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事。例如,曹操官渡之战,韩信背水一战。知道的都举出来,外国的也可以。择优给分。

作者&投稿:舒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军事~

  魏延魏延(?-234)字文长,义阳(今信阳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死后,魏延因被陷害谋反而遭杨仪一党所杀。
  [编辑本段]魏延 - 个人档案
  蜀汉名将,字文长。初随刘备作战,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称王后受封汉中太守,后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将军,曾经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之计”,但没被采纳。魏延为人孤高,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这个“叛逆”不是古代意义上的谋反,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个小孩子挺叛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毁栈道、攻击杨仪。最后被冤枉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官至: 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 凉州刺史 汉中太守 前军师
  赐予假节
  相貌:面如重枣,目若朗星
  性格:骄矜高傲、忠诚
  子:魏容、魏昌
  [编辑本段]简明历史传记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魏延(王心海饰)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于杨仪,魏延因持功心有不甘而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
  [编辑本段]《三国志·蜀志·魏延传》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三国志11中的形象)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魏延(三国志10中的形象)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陈寿: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徐澄清:《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这一说,为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这就须从历史本来面貌来辨其真伪。这里我只就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之悲剧发点议论。
  杨戏:“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三国志·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我觉得LZ必然不是问互相比较的军力,不然肯定是倒序,科技在发展。
所以我就说说在当代的实力:
1、秦必然第一,一统天下不说,光杀人就几乎杀了500万的他国军事。当时的政策是用敌人的头颅换公爵,所以秦军个个是杀人魔鬼。
爆发力极强,但疲软时易被灭。

2、清实则第二,爱新觉罗这个民族是很恐怖的,打明朝的时候,从一个数百人小部落,统一北方,再一统全国,可见其勇。部队军制很先进,分八大旗,还分牛录。至于清末被虐,纯属武器问题。
军制极优,稳扎稳打,但还是有少数民族的野劲儿,守城不足。

3、汉第三,继承秦朝,且汉武帝时期是多么威武,汉末群雄起义也可看出其雄伟。
上乘秦朝,实力不俗,然因汉代开始出现南迁现象,所以兵力各地不均,实力也不同。

4、宋第四,其实宋很强的,要知道面对辽、金、蒙古国这种少数民族,是很难打得,更何况宋还并非完整的国家。宋朝的士兵素质很高,进退有度。所以才能延续这么久不被灭。说宋弱的,不过就是因为觉得宋统一不了全国而已。
战斗素质高,但是保国尚可,扩张却难。

5、唐第五,唐朝真不强,重视的是经济。取代隋那是各地分争,最后自己得了块最大肉而已。
一个小小的安史之乱就不行了,可见一斑。
国富民安,导致军力下降,个个怕死。

6、明最后,垃圾之国,好皇帝除了第二个就没了,乞丐开的国有什么可说的。灭了元那是因为民心所向,电视剧里都把明搞成邪教了,这点邪教能有什么好军队?最后被清一个小部落给灭了,就是吴三桂不开城门也照样消失。
杂七杂八的杂牌军,实在不可恭维。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李靖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 20万——60 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中国古代四大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和巨鹿之战。
其他以少胜多的战例:
温泉关战役第一战+第二战列奥尼达300人——薛西斯 上万军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一说4.5万)——17万(一说70万)商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武、伍员、磕闾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10万——24万 全歼
鄢郢之战 白起 7万余-----楚国举国之兵(一说35万) 全歼35万
即墨之战 田单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20万——60万 大败燕军
巨鹿之战 项羽6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全歼阵亡20余万
井陉之战 韩信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3千——数万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3万——11万 歼8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7000——10万(一说3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彝陵之战 陆逊5万——9万(本军四万,援军五万)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8万——97万(一说87万) 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钟离之战 韦睿、曹景宗 20万——数十万 北魏死伤被俘30万
邺城之战尔 朱荣 7千——30万
北伐之战 陈庆之 七千——50多万 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沙苑之战 宇文泰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8千——10万 全歼敌军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5万——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一说2万)——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六合之战 赵匡胤2千——2万 歼5千
和尚原之战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3千——11.5万(骑兵15000,步兵10万),大败金军
八盘山 岳飞8百(精兵)——10万,大败金军
陈家岛海战 李宝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崖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20万——60万 水战,全歼陈友谅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80人——800人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1.7万—— 6万 击退后金军,炸伤努尔哈赤
贵阳之战王 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黄桥战役新四军 5千——1.5万 歼敌1.1万人
苏中战役解放军 3.3万——12万 七战七捷,歼敌5.3万人
淮海战役解放军 60万——80万 歼敌55万
希望能帮到您,求采纳。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陈庆之攻北魏之战--7000人对抗北魏数十万鲜卑骑兵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夷陵之战,淝水之下战,马陵之战,巨鹿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的两长战役是什么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

