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什么是佛教中讲的因果业缘呢?

作者&投稿:员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说众生平等,佛说因果业缘。我有一些疑问,阿弥陀佛。~

我也是个人理解,希望不要误导你,姑且一听吧。
无量劫伊始以来无数生悲欢离合构成的复杂数学模型,你只从前世找肯定会这样么。按照这么算众生都是再来人。大菩萨可以在一念间经历无量劫伊始以来的 悲欢离合而定心不乱。
1、死后下地狱那么今生就是下一世的前世,而他前世的修行自然是今生耗尽了。
心性不改,只积福德,待到福德享尽,自然重堕三途。
2、修之以身其德乃真。不是念个咒,诵经念佛就叫修行,你说的为社会做很多贡献这不就是菩萨行么。
3、因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样解释只是方便而已。古时候统治者掌握话语权,自然热衷于这么解释,这很正常。人是有多面性的,比如一个很好的老爷爷对人和善,经常寄钱资助山区学生等等。可是他本人却非常爱吃螃蟹,一生杀害活螃蟹无数。你说按照人类标准这是个善人,可是在螃蟹眼中这标准就是恶魔。同样某商人可能来钱不正,但是他也可能是慈善捐款的大善人等等。所以那个爱吃螃蟹的和善老爷爷下辈子可能还是个和善可爱的人类善人,但是那螃蟹可能会转世来索命了哦。而且今后的无数生他要还清这辈子欠的这批螃蟹的所有命。那螃蟹可能畜生道灾满升到人道来顺便跟他索命,也可能无数生以后,经过好几轮的轮回才碰到这老爷爷,那么一样会索命。这些事情都是累劫的,所谓的前世则是指此前无数生所积累的。而你觉得无辜的人在众生角度都不无辜。老爷而是爷杀螃蟹就是因,但是如果不碰到缘不会结果,所以无数生后如果老爷爷碰到了螃蟹,那么这就是缘,因缘和合才会结果,而螃蟹索命就是果。所以你第一个例子其实也是个极端的例子,他这是把无数生的恶缘一辈子都碰到了才会这样吧(从新闻看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另外,善报恶报也不要以我们的视角看待,比如看天龙八部,我们会觉得虚竹很爽,有神功,有老婆,可是虚竹自己来说他如在地狱,因为他只是想好好当个和尚而已。福报福报有福也有报应,这种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
4、你得搞清楚什么是地狱,二祖让达摩帮他安心,心不安他就在地狱中。提婆达多出佛身血,死后下地狱,阿难来看他,他说这里爽着那,比三禅天都爽。你说什么是地狱?再说杀与被杀的关系。人们造孽很多时候是因为惯性习惯。比如日本人烧杀掠抢有些可能是这些被残害的人欠他们的,但是再后来大多是累生沾染的习气所导致的惯性行为。六祖某天晚上坐禅时进来一个贼人举刀就砍,当然没砍动六祖,六祖顺手给了他一包黄金,然后说只欠你钱,不欠你命。这就是惯性行为。人好多习惯都是如此,所以佛门好多修行不就是阻止这种惯性么。欠你的还给你,你欠我的我就不要了哦,以此来了结因果。正因为众生都迷失了才会在轮回中轮转,天堂地狱也不过是一念之差,如果一个人为恶能像提婆达多那么心安理得,那也是一种境界,恐怕已经接近大菩萨了。
5以上是常规的说法。通常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高僧大德讲的时候也是挑出个例来讲,那样便于理解。另外六道轮回之说念念相续就是轮回。此心不安就在地狱,此心满足就身处天堂,此心愚痴就入畜生,此心欲求不满即在恶鬼,此心狂暴就入修罗,此心犹疑不定那就是人道。所以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能猜出来处去处。
用金刚经的句式:“佛说六道,即非六道,是名六道。”这种便于解说的分类方法姑且也就是一听,事实要复杂得多,我等没有大智慧解释不清楚。

