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节的礼仪文化

作者&投稿:在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西方的节日文化、礼仪文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方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本文将从交际方式、餐饮礼仪、服饰礼仪、个人人生观、社会习俗、等级观念等方面介绍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关键词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其环境下生长的人们来说,各自表现出的礼仪也各有不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中国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一、交际方式的差异中国正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礼仪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别。1、语言不同,社会文化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常常是交际失灵或产生误解的因素之一。汉语中一些打招呼的形式往往使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比如:中国人爱用“吃过饭了?”这样一些话来打招呼,这一极平淡、俗套的日常问候语体现出了中国老百姓质朴、实在的性格:它没有更多的花言巧语,没有对社会、政治的高谈阔论,它直接指向人们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它体现出了普通百姓之间一直存在的那种真切的、温情的关系,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真诚关怀。而这种问候语直译过来却是无法被说英语的人接受的。在英语里的寒暄语常常是评论或预测天气状况,这是由于英国人的地理位置对天气特别敏感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天气永远是一个非个人的话题。中国人寒暄时可能谈起年龄、工资和婚姻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社会家庭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为人准则,显示对他人的关心。但若对一个英国人说这些,恐怕他会敏感地认为你要刺探其隐私,容易发生文化冲突,造成误解。2、每一种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称谓体系和使用规范中国文化中长幼、上下不同身份的称呼是很讲究的,不注意就会失礼。它最大的特点是“贬己尊人准则”,对自己,如:小弟、拙文、寒舍、贱内等;对他人、长辈、上级的称呼要用一定称谓职务、头衔,以示尊敬,如:兄台、贵、您、您老,王局长等。英语中,衔称+姓氏(有时,衔称+教名)称谓形式也是有的,多用于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的称谓,比如Prince Charles(查尔斯亲王)、President Roosevel(t罗斯福总统)、Father White(怀特神父)、GeneralPatten(巴登将军)等等。如与汉语中衔称+姓氏的形式相比,英语的这种称谓方式远远不如汉语普遍。西方国家以名相称却相当常见,美国人尤其如此。以名相称是关系密切、彼此熟悉的表现。兄弟姐妹之间,同事、熟人或朋友之间,都可以名相称。在美国的某些大学里,不但教师或教授可以使用学生的教名,反过来,学生也可直呼教师或教授的名字。这种喜欢以名相称的风气反映了社会上人们不拘形式、期望关系密切的愿望。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人际关系,以“伦理”为主。在中国家庭中,子女年幼时依赖父母,父母为家庭做出很多的个人牺牲,但要求子女更多的服从。子女成长后则对父母负有赡养的责任,但在某些情况下会继续依赖父母。父母与子女这种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不可能使子女与父母平等相处,子女更不可能用名字来称呼父母;西方人认为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使孩子在18岁左右能成为独立自主、自食其力、并对自我行为负责的独立的个人。在职业、婚姻、家庭、运动、爱好各方面,都倾向于自我抉择,但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家庭、亲情的味道冷漠许多。在西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平等。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这么多依赖性,子女中学毕业后就不在家里住,年轻人以独立自主为荣。而父母老了以后也不以子女为依赖,子女也没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双方没有这么多义务与责任,才使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平等关系成为可能。二、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地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三、服饰礼仪的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四、个人人生观的差异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在美国,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精神是一种边疆文化遗产。在殖民时期,拓荒者们挣脱了社会桎梏,与此同时也不再享有文明社会的安逸与舒适,他们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这种自立的精神延续至今,成为美国人信奉的精神之一。中国文化却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提倡谦虚谨慎。在得到对方的称赞时,中国人虽然从心理感受上同样爱听赞扬的话,但在口头上,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或公共场合,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拒绝。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西方人看来,这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可见,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大多数西方人将物质财富的拥有与否与拥有多少作为衡量个人生存能力的象征,他们认为物质成就的获取标志着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现和个人自立与独立精神的社会肯定。为了实现自我(S e l f-achievement),他们十分重视勤劳,推崇通过劳动实现个人成就,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西方人总是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不喜欢管别人的“闲事”。而中国人提倡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提倡乐于助人,互相帮助,认为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然而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往往就成为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一件事情,也会被误会是干涉别人的私事。五、社会习俗的不同英国在中世纪时将救助弱者尤其是爱护女性尊为“骑士精神”。几百年来,西方的传统一直是以照顾女性和尊重女性为交际礼仪的要求。在现代各种交际场合遵循的“女士优先(Ladies first)”的礼仪很多:走路和进出门时让女士先行;下楼时男子要走在前面保护女子,上楼时却是男子走在后面给以保护;在大街上人行道上行走时,男子走在靠马路的一侧,以确保女子不受车辆伤害;进出门、上下电梯或汽车时,男子主动为女子开门,给予照顾并让其先行;进出门时,男子主动协助女士脱下或穿上外衣;进餐时,男子主动站到女士背后,为其推拉椅子,帮她们坐好;在会场和公共车辆上,男子主动给女子让座;照相时让女子坐在前排正中央;同乘电梯时男子必须脱帽……“男尊女卑”的文化是中国圣贤孔子的代表作之一,一直在传统社会习俗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给中国人留下了极深的烙印。在现代中国,“女士优先”的观念刚开始还有些争议,有些不习惯,时间久了,人们也就慢慢地接受了,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女士优先”又扩充为“老人优先”和“孩子优先”了。这都被视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现在,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中国也备受青睐。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中西方礼仪日趋融合、统一,更具国际化。六、等级观念的差异在西方历史上不乏违背平等(Equality)观念的事例,人们对西方国家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的批判也从未停止过,平等作为一种追求与信仰为大多数人所尊崇。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Ifworking hard,even cowboy can bepresident.)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在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不是服从关系,而是平等关系。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也有朋友似的感觉,教师并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被看作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在公司,老板与职员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在等级森严的军队中,成功的军官一般也不采用绝对权威的口吻与下级讲话,而是让士兵在平等的氛围中产生协作精神,从而自觉地完成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着一种礼治精神。其实质是强调社会的有序,坚持社会的秩序。这种社会的有序或秩序,在儒家看来,就应是上下有序,父子有伦。用孔子的话讲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治精神所主张和坚持的社会秩序是一种亲和的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里,“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当今社会中,尽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结束语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误区,要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对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融合。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由于盲目热衷于西方文化,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如举行西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当今世界的礼仪内容更加广泛和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原有的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去适应和接受西方的礼仪,我们应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礼仪,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抱残守缺”。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只有认清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成和谐社会的理想。
自己用英文翻译一下吧!嘻嘻

