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因为什么坠毁的?

作者&投稿:咎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因为什么坠毁的?~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后不久燃料箱外脱落的一个泡沫碎块,一直是事故调查中的一大疑点。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该航天飞机可能曾被多达三块泡沫材料击中,而不是早先所认为的一块[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月16日发射升空,1月24日航天飞机项目承包商美国波音公司技术人员撰写了这份报告,并于1月27日提交给宇航局飞行控制部门。报告称,在“哥伦比亚”号发射82秒后,有三个泡沫材料碎块从连接外部燃料箱和航天飞机的支架区域脱落,每个碎块长约20英寸(相当于50厘米),它们击中航天飞机后“似乎出现了瓦解”,化为大量更小碎片。

  美宇航局在公布这份报告时强调说,根据报告得出的结论,泡沫碎块撞击不会影响航天飞机飞行安全性,宇航局飞行控制部门也“同意这一结论”。

  尽管如此,新报告公布之后,泡沫材料撞击在“哥伦比亚”号失事中所起的作用,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哥伦比亚”号2月1日解体坠毁后不久,泡沫碎块问题就浮出水面。虽然美宇航局一直坚持认为,泡沫碎块撞击不会有严重后果,但负责对“哥伦比亚”号事故进行调查的独立委员会,目前仍在对泡沫碎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这一独立调查委员会目前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哥伦比亚”号机壳上可能出现孔洞,导致超高温气体进入航天飞机,最终酿成事故。而根据美宇航局21日公布的文件,宇航局一位工程师1月29日就曾在电子邮件中警告说,航天飞机外部隔热瓦受损,有可能导致轮舱或起落架舱门出现裂孔。
  后续调查  美国宇航局2004年8月13日进一步确认,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祸首。“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去年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名为“增强碳碳”(即增强碳-碳隔热板)的材料。当航天飞机返回时,经过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使温度高达摄氏1400度的空气在冲入左机翼后融化了内部结构,致使机翼和机体融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驾驶舱内摄影[5]
  事故发生后,由于无法迅速找回事发时的泡沫材料和燃料箱进行检验,宇航局和事故调查委员会一直没对事故原因作出最终定论。目前,“哥伦比亚”号外部燃料箱约50万块碎片已被找到并重新拼在一起。宇航局负责“哥伦比亚”号外部燃料箱工程的首席工程师尼尔·奥特说,宇航局经多次试验确定,泡沫材料安装过程有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奥特说,泡沫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用喷枪在燃料箱外敷设泡沫材料的过程。试验表明,目前的敷设工艺会在各块泡沫材料之间留下缝隙,液态氢能够渗入其间。航天飞机起飞后,氢气受热膨胀,最终导致大块泡沫材料脱落。撞击“哥伦比亚”号的泡沫材料有公文包大小,重约0.75公斤。它几乎是被整块“撕下”后,高速撞击到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名为“增强碳碳”(即增强碳-碳隔热板)的材料,并形成裂隙。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得以从裂隙处进入“哥伦比亚”号机体,造成航天飞机解体。

  残骸[6]
  奥特说,根据新标准对燃料箱进行检测是目前摆在美国宇航局面前的最大障碍。新标准要求,不允许有0.5盎司(14.17克)以上的燃料箱外泡沫材料脱落。美国宇航局目前准备对所有航天飞机的11个燃料箱进行检测,检查每个燃料箱需要4千万美元。 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解析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委员会专家提出,起飞时遭遇强风、发射前临时更换火箭助推器、以及“年龄太大”,都可能是造成这艘“功勋宇航器”解体的根本原因。在“哥伦比亚”号起飞62秒钟后,突然遭遇到异常猛烈的大风吹袭,这有可能导致其左侧机身发生“内伤”,为日后坠毁埋下了祸,此后仅仅20秒钟,从机身下部主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绝缘材料就击中了左侧机翼前端,造成直接“外伤”。专家认为,这些损伤对一个使用10年的航天飞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哥伦比亚”号这样21岁高龄的“老机”则是致命的。


  调查委员会指出,有关方面正在研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是否在“机体老化”问题上重视不够,以致最终酿成本次悲剧。目前,有关“哥伦比亚”号失事的直接原因基本确定:超高温空气从机体表面缝隙入侵隔热瓦下部四处乱窜,最终造成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坠毁,七名宇航员丧生。据介绍,飞机起飞一分钟后,遭遇的风力强度已经接近NASA允许的极限。专家因此认为,原本已开始出现老化的机翼因遭受如此强风吹袭,才在外界异物的撞击下显得弱不禁风”,从而出现破损,为返航途中的超高温空气入侵形成了“方便的后”。