我们常说的“缘”,是佛教理论的精华。我们学佛的人,在有为法,事物的因果关系中承认因缘的存在,它是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
宗喀巴大师在《缘赞》中写道:“因视一切依缘而有,故不陷入绝对有无。这是救世佛陀之言,所向无敌原因所在。”佛陀从来没有说过“绝对”的话,有因缘就有,没因缘就没有,任何地方都不承认“绝对”。所以世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研究佛,也没有办法来推翻他的观点。这是佛陀非常伟大的地方。不陷入绝对的“有”或绝对的“没有”,不产生无明的执着。
“缘”分内外两种。
外缘起,说的是有为法的一般因果关系,是可以通过世俗的分别智和直觉经验可以认识到的因果规律,比方说俗话说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还有其他自然科学所掌握的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我们常说结善缘,说的就是要有好的外缘起。
内缘起,说的的是有情生命的生灭,流转的因果关系。是佛地的现观直觉智和逻辑思辨所达到的认识对象,世俗经验很难证明。我们说有情生命就像一个闭合的圆圈,今生只是其中的一小节,循环往复,随着业力因果在不断流转。圆圈的引力中心就是贪嗔痴,因为贪嗔痴,有情生命沿着轨道本身往复,即生即灭,反复无常,你们说这是不是就是一个痛苦?要摆脱这种轮回痛苦,就要有像脱离圆圈轨道一样的超速度,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解脱。
缘起,除了上述一般性含义之外,还有一个只有中观论使用的特殊的哲学含义。宗喀巴大师在《中论大疏理海论》中对“缘”从相连,相依,相对三种含义做了更全面的解释。

