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元白唱和”

作者&投稿:管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学习的文章~

头悬梁锥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2.凿壁偷光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3.孟母三迁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但是传到他这一代,早已衰微。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也加入了对好的学区房的追求潮流里。
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不然,以后孟子很有可能变成殡葬礼仪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只能说,孟子小时候模仿能力真的很强,也许也正因为孟母也意识到了自家熊孩子的这个特定,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因为这次他模仿的是读书人。这个时候,孟母终于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4.萤火生辉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5.各个击破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在家高效学习首先要订立在家学习的计划,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在家学习由于没有人指导和监督,可能不知道从那儿搞起走。有的人东看一下,西看一下,十分钟还没有进入到主题。因此,订立了计划后就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围绕学习内容来进行学习,才能做好有的放矢,不会浪费时间。在订立计划的同时,一定要计划上写清楚明确内容,光有计划是不行的。

在家高效学习在注意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各人的学习效率在什么时间最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早上背文科方面的内容,有的人喜欢中午的时间看书,有的人喜欢在晚上进行数学方面的计算,找准各人学习效率高的最佳时间,在最佳的时间利用好,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家高效学习注意休息和调节。不管在什么地方学习都可能累,累的时候要注意休息和调节。文科学习累了,我可以学习理科,理科学习够了,我可以看文科,听听音乐,看看外边的风景。如果只是学习不休息,只是休息不学习,效果没有,根本谈不上高效。休息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轻松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家也要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不要受家人和外边的吵闹。叮嘱家人小心讲话,不要把电视的声音调大。可以泡上一杯素茶,或一杯咖啡,累了小撮一口,会心一笑。

在家高效学习也要注意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对一些概念记不住,可以用手写几个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进行记忆。也可以抄上几段,好记忆不如坏笔头。对于理科的,注意进行演算,搞不懂的地方,可以将书先看两遍,再进行计算和分析,把基础打扎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平时要注意复习和预习。不要学习了就不去管,还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分析和思考,也就是学的知识要进行运用,才会学习的扎实和不容易忘记。知识点可以进行归纳,归纳成图形,树形,写在一张纸上。当遇到问题,先要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如果实在想不通,可以上网查找资料,查找资料一定要有目的性,对网上的别的东西不能去关注。集中自己的精力学习。

在家高效学习要有好的自觉性。在家没有,没有在学校学习那样,有老师管,要检查作业和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里学习的时间要靠自己来把握,学习的灵活性大,稍不注意时间就跑掉了,一天就过去了。每天学习的情况,学习的知识要进行总结和积累,把自己的好经验总结起来,把不好的明天坚决要改掉。

是这个吗

元白唱和
| [<<] [>>]