  此外,去年8月,原本和“哥伦比亚”号主燃料箱正常配套的火箭助推火箭被拆卸下来,并安装到另外一艘即将起飞的航天飞机上使用。直到当年11月,NASA才重新为“哥伦比亚”号安装了新的助推火箭,可能就在这“不必要”的一拆一装过程中,有关人员的操作对燃料箱的表面材料形成伤害,结果造成绝缘材料脱落击中航天飞机左翼。此外,由于“年事已高”,哥伦比亚号的左翼前端的超强碳纤维隔热板下面可能发生“缺损现象”。过去10年中,其他航天飞机的类似部位也能遭受不同损伤,其中包括外力(小陨石)撞击、刮伤、密封不严等险情。

  调查委员会指出,目前必须搞清楚的是:NASA是否对包括“哥伦比亚”号在内得美国航天飞机上述容易受损的部位及时进行了检查和更换。据介绍,“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是在1981年,为美国使用时间最长的航天飞机。在事故发生后进行的地面风洞试验发现,“哥伦比亚”号在最后时刻发生的翻滚飞行现象,就是左翼前端保护层丢失造成的。专家估计,当时至少有5块U形隔热板脱落才会产生如此强大拉力。目前,搜索人员已经发现了超过2。8万块“哥伦比亚”号残骸,并将其送到肯尼迪航天中心接受分析调查。据悉,这些东西不过是“哥伦比亚”号庞大机身的19%罢了。
  最终报告
  结构
  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公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最终调查报告,细述了“哥伦比亚”号解体前舱内的最后情况。 报告还重点关注宇航员安全问题,提出多项改进意见。“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返航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宇航局随后展开深入调查[7]。


  和5年前的调查相比,这份长400页的最终报告还原了更多“哥伦比亚”号解体前舱内宇航员的活动细节。报告说,从“哥伦比亚”号舱内警报响起,到宇航员生命结束只有约1分钟时间。航天飞机翻滚着失去控制,宇航员威廉·麦库尔按下数个按键,试图控制航天飞机。其他大多数宇航员也按NASA既定程序操作。此时,他们并不知道,噩运就要降临,没有花时间给自己做准备。3名宇航员没有戴防护手套,1人没在自己坐椅上,1人没戴头盔。数秒钟后,“哥伦比亚”号乘员舱失压。报告认为,压力下降造成的缺氧让宇航员死亡或昏迷,昏迷者随后在飞机剧烈翻滚摇晃中受到致命撞击致死。报告认为,宇航员即便有时间穿上防护衣物,在飞机失压后给自己增压,也只能多活一段时间,依旧不可能生还。
  失事大事记  北京时间20时00:“哥伦比亚”号在距地面280公里的轨道上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8张)
  绕地球飞行,乘务人员得到休斯顿地面任务控制中心的绿灯信号,开始做重新返回地球大气层的最后准备[8]。


  北京时间20时49分,NASA向“哥伦比亚”号发出开始降落重新定位指令。当时,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降落带的上空有雾。

  21时09分,天空上的雾散去。返回飞行指挥官勒鲁瓦·卡恩向“哥伦比亚”号发出离开地球轨道指令。

  21时15分,“哥伦比亚”号飞临印度洋上空。这时,“哥伦比亚”号上的小型方向控制用火箭发动机打开,时间为3分钟。航天飞机的尾部向着地球,开始降落。

  21时23分,惯性制导电脑的自动导航系统指挥航天飞机调整为前端在前、尾翼向下的姿势。

  21时32分,辅助动力装置被打开,以便向控制航天飞机副翼和起落架的水压系统增加压力。

  21时42分,“哥伦比亚”号到达位于太平洋上空144公里的位置,这时的火箭发动机以每小时27,000公里(声速的25倍)的速度工作着。

  21时44分,“哥伦比亚”号开始“进入大气层”,其前端向上抬升,保持一个40度的仰角,这样,航天飞机外的陶瓷阻热瓦能够承受飞机进入浓厚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所有热量。陶瓷阻热瓦开始升温。

  21时46分,“哥伦比亚”号距地面只有102公里了,并准备在30分钟内着陆,逐渐地,它穿越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州的墨西哥湾沿岸,最后到达佛罗里达州上空。

  21时49分,“哥伦比亚”号开始按原计划逐渐减缓飞行速度,它的前端朝着右侧飞行。

  21时52分,“哥伦比亚”号越过加利福尼亚海岸。休斯顿地面任务控制中心的控制记录显示,航天飞机的左侧起落架温度发生轻微异常变化。三个水压热传感器显示的左侧起落架温度在华氏40到60度(摄氏8至15度)之间。

  21时53分,航天飞机左翼第4个传感器显示温度仍在上升。

  21时54分,整个机身的温度因左翼温度上升而上升了摄氏15度。

  21时55分,“哥伦比亚”号飞临内华达沙漠上空。

  21时56分,“哥伦比亚”号飞临亚利桑那州南部上空。

  21时57分,在飞临新墨西哥州上空时,仍受自动导航系统控制的航天飞机开始向左偏转,速度再次下降。休斯顿地面任务控制中心失去与航天飞机左翼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之间的联系。