中国的历史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五胡十六国时期,基本完成北方 统 一的前秦与盘踞江左的东晋政权于公元383年在淮南淝水展开了一场“规模惊人”的大战。这是一场北国勇武雄健之风与江左雍容散淡之气的世纪对决,也是一次决定五胡时代 中国命运的交锋。这...

历史上朱棣是怎么以少胜多击败李景隆的?
真定之战(1399年)后,燕王在中秋夜趁南军(朝廷军队)不备,冲出雄县,一举歼灭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在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耿炳文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说耿炳文军败,又命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任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和燕军作战。李景隆本为纨绔子弟,向来不问战事。九月,李景隆来到德州,收集耿炳文的...

历史上一般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历史评价如下: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

长勺之战背景是什么?鲁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战胜齐国?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非常经典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鲁国仅有3万军队就战胜了齐国30万大军,实在难以想象鲁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如果鲁国能用3万人就击败齐国,那齐国凭什么还能称霸那么久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长勺之战的背景,还有鲁国究竟是靠什么打赢这场实力如此悬殊的战役的,一起来看看...

以下所列,哪些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淝水之战,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军进攻的著名的战略决战。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

韩信三万打二十万以少胜多 2000年来为何无人敢用
因此按照韩信的计策是很难成功的,即便是韩信自己又面临同样的局面,他也不见得会打第二次,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军事家。这虽然是《史记》上记载的事情,但这种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一直被后人传颂,一来赞叹韩信的兵法,二来称赞韩信的魄力。

中国古代有哪些神机妙算的战争?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

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曹操兵力为什么比袁绍少得多?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义,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时曹操与袁绍双方的实力对比:1、兵。曹操只有7万军队,而袁绍却有70万大军,军力之比是1:10,曹操明显处于劣势。2、将。曹操身边有张辽、徐晃、夏侯惇、曹洪等。袁绍身边有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蒋奇等。3、谋士。

一帮青年引发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赤壁之战
一帮青年引发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这场生死大战有啥玄乎的呢?历史记载,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年秋天,曹操(155年—220年)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182年-252年)进逼。大军...

杞县14785386243: 东汉末年,曹操曾参与过两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们分别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负,试分析其中原因 -
法都桑姜:[答案] 官渡之战曹操军胜利的原因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

杞县14785386243: 中国古代历史上六大以少胜多的战役.简略一点.(内容不要太多,或者直接列出六个名称,不加备注). -
法都桑姜:[答案] 我只说改变历史的吧 巨鹿之战 项羽VS秦国 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赤壁之战 曹操VS孙刘联盟 夷陵之战 蜀国VS吴国 淝水之战 东晋VS前秦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杞县14785386243: 以下战役属于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①官渡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鸣条之战 ④赤壁之战. -
法都桑姜:[选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杞县14785386243: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 -
法都桑姜:[答案]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m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

杞县14785386243: 你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请分别写出他们的交战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 -
法都桑姜:[答案]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秦军),大败秦军主力、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袁绍),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

杞县14785386243: 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柔克刚,请再举几个这样例子 -
法都桑姜:[答案]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 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杞县14785386243: 中国古代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交战双方和时间, -
法都桑姜:[答案] 很多啊 举两个三国时期的列子 赤壁之战 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名称: 赤壁之战 地点: 赤壁 时间: 建安十三年...

杞县14785386243: 求三国时期以少胜多战例
法都桑姜: 在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三个: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其中,前两个都与曹操有关: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

杞县14785386243: 你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
法都桑姜: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秦军),大败秦军主力、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袁绍),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