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诗词中常见的“鹧鸪鸟”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阚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鹧鸪是什么鸟?诗词中代表什么?~

鹧鸪是鹧鸪鸟,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俗名:赤姑、花鸡、怀南、越雉、鹧鸪、鹧鸪鸟、中国鹧鸪,在我国多分布于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为常见候鸟。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像其他鸡类那样善于结群。飞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线飞行。它们的警惕性极高,总是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丛里,极难发现。受惊后大多飞往高处,这一点与其他鸡类不同。
鹧鸪为杂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还有农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黄粟等粮食颗粒和甘薯、半夏、槐树果、油菜花等。
雄鸟还有着美妙的歌喉。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在晨曦照耀下,雄鸟们飞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树枝上,放声歌唱,往往是一鸟高唱,群鸟响应,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都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也是一个为了保护巢区而表现得很强悍的种类,所以鹧鸪的产地有“一个山头一只鹧鸪,越界比斗”的说法。这种对巢区的保护,使营巢的鸟类有较均匀的分布,保证了繁殖期中的成鸟和雏鸟都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鹧鸪

一般都是游子的感怀,离乡的情愫,行者的离殇!
因为鹧鸪的叫声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你说旅人离乡本就感怀,再听到这样的叫声情怀更甚!
辛弃疾这首蛮喜欢!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那么,鹧鸪跟文学的不解之缘是怎样的呢?

第一,不解之缘与鹧鸪叫声。

鹧鸪是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据说鹧鸪的叫声嘶哑,但也有认为其叫声婉转悠扬,不管怎样,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别走)”,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故在古代诗词创作中经常被用来作为一种烘托离愁别绪与思乡怀人之情的意象。

古代交通不发达,那些出行的游子,客居他乡,不知自己的归期,不知自己的未来,他们思乡恋亲,于是,他们把浓浓的长长的情思寄托给了林中飞翔的这只小鸟——鹧鸪。在夕阳古道中,在衰柳长堤下,断肠人听到了断肠声:行不得也哥哥。它们在哀求,不能去啊,哥哥,前方有荆棘,有险滩,有狂风,有暴雨,有无边无际的相思??。在古人眼中,鹧鸪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已经是古人灵魂的一种写照,是古人情思的一种寄托。

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商隐写过“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杜牧的《越中》“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苏轼写过“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张籍写过“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秦观写过“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中国文化中与鹧鸪相关的古诗词著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上面那些诗人们的诗句,就是跟“愁”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不解之缘与词牌名。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第三,不解之缘与名人典故。

晚唐诗人郑谷,《唐才子传》说他“尝赋鹧鸪,警绝”,被誉为“郑鹧鸪”。他的一首鹧鸪诗在当时广为传诵,颇受推崇。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古典文学诗词中常见的“鹧鸪鸟”到底是怎么回事?
鹧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那么,鹧鸪跟文学的不解之缘是怎样的呢?第一,不解之缘与鹧鸪叫声。鹧鸪是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据说鹧鸪的叫声嘶哑,但也有认为其叫声婉转悠扬,不管怎样,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沧浪之水
沧浪之水 一、沧浪之水,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清澈、荡漾的江水。它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象征着某种情感或精神境界。二、1. 沧浪之水的字面意义:“沧浪”二字,通常指的是蓝色或深绿的江水。在古典文学中,沧浪之水常被用来形容江河的清澈与美丽。它往往与诗人的情感相...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秋水:喻指眼睛,形容...

古典文学常见意象及其象征义(详细点,会加分)
1.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文学毕业论文要写唐诗宋词中的意向,除了月亮还有其他哪些意向内容比较丰 ...
我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个人觉得诗词中常见意向有:1、柳,字音同“留”,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友、表达留恋之意的习惯;很多送别诗中都有此意向;2、残阳(夕阳),大多抒写伤感的诗词中都可见;3、羌管、丝竹等乐器,表达哀伤之类的意思;4、杏花、芭蕉、梨花、梅、竹、芙蓉、木樨(桂花)等植物 5、大雁...