  21时58分,航天飞机左侧一种无法解释清楚的力量推动“哥伦比亚”号向左滚动,配平滚动稳定器自动打开,试图修正航天飞机的降落位置。

  21时59分,航天飞机上的机载电脑试图通过启动2部偏航喷气推进器进一步修正自己的位置。在距离地面61公里的高度、“哥伦比亚”号以时速21,000公里的速度进入得克萨斯上空。休斯顿地面任务控制中心记录下了最后的无线电联络信号:“哥伦比亚,这里是休斯顿。我们看到你们的轮胎压力信息,但没有抄下你们最后的数据。”

  过了片刻,“哥伦比亚”号机长里克·赫斯本德回答:“收到,但……”

  听到一阵噪音短波之后,地面与“哥伦比亚”号便失去了联系。

  22时0分,在失去所有无线电联系的情况下,休斯顿地面任务控制中心继续在雷达上跟踪着“哥伦比亚”号。地面目击人员报告称,他们看到“哥伦比亚”号碎裂成无数小块,在天空拖过一条长长的白烟。

  22时16分,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预定着陆时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启动事故应急计划。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祸首。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去年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名为“增强碳碳”(即增强碳-碳隔热板)的材料。当航天飞机返回时,经过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使温度高达摄氏1400度的空气在冲入左机翼后融化了内部结构,致使机翼和机体融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是美国第一架正式服役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外形象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000吨,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000公里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哥伦比亚号在起飞过程中,绑定航天飞机的燃料箱(橘红色那大家伙)上材料是隔热泡沫,这种材料在制造工艺上有缺陷,就是无法完全去除内部的空洞,在高速起飞时,这些空洞就会因为压力变化而膨胀,使得表皮泡沫破裂,哥伦比亚号起飞时,有一大块泡沫破裂砸在机翼上,而机翼和机身下面都覆盖增强碳-碳材料作为返回大气层时的隔热层,其结构为一片一片瓦状,以适应航天飞机的气动外形,这也是材料的工艺问题,增强碳-碳材料隔热性非常好,但很重,而且成型困难,只能做成瓦型,这些瓦片就被那脱落的泡沫撞掉了。
在返回大气层的过程中,高温进入左侧机翼损坏的地方,使得机翼和机身的铝合金结构软化,整个机体结构就毁了,最后空中解体。

小的故障

机械事故。

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 :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委员会专家提出,起飞时遭遇强风、发射前临时更换火箭助推器、以及“年龄太大”,都可能是造成这艘“功勋宇航器”解体的根本原因。在“哥伦比亚”号起飞62秒钟后,突然遭遇到异常猛烈的大风吹袭,这有可能导致其左侧机身发生“内伤”,为日后坠毁埋下了祸,此后仅仅20秒钟,从机身下部主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绝缘材料就击中了左侧机翼前端,造成直接“外伤”。专家认为,这些损伤对一个使用10年的航天飞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哥伦比亚”号这样21岁高龄的“老机”则是致命的。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览
“哥伦比亚”号上七名宇航员(任务编号:STS-107)里克·哈兹班德(Rick Husband),男,45岁,昔日空军中校,徳克萨斯人。1994成为宇航员,机长。威廉姆·麦库(William McCool),男,41岁,昔日海军司令员,三个孩子的父亲。1996年成为宇航员,机组成员。麦克尔·安德森(Michael P. Anderson),男,43...

美国的五架航天飞机都叫什么?
·第一架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 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第二架航天飞机: 挑 战 者 号 。“挑战者”号进行了9次飞行,第一次是1983年4月,最后一次(飞机失事)是在...

哥伦比亚号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所带来的损失有哪些?
欧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也参与了部分试验,他们通过16天的飞行来分析抗骨质疏松药在微重力条件下对骨细胞的影响。美国空军在航天飞机上测试用小微型卫星鉴别敌方威胁的通讯技术。这些实验都放置在一个特制的飞行舱里,这个飞行舱是由位于得克萨斯州韦伯斯特县的一家公司设计、制造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全球十大航天飞行器
它是美国第一架正式服役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外形像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九、“奋进”号航天飞机 它是美国航天局最新建造的一架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

航天飞机返航失败,2000℃热空气窜入机舱,宇航员们都怎么样了啊?_百度...
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当然航天飞机的发射并非次次顺利,后人的成功大多都建立在前人失败的经历上。2003年1月16号,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发生了一起惨烈的事故,当时哥伦比亚号正在发射升空,突然掉下来了一块特制泡沫,据调查是来自于助推火箭的燃料箱,这块泡沫在掉落的时候不小心砸中了飞机...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简述。
航空航天局的发言人凯瑟琳-沃森向美国公共广播网表示:“目前所有的飞行控制器都在努力寻找能够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的数据。”但在被问及是否能够有宇航员幸存时沃森流下了眼泪。此次在哥伦比亚号上遇难的七名宇航员分别是:里克-赫兹本德、威廉-麦克库尔、麦克尔-安德森、大卫-布朗、凯尔帕娜-乔拉、劳里尔-克拉克以及...

