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质地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作者&投稿:雷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土壤元素基准值~

(一)土壤元素系列基准值的确定方法
土壤元素基准值反映的是原始自然环境状态下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和环境污染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状态。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以深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土壤第Ⅰ环境调查)土壤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表征,它也是评价土壤元素丰缺、成土母质环境质量、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及防治对策等研究的基本参考值。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
1)代表土壤第Ⅰ环境的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样本数(N)、面积(S)、算术平均值(x)、标准离差(σ)、变异系数(CV);
2)逐步剔除平均值加减2倍标准离差后的算术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 )、中位数(Me)以及最大值(xmax)、最小值(xmin)等参数的分区统计、全区统计值等。
(二)土壤元素系列基准值调查技术要求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调查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
1)样品代表性。样品要有合理的采样深度,保证样品未受任何扰动和污染;样品要求原则上均匀分布,保证样品区域上有合理的密度;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土壤要有足够的样品数量,保证基准值统计的科学性。
2)样品分析可靠性。样品分析方法技术、方案要先进可靠,分析质量监控方案要严密。
3)数据统计科学性。数据统计方法要符合统计学原理。
(三)土壤元素系列基准值的地球化学特征
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值统计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采用逐步迭代法剔除算术平均值加减两倍标准离差的离群数据;
2)统计计算剔除离群数据后的算术平均值( )。当某一统计单元数据较少时(不足30个),用中位数值作为该单元土壤元素基准值。
昌乐县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见表2-9-7。需要备注的是:①表格中元素含量单位,氧化物、OrgC、Org、C为%,Au、Ag、Cd、Hg为ng/g,pH量纲为1,其他为μg/g;②其余表格中元素的含量单位在没有特殊标注的情况下,与此雷同;③有机质(Org)含量是根据有机碳(OrgC)分析结果换算的结果,换算公式为:有机质(Org)含量=有机碳含量×1.724。

表2-9-7 昌乐县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特征表(剔除特异值)


续表

注:总样本数为92件。
表2-9-8为土壤元素基准值对比表。与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定的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山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C层,仅13项指标)对比表明,昌乐县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具有以下规律:除了Cd、Mn元素的基准值略高于全国基准值外,其他指标的基准值均低于全国基准值,Se元素的基准值仅为全国基准值的0.33倍,昌乐市深层土壤中硒的含量水平远低于全国含量水平,属于硒的缺乏区。

表2-9-8 昌乐县深层土壤元素基准值对比表

注:表中*表示无数据。

一、基本概念及统计方法
1.基本概念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是土壤地球化学研究的最基础的特征参数,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环境土壤中的元素含量水平和变化规律。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反映的是原始自然状态条件下(第Ⅰ环境)各类成土母质的元素地球化学丰度,其控制因素主要是地质背景、沉积物来源和类型,以及地貌气候条件,以深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元素含量表征。它是研究表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次生富集或贫化)的重要参比值,也是圈定矿致类元素异常、成土母质环境质量、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及防治对策等研究的基本参考值。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反映的是成土母质在表生环境条件下,经过人类活动与自然改造所形成的表层土壤(第Ⅱ环境)元素地球化学平均含量,以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元素含量表征。它与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有着密切继承关系,总体受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控制,但由于经长期风化、淋溶作用和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改造,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已发生一定的演变,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它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地管护和合理利用、土壤改良和平衡施肥、农业种植规划、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基础依据。
2.统计方法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万)》(DD2005—01)“同一沉积环境、同一物质来源、满足正态分布”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确定原则。本次研究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的求取首先依据《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性检验》(GB/T4882—2001),对数据频率分布形态进行正态检验。以基准值为例,当统计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值(X)代表基准值,算术平均值加减2倍算术标准偏差(X±2S)代表基准值变化范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几何平均值(Xg)代表基准值,几何平均值乘几何标准偏差的平方(Xg·S±2)代表基准值变化范围;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按照算术平均值加减3倍算术标准偏差(X±3S)或几何平均值乘几何标准偏差的立方(Xg·S±3)进行剔除,经反复剔除后服从算术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代表土壤基准值,算术平均值加减2倍算术标准偏差(X±2S)或几何平均值乘除几何标准偏差的平方(Xg·S±2)代表基准值变化范围。经反复剔除后仍不满足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当呈偏态分布时,以众值或平均值代表基准值;当呈双峰或多峰分布时,以中位值或平均值代表基准值。
在进行pH参数统计时,先将土壤pH换算成[H+]平均浓度进行统计计算,然后再换算为pH,其公式为

