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如何衰败

作者&投稿:达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国时期赵国是如何衰落的?~

长平之战 白起杀赵兵40余万 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去查查长平之战的资料就可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很有道理的.西周年间,周王室掌控着从丰镐到洛邑一千多里的土地,比那些只有几十里上百里土地的小诸侯国当然是庞然大物,王室土地赋税丰厚,加之根据分封制,诸侯还要向宗主缴纳一定的贡赋,周王室的经济基础十分雄厚,有了钱当然可以养得起人数众多的军队了,理论上天子有六师,(师,二千五百人为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而西周王室有十四师,西六师和殷八师分别驻扎丰镐和洛邑,一共三万五千人,具有强大的震慑力.这样才具备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丧失了大部分的土地,仅有洛邑周围数百里的土地,经济基础薄弱,相比之下,诸侯的力量开始增强,诸侯坐大势不可挡,先是郑庄公的小霸,后有春秋五霸纵横天下,周王室一蹶不振.宗法制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乱世之中,非嫡长子而继承王位的非常多,现实一步步击碎了原有的设定,而原有的公族贵族在争斗中被灭亡殆尽.宗法制以血缘为基础,以亲情为纽带,人都死绝了,原有的血缘基础不复存在了.至于周礼,现存的典籍无法证明就是西周形成的,更多的是汉代儒者为了宣传儒家思想而杜撰出来的,但是也代表了上古至周代的一些礼仪规范.强权的时代,单凭礼教是不可能生存壮大的,徐偃王仁义而失国,宋襄公泥于君子之行而被天下耻笑.之前的单纯说教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就被法家和兵家这两种最为实用的思想主宰.

首先,秦汉以前的国.家形态,不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从来不是,而更近似众多诸侯国(政.治实体)组成的“城邦联.盟”。
组成联.盟之间的各邦领主之间只有强弱的区别,不存在秦汉以后的明显区别的“君臣大.义”。楚王不对周天子忠心耿耿,周代先王也不对商王感恩戴德。
从卜辞和传世文献可以看出,当殷商强盛时,诸侯们“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当殷商稍有衰弱或者内乱,马上“诸侯莫朝”、““□方出,王自征””。甚至周朝时某些“诸侯”也是如此,周夷王时周室衰弱,熊渠马上称王,周厉王时暴戾用兵,熊渠也就识相地把王号去掉了。

因此,实力(尤其是武力)是维持周天子控.制力的第一要义,然后,与商王稍有不同的是,周天子对于内部诸侯,还有宗法上的约束。周初大封.建时,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于这些姬姓诸侯来说,周天子便是宗法树上的大宗,他们是小宗,小宗对于大宗有服.从的义务。
再次,周天子对于异姓诸侯还有婚姻的羁縻,到了春秋时代,连畿内百.姓都能说“此谁非王之亲姻”了,更况是齐侯、宋公等人。因此,周天子往往称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与叔舅,俨然天下一家人。

综上,我们稍可总结周天子的控.制力来源于这几个方面:
武力,周初有西六师和成周八师,武力相当可观,对于不服的诸侯,要么是武力威慑,要么直接剿灭。穆王时有徐偃王的例子(可能不确,一说徐偃王是楚庄王时君主),周共王时密康公得了三个美.女不献给周王,结果竟惨遭灭国之祸;
宗法,在同姓诸侯中,周天子乃是大宗的宗主,在姬姓一族族内地位至高无上;
姻亲,周王室与异姓诸侯广泛联姻,对他们有一定的羁縻作用;
朝觐和出巡,诸侯对天子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朝觐,有的诸侯还在王朝任官,这有助于加强周天子和诸侯的联.系、个人感情;周天子还偶有出巡之举,也能及时发现不臣的迹象;
监国,监国有两种,一是以国监国,如管蔡监.视武庚,如应国又称应监;二是卿士监国,周天子策命诸侯国内的世袭执.政卿士,他们也作为周王在诸侯国内的耳目,如齐国的国氏、高氏。
仲裁,这是周天子凭借其地位的隐.形控.制力,即他常作诸侯纠纷时的调解人、仲裁人,并通.过这种手段使纠纷双方服.从于自己,早在商代时,周文王就有“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之举。
宗.教观念,周天子在灭商之后,宣称天命归周,以上帝的代言人自居,也可视作人们宗.教观念上人间最大的祭司,他通.过仪式化的祭天地、祖先、籍田礼等维持宗.教神秘感和高贵地位。也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来抵挡诸侯对于王.权的觊觎。
世俗观念,周天子维持等级制,五等爵制(存疑)以及礼法等使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深入人心。
因此,接下来很容易知道周天子的控.制力是怎样失去的了。

