利时机;有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符合先进的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3分)王莽改制采取的措施是恢复旧制(土地国有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3分);其措施是对整个地主阶级利益的挑战。(3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
(9分)(2)因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土地制度或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6分)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分析归纳材料信息及知识点饿运用能力, 材料一中的第一、二句强调了对人口的管制,便于了解国力;材料中还提到了“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即实行什伍连坐制度,维...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
(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9分)商鞅变法把握了社会转型提供的有利时机;有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符合先进的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3分)王莽改制采取的措施是恢复旧制(土地国有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3分);其措施是对整个地主阶级利益的挑战。(3分) 试题分析:(1)依据...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
(6分)(2)态度:肯定与理解。(3分)原因:班固以正统史观和道德观为标准来评价王莽及其改制;胡适更多的是从当时社会、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情势出发来理解王莽获得政权和王莽的改制。(6分) 试题分析:(1)提取材料一的关键信息,班固认为:“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莽既不仁,...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坊里的...
(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神话: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9分)(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3分)(2)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2分)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2分)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2分)(3)障碍: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日本,幕府专制统治...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
从材料“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自20世纪80年...
(5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拉美经济改革的背景可依据教材内容分析归纳,也可依据材料中的“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内向到外向的转换。基本上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些内容来分析,重点是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来分析,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及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都是拉美...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
(4分)原因:日本的明治维新,实现殖产兴业,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5分)(2)性质:封建性,同时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2分)形式: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2分)关系:洋务企业属于封建国家所有,它本身据排斥和压制私人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洋务企业的发展在客观上...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
(1)相同:①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内忧外患);②方式:都是封建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③目的:摆脱危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④内容:都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⑤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2)差异:洋务运动改革仅局限于工业、...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
…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即可概括出梁启超认为应该加强对妇女教育的重视。据材料“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是故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可以从家庭、民主政治、国家富强的...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 -
伏胁信卫:[答案]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6分)(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任答三点即可 6分)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制革命.(3分)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罗马王政时代第六王塞尔维乌斯统治时期(约公元前578年一前534年)实行的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他废除罗马... -
伏胁信卫:[答案](1)按照地域划分居民代替血缘部落;(2分)按财产原则划分等级改组军队;(2分)赋予公民大会最高国家权力.(2分) (2)罗马吸收大批外来移民为公民,扩大公民基础;(3分)罗马解决了城邦体制下的国家发展问题为此后罗马的强大奠定基础...

盐田区17892707359: (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 -
伏胁信卫:[答案] (1)目的:(4分)整治官场腐败;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吏政绩考查制度;督促一切政务进行.特点:(5分)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分工具体,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逐层落实与考查(责任制);加强了内阁集权;可操作性强.( 6选5)(2)作用:(6分)吏治...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李悝曾相魏文侯及武侯,使国富兵强.他倡导“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尽... -
伏胁信卫:[答案](1)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废除井田制;重视农业;平抑物价;加强法制——《法经》.(4分,任意四点... (1分)(理由可综合第一层次中两种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上谕,陆续推行新政.1901年,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 -
伏胁信卫:[答案]⑴措施:筹饷练兵,改革军制;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振兴商务,奖励实业.(6分) ⑵清末新军的出现使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新政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筹...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 -
伏胁信卫:[答案](1)背景:政治上,英国确立完善了资本主义政权,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产生;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6分)认识:社会济贫法极为苛刻的救济条件,让许多贫困者难以得...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 -
伏胁信卫:[答案] (1)同:都面临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贫困;都以理财,缓解民困为重要内容.(4分)异:刘晏注重安民、养民,政府让利于民,王安石注重富国强兵;刘晏精选训练有素、廉洁的士人执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中给小人可乘之机...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嘉永年间(1848 - 1854)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 -
伏胁信卫:[答案] (1)含意: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4分) 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使日本军事力量集中,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 -
伏胁信卫:[答案] (1)原因: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2分)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2分)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2分)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分)(2)影响: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

盐田区1789270735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蒙古国原设的札鲁忽赤(断事官),有元一代始终存在.至元二年(1265年)置大宗正府,“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 -
伏胁信卫:[答案] (1)特点:蒙古“国俗”与“汉法”并存;司法权比较分散,各领其事,不相统摄;地方上创设合议制度;重视监察.(8分)(2)评价:蒙古“国俗”与“汉法”并存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局面;司...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