鲁东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利用K值(统计值与参比区(全国、全省等)的比值)比较元素(指标)的相对富集或贫乏特征。规定比值<0.80时为明显偏低,比值在0.8~0.90时为偏低,比值0.90~1.10时为接近(或相当),比值在1.10~1.20时为偏高,比值>1.20时为明显偏高。变异系数是反映元素分布均匀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采用如下经验值判别:变异系数<0.4,元素分布均匀;0.4≤变异系数<1.0,元素分布较不均匀;1.0≤变异系数<1.5,元素分布不均匀;变异系数≥1.5,元素分布极不均匀。
二、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参数统计见表3-1。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山东省土壤平均值(C层)和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定的中国土壤元素平均值(C层,仅13项指标)对比有如下特征:
1)研究区土壤元素基准值与中国土壤元素平均值(C层)相比,比值在0.293~0.913之间,其中偏低的元素有(0.8<K值≤0.9):F,Ni,Co,V,明显偏低的元素有(K值≤0.8):Hg,Se,As,Zn,Cu,Cd,这说明区域原始土壤中Hg,As,Cd,Ni等元素环境质量较好,但同时也说明Cu,Zn,F,Co等微量营养元素总量不足,特别是Se仅为全国的39%,Zn含量仅为全国土壤值的71%。Mn,Cr,Pb 三元素与中国土壤平均值(C层)较为接近(K值>0.9)。
2)与山东省土壤平均值(C层)对比,深层土壤中相对偏低和明显偏低的元素有(K值≤0.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As,Cu,Zn,F,Co,Cd,Cr,Ni,Hg,Pb,其中As,Cu,Zn明显偏低,分别是山东省土壤平均值(C层)的67%,69%,89%;Se明显高于山东省土壤平均值(C 层),为山东省土壤平均值的1.23倍,而V,Mn与山东省土壤平均值(C层)基本接近。
3)深层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含量分布均匀,变异系数(CV)大多在0.07~0.40 之间,特别是SiO2,pH,Al2O3,Ge,Ga,K2O,Rb,Y,Tl,Be等元素变异系数在0.09~0.25之间;而分布较不均匀的元素有:Mo,I,Br,CaO,C,Cd,Ni,Ag,P,Bi,Pb,Mn,W,OrgC,Th,As,Cr,Cu,Se,MgO,Sr,Zn,Co,B,Ba,其变异系数在0.43~0.89之间;分布不均匀的元素有 S,Sb,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4,1.09;分布极不均匀的元素有 Cl,Au,Hg,变异系数分别为:3.89,2.63,2.35。由此可见,在深层土壤中,难迁移和强分散元素的空间变异性最弱,强迁移的碱(土)金属元素变异性较强烈,与金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Au,Hg,S,Sb)空间变异性最强烈。
4)深层土壤中pH最高为9.66,最低为4.61,平均值为7.54,呈中性,尚未受到土壤酸化的影响。