简而言之,先是周王的土地和所掌握的武力都急剧下降:昭王南征不复,大概是全军覆没,穆王四处征战巡游,几乎是穷兵黩武。夷厉相仍政不纲,而周宣王虽号称中兴,晚期却屡战屡败,甚至到了“丧南国之师”、不得不“料民于太原”的地步,时人哀叹“今也日蹙国百里”……至于周幽王身死国亡、平王.东迁,“晋郑焉依”,丢掉了宗周的广大土地和军.队,实际上国力只等于中等诸侯了。然后仅存的土地还被晋文公等诸侯不断侵吞,到了战国中晚期又分.裂成东西两国……衰败至此,已经全无武力可言了。

然后,两周时代实则有一个“经济重心的东移”,因为随着淮夷、莱人的退却,大东小东不断地被开发,人口急剧增长,经济重心就从黄河上中游下移到了中下游,宣幽时代,宗周的王畿已经很虚弱了,因此平王即使大败犬戎,也宁可迁.都,这也是原因之一。(一说是为了躲避秦.晋等国的挟持)

再次,随着井田制的崩溃、宗法.制.度的破碎、礼仪制.度的瓦解、世卿世禄退出历.史舞台,周王对于列国的优势越来越弱,到战国之初,基本上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傀儡了——而给他们最后一击的,正是诸子百家的兴起,他们连神权、教权也一并摧毁了,所以周天子连日本式的神道天皇也做不成。
并非原创!仅供参考 您的采纳对我帮助很大!谢谢!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当时还有卫国作为附庸存在,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被废。至此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结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开始了。这是古代历史上特殊的伟大事件。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器械同量,同书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是什么呢?
引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系统化,哲理化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持续了五个世纪。是社会动荡与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革的时期。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表明了中国奴隶制度的土地瓦解和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而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也逐渐被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所取代。在这种社会的动荡中,也让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提起春秋时期,我们就能想到当时的群雄争霸,战乱四起,互相牵制,民不聊生的局面。但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春秋时期会出现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局面呢?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春秋时期之前的王室已经十分衰败了,当时皇权旁落,而且十分分散,分散在了各个诸侯上,诸侯们掌握的权力日益壮大的时候,...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衰败的?
正是因为韩国,赵国,魏国三个国家分晋,中国的历史,就开始由春秋时代走入了战国时代。而正是因为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在七个国家当中第一个实行变法的国家就是魏国,魏国在当时也是很厉害的,甚至占领了秦国很多的土地,还逼得秦国换了都城。那么竟然魏国这么厉害,最后怎么...

战国时期,死之将至而不自知的败家子是谁?
强弱和格局,都和政治博弈有关,在君主制时代,权利集中与个人,个人就会影响国家盛衰。春秋战国时代,个人决定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秦国六世雄主与魏国三代君王。六世雄主今日不提,就论论魏国的三代君王。第一任,魏文侯斯,虚幻若谷,大气非常,外和三晋内行变法,成就魏国霸业基础。第二任,...

历经八百余年风霜的齐国,是如何从强盛到灭亡的?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创造的辉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稷下学宫,兵书甲天下,但是这样一个强极一时的大国,为何在群雄逐鹿中走向衰亡呢?我们先来看看历代史家是如何说的。 《战国策·齐策》记载: 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显然这...

魏国前期作为战国时期超强大国,为什么最后会逐渐失去霸主的地位呢?_百 ...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也是普遍意义上春秋时代的结束,而战国时代的七大诸侯国之间也是争斗不断,每一个诸侯国都想着一统六国,结束中原地区的分裂局面,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因此在战国时代各类变法不计其数,各种军事上的斗争也不计其数。就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间段里,人才就成了各个国家...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迁都后反而制约发展的例子?
魏国迁都发生在魏惠王时期,魏惠王是一个勇于进取的帝王,他在位初期缓和了跟赵韩两国的关系,并通过三国之间互换领土,使得曾经被韩赵分开的领土重新连在一起,军事上重用庞涓、魏昂等名将,衰败的魏国重新振作了起来。就在这时,魏惠王又做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迁都!迁都是因为害怕秦国吗?不是的...

什么叫春秋战国?
一、为什么叫春秋和战国呢?1、什么是春秋 春秋这两个字,主要是取自当时鲁国所记录的史书,这本史书的名字就是《春秋》。这本史书记载的历史,是从鲁隐公第一年开始,在鲁哀公十四年结束,全部记载了242年的历史。可是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周王室衰败的历史,所以往往把春秋的起点,多认为是在周平王东迁...