拓展资料

佛身即法身
大般涅槃经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淫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婴儿走七步
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东行七步示:为众生而作导首。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
出家降魔
我于阎浮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为欲度脱诸众生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众魔。众皆谓我:始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无量劫中久降伏已。为欲降伏刚强众生故现是化。
随顺世法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饥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香。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众人复言:是王太子瞿昙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淫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现。一切众生咸谓是人,然我实非。
依了义经
世界观
佛教法界一界是佛教了义的世界观。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譬如数学家能如实看清几何体形状,有些人就是看一辈子也看不清;又譬如色盲的人无法看清色盲测试图。所以同一法界,不同的人所见是不同的。正如《佛说不增不减经》所开示:“舍利弗,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不如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心,谓众生界增,众生界减。舍利弗,如来在世,我诸弟子不起此见。若我灭后过五百岁,多有众生愚无智慧,于佛法中虽除须发,服三法衣,现沙门像,然其内无沙门德行。如是等辈,实非沙门自谓沙门,非佛弟子谓佛弟子,而自说言:‘我是沙门真佛弟子。’如是等人起增减见。何以故?此诸众生以依如来不了义经,无慧眼故”。
与魔斗义
永嘉大师云:“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和迷信违背科学者争,一定往生净土,诸佛菩萨必来迎,契合佛心故。譬如和上帝斗的布鲁诺菩萨。这就是我佛教的净土法门。菩萨行,净人间,与一切迷信者斗其乐无穷。正如《殊胜具戒经》所说:“尔时佛告诸善男子言。汝善男子。应共魔斗寻求圣位。若修行菩萨。成熟众生之时。先共邪魔斗战。令其变化相应善行。不求余师。是为法行!”
平等义
宝积经:“文殊师利言。善男子。若法不增不减是名圆满。云何圆满。若于诸法不能了知则生分别。若能了知则无分别。若无分别则无增减。若无增减此则平等。”
无业无报义
大士。仁今已造极猛恶业。欲害如是天人大师。是业若熟当于何受。时文殊师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说。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极重恶业。而实不知于何处受。然舍利弗。如吾见者。当若化人幻业熟时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汝意者实见剑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恶业可得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受果报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剑既无复无业报。谁造斯业谁受报者。而反问我受报处乎。舍利弗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是说。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
无报恩义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言。大士。希有希有。今日乃能宣说如是甚深义处。我于大士以何报恩。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善住意言。大士。我今云何得不报也。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所以者何。天子。汝能如是不报恩者。即为报也。善住意言。大士。仁今宁可无报恩乎。文殊师利言。天子。如是如是。我不报恩亦非不报。善住意言。大士。仁以何义更作是说。文殊师利言。天子。凡愚之人造种种法。起种种见。行种种行。以作如是种种见行。是故念言我当报恩。天子。此非正行善男子也。其有正行善男子者。乃至无有少作。或作不作。彼终不言我念报恩。又复天子。不报恩者。如佛世尊宣说平等。谓一切法悉无所作。无有作处。皆入平等。无有转还。亦无超越。非自非他。无作不作。是故我为无报恩也
无我之实践
佛教佛教给予士大夫的不仅有超逸的处世态度,也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突出自性的禅宗激发人自立自强,以佛禅心性论为主导,就会促生不惜牺牲的精神、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再加上禅家讲随缘任运、处处是禅,那么又何必逃避社会责任呢?所以宋代大慧宗杲禅师就提倡以“忠义之心”入世,欲激励人们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很多士大夫因此与之交游。明末黄端伯是崇祯年进士,平素精修禅学,在清兵破南京城后面对威逼利诱不降被杀,他曾作偈曰:“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若问安生处,刀山是道场。”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有深厚佛学修养,他的《仁学》一书,正体现出以佛法求世法、经世致用,积极入世的佛学思想。在他看来,佛教积极入世、普渡众生的精神与“孔孟救世之深心”是一致的。“度众生外无佛法”。谭嗣同最终因参加社会革命而慷慨就义,他是怀着佛教舍身救世的无畏精神慷慨赴死的——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并下令搜捕维新派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走。这时有人劝谭嗣同也赶快离开,但他态度十分镇静,回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诚如梁启超所说:“然真学佛而真能赴以积极精神者,谭嗣同外,殆未易一二见焉。
念佛不忘救国
一天早晨,弘一法师在承天寺食堂用餐,当食之际,禁不住潸然流涕,备极痛苦地对弟子们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泉州古称)之水,身为佛子,此时此刻,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却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
弟子们听着法师的话,也都泣不成声,悲痛异常。在这之后,他每有开讲,座位后面的墙壁上,都挂起一幅由其亲手书写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后有跋语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讲演中,又往往触景生情,感时伤乱,勉励佛教徒们对国家、对民族应有爱护的热忱。
1939年(己卯年)农历9月初一,时逢圆明讲堂莲池念佛会成立纪念之时,正当圆瑛大师在殿堂上供礼佛,日本宪兵突然包围了圆明讲堂,以抗日的罪名逮捕了圆瑛大师等人,押往上海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进行刑讯,企图威逼圆瑛大师承认并声明抗日有罪。圆瑛法师大义懔然面对侵略者的刑具,毫不屈服,高声念佛。随后,日寇又将他押往南京的日本宪兵司令部,由日本的所谓佛学专家进行刑讯。这些专家被圆瑛大师高深的佛理驳得哑口无言。理屈词穷的日寇恼羞成怒,对圆瑛法师进行百般肉体折磨,每天都折磨至深夜不止,几度使其昏厥不省人事,企图迫其就范。但圆瑛大师已进入无我境界,他心系民众,深信自身的痛苦可以减免众生的痛苦。最后,日寇无计可施,又因圆瑛大师名播中外,众望所归,在日本也有很高的声誉,最后,只好将他释放。脱离虎口的圆瑛大师,仍然不改初衷,为抗敌救灾而奔走呼号。