表3-1 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参数表


续表

注:深层土壤含量统计原始数据量为3522件。Au的含量单位为10-9,Al2O3,C,CaO,K2O,MgO,N,Na2O,OrgC,SiO2,TFe2O3含量单位为%,pH为无量纲,其指标含量单位为10-6。
三、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参数统计见表3-2。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山东省土壤元素平均值(A层,48项指标)和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定的中国土壤元素平均值(A层,46项指标)对比有如下特征:
1)鲁东地区土壤背景值与中国土壤平均值(A层)相比,绝大部分元素比值在0.303~0.871之间,偏低的元素有(0.8<K值≤0.9):V,La,Rb,Cr,F,TFe2O3,明显偏低的元素有(K值≤0.8):Mo,Hg,OrgC,Sb,W,Ag,I,As,Se,Bi,CaO,Br,U,B,Th,Li,Zn,Sc,Ge,MgO,Cu,Ni,Co,其中Mo为中国土壤平均值(A层)的30%,OrgC为中国土壤平均值(A层)的41%,Se为中国土壤平均值(A层)的53%,说明调查区中植物营养有益元素的总量是相对缺乏的。偏高的元素有(1.1<K值≤1.2):K2O,Zr,明显偏高的元素有(K值>1.2):Na2O,Ba,Sr。
土壤化学成分与基岩、母质类型相关,母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其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总体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调查区广泛发育中酸性、酸性侵入岩,这类岩石本身缺乏MgO,CaO,Fe2O3,Co,Cr,V,Ti,Ni,Mn等,而富含Al2O3,K2O,Na2O和Ba,Sr,Zr等元素,加上矿化作用的影响,致使这些元素的背景值较高。此外,土壤以粗骨土、石质土为主,显酸性,淋溶作用强烈,致使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流失。
2)与山东省土壤平均值(A层)对比,表层土壤中偏低的元素为(K值≤0.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Mo,W,CaO,Ag,Sb,Br,As,I,Bi,B,Co,MgO,Cu,Ge,Cr,Be,U,F,Ni,V,Li,Th,pH,Sc,Rb;表层土壤中偏高的元素有(K值≥1.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P,TFe2O3,Ba,OrgC,N,Hg,Sr,Ga,Zr,Se,Cd,K2O,Na2O,其中 P,TFe2O3,OrgC,N,Sr,Se,K2O,Na2O等元素为植物营养有益元素,这些元素组合特征,反映了鲁东地区是多种名优特农产品重要产地这一特色;重金属元素Hg,Cd含量分别为山东省土壤平均值(A层)的1.31,1.18倍,其污染程度略高于山东省其他地区。
3)表层土壤中分布最不均匀的元素是Hg,变异系数为5.04,分布极不均匀的元素还有Cl,Au,S,变异系数分别是4.05,3.42,3.07;分布不均匀的元素有Cd和I,变异系数分别为 1.27,1.11;分布较不均匀的元素有:Br,Ag,Mo,Pb,Sb,Cu,Bi,Se,Ni,CaO,As,W,Cr,MgO,Th,Sr,C,B,Ba,La,Sn,其变异系数在0.401~0.921之间,其他元素变异系数<0.4,分布均匀。表层土壤大部分元素的变异特征与深层土壤具有相似性,说明表层土壤在风化过程中对深层土壤有一定的继承性。
4)深层土壤中pH平均为7.54,而表层土壤中pH平均为6.51,最低为3.8,土壤酸化较严重。有机碳0.73%,全碳0.74%,说明表层土壤有机质较缺乏。

表3-2 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参数表


续表


续表

注:表层土壤含量统计原始数据量为13 674件。Au 含量单位为10-9,Al2O3,C,CaO,K2O,MgO,N,Na2O,OrgC,SiO2,TFe2O3含量单位为%,pH为无量纲,其余指标含量单位为10-6。
四、土壤元素有效量及控制因素
(一)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
1.土壤元素有效量
土壤元素有效量是指特定实验操作条件下(针对一定粒级的样品组分,采用规定的浸提剂、液土比、实验温度、振荡时间等)浸取得到的土壤中呈相对活动状态存在于土壤中,被认定为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或易溶于水体迁移的那部分元素组分。虽然,采用上述方法提取得到的元素组分是否真正是土壤中“生物有效态”组分还需要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检验,但总体来说,与土壤元素总量相比,有效态组分具有更直接的生态环境意义,能够更有效地反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给能力。元素有效量与全量的比值为有效度,它是衡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活性程度或植物可吸收水平的指标,有效度是全量、有效量及有机质和pH等理化参数的函数。本次调查按1点/36km2的采样密度对调查区土壤中N,P,S,K,Mo,Zn,Fe,Cu,B,Mn,Se 等 11种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对应全量、有机质、pH、阳离子交换量(CEC)进行了调查。
2.土壤元素有效量背景值统计方法
在反复剔除平均值加减3倍标准离差的离散值后,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有效量背景值。当统计数据较少(不足30个)时,用中位值作为土壤元素背景值。计算土壤元素有效度平均值采用先计算单点有效度再逐步剔除异常值的方法进行统计,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土壤元素的有效度状况。
(二)土壤元素有效量与有效度
调查区土壤元素有效态背景值参数统计结果见表3-3。N,P,K,Mn,Zn,Fe等元素有效态含量既高于山东省土壤平均值,又高于土壤临界值,说明调查区土壤质量较好,供肥能力较强,从含量变化范围来看,调查区绝大部分地区Zn,P,Mn 养分富足,而 N,K,Fe,Cu存在较大面积缺乏。Mo,B两元素低于山东省土壤均值,也低于土壤临界值,说明Mo,B元素在土壤中营养水平较差,易出现缺乏现象,同时说明山东省土壤Mo,B含量普遍偏低,应引起重视。区内S有效量平均值为35.9×10-6,含量在7.0×10-6~91.2×10-6之间,变化幅度较大,局部土壤缺乏。
统计表明,调查区土壤元素全量排序依次为(均值,10-6):Fe 3.90(%),K 2.60(%),N 883,P 773,Mn 706,S 31.6,Zn 58.6,B 31.6,Cu 20.2,Mo 0.75,Se 0.21,元素有效量依次为(均值,10-6):K 148,N 118,Mn 71.6,Fe 69.9,P 49.62,S 35.9,Zn 4.24,Cu 1.80,B 0.386,Mo 0.084,Se 18.50(10-9)。对比两者间的排序,可以发现土壤元素有效量与全量总体排序十分相似,如K,Fe,N,Mn无论是全量还是有效量均较高,含量级别往往高于其他元素一个或几个含量级,又如Zn,B,Cu,Mo,Se 5种元素,无论是全量还有效量均处在第二级次,反映了土壤元素有效量总体受其元素丰度所控制。
由表3-3可见,调查区土壤元素有效度(%计)(由大到小)顺序为:S 17.78,N 13.28,Mo 11.71,Cu 10.32,Mn 10.16,Se 8.77,Zn 7.87,P 6.88,B 1.32,K 0.59,Fe 0.18。可见不同元素的有效度相差悬殊,显然,元素表生地球化学性质是决定其有效度的重要内因。

