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对侠义论中对侠义的阐述

作者&投稿:莱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的毕业论文是写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谁能给我些建议?谢谢了~

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内容提要:金庸小说风靡一时,近几年更是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小说已经不是单纯模式上的武侠小说。但是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更为着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侠义故事、英雄侠士。本文拟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从另外的角度解读金庸小说。
关键词:小说分析 金庸 侠义精神 文化研究
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1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
“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形象。“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按:根据笔者采访金庸先生录音整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在各类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真正的侠”,“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每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2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3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④
当然,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正是从“正义”二字出发,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便有机地、完全地联系到一起了。正义是侠义的交集,是共通的地方。金庸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 ⑤前文说过“侠”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义”也正是以着一切为前提的。所以在金庸小说中,赋予了传统的侠义观念以全新的内涵,使其升华到人性精神光辉的高度,也使这样的侠义精神拥有更多的道德、正面的光彩。加上金庸的妙笔生花,读来不觉枯燥,反觉真挚感人。
以上,我们从精神内涵的角度分析了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下面,我们就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看,侠义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金庸写道:“在我所写的许多男性的人物中,胡斐、乔峰、杨过、郭靖、令狐冲这几个是我比较喜欢的。”⑥其实,这也是金庸着力塑造的几个侠义形象。在下文中,拟分析一下郭靖和胡斐两个人物。
先说郭靖。这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有人称他是“完美的近乎于假”的英雄。郭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家国仇恨,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金庸说“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的很稳。”只要是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存亡的大原则,他是从来不含糊的。他自小在蒙古长大,对蒙古人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包括与拖雷结拜,与华筝订婚,替成吉思汗西征等等。但是当蒙古覆灭金国之后,又欲吞并大宋的时候,他是毅然襄助宋朝的将领抵抗蒙古南侵。在《神雕侠侣》中,他与黄蓉共守襄阳,鞠躬尽瘁;在《倚天屠龙记》中,襄阳城破,他夫妇二人双双自尽殉国。直到这里,郭靖“大侠”的形象终于是塑造完成了。他的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被引为经典,他本身也是在实践着这句话。他对杨过说过:“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⑦以郭靖的武功,在城破之日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最终他选择自尽,正是在履行自己的那句座右铭。为国家、为百姓、不惜牺牲自己,这是我们在前面论述“侠”的内涵时提出的观点。郭靖赴难,就是如此,,所以无愧于江湖上人称“郭大侠”。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评介道:“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应该有更大的肯定。”⑧
“侠”还应具有的品格是仁和义,在郭靖身上,这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这么一个细节,郭靖和黄蓉在牛家村密室中疗伤,为不让人知晓,黄蓉欲杀傻姑灭口,书中写道-------“黄蓉向外走了两步,回过头来,之间郭靖眼光中露出怀疑的神色,料想是自己脸上的杀气被他瞧了出来,心想:我杀傻姑不打紧,靖哥哥好了之后,定要跟我吵闹一场,又想:跟我吵闹倒也罢了,说不定他终身不提这回事,心中却老是记恨,那可无味的很了。罢罢罢,咱们冒上这个大险就是。。。。”⑨
这里从黄蓉的心理活动展示了郭靖平时的做人准则“坏人可以饶恕,好人决不能错杀。”侠只能损己利人,而不能损人利己。傻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女,为了自己的安危杀之灭口,这等事郭靖杀了头也作不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俯仰皆是。
还有对于欧阳锋,郭靖三番几次的相救,他却反生相害之心,但最终到了危机的关头,他还是相救了。洪七公说的好:“乘人之危,岂是我辈侠义道所为。”郭靖一生秉承的正式洪七公的这句话。最后在小说尾声,他还是三擒三纵了欧阳锋。“忠恕之道,以爱己之心爱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这是儒家的观点,无怪有些研究文章把郭靖称为“儒侠”。
可以这么说,郭靖身上体现的是金庸对于“侠义”的理想,是侠义精神的化身。在往后的小说中,金庸对于“侠义”形象的塑造渐渐走入了“无为”的境界。除了《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可以和郭靖相比之外,对于侠义的阐释就无法超越郭靖这个形象了。杨过邪气十足;张无忌缺乏大侠气概;令狐冲注重个性;胡斐侠气有余而在为国为民的觉悟上有所不足。仔细观察一下,金庸小%C

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①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

