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论述孟子的王道与孔子仁政之联系?

作者&投稿:闵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关系?~

二者是继承发展关系,孟子的仁政是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扩展资料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系统论证并完善了它。
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思想,但他主要论述的是仁、礼的思想,他往往将仁和礼连起来谈,可以说仁礼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
当然孔子在仁礼之外还讲了智,也讲过仁智勇三种人格,但是孔子没有把仁义礼智连起来说。孟子把仁义礼智连接起来并用,而且做了系统阐述。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政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李宗桂:健全今日文化肌体 仁义礼智可供营养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对后世影响最大、到现在也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仁的思想。我们知道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时说:"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还有一说是"他主张以德治民"几个字。这两种说法,都是把仁作为政治学范畴来讲。现在学术上在继承原来历史教材讲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对‘仁'有许多解释,如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要是伦理学意义上的,怎样做人与调节人际关系才是仁的思想的核心。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同情心,他假设说: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和这个小孩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着在乡邻朋友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小孩的哭声才这样的。因此,他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由见人危难油然而生的同情心推论出人先天具有"四心",把道德提升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端就是端萌,孟子认为人就像拥有四肢那样拥有天赋的道德萌芽。沿着"四端"发展下去,就能与仁义礼智连为一体。
孔子把伦理学范畴的仁推广到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把政治和伦理结合起来,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孔子开创了中国伦理政治之先河。然而"仁政"作为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的概念,是由孟子首先提出来的。孔子没有提出过的,而孟子多次使用仁政一词。按照思想自身发展的逻辑,从纵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横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从他的人性理论发展而来,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实行于政治方面,就是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有时也称"王道"、"王政"等等。由于所处的具体历史时代不同,社会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孟子的仁政思想比孔子的德政有更多具体的内容。

1、孔子德政和孟子仁政的目标都是重建社会伦理秩序。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讲“正名”; 孟子讲不“遗其亲”、不“后其君”, 讲“尧舜之道, 孝弟而已矣”。《中庸》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伦为“天下之达道 ”。在儒家理念中, 五伦既是每个人, 也是家、国、天下共同的存在方式, 从个人到家、国、天下, 离开这五种伦理关系都不能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因此, 社会伦理秩序的建
构和维护从孔孟开始就是儒家治道一贯的根本问题。
2、在孔孟思想中,仁即德的内涵,因此二人都把仁德视为“为政”的根本要素,这是二者之所同。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的“政”是指法制禁令, “刑”指刑罚, “政”、“刑”都是强制性的规范, 只能制约民众外在的行为,不能养成内在的羞耻心、价值观, 人们不违背规范, 只是规避可能受到的惩罚, 并不认为违背规范是可耻的,“道之以德” , 是通过为政者道德人格的魅力与其德行的感召, 兴起民众为仁向善的心志, 在内在心志的驱动下,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效法为政者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齐之以礼”是通过礼乐的教化、规范功能, 使社会推崇的道德伦理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内心, 养成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孟子说: “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 他认为“以力服人”只能是暂时的, 并且还会在人们心中积聚不满情绪, 一旦有机会, 就会爆发为反抗行为, 破坏社会秩序。“以德服人”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无论力之大小强弱, 都会自觉自愿地效法为政者的价值导向, 遵循社会伦理规范。
孔孟一致认为社会伦理秩序的建构和稳定不能靠外在强制, 只有在人们内心道德意识的自觉驱动下养成的、自动自发的行为习惯才是最可靠的, 在位者的德行则是全社会道德意识自觉和伦理行为习惯养成的价值之源。


比较论述孟子的王道与孔子仁政之联系?
1、孔子德政和孟子仁政的目标都是重建社会伦理秩序。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讲“正名”; 孟子讲不“遗其亲”、不“后其君”, 讲“尧舜之道, 孝弟而已矣”。《中庸》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伦为“天下之达道 ”。在儒家理念中, 五伦既是每个人, 也是家、国、天下共同的...