表3-3 土壤元素有效量背景值参数统计表

注:样品统计原始数据量为1556件,有效量Se含量单位为10-9,其余为10-6,全量K,Fe含量单位为%,其余指标含量单位为10-6。
(三)元素有效量及有效度影响因素
1.土壤元素全量对有效量的影响
统计分析表明,各元素全量与有效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N 0.54,P 0.50,K 0.05,Cu 0.93,Mn 0.17,Mo 0.74,Zn 0.55,Fe 0.04,B 0.35,Se 0.19,S 0.62(置信度α=0.05时,显著相关临界值约为0.195)。即N,P,Cu,Mo,Zn,S等元素有效量受全量的影响较明显,如图3-1所示Cu,Mo两元素全量与有效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他元素如K,Fe,Mn,B,Se等有效量受全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土壤元素全量资料对于农业施肥(N,P,Cu,Mo,Zn),环境质量及生态效应评价(Mn,Cu,Zn)等具有参考价值。

图3-1 Cu,Mo有效量与全量相关性散点图(显著正相关)

2.土壤有机质对有效量和有效度的影响
(1)对有效量的影响
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N 0.27,P 0.27,K 0.23,Cu 0.43,Mn-0.05,Mo 0.18,Zn 0.44,Fe-0.32,B 0.50,Se 0.13,S 0.22。表明了多数元素有效量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其中,N,P,B,Zn,Cu等元素有效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Zn,B元素有效量与有机质相关性散点图(图3-2),表明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这些元素的有效量,从而提高其肥力;K,S,Mo,Se的有效量也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相关性较差;而Mn有效量与有机质关系不明显;Fe有效量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

图3-2 B,Zn元素有效量与有机质相关性散点图(显著正相关)

(2)有机质对有效度的影响
统计分析表明,土壤元素有效度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N-0.20,P 0.02,K 0.20,Cu-0.18,Mn-0.07,Mo-0.12,Zn 0.30,Fe-0.32,B 0.41,Se-0.19,S-0.33(置信度α=0.05时,显著相关临界值约为0.195),表明多数元素有效度明显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其中K,Zn,B的有效度与有机质呈正相关性,B,S元素有效度与有机质相关性散点图(图3-3),表明有机质积聚,可使B,K,Zn等元素有效度提高,从而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也可使S,N,Fe,Se等元素有效度降低,其余元素有效度与有机质相关性不明显。

图3-3 B,S元素有效度与有机质相关性散点图(显著相关)

3.土壤pH对有效度的影响
统计分析认为,元素有效度与pH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N 0.03,P-0.10,K 0.28,Cu-0.18,Mn-0.69,Mo 0.02,Zn 0.31,Fe-0.42,B 0.51,Se-0.15,S 0.14(置信度α=0.05时,显著相关临界值约为0.195)。反映多数元素有效度明显受土壤pH的影响,其中Fe,Mn 有效度与 pH 值显著负相关(图3-4),而 B,K,Zn 则与 pH 呈显著正相关性(图3-5),其余元素有效度与pH相关性不明显。即pH是影响土壤中Fe,Mn,B,K,Zn等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图3-4 Fe,Mn元素有效度与pH相关性散点图(显著负相关)


图3-5 Zn,B元素有效度与pH相关性散点图(显著正相关)