“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

武侠小说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它的畅销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是普遍大众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从中更深刻地折射出了中国百姓对侠的渴望与期盼。
到底什么是“侠”?“侠”又究竟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一种精神呢?又是谁践行了这种精神呢?这里,我们不妨就到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寻求一些端倪。纵观金庸武侠小说,金庸先生为我们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侠”,而这形形色色的“侠”又给我们带来了种种不同的思考,这种种不同的思考背后又似乎都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在金庸看来:“ ‘侠’是对不公道的事激烈反抗,尤其是指为了平反旁人所受的不公道而努力。”他还说“真正侠义的行为,是自己没什么好处可得,也可能会牺牲自己的生命,如能为国为民,更是‘侠之大者’的风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简单来说“侠”就是肯牺牲自己帮助别人的人,他的主要精神就是侠义为本,而“侠”作为个体,他自己本身就是“侠义精神”的践行者。
比如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郭靖从一个蒙古大漠中持弓射雕的质朴少年,到最后成为一位“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侠之大者”,可以说郭靖作为一个被标榜的侠客形象,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侠义”两个字。他幼时为救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坚守诺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不肯屈服,他坚守的是道义;年少后初涉江湖,见杨铁心父女受辱时,路见不平,出手相助,他伸张的是正义;他爱黄蓉至死不渝,但也不轻易背叛和华筝的婚约,他奉行的是情义;他三次不杀欧阳锋,信守诺言,他求的是江湖信义……而这些还不止,郭靖最令人钦佩的当在于他鞠躬尽瘁、死守襄阳,为国为民的那份仁义。可以说,他的“仁义”就是他道义、正义、情义、信义的源泉。他的所作所为之所以被人们所称道,就在于他以一颗仁爱之心,牺牲自己,成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践行着侠义的行为。
不只郭靖如此,《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也是一样。不同于郭靖的是,萧峰一出场就已经是一位义薄云天的大侠了。可惜峰回路转,萧峰这个多难英雄,却远没有郭靖那么幸运。作为一个契丹人的侠,牺牲自己的利益并不难,难就难在纵使牺牲了自己,在多数时候也仍然是不被主流意识所认可的“侠”。在萧峰这个人物上,金庸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对“侠”的考验,使其备受煎熬,让他即使在不被认可的情况下,依然孤独地在坚持践行着“侠”的行为。雁门关前,萧峰更是进一步地打破了个人的恩怨荣辱,打破了国家的民族界限,更打破了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践行了“侠”的牺牲精神。郭靖、萧峰的出现不只是对武侠小说所要表达的“大侠”精神的阐释,更是一种对人生境界,社会境界的超越。他们不再单纯的是那些“快意恩仇”“士为知己者死”的古典侠士,而完全是站在人民、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超越型侠客。他们同时也表达了金庸的侠义观和价值观即“为多数人谋福利,这就是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和意义所在。”
金庸对“侠”的探索是多元化的,他的“侠”总是有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特点。因此除了郭靖和萧峰以外,金庸对“侠”的刻画,对“侠义精神”的追问还延伸到了现实社会中来。他开始着重展现在当代视野下,各种人生境遇中,侠客们人性、人情的复杂变化,揭示出现实世界中侠对“侠义精神”的展现。也就是说侠客既然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本身,被我们放大,那么最终它又必然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如杨过虽然侠肝义胆,但却与其师小龙女产生了不被世俗所容忍的恋情;张无忌虽然宅心仁厚,但其性格的优柔寡断也实在令读者觉得美中不足。金庸这些刻意的安排,使侠客除了行侠仗义外,又激发了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生活理想,这充分体现出了金庸对人物个人价值的关怀。侠客身上人性的光辉更加让读者触摸到了侠义的本质,让我们对“侠”有了另一




侠文化的侠义模式
当代学者韩云波曾将中国古代游侠区分为三种侠义模式: 私剑之侠是以先秦游侠为基础而形成的侠文化模式。私剑之侠是先秦游侠的最基本的形式,在当时养客蓄士之风大盛的历史条件下,不忠于朝廷而效力于私门,充当食客、死士,在生存方式上有强烈的依附性。由于他们主要书贵族奴隶社会基本结构之外的自由民,...

白眉大侠,三侠五义,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5. 《三侠五义》这部经典书籍是由清代的石玉昆所著,它是一部长篇侠义类公案小说的经典。当然,它也是中国首部长篇武侠小说,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后世人将此书转译成很多版本,甚至被拍过电视剧及评书曲艺等。6. 这部小说写的是北宋仁宗时期,包拯在身边众多侠士的帮助下,除暴安良、...

金庸的小说中,更让人难忘的究竟是侠义,还是爱情
赏心悦目,萧峰、阿紫、马夫人、天山童姥、慕容复等人物均很鲜活生动突出。文笔、层次、节奏、结构、人物、情节、主题等均有不俗之处,是金庸的小说中写得最大气、结构最复杂的作品。书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执念痴念,都有悲剧性的一面。文字里有一种对尘世间有情悲苦众生的哀伤、同情、怜悯、...

求“侠”“侠义”的作文素材。 主要是人物的。事也可以。急。_百度知...
或许当年的张无忌对《庄子》的道家生命哲学尚未有真正深刻的领悟,因而对生命如“做大梦”、死亡如“醒大觉“之说还只是下意识的心理共鸣。但经历了一番孤独寂寞的出生入死之后。再在光明顶地道中听到小昭所唱的小曲中的“展放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于昨日。古往今来,尽须如此,管他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

《游侠列传》中哪句能体现出侠义?!求体现出侠义的句子和段落!!!_百...
就在后世人追奇、探奇、写奇的过程中,侠文学、侠文化延绵流淌而来。合上这部史家绝唱,那浪迹江湖、任侠使气、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侠客形象仍在我们心中久久不散。青史独留的英雄侠义千载之下,人们仍可见其傲世雄风,闻其飘香侠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ef9103 ...