比如 五戒
五恶所感的五脏五根病
佛教所说的业病,就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又作业障病。
  《灌顶经》卷十云:“种恶得其殃,合家悉疾病。”
  因以前的恶业,受报应而得病,痿困于床,苦楚万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此乃罪过所招,咎由自取,非药石所能治愈,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报应病。《灌顶经》卷十二记载,救脱菩萨告诉阿难说:“其世间人痿黄之病,困笃著床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考楚万端。此病人者,或其前世,造作恶业,罪过所招,殃咎所引,故使然也。”
  智者大师,将病分为三种:一者四大增损病;二者鬼神所作病;三者业报所得病。在《摩诃止观》卷八单列“业病”一条,与四大不顺、饮食病、禅病、鬼病、魔病并列。“业病者,或专是先世业,或今世破戒动先世业。”文中还细数了五恶所感的五脏五根病。
  五恶是:(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五)饮酒。佛教中五戒所防的就是上述五恶。造此五恶,于现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难,称为五痛;以此五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
  五恶业所感的五脏五根病是:“若杀罪之业,是肝眼病;饮酒罪业,是心口病;淫罪业,是肾耳病,妄语罪业,是脾舌病;若盗罪业,是肺鼻病;毁五戒业,则有五藏五根病起。业谢乃差。”业谢乃差:谢,指灭其作用,落谢之义。差,就是痊愈的意思。

佛讲有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反映了人生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或因果关系。生命的最根本原因是无明。

给你打个比方吧!就像种地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放生得长寿,施舍钱财得大富贵,施舍药物的健康!

因,如同种下的种子,果是这个种子开花结的果。也就是说,种下什么因,必结什么果。前世种下的因,今生所得的果,亦称为业报。

因果业缘重在因果上,不造作因果便不会形成业力,因果本身就是业就是缘,无论善恶,无论正邪。


佛教中会归性体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很深,归一的全名叫万法归一。一是真的,二就变成虚妄了。二就是分别,最明显的分别是对立,比如人我,能所,空有,善恶,大小等等。现在哲学里讲矛盾,佛法叫对待。 分别对待不是真的,佛菩萨已经离开了一切分别对立。佛把对立的两边融合在一起,圆融绝待。人我是一,能所是一,空有是一...

佛教多体观什么意思啊
佛教多体观是指佛教中关于万法皆空的证悟,即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观点。在佛教中,一个人的身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实体存在,而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其中每一个蕴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而是具有离合聚散的自性。多体观则是指,一切诸法皆依缘而起,互相依存,没有单独...

佛教礼节中’五体投地‘指哪五体
五体投地可以说是佛教礼节中最高的一种礼法。也称“顶礼”。它的一般规则动作是这样的:先合掌,再低头(或问讯),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两膝随之跪下、头额触地(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等头额触地以后,随之翻掌,表示两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对象。翻掌后稍停一会儿再...

佛教的修行是什么?
佛法就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间才能觉悟到,觉悟与世间是不能相离的,没有世间,你又哪儿去求觉悟呢?哪儿去找菩提呢?要知道,从体上讲,菩提和烦恼是没有两样的,千万不要离开了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烦恼都不会用,喜怒哀乐都没有了,你说这象什么佛!

佛教中心的本体是讲的什么意思
佛教中心的本体讲的是: 戒,定,慧 由戒生定: 持戒入定 说明: 持戒可以压欲, 所谓压欲, 就是不让心随波逐流(激动高兴或者压抑痛苦时, 心口处都有波动的感觉, 佛说放下, 就是不去沾染, 想像这些事情, 然后就会有 【清澈,空】的感觉),有句话叫做 【摄心一处, 无事不办】由...

藏传佛教讲本体是什么意思
现在主要分为四大派,格鲁,沙迦,噶举,宁玛。格鲁派是断灭论,不认为有什么本体,他是自己没有什么可立,专破他宗所立,就是他自己不承认有什么本体,人家说就通过种种方法破坏人家的立论,他们自诩为正宗,说是传承龙树,然而龙树菩萨说“诸法若无体 无体不得名 有自体有名 唯名云何名?‘...

佛教中的“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分别是什么意思,有...
五根乃物质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有二种之别,生理器官称为扶尘根,以四大为体,对取境生识仅起扶助作用;实际起取境生识作用者称为胜义根,以四大所生净色为性。对此,意根则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之心法,即无色根。据有部之说,前刹那之六识落谢于过去,意根即是引起次刹那六识之等无间缘...