以上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元素全量及有机质、酸碱度等理化性质对土壤元素有效量及有效度有较大影响。土壤中N,P,Cu,Mo,Zn,S等元素全量是其有效量的重要影响控制因素;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N,P,B,Zn,Cu等元素的活化,增加其有效量;土壤酸碱度对Fe,Mn,B,K,Zn有效度有显著影响,酸性土壤有利于提高Fe,Mn元素的有效量,而碱性环境能使B,K,Zn元素有效量增高。土壤元素有效量与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对于农业施肥,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表层与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一)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元素富集趋势分析
背景值与基准值的比值(富集系数)代表各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富集程度。表层、深层土壤是在同一成土母质基础上发育而成,土壤地球化学含量特征理应一致,但表层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受自然风化淋漓作用和人为扰动,如后期“工业三废”、增施肥料、污灌和农药等因素影响,使其含量特征产生明显差异。
从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基准值对比(表3-4)可以看出,背景值与基准值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表现出一定的继承性,又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演化趋势。本研究用富集系数K(K=背景值/基准值)探讨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富集与贫化特征,规定K>2为强富集,K=1.3~2.0为富集,K=1.1~1.3为略富集,K=0.9~1.1为基本一致,K<0.9为贫化。分段统计比值(表3-5)可以得出结论:

表3-4 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及其比值表


续表

注:Au含量单位为10-9,Al2O3,C,CaO,K2O,MgO,N,Na2O,OrgC,SiO2,Fe2O3含量单位为%,pH为无量纲,其余指标含量单位为10-6,K=背景值/基准值。

表3-5 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比值分类表

1)Co,MgO,Ni,TFe2O3,Sc,Li等指标的富集系数<0.9,呈贫化状态,可能是由于表层土壤在风化成壤作用与人类活动作用中有少量被迁移带出,农作物吸收或淋溶至土壤深层所致;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pH比值为0.864,富集系数<0.9,反映了在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如燃煤、汽车尾气、污水灌溉等影响下,导致表层土壤pH降低(酸化)。
2)Sb,V,Ce,W,Au,Be,Al2O3,Ga,Th,As,Cr,La,Y,Mn,Ti,F,Tl,Ge,Rb,U,Nb,I,Ba,K2O,Cu,SiO2,B,Sr,Zn,Mo,Bi,Sn,Na2O,CaO,Pb,Zr等大部分元素或指标的富集系数在0.9~1.1 之间,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的背景含量基本一致,基本上继承了深层土壤的地球化学含量分布特征,表明风化成土等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深、表层土壤地球化学成分的变化较小,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
3)Ag,Br,Cl 3种元素富集系数在1.1~1.3之间,Ag元素富集受土壤成土母质(母岩)和后期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卤族元素Cl和Br富集则可能与表层土壤对海洋水汽的持续接收有关。
4)Cd,Se,S,Hg,P元素的富集系数在1.3~2.0之间,表明这些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富集。其原因一方面与元素自身地球化学性质和成土母质、地质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农药带来Cd,S,Hg,P 在表层土壤中的局部富集。
B.人类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的污染。如工业与民用燃煤的长期使用,机动车尾气、工厂“三废”排放使Cd,Se,S,Hg在表层土壤中富集。
C.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Cd,Hg等在表层土壤中不断积累,造成了元素的富集。这一事实从表层土壤因子分析结果中可明确地反映出来,因子分析表明,Cd,Hg与Au,Ag及Pb,Zn,Cu,Bi等金矿指示元素进入同一主因子,可见,表层土壤Cd,Hg等重金属元素富集与金矿伴生元素或矿山开采有关。
5)C,N,OrgC富集系数>2,表明这些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趋于明显富集,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氮肥的使用是使研究区表层土壤中 OrgC 和 N元素含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OrgC和C主要富集于山区,除与成壤作用及人类耕作有关外,还与动植物代谢、死亡积淀有关。
(二)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元素变异系数比较
表层土壤在成壤过程中元素受到活化迁移重新分配等自然作用及人为叠加扰动的影响,使得元素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因此,表层土壤某些元素的标准偏差与其平均值的比值(变异系数)与深层土壤相比有较大差别。
由表3-6可见,大多数元素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变异系数的比值在0.80~1.20 之间,这说明多数元素在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相似,表层、深层土壤变异系数比值>1.2 的元素多与金矿成矿作用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如 S,Hg,Cd,Ag,pH,Cu,Pb,Au,Sn,Se等,特别是Hg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变异系数高达5.041,在深层土壤中为2.353,说明表层土壤中Hg受到较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S和Cd元素情况与此类似,其变异系数在表层土壤中高达 3.070,1.271,而在深层土壤中仅为1.399,0.7。Au,Ag在地质体单元中分布极不均匀,且在表层土壤中极易富集,导致在表层土壤中也有较高的变异系数。