先秦时期的墨家,是否是侠义精神的代表?
因此赢得了侠义的称号,而墨家把这个作为侠的标准,严格要求墨家的人。二、孟胜的侠义孟胜是墨家的钜子,是墨家的最高领导人,也是一个在楚国阳城君帐下的门客。孟胜的侠义是忠诚,无论面对什么,都坚持着信誉。孟胜与阳城君约定,阳城君的封地由他来镇守,无论发生什么都坚决不放弃。在不久之后,楚国...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
本来是金庸《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正如禅意所言: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内心所产生的忧虑、不安、懦弱和无知等。《倚天屠龙记》是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于1961—1962年的香港《明报》,是“射雕三...

“飞雪连天射白鹿”的全诗是什么?
无论如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跌宕岁月里,武侠小说曾是一代漂泊者的精神慰藉。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又成了一代大陆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通俗文学的光辉岁月,就这样穿越时空,金庸也成为几代人生命中无法绕过的名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金庸 新华网——金庸逝世:江湖已远侠义永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

古人的“武”与“侠”
墨家虽然名义不传,不过这种精神毕竟还是在各种故事传说中保存下来了。但是这种极端的个人之侠,毕竟太过强调个人的传奇力量。当传奇的身份只能被天子垄断,这种侠必然要缺位。这个时候另一个传统──儒家──便对整个侠文化做了创造性的拓展。一来,儒家精神扩展了侠行为的领域。不仅仅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是...

求辩论赛材料
庸武侠小说为何能风行天下 人民网在2004年11月17日、18日连续发表了两篇讨论金庸小说的文章,都对金大侠的作品颇为不屑。李业成网友在《金庸的成功,幸哉悲哉?》中说:“武侠这东西非常稳妥,绝不会写出文字狱来。刀光剑影杀杀杀,不管任何党派,“武侠党”从来就不想到世间来执政。即使杀得血流成河,也只是好看,不...

顺昌县18813049857: 当代武侠小说家金庸对侠义精神有过怎样的阐述
坚物甲状: sdasddsds

顺昌县18813049857: 金庸“侠”和“义”的内涵 -
坚物甲状: 我也看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这篇么,我觉的还行. 好像是孔庆东写的.看看吧. 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

顺昌县18813049857: 金庸武侠小说有哪几种侠义观? -
坚物甲状: 侠义观的萌芽:力图塑造的都是事业感很强,力图建功立业的侠客形象,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和《碧血剑》中的袁崇焕. 侠义观的明确:郭靖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个完美的“为国为民”的大侠形象,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侠义观的彷徨失...

顺昌县18813049857: 金庸小说中“侠”和“义”的内涵
坚物甲状: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顺昌县18813049857: 金庸作品 中 到底什么是 侠? -
坚物甲状: 什么是侠?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释. 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提出“侠之大者”的概念,义分浅重,侠有不同.舍身取义的义首先该是明是非的正义的义,能够舍身取义自然皆可以侠论之. 侠是茫茫人世中一道迅疾无比的耀眼...

顺昌县18813049857: 金庸笔下的郭靖认为什么是侠义之人? -
坚物甲状: 《神雕侠侣》借郭靖之口,向杨过阐述了侠的含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郭靖本人,则确实是遵照他的人生理想,用尽的一生的力量,来行使他心目中的侠道——真正的侠之道.当我们在武侠世界与现实人生中看了那么多满口仁义道德侠义为先却满肚子男盗女娼自私自利的伪君子时,难道不应该钦佩郭靖的赤子之心吗?当我们看到那么多明明心地善良明明武功盖世完全有能力抵御外敌保家卫国锄强扶弱最终却选择隐居林泉的侠客,难道更不应该钦佩最终在襄阳城战中带着全家以身殉国的郭靖吗?

顺昌县18813049857: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在当今背景下指的是什么 -
坚物甲状: 金庸的武侠大多有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四海为家,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 在当今背景实在很难想象还有符合条件的.

顺昌县18813049857: 对中国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怎么解释.“侠义”又怎么解释!3Q侠义是金庸指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么? -
坚物甲状:[答案] 忠:忠君 孝:孝顺长辈 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智:智者...

顺昌县18813049857: 我的毕业论文是写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谁能给我些建议?谢谢了 -
坚物甲状: 侠义精神 给风起云涌,快意恩仇的金庸小说写学理性的文字解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好在金庸的小说并不如同旧文学时期的武侠小说,而有了它独特的文风和思想蕴含.使得今天我要谈得这一范畴能轻易找到一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角度去阐述....

顺昌县18813049857: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
坚物甲状: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基本上都是民族英雄,国仇家恨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