美国出事故爆炸的航天飞机或宇宙飞船有哪些?好像有两个。
挑战者号 哥伦比亚号 1986年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外挂固体燃料泄漏导致爆炸失事~`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

大显身手的航天飞机是怎样的?
1981年11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第一次商业飞行任务,施放两颗通讯卫星:美国的SBS-3和加拿大的安尼克-C,1983年4月20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一次施放了三颗卫星。这样简化了卫星的发射过程,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提高了发射精度。回收、检修航天器 如果太空中的卫星上某个部件...

自从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后至今 有多少宇航员因事故死在了太空中或者在...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第10次飞行时,从发射架上升空70多秒后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造成了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惨剧。2003年2月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

美国航天飞机的两次失事事件
见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灾难。 同时也出现了一对被认为是由那些参与开展航天飞行单一事故,但不属于国际公认的定义: 1967年11月15日:控制失败:迈克尔J.亚当斯去世时驾驶一北美国X - 15火箭飞机。亚当斯是美国主要的空军在美国航天局\/美国空军X - 15的试验计划。在X - 15的飞行191,他的第七次飞行,这架飞机第一次...

津市市13445449526: 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美国媒体报道说,一块脱落的泡沫损伤了左翼并最终酿成大祸.据美国航天局航天计划的Dittemore于2003年2月5... -
廉丁骨痛:[答案] 泡沫与航天飞机的碰撞看成完全非弹性碰撞,设飞船的质量为 M ,速度为 v 1 ,泡沫的质量为 m ,速度为 v 2 ,对泡沫碰撞航天飞机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得, Mv 1 - mv 2 =( M + m ) v 碰撞后共同速度 v ="(" M...

津市市13445449526: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真正原因 -
廉丁骨痛: 楼上说的没错;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发射时,燃料储箱上的一块保温泡沫脱落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击中了左边机翼,造成机翼上陶瓷隔热瓦受损,当时发射中心在监控时也发现了,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留下了严重隐患;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按照预定计划返回大气层时,高温气体侵入机翼,进而造成整个航天飞机失控,最后解体的惨剧.

津市市1344544952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坠毁.据专家推断,主要是航天飞机的隔热层在起飞时受燃料箱上掉下的一块泡沫状物体碰撞而受损,从而在返航进入大气... -
廉丁骨痛:[选项] A. 与大气摩擦做功 B. 大气密度过大 C. 大气温度过高 D. 大气压强过大

津市市13445449526: 2002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失事事件 -
廉丁骨痛: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历时16天的太空飞行中,一共进行了80多项科学试验.在航天飞机失事后,搜寻人员陆续找到了一些实验用金属容器,研究人员打开了这些侥幸生还的金属容器,结果发现有望从其中至少5项实验中得出有用的数据和...

津市市13445449526: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 -
廉丁骨痛: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祸首.“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去年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名为“增强...

津市市13445449526: 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因为什么而爆炸、解体呢? -
廉丁骨痛:[答案] 在升空时,与一块隔热陶瓷从及头上掉落,在机翼上砸出一个保龄球大小的洞,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一直带着这个洞在太空中运行了几天,在返回时解体.从此,美国的航天飞机任务的行程中,在返回时多了一个项目,就是在太空中旋转360度,让空...

津市市13445449526: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 -
廉丁骨痛:[选项] A. 能导电 B. 密度小 C. 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 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津市市13445449526: 为什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坠毁了? -
廉丁骨痛: “哥伦比亚”号在发射后不久,外部燃料箱一块绝缘泡沫碎块就曾发生脱落.调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爆炸之谜的独立委员会宣布,有关人员7日向模拟的航天飞机机翼发射了一块泡沫绝缘材料,结果在机体表面形成了大约2英尺长(60多厘米)的大口子.据悉,这是为确定“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而进行的第七次(最后一次)模拟撞击试验,也是破坏效果最为惊人的一次,让现场观看人员惊讶不已.这次试验最终确定了造成飞机解体的罪魁祸首(软呼呼的泡沫材料).

津市市1344544952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 -
廉丁骨痛:[选项] A. 能导电 B. 密度小 C. 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D. 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津市市13445449526: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解体失事,经事故调查分析认为,航天飞机解体的原因是航天飞机表面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 -
廉丁骨痛:[选项] A. 具有导电、防辐射的性质 B. 密度小的优点,有效减轻机身重量 C. 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D. 硬度小的特点,对气流有润滑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