表3-6 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元素变异系数对比表


续表

CaO与MgO在深层、表层土壤中变异系数都>0.50,特别是CaO在深层土壤中变异系数达0.787,说明这类元素在不同岩体中含量差异悬殊。如在碳酸盐岩中,CaO 含量可达50%以上,而在硅酸盐岩石中含量<5%。

根据土壤粒级组成定量分析结果,按照土壤质地国际制分类标准,在我国平原区出现的土壤质地类别只有砂土和壤砂土、砂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粉砂黏壤土等5种类型(表2-10)。上述土壤质地类别中,从砂土和壤砂土到粉砂黏壤土,黏粒含量从2.4%有规律地递增到18%,粉砂粒含量从8.6%递增到69%,相应地砂粒含量从89%规律性地降低到13%。统计结果显示,在试验研究的517件样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粉砂黏壤土,占总样品数的44.7%,其次分别是粉砂壤土、砂壤土和壤土,出现频率最低的是砂土和壤砂土,仅有4.4%。即便是在砂土和壤砂土中,最大土壤颗粒的粒径也只有0.5mm左右,反映出冲积平原区土壤高度成熟的特性。

表2-10 中国东部平原土壤质地类型(wB,%)

与土壤质地变化相呼应,土壤中矿物组成也出现规律性变化。从砂土和壤砂土、砂壤土、壤土、粉砂壤土到粉砂黏壤土,随着土壤粒径逐次变细,土壤中石英、长石等原生矿物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而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等次生黏土矿物基本是逐渐增加(表2-11)。

表2-11 中国东部平原土壤质地物质组成及地球化学基准值

续表

续表

注:土壤粒级组成、矿物组成含量单位,%;氧化物、C、Org.C、H2O+含量单位,%;Au、Cd、Hg、Pt、Pd含量单位,10-9;其余元素含量单位,10-6;电导率单位,mS/cm。

样品分析测试单位:Pt、Pd,国土资源部郑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其余化学元素及pH值、电导率、Org.C、H2O+,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土壤粒级组成,石油工业油田化学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土壤矿物组成,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测试中心。

不同质地土壤中粒级组成和矿物组成的规律性变化,势必对其中化学元素含量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按照土壤质地类型,统计了地球化学基准值,结果如表2-13所示。从中可见,受土壤物质组成变化的影响,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也出现了规律性变化。其中Al2O3、MgO、Ti、TiO2、V、Cr、Mn、MnO、TFe2O3、Fe2O3、Co、Ni、Cu、Pb、Zn、Au、Ag、As、Sb、Hg、W、Sn、Mo、Bi、Pt、Pd、U、Th、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Li、Be、Nb、Ta、Sc、Rb、Cs、Ba、Cd、Ga、In、Tl、Ge、B、Org.C、N、F、Br、I以及H2O+63项指标随着土壤粒级变粗含量降低,SiO2、CaO、Na2O、Zr、Sr、Cl以及pH值、电导率8项指标随着土壤粒级变粗含量(或数值)升高,只有K2O、FeO、Hf、Se、C、CO2、P、P2O5、S9项指标含量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反映出土壤物质组成对其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揭示了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本质,即在某个特定时期和特定地理地质景观条件下,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及其区域性变化是由土壤物质组成控制的。当然,由于样品采集方法的局限,并不能完全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土壤质地的变化,实际上是土壤中原生矿物和次生黏土矿物含量比例变化的一个客观反映,因此从根本上说,自然状态下引起土壤中元素含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的矿物组成。V、Mn、MnO、Fe2O3、Co、Ni、Cu、Zn、Hg、Bi、Pd、Li、Cs、N、I、H2O+、Cl、(Se)等元素含量随土壤质地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在成壤母质迁移过程中以及形成土壤之后这些元素的主要迁移方式和存在形态,即与黏土矿物有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利用相关关系法计算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的方法是可行的,从而进一步证实,采用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试验研究方法具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其试验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可信的。

参照上述研究方法,对样品数大于30件的三江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以及江汉平原中出现的土壤质地类型以及其中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变化特征进行了相同的统计,结果分别列于表2-12至表2-14中,从这些表中均可以看到元素含量随土壤质地变化的普遍性规律。