 中唐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之风,早在贞元年间即已初露端倪。当时应进士举者“多务朋游,驰逐声名”(《旧唐书·高郢传》),形成了“侈于游宴”的“长安风俗”(李肇《国史补》卷下)。而文人游宴多要作诗唱和,有时即使不游宴,也要以诗唱酬,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当首推一代文宗权德舆及其领导的文人集团。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历任要职,并做过两年宰相,兼有政声和文名,“贞元、元和间为缙绅羽仪”(《新唐书》本传)。在他现存的三百八十多首诗中,不乏清新可诵、近似盛唐之音的佳什,但其后期诗歌,大都是与聚集在他周围的一批台阁诗人酬唱应答、在体式技巧上竞异求新之作,诸如《奉和李给事省中书情寄刘苗崔三曹长因呈许陈二阁老》、《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值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等等,从冗长的标题即可看出诗人们的交往概况。这些诗的内容并不充实,艺术性也不强,却对贞元末年的诗坛风尚颇有影响。到了元和年间,又出现了比一般唱和更进一步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而元稹和白居易便是这种形式的创始者。
  元稹、白居易在相识之初,即有酬唱作品,此后他们分别被贬,一在通州,一在江州,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酬唱不绝。所谓“通江唱和”,也就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元、白此期的唱和诗多长篇排律,次韵相酬,短则五六十句,长则数百句,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如白居易有《东南行一百韵》寄元稹,元稹即作《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回赠。这种次韵诗的创作难度是很大的,既要严守原诗之韵,又要自抒怀抱,还要写上数百句,搞得不好,就会顾此失彼;但才力大者,则可借此争奇斗胜,施展才情。诚如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诗启》中所言:“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过之,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耳。”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锻炼了诗人的智慧、技巧,丰富了诗歌的种类,另一方面也因过于重视形式技巧,诗人的真情实感反被冲淡乃至淹没。相比之下,倒是二人那些寄怀酬答的短篇小诗来得更为真挚耐读,清新有味。如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元、白这类以次韵酬唱为主的短篇长章在当时流传颇广,以至“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这里的“元和诗”,实即元稹在其他场合提到的“元和体”。“元和体”除了上述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外,还包括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其中包括元稹的艳体诗。
  中唐诗人的交往、唱和真正形成高潮,是在元和之后的长庆至开成年间。这一时期,由于党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少当年曾积极参与政治的文人纷纷退出政坛,东都洛阳便成了他们的闲散之地,而白居易乃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时而与刘禹锡、裴度等人“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新唐书·裴度传》),时而与远近诗友庚答酬唱,就中与刘禹锡、令狐楚、崔玄亮等人的唱和尤多,诗的内容则以叙写闲情雅趣、思念问候为主,很少再有昔日的政治热情了。此外,刘禹锡与令狐楚、崔玄亮、李德裕也频频唱酬,一时间蔚为风气。仅以此期编成的酬唱集来看,就有刘、白的《刘白唱和集》,白、刘、裴的《汝洛集》,刘与令狐楚的《彭阳唱和集》,与李德裕的《吴蜀集》,等等,这里需要一提的是令狐楚和崔玄亮。令狐楚(766~837),曾任宰相,长庆以后,历任节度使之职,存诗五十馀首。崔玄亮与白居易同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州刺史等。存诗二首。现录二人唱和诗各一首,以见一斑。令狐楚《春思寄梦得乐天》:
  花满中庭酒满樽,平明独坐到黄昏。春来诗思偏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
  崔玄亮《和白乐天》:病馀归到洛阳头,拭目开眉见白侯。凤诏恐君今岁去,龙门欠我旧时游。几人樽下同歌咏,数盏灯前共献酬。相对忆刘刘在远,寒宵耿耿梦长洲。

段承校

【摘要】:元白唱和诗继承了和意唱和的传统,也开创了和韵唱和的新天地。次韵唱和主要是元白在贬谪地的遥相唱和。将赠答诗的内容特征和分题拈韵联句的形式特征融合改造成次韵唱和诗,开启了诗人间相互异地唱和的新的形制规范,打破了传统唱和诗的时空条件的诸多限制,为文人艺术化交往确立了新的范式,这便是元白次韵唱和的诗史意义。


名词解释“元白唱和”
【摘要】:元白唱和诗继承了和意唱和的传统,也开创了和韵唱和的新天地。次韵唱和主要是元白在贬谪地的遥相唱和。将赠答诗的内容特征和分题拈韵联句的形式特征融合改造成次韵唱和诗,开启了诗人间相互异地唱和的新的形制规范,打破了传统唱和诗的时空条件的诸多限制,为文人艺术化交往确立了新的范式,这...

白居易倡导了什么运动
所谓唱和,是指诗人之间相互作诗应答,交流文学观点与情感。白居易与元稹的交往成为当时文学界的盛事。他们共同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强调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反对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这种文学观念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二、元白唱和的特点 元白唱和以写实为主,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白居易的诗...

元白唱和
白居易和元稹情深义厚,长有歌诗互唱,咱们通过他们的唱和,来感受一下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元稹:“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白居易:“桐华半落时,复道正相思。”白居易:“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元稹:“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白居易:(给元稹寄药)“且图遥慰病中情。”元稹:...