晋国霸业是如何衰败的?
回答:晋国霸业的覆灭主要是因为其国君大权旁落。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并不是至高无上,皇权相对后世并没有那么集中,大臣的权力要超越国君的在那个时代并非多么稀奇古怪的事,而这种现象偏偏在晋国身上尤为明显,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晋文公的作三军设六卿。 其实君主想要分散权力并无不可,但如果出现君主昏庸臣子...

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是哪个?
众所周知,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战乱,而引起全天下大乱的时期,就会被我们称作是乱世。而在历史上,就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乱世,像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五胡十六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乱世,基本上全天下都在发生战争。而要说到历时最久的乱世,那么还是非...

江川县1704579633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的两个显著趋势是什么? -
徒的醒脾: 1. 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逐渐减少,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富强,秦王赢政经过大规模兼并战争,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 2. 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国首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瓦解,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经过100多年的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江川县17045796332: 东周、西周、春秋、战国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
徒的醒脾: 先是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周幽王烽火戏诸候代表西周政权衰落,周平王东迁洛阳建立东周,东周当时还拥有着中原晋、燕、鲁、齐四大诸候效忠.随着鲁的衰落,齐国王室姜姓被田姓取代,江南的楚国,吴越的觉起,东周天子对诸候国的控制力也逐渐下降,便到了春秋.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呢,就是“三家分晋”魏赵韩平分了晋国原属于华中平原的大部分领地.至于你说天子的存在,因为天子是正宗的王,战国时期各诸候陆续称王,他们的王都是自封,洛阳天子才是正统,谁那时候要是把天子给除了,各诸候可能便是真正自立的王,但也可能遭到诸候联盟勤王的攻打

江川县17045796332: 春秋战国为什么打怎么久 -
徒的醒脾: 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众多,自然难以统一.经济上是井田制,乃分封制之经济基础,也是其难以统一的原因之一.思想上,百家争鸣,思想为统一,此乃迹憨管窖攮忌归媳害颅其难以统一的原因.而之后,秦以法家治天下,推郡县制,废分封制,封建制度废除,郡县制影响至深,同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为统一准备了制度上条件.此外,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大地产制为历史发展趋势,此也是为统一的一条件.秦汉以降,儒家大一统思想盛行,是其思想层面的原因.

江川县17045796332: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是怎样的?
徒的醒脾: 韩;赵;魏;楚;燕;齐战国七雄先后灭亡的顺序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嬴政在...

江川县17045796332: 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 -
徒的醒脾: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

江川县1704579633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战乱的原因 -
徒的醒脾: 推荐图书《长平风云》,战国六十年.

江川县17045796332: 魏国为什么会衰落最后被吞并?战国时期的魏国非曹魏 -
徒的醒脾:[答案] 战国初期,魏国是七雄中的最强者,但到惠王以后,霸业丧失而逐渐亡国.魏国的兴亡盛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的得与失.它由一个大夫封邑而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强国,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其主要原因是魏文侯用贤任能,重用人才,变法改...

江川县17045796332: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如何衰落的 -
徒的醒脾: 邢冰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等其他发展,国力日益强大,诸侯国势力一大,周王室的势力就小了,各国争先进行争霸兼并,角逐权力,周朝礼乐制度开始衰落 礼乐制度基本上是周朝建立的一种制度,据说是周公制礼作乐,主要的功能是规范和教化.也就是说这个和行政制度和思想教育制度差不多.古人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和刑是对应的,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从一举一动到穿着打扮,贵族受到礼的全面约束,可以说,从生到死,古人都是在礼的制约下的.而乐的功能主要是“和人”,也就是有教化的感觉,就是天天听高雅的先王之乐可以培养人良好的情操,乐也是和礼结合的.比如几个人跳舞,敲几个编钟,几个石磬,不同的等级都是由不同的规定的.

江川县17045796332: 如何评价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 -
徒的醒脾: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具的实质是奴隶主之间争夺土地人口,具有侵略性,是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争夺战争. 在经济上,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在政治上,诸侯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为后来秦统一全国提供了条件.奴隶主阶级走向衰亡,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走向壮大,从而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导致局部统一为秦朝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江川县17045796332: 春秋战国时期因制度而割据混战? -
徒的醒脾: 是的 武王伐纣后,正式建立了西周.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全国被封为大小几十个诸侯国,都效忠于天子,每年都要朝贡天子,天子也有自己的封地.诸侯拥有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一切权利,唯一的限制是效忠纣天子,初期周天子势力也最为强大.可伴随着周天子的衰败,和诸侯的强大,天子渐渐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而诸侯之间也就慢慢走上互相吞并的道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