表2-12 三江、松辽平原不同质地土壤物质组成及地球化学基准值

续表

续表

注:土壤粒级组成、矿物组成含量单位,%;氧化物、C、Org.C、H2O+含量单位,%;Au、Cd、Hg、Pt、Pd含量单位,10-9;其余元素含量单位,10-6;电导率单位,mS/cm。

样品分析测试单位:Pt、Pd,国土资源部郑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其余化学元素及pH值、电导率、Org.C、H2O+,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土壤粒级组成,石油工业油田化学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土壤矿物组成,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测试中心。

表2-13 黄淮海平原不同质地土壤物质组成及地球化学基准值

续表

续表

注:土壤粒级组成、矿物组成含量单位,%;氧化物、C、Org.C、H2O+含量单位,%;Au、Cd、Hg、Pt、Pd含量单位,10-9;其余元素含量单位,10-6;电导率单位,mS/cm。

样品分析测试单位:Pt、Pd,国土资源部郑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其余化学元素及pH值、电导率、Org.C、H2O+,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土壤粒级组成,石油工业油田化学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土壤矿物组成,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测试中心。

表2-14 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不同质地土壤物质组成及地球化学基准值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土壤粒级组成、矿物组成含量单位,%;氧化物、C、Org.C、H2O+含量单位,%;Au、Cd、Hg、Pt、Pd含量单位,10-9;其余元素含量单位,10-6;电导率单位,mS/cm。

样品分析测试单位:Pt、Pd,国土资源部郑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其余化学元素及pH值、电导率、Org.C、H2O+,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土壤粒级组成,石油工业油田化学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土壤矿物组成,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测试中心。




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土壤pH、质地和土壤健康指标采用峰值型隶属度函数模型。 2)土壤N,P,K,B,Mo,Mn等有益元素采用戒上型隶属度函数模型,评估区土壤中N,P 含量高,且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地区,土壤P 和N可采用峰值型隶属度函数模型。 3)土壤As,Cd,Hg,Pb等有害元素采用戒下型隶属度函数模型。 利用SPSS软件统计各地球化学指标,对于...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涉及物质和能量的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是指矿物质养分在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循环,而生物小循环是指营养元素在生物体和土壤之间的循环。土壤的形成是这两个循环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土壤有其特殊的成土过程,如原始土壤形成过程、盐渍化形成过程...

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维持土壤中的生物活性至关重要。它为植物根系提供氧气,同时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5. 微量元素和无机盐:虽然含量不多,但这些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样重要。它们通过土壤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循环和转化,为植物提供必需的矿物质。土壤的...

调查内容与要求
9.4.5.2 土壤调查 调查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比例,其影响土壤的可耕性、保留性、供给性和通透性。调查土壤的结构(剖面形态特征),即土壤剖面A层、B层、C层、D层的形成特征。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的描述可参照有关的农业土壤技术规范。调查土壤的养分状况。 9.4.5.3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调查 通过地球化学填图,...

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研究
上述结果表明,成土母岩、土壤的性质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因素与龙井茶的生长和品质有密切的关系,适宜的母岩类型、土壤性状及其元素含量是茶叶优质的基本自然条件。对于杭州一带的龙井茶而言,发育于泥盆纪石英岩上的质地适中的黄泥砂土是适宜发展优质茶叶的土壤类型。 表3-14 西湖龙井茶产茶区嫩叶中元素含量对比表 注...

元素相关关系法试验应用
在该试验区共布置土壤垂直剖面7个,其中异常区内5个(NJ2-NJ6),背景区2个(NJ1、NJ7)(图1-3)。 图1-3 南京试验区垂直剖面位置及部分重金属元素异常示意图Hg、Cu、Pb异常据江苏省地质调查院2004年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 图1-4是试验区垂直剖面土壤质地和矿物组成示意图。从中可见,NJ1、NJ4、NJ6剖面土壤均是...

有哪些经典的土壤学教材值得推荐?
1. "Soil Science: A Global Perspective" by Lal R., Smeck, N.W., and Kirkby E.A.:这本书是土壤科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土壤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2.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by Frederick C. Bodman:这...

地质环境对柑橘品质的影响
表5-3 浙江省植柑橘土壤的元素含量 黄岩柑橘产地土壤类型与柑橘品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球化学特征影响着柑橘品质。根据野外调查,黄岩柑橘园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滨海轻盐渍土和红壤3种土壤,土壤质地中壤至中粘土,土壤反应由酸性至碱性,其中以潮土栽培历史最久。生长于本区潮土中...