具体如下:
1、中国礼仪
中国的礼节与仪式 。中国 古代有五礼之说 ,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2、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 君师者治之本 ”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 ,履 行礼仪即是向鬼 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一种特 殊 体 现形式。“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3、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 都南 郊 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 拜,在达到一定数 量之后 ,才抽 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 制的长方体 ,祭 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 ,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 、尧 、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曲阜的庙制 、 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4、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④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⑤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溜(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溜、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溜、井的专祀,只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⑥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分,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父母节的礼仪文化:

在这一天拜访父母的时候,首先要向父母行大礼,即韩国传统的“跪拜礼”。行大礼之后,子女送上鲜花和礼物之后就要围坐在父母身前,接受父母的教导,比如一些传统的尊老爱幼的思想,一些传统的礼仪文化。

扩展资料:

父母节节日介绍:

由于5月5号是韩国的儿童节,法律规定放假一天。而5月8号的父母节和儿童节相隔的时间太短,所以虽同为法定假日,在这一天却不放假。

韩国是一个很注重传统和礼仪的国家,他们认为孝道尤为重要,“孝”是立国之本。为了体现韩国人民对长辈的尊敬,对孝道的重视,所以才创立了“父母节”这样一个节日。在韩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全国人民都会庆祝,以表孝心。

农历5月8号这一天,韩国街道卖鲜花的人就会增多,因为在这一天,他们都会买上一束鲜花,比如康乃馨和剑兰等有象征尊敬长辈,爱护长辈意义的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父母节



在这一天拜访父母的时候,首先要向父母行大礼,即韩国传统的“跪拜礼”。行大礼之后,子女送上鲜花和礼物之后就要围坐在父母身前,接受父母的教导,比如一些传统的尊老爱幼的思想,一些传统的礼仪文化。




太阳灯母亲节的由来?为什么中国人不设立母亲节?
我们的邻居印度,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有自己的母亲节,定在4月5日。在母亲节,母亲们穿着五颜六色的纱丽和精致的珠宝来到公共场所享受生活,以此来展示她们作为母亲的女性特质。母亲节的起源欧美的母亲节概念源于希腊。1月8日母亲节,古希腊人向希腊神话中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因此,...

2022年母亲节当天结婚好吗 婚礼前的礼仪要注意哪些说道?
2022年母亲节当天结婚好 根据老黄历的显示,在母亲节这天结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在母亲节的时候,顺便表达对自己母亲、父亲的爱恋之情。在父母的见证下,走向婚姻的殿堂。婚礼前的礼仪一 一些礼仪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送聘礼。在举行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聘礼中除了礼金还有...

中国传统礼仪是怎样尊重父母的?
早上要向父母问好,晚上要向父母问安;父母外出或下班也要问候。父母工作劳累之余,如果能得到你一个充满爱心、关怀的问候,那么,他们的疲惫、烦恼,甚至病痛,都会在春风一般的亲情关怀中顿时消失。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在端茶送水的同时,应时时加以劝慰、问候。过新年或每逢母亲节、父亲节时,要向父母...

世界公知的主要西方节日礼仪介绍?
在西方社会里有着许多约定俗成的节日,也有不少节日来自于宗教传说或历史故事,这些节日不仅在西方文化中受到重视,还随着时间的退役传遍了全球各地,成为世界各地公认的节日。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世界公认的主要西方节日礼仪。情人节每年的2月14日,是欧洲、美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的情人节。情人节是一个...