名词解释: 汉赋: 魏晋风流: <<水经注>>: 元白唱和诗: 元杂剧:
元白唱和诗 交游唱和不仅是元白诗派形成的重要背景,也是促使元白诗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元白唱和诗是元白诗派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太长了,请参见《元白唱和诗概论》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4732 --- 元杂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

元稹白居易唱和诗集是什么
刘禹锡诗197首(含残句);联句诗13组;三位诗人写的序文共七篇。按唱和诗计:元白唱和11组,元、白间有唱无和或有和无唱的共有104首;刘白唱和152首,刘、白间有唱无和或有和无唱的共有74首;另有元刘唱和3组,元、刘间有唱无和6首;还有6首诗白居易悼(怀)念元稹、刘禹锡的诗 ...

《元白次韵诗》(编年汇征)序言
元白唱和诗的数量、质量、影响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次韵诗。所以卞孝萱先生论断:次韵之体,成于元、白。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的次韵唱和诗也很多。但皮陆的人生经历和才情没有元白的跌宕和华美,所以影响力也要小了很多。所以好诗必须要有生活,不能为诗而诗。成就元白次韵诗的,...

古代文学38:元白诗派的崛起!
当追求通俗的自觉审美要求和杜甫诗中的写实倾向结合在一起时,诗坛从此开始改头换面,通俗话的诗歌成为时代风尚。张籍和王建是较早从事乐府诗歌创作的诗人。张籍是苏州人,性格比较好,一生交游广泛,上与韩孟交好,下与元白唱和,与韩愈关注最为密切,为韩门大弟子,但性格更接近白居易,为人平易通脱...

卢氏县15054898017: 通江唱和是什么意思?
闾振倍美: 元稹、白居易分别被贬通州、江州后,虽然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 酬唱不绝,即所谓'通江唱和',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 元、白此期的唱和诗多为长篇...

卢氏县15054898017: 白居易是什么派的诗人 -
闾振倍美: 白居易属于元白诗派 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他们开创了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并在当时广为流传,谓为“元和体”. 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又以讽喻诗和元稹的绮靡诗为唐代文坛的奇葩.白居易:他的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诗人

卢氏县15054898017: 白居易与元稹一起倡导了什么运动? -
闾振倍美: 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世人常把他们并称为“元白”.他们开创了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并在当时广为流传,谓为“元和体”.

卢氏县15054898017: 白居易元稹是什么派诗人 -
闾振倍美: 元白诗派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们并称为“元白”.他们开创了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并在当时广为流传,谓为“元和体”.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又以讽喻诗和元稹的绮靡诗为唐代文坛的奇葩.

卢氏县15054898017: 唱和的解释 -
闾振倍美: 诗词术语.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唱和本是指唱歌时一方唱、彼方和.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以诗词赠答的代词.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甲方赠乙方的诗词,乙方根据甲方所内外交赠诗词的原韵写来回 答,唐代白居易、元稹二人这种依韵唱和的诗颇多.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所赠的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唐代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诗就属这一类.

卢氏县15054898017: 白居易和元稹共同发起了什么运动 -
闾振倍美: 白居易和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这是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卢氏县15054898017: 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并称为什么与什么 -
闾振倍美: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刘禹锡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1、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

卢氏县15054898017: 唱和是什么意思 -
闾振倍美: chànghè 诗词术语.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唱和本是指唱歌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以诗词赠答的代词. 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甲方赠乙方的诗词,乙方根据甲方所内外交赠诗词的原韵写来回答,唐代白居易、元稹二人这种依韵唱和的诗颇多.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所赠的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唐代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诗就属这一类.

卢氏县15054898017: 唱和的意思 -
闾振倍美: 唱和的意思: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简单地说就是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唱和:[ chàng hè ] 引证解释:1、歌唱时此唱彼和.《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

卢氏县15054898017: 元曲三要素指的是 唱和什么还有什么? -
闾振倍美: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