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于1985年)和本区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开始于2007年)前后间隔22年,在这一时期内,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表层(0~20cm深)SOC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最显著,导致表层土壤SOC密度及储量发生明显改变。 一、不同时期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 图6-4为SOC含量的频...

生命系统包括无机环境吗
土壤性质:土壤是无机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土壤的种类、质地、pH值、养分含量等因素都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产生直接影响。水体特征:水体如河流、湖泊和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提供了水分和食物,还是许多生物体的栖息地。水体的温度、盐度、流速等特征对水...

南城县15811025344: 土壤中关于中土壤、重土壤、轻土壤是怎么划分的?如何通过三角图判断土壤的颜色 -
芒卸肝达: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 质地名称 不同土壤类型的 灰化土 红黄壤、草原土 碱化土、碱土 轻壤土 20-30 20-30 15-20 中壤土 30-40 30-45 20-30 重壤土 40-50 45-60 30-40当然野外可以简便判断:用土壤能搓成条状,并能把条提前来不断是重壤土.能搓条,不能提起来是中壤土.不能搓成条是轻壤土.

南城县15811025344: 土壤重金属污染背景值如何确定? -
芒卸肝达: 土壤重金属污染背景值: 土壤基准值:指土壤重金属对生物和环境不产生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刚看的资料,可以用土壤背景值确定土壤环境基准...

南城县15811025344: 砂土类和黏土类土壤成分的体积比例? -
芒卸肝达: 一、 教学目标 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于性能.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5、说出壤土类土...

南城县15811025344: 土壤的容重和基本组成 -
芒卸肝达: 一.土壤的基本组成 粒级的分类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它们的相对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土壤固体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占土壤的绝大部分,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土壤有机质约占固...

南城县15811025344: 如何评价一块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
芒卸肝达: 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值中的最低值制订.土壤环境 质量基准值也同样具有地区差异性的特点,不同土 壤、不同植物等均有差别.二级标准值是个警示值:低于此值,一般说来不会有污染问题;而高于此值,则视土壤对植物、水环境等是否有危害来确定.一般说来,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二级标准值显著高于土壤背景值.因此在进行土

南城县15811025344: 什么是黏质土? -
芒卸肝达: 黏质土是土壤的一种,有保水性能好等特点.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的一种土壤.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制也是根据砂粒、粉粒、黏粒含量进行土壤质地划分.凡是黏粒含量大于3o%的土壤均划分为黏质土类而...

南城县1581102534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怎么计算公式 -
芒卸肝达: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以不致造成作物的生育障碍、在籽粒或可食部分中的过量积累(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或影响土壤、水体等环境质量为界限.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南城县15811025344: 如何正确认识土壤污染 -
芒卸肝达: 由于实验的局限性,我们也不可能取得某种有害物质对所有不同植物的环境质量基准值,而只能从一些已掌握资料的环境质量基准值中,取其最低值为依据来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值.上述中性土壤镉标准值的制订,仅依据5个基准值数据,毕竟是...

南城县15811025344: 土质如何分类? -
芒卸肝达: 土壤按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土壤颗粒中直径为0.01~0.03毫米的颗粒占50%~90%的土壤称为沙土.沙土通气透水性良好,耕作阻力小,土温变化快,保水保肥能力差,易发生干旱.含直径小于0.01毫米的颗粒在80%以上的土壤称为黏土.黏土通气透水能力差,土壤结构致密,耕作阻力大,但保水保肥能力强,供肥慢,肥效持久、稳定.壤土的性质介于沙土与黏土之间,是最优良的土质.壤土土质疏松,容易耕作,透水良好,又有相当强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多种中草药,特别是根及根茎类的中草药最适宜在壤土中栽培.

南城县15811025344: 分析不同土壤质地的外观特点 -
芒卸肝达: 依据所收集的25种土样,采用两种不同精度仪器、三种光谱方法以及3个不同谱区,在四种分类标准条件下进行土壤质地分类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化学组成的信息主要体现在近红外光谱的谱峰特征,而质地等物理信息主要反映在光谱的斜率、截距参数上,且二者在不同谱区的相对强度不同;(2)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土壤质地的分辨能力较低,随着分类粗化而有所提高;(3)在4组分类标准中土壤质地最高预测准确度为72%,其中在砂粒70%和粘粒40%条件下,预测准确度达到85%;(4)样本顶部漫反射光谱方法与扩展谱区范围均可有效提高质地预测准确度,而高精度仪器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