人类有没有灵魂?灵魂是什么?
科学认为世界上是没有所谓的鬼神的,人也没有灵魂。但各个宗教的教义都和神灵有着密切的关联。基督教对耶稣顶礼膜拜,忠诚信仰,他们坚信信奉上帝的人死后能够升到天堂,和上帝在一起永生;因果轮回是佛教的根本哲学,在佛教中讲到人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人死后,肉体作为物质是毫无价值的,经过时间的...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在哪?为何始终只灭佛,不灭道?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三)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

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关系如下:先说佛教、道教、之异 第一、佛家讲“超世”,道家讲“出世”1.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人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无能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脱---即“超世”。要忍受和超脱,就要放弃各种欲望,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佛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

桃城区15884648951: 如何理解佛教中“因果”的含义 -
承文柳氮: 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

桃城区15884648951: 佛教中的因缘与果报怎么讲 -
承文柳氮: “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僧众礼拜(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缘,是指一切物事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

桃城区15884648951: 在佛学中什么是因果?
承文柳氮: 我们常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不到.其实这句老话真是说的很有道理,有因有缘有果,“因缘果”这又是三个方面,那么这个“因缘果”就是对“体相用”的“相”字的一个变化规律的一个探究,那就是现象发生的三个条件...

桃城区15884648951: 什么是佛说的因果关系? -
承文柳氮: 佛教的因果规律指的是因、缘、果相互生成、影响和转化的规律,也就是起因、变化的条件(缘)、造成的结果,而后因此结果生成新的因、缘,并不是单纯讲因和果. 在佛法中,强调的是因缘果三者构成的关系链,因和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桃城区15884648951: 佛家对因果是怎么解释的? -
承文柳氮: 因缘果报...有其因,碰到合适的缘,因一定会起现行.佛家讲缘生,不讲因生...种瓜得瓜,种子是瓜子(因),碰到合适的阳光、土壤、水分(缘),才会生出瓜来(果报)....阿弥陀佛(合十)

桃城区15884648951: 什么是因果 -
承文柳氮: 简单的说所谓因果就是因缘,因就是佛教中的“业”,就好比种下什么种子,得到什么果实,世间万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灭,相互之间不可分离,没有一个东西是独立存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没有一个东西是独有自性的,事物是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相互影响的结果,这就是因果.

桃城区15884648951: 佛教的因果和因缘理论 -
承文柳氮: 【 因果 】 《 佛学大词典 》梵语hetu-phala.指原因与结果.亦即指因果律.为佛教教义体系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盖一切诸法之形成,'因'为能生,'果'为所生;亦即能引生结果者为因,由因而生者为果.以时间之因果...

桃城区15884648951: 佛祖讲的"十二因缘"具体是哪些? -
承文柳氮: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

桃城区15884648951: 佛教中的因果是什么意思 -
承文柳氮: 现在决定'明天''下星期''下个月''明年'的众多事物. 现在决定您'明天'的事业,'下星期'的事业,'下个月'的事业','明年的事业'.一切都是由现在来决定的.'过去'曾经也是'现在'.在佛教叫做'当下'. 下一世是由我们来决定的,而不是'命运'以及'上帝'.您以上所说的只是一部分的'因果'. 那是过去世的因果.但现在世的因果也是存在的,它决定您的未来.这辈子所受的'苦'并不一定是以前的果报,这说法太过武断.很多人这辈子所受的苦是他在今生所造下的不善所导致的. 很多人这辈子享福是他在今生所造下善业所导致的.这里的'善业'包括持戒(德行),禅定,布施等等. 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他的未来,而不是过去的'业'.

桃城区15884648951: 佛教的因果说怎么解释 -
承文柳氮: 1. 死亡这样的大事,在佛教只能从业果法则的角度去解释,业果法则的基本原理是“自作自受”,任何人所做善恶业成熟的时候,只能由他自己来承受,无法改变,并无消业的可能,佛陀曾用石头必然会沉到水底,油必然会浮于水面,来说明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