弘扬嫘祖精神 传承母亲文化演讲稿
关键词:嫘祖;母亲文化;中华母亲节 当今世界,在国际上稍有影响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而号称“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却缺失自己的母亲节,“中华母亲文化”也一直为社会和学界所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缺失。嫘祖为中华人文之母,加强嫘祖文化研究,对推动中华母亲文化研究、中华母亲节的...

母亲节给未来婆婆发多少红包合适
考虑其他礼物 除了红包,还可以考虑送其他的礼物。例如,可以送一些精致的小礼品或一份合适的礼盒,表达对未来婆婆的关爱和感谢。结论 母亲节给未来婆婆发多少红包,需要根据预算、文化和礼仪、关系亲疏和自身情况来综合考虑。无论发多少,重要的是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记得加上一份真诚的贺卡...

母亲节可以给姐姐送花吗
花束的选择 送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花语的含义,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意义,有些花的意思并不适合用于母亲节或者送给姐姐。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感激或者关爱的花,比如康乃馨、百合、粉玫瑰等。注意送花的礼仪 送花不仅要注意花的选择,还要注意送花的礼仪。在送花之前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喜好和爱好,以及送花的用途和...

韩国文化:五月家庭月——儿童节、父母节等五个节日
韩国,这个被誉为“礼仪之邦”的国家,五月的每一片天空都弥漫着浓厚的家庭情感。在这个特别的月份,五个温暖的节日如璀璨的星星点亮了人们的日子,它们是:儿童节、父母节、成年节、教师节和夫妇节,共同打造了韩国独特的“家庭月”。每个节日都承载着深深的家国情怀,体现了韩国人对家庭伦理的尊重和...

幼儿园母亲节感言
幼儿园母亲节感言如下:1.表达感激之情 母亲节是孝道文化的重要传承,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更加重视这个节日。我们需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对母亲尽孝心,传递我们的爱意以表达感激之情。表达感激之情不仅出于礼仪习惯,更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2.点滴细节传递真情 每个母亲节都是一个追寻真情的过程...

中国与家庭有关的习俗有哪些?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

栖霞市15638066942: 古代人如何为父亲过节 -
卫绿克之: 今天是六月的第三个周日,被称为“父亲节”,舶来品而已.从前天开始,各大门户网站都将该节作为头条热点话题推出,一时祝福如潮,父亲们皆感动得要命.笔者亦为人父,有一个可爱的乖女儿,还有一个懂事的干女儿,几乎是同时打来了...

栖霞市15638066942: 孝经父母礼仪是什么 -
卫绿克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栖霞市15638066942: 子女对父母应有的礼仪有哪些?
卫绿克之: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给了我们人世间最伟大 无私的爱,所以,我们应该回报父母、敬重父母.首先要孝顺父母.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从小拉扯大的,都让父 ...

栖霞市15638066942: 传统孝道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就是孝道文化的具体含义 -
卫绿克之:[答案]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

栖霞市15638066942: 孝德礼仪就是什么 -
卫绿克之: 1、习行孝德.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青少年儿童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道德基石.习行孝德,就是要求青少年儿童从孝敬父母、长辈入手,将日常活动与孝德文化紧密结合,鼓励学生从小事入手,从身边做起,以孝德情感、...

栖霞市15638066942: 家庭礼仪表现在哪些方面? -
卫绿克之: 在家帮父母亲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不和父母顶嘴,时常在我他们交谈交换想法,孝道是所有礼仪之首;来客时帮忙端茶倒水洗水果,这样既可以是父母不那么累同时也能体现一个人良好的家教.不论男女都不要夜不归宿,女生最好天黑前回家.这样也可以给他人留下,家教极好的印象.

栖霞市15638066942: 家庭礼仪有哪些 -
卫绿克之: 夫妻间应做到的礼仪要求是什么? 夫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相互宽容和相互谅解. 子女对父母的礼仪有哪些? 孝敬父母,包括公婆和岳父母.要尊重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维护父母的尊严和名誉. 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理解...

栖霞市15638066942: 家庭礼仪 -
卫绿克之: 家庭礼仪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感情联络为目的,以相互关心为原则、以社会效益为标准四个方面. 第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庭礼仪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关系,...

栖霞市15638066942: 家庭礼仪规范 -
卫绿克之: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邻里和睦相处 参考链接颜色太艳了,我给你全文K出来吧 第一框 家庭生活需要道德规范 1、 什么是家庭道德规范? 答: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就是所说的家庭道德规范. 2、 我们为什么要遵...

栖霞市15638066942: “忠孝节悌礼义廉耻” 详细的解释是什么? -
卫绿克之: 孝,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 悌,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 忠,是个人对于国家的,就是忠于祖国和人民 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就是要有诚信 礼,是说人们应该尊守各种规定(也包括礼貌) 义,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 廉,是说人们应该廉洁奉公 耻,是说人们应该知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