孟子行仁主张的王道及霸道分别有怎么样的特点?
孟子行仁政的主张是在比较王道与霸道两种对立的统治策略之后形成的。他指出,王道的特点是以德服人,霸道的特点是以力服人。这两种策略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因此,采纳王道、实行仁政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得到长治久安。

孟子的“王道”与“仁政”学说.是怎样的
仁政是王道学说的中心思想与先决条件,孟子不断地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上进行探讨。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也把孝作为“仁政”的根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他指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守身...

孟子的王道与仁政思想与王通的仁政,王道思想有区别吗?区别在哪?_百度...
(一)思想背景不同。孟子和王通处于不同的时代,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数学家、就一家,而王通是隋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不同的时代,决定了二者思想背景的不同。(二)王道思想不同。虽然二人都主张实行或恢复王道政治,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唯心主义特征,而王通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孟...

孟子的“王道”与“仁政”学说。是怎样的啊
减轻人民负担,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丰衣足食,虽死无憾,这就是“王道”。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最清明的社会政治;二是比较完善的伦理道德。前者是其主要部分,孟子曾反复地进行论述。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王政”。孟子的答案是:“……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

论述孟子的“王道之始”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体现了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庄子说:“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雀可攀援...

孟子的“王道”与“仁政”学说。是怎样的啊
减轻人民负担,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丰衣足食,虽死无憾,这就是“王道”。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最清明的社会政治;二是比较完善的伦理道德。前者是其主要部分,孟子曾反复地进行论述。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王政”。孟子的答案是:“……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

如何理解孟子在《梁惠王上》的强国主张?
孟子是儒家思想学派的传承者,他继承了孔子的仁爱的思想,并且将其延续,且推崇仁政。其在《梁惠王上》主张的就是:王道理想和推行仁政。王道理想指的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最高位;推行仁政指的是发展农业、经济和文化。所谓王道理想,即孟子想要梁惠王不要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是应该事事以老百姓的...

孟子的"王道"与礼记的"大道"有什么区别
"王道"是减轻人民负担,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丰衣足食,虽死无憾,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最清明的社会政治;二是比较完善的伦理道德。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

孟子的思想:行王道、民贵君轻和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

建平县13534498917: 比较论述孟子的王道与孔子仁政之间区别? -
产妹斯诺: 在儒家学说中,孟子向来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嫡传,孟子对孔子的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在治道观上也是如此.治道即治理之道,为政之道.在治道观上,孔子主张施行德政;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孔子德政与孟子仁政的异同. 相同点: 1、孔...

建平县13534498917: 《孟子》和《孔子》的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产妹斯诺: 他们的政治思 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主张“仁”的思想,但由于他们身份背景以及所处时期的不同,其具 体的政治思想观念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但是从主流方面讲是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虽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但是孔子以后儒家发生了分...

建平县13534498917: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有什么价直与意义,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观点.(要求300——400字) -
产妹斯诺:[答案] 概括孟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并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谈谈孟子思想之于现代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一、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

建平县13534498917: 论述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仁政思想.(包括仁政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它的价值意义) -
产妹斯诺: 在我国封建时代,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几乎成为儒学思想的代名词.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学历史...

建平县13534498917: 孔子的德治与孟子的王道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
产妹斯诺: 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但本质上孔子有着十分牢固的等级思想,他所强调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而孟子继承了他的思想,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建平县13534498917: 孟子提出的主张与孔子的仁有何关系 -
产妹斯诺: 孟子,有一种说法是子思(孔子孙孔伋)的弟子,在朱熹的《中庸章句序》里称孟子受业于子思,而子思受业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所以也说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虽然儒家传统中,他们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建平县13534498917: 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 -
产妹斯诺:[答案] 仁政的理想最终指向了“王道”,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孟子在其著述中精辟地阐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建平县13534498917: 与孔子的仁政思想相比,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特点 -
产妹斯诺: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孔子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而孟子同时提出了自然持续利用的思想.

建平县13534498917: 孟子对孔子的“仁”字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
产妹斯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

建平县13534498917: 孟子的“仁政”对孔子的仁学有那些发展? -
产妹斯诺: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