中国古典文学里为何常见“登高凭阑”?
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常看到描写一个人登高处依靠栏杆望远方,也就是登高凭阑。首先因为中国人自古就有登高的习惯,上到皇帝要登高,比如登泰山,皇帝登高祭天祭祖。下到百姓登高,比如重阳节我们就有登高的习惯,思念亲人怀念远方。所以这是一种文化传统,被中国古典文学记录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文学来源于生活。

哪部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反衬法举个例子?
一、用衰败之景衬托愁苦之情 情随事迁、情随景迁,面对衰败、萧飒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伤感愁绪。诗词中常用衰败、萧飒之景来烘托人的这种愁苦、伤感之情,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我们来看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请总结中国古典文学中(尤其是诗词中)有关说明时间的方式,典故等等?_百...
“黄昏”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十二、人定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

平平仄仄平平仄啥意思
“平平仄仄平平仄”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韵律模式,它在七言绝句、律诗、词曲以及七字对联中频繁出现。其中,“平”指的是使用平声发音的字,而“仄”则指使用仄声发音的字。格律诗,这种源于唐代的严谨诗体,起源于南齐时期的“永明体”,它强调韵律和声调规则,尤其是对四声的区分——平声、上声、去声...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关于清明、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的诗(词)句...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杜牧 )中秋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王安石)...

蠡县19873612580: 鹧鸪是什么鸟?诗词中代表什么? -
窦胁小施: 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成为骚人墨客所歌咏的对象. 鹧鸪——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

蠡县19873612580: “鹧鸪”这个意象在古文中一般有何寓意? -
窦胁小施:[答案]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蠡县19873612580: “鹧鸪”是什么东东?是鸳鸯吗?为什么古代的诗词经常出现?什么“鹧鸪飞”、“鹧鸪天”...谢谢! -
窦胁小施: 鹧鸪是一种鸟,但在代的诗词经常出现是有这特殊意义的!鹧鸪是诗歌中常见意象. 鹧鸪鸟.凄凉哀怨.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非常特别,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鹧鸪天”是词牌. “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 这回明白了吗?希望可以帮得到你! Catch you leter!

蠡县19873612580: 鹧鸪鸟在古诗词表示什么意境? -
窦胁小施: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蠡县19873612580: “鹧鸪”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
窦胁小施: 一般都是游子的感怀,离乡的情愫,行者的离殇!因为鹧鸪的叫声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你说旅人离乡本就感怀,再听到这样的叫声情怀更甚!辛弃疾这首蛮喜欢!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象征含义:鹧鸪,似鸡而小,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其声抒写离愁别绪.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蠡县19873612580: 为什么在古代诗词中,鹧鸪 这个词用的次数那么多呢,这种鸟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么? -
窦胁小施:[答案] 一般都是游子的感怀,离乡的情愫,行者的离殇! 因为鹧鸪的叫声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你说旅人离乡本就感怀,再听到这样的叫声情怀更甚! 辛弃疾这首蛮喜欢!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

蠡县19873612580: 鹧鸪在诗词里有什么别称么?如题杜鹃和鹧鸪是同类生物么? -
窦胁小施:[答案] 花豸,怀南,首南鸟,越雉,蛮禽,遂隐. 不一定是诗词里的,但以上都是鹧鸪的别称. 杜鹃和鹧鸪不是同一种鸟,当然不是啦……

蠡县19873612580: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 -
窦胁小施: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

蠡县19873612580: 《鹧鸪》郑谷在古代诗歌中鹧鸪代表的是 -
窦胁小施: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晚唐诗人郑谷,“尝赋鹧鸪,警绝”(《唐才子传》),被誉为“郑鹧鸪”.可见这首鹧鸪诗是如何传诵于当时了.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这首咏鹧鸪的名作,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 旅思.

蠡县19873612580: 求问鹧鸪在诗中寄寓了什么情感? -
窦胁小施: 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诗中的鹧鸪都是衬托处境艰难或心情惆怅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