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一篇作文

作者&投稿:独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作文字数原文片段~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洪武大帝》
有一张图里面的内容。
你为啥不自己网上读呢,下面有张图是可以直接在线看的
你自行搜一下一找就找到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作文800字]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作文800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历史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有无数个演员,有动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台,就有人承包,恐龙灭绝后,人类就承包了这个舞台。亿亿万万个人都在台上出演过,有的人被历史记住,他的光荣事迹也呗刻在了历史长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这急流漫无目的漂浮着的无根草,被冲刷掉,被无情的忘记,但他们也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台上的一个演员,历史的参与者,至少,他们活过。
  大江东去浪淘尽。
  朱元璋,朱棣,刘基,胡惟庸,常遇春,蓝玉,张玉,郭子兴,汤和,李善长,陈友谅,宋濂,王保保,徐达。。。。。。。
  上面这些人,他们斗争,斗争,再斗争,最后只能有一个人到达权利的巅峰,实在是残酷,只有一个人的游戏是孤独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风怒涛之势,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国皇帝的伟大转变,统一了泱泱天朝,是那个时代的超人,传奇由此开始。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
  王守仁,张居正,徐阶,于谦,刘瑾,王振,魏忠贤,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焕,李自成,吴三桂,努尔哈赤,皇太极,丰臣秀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戚继光,郑成功,唐伯虎,杨涟,杨慎,杨廷和,汤显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卢象升,张献忠,李时珍,罗贯中,解缙,海瑞,方孝孺,李梦阳,严嵩,大阉之乱五人众,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作文800字》。(排名不分先后)
  这些人,都曾是权倾天下的人物,勾心斗角,战场厮杀,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学圣人,有些是内阁首辅,有些是贪官巨恶,有些是外邦蛮夷,还有些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可如今,安在哉?无论他们是与非,都无所谓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后的笑谈,只能是对于英雄悲壮的无奈之笑,是对于英雄悲壮的感叹之声!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初一:王圣澳

当年明月当年明月 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据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法律专业,他用通俗浅显甚至娱乐化的手法重述、重写历史,引发出一场“感染”者高烧不退的“读史热”,已经成为近几年国内文化界的一大奇观,也引起了不少争议。继易中天之后,网上新冒出来的一个名为“当年明月”的写手最近人气高涨,他撰写的历史长文《明朝的那些事儿》自三个月前在博客上连载至今,点击超过百万,被出版商看中2006年正式出版。有人说,如果讲易中天的历史研究是学者草根化的话,那么《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它的走红使得对历史的评说回到了草根自己的手中。2009年当年明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当年明月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千万册,为改革开放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十五套书之一,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权谋之术、战争之策、诡计之术大饱人胃口。 历史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当年明月和他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得到的显然也并不是鲜花。网上围绕当年明月的争论、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被人喜爱、被人热捧同时又被人批评、抨击的著名网络写手,成为我们的年度新锐写手候选人,实至名归。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狂飙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中国文学家欧发伟指出,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
截止到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由当年明月在新浪的博客陆续推出)已经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五部,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了两部。 明月著作明朝那些事儿一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年9月 明朝那些事儿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1月 明朝那些事儿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4月 明朝那些事儿四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9月 明朝那些事儿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8年3月 明朝那些事儿 六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年11月 明朝那些事儿 大结局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年4月 销量突破千万册,被称为销量传说和奇迹。

明朝那些事儿2明朝那些事儿3明朝那些事儿4明朝那些事儿5明朝那些事儿6《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编辑本段]写作风格
当年明月一名法律专业出身的年轻公务员,在博客上胆敢重写明朝兴亡史,引来无数网民聚集到他的周围,访问量竟超过2.2亿,引发了又一轮网络历史小说阅读热潮。他的百万大作《明朝那些事儿》令许多史学界教授都瞠目结舌。当年明月白天做海关公务员,晚上在家里写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对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兴衰的全程解说,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为什么当年明月的博客会如此火爆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缘由。一是建立了博客的独特风格。
博客是促进学习、记录收获、共享知识、交流看法、练习文笔、宣传自己的交流平台,但当年明月在他的博客从来没有谈及个人隐私或生活细节,执着的发表《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长篇连载,全部是新作品连载,并以每天2000字的速度更新。这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也是令人没有想到的。
二是开创了历史的第四种记录方式。
记录历史通常是史记、教科书、戏说三种方式。当年明月在历史和小说、正史和戏说、历史学术和影视历史剧的结合上找准融合点,以白话历史、好看历史的理念,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鲜活的写法,用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笔法,加入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多种手法,并穿插了很多幽默,有时还运用了一些无厘头的语言,以及流行歌曲的歌词,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做到真正的“好看历史”。这类文章,这既不是正史,也不是小说,按当年明月的说法,叫趣味史学,也有人把它称为通俗历史或心灵历史,也有的把它当作札记,还有的认为是通俗版的明朝通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
三是迎合了当代人阅读历史的口味。
在这个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流行的时代,如果仍然使用二十四史的写法和论述,相信看的人不会很多,至于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百姓根本不看。而要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就必须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当年明月的文章像在给你讲故事,喜欢读它的人群会特别宽泛,使不看历史和长篇的人也愿意看,即便是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的人也能够看懂、喜欢看,地球人都能看懂。在他的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每个章节都在结束时设置一个悬念,很是吸引读者。文章的中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也满足了国人的胃口。文章风格轻松明快、语言调侃,力求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让读者看得轻松,使人感觉历史很精彩,历史也很好看。历史学者彭勇他评价《明朝那些事儿》是比较有趣的普及书,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也有趣。
四是填补了明朝白话历史的空白。
对历史个人化、个性化的解读,拉近了大众与历史的关系,使关注历史的人越来越多。《明朝那些事儿》赢得网友喜爱的法宝主要在于这是一本正说历史,每一个细节和事件都遵循着历史的由来和发展,没有恶搞或戏说,起到了普及明史的作用,可做明史普及读物。
五是修正了人们对明朝历史的误解。
只有有民族自豪感的民族,才会热衷于谈论自己的历史、研究自己的历史,是所谓盛世修史。很多人对明朝有不少误解,认为这个王朝腐败、宦官当政、皇帝无能。人们通过读《明朝的那些事儿》后,你会发觉,明朝确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如郑和、唐寅、王守仁、董其昌,还有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末风气开放,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封闭、禁锢。
明月的历史观
如果有一天,史记的文言文版畅销,我觉得才真正说得上是喜欢历史。 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是历史观。 要懂得历史其实只有四个字——感同身受。要知道历史上的人物、事件,那都是发生过的,不是忽悠人的。另外,历史也不是所谓白话文翻译过来的历史故事。在我看来,大多数都是血淋淋的,如果能明白这一点,不能说是真懂,起码也是开始懂了。 传统文化也好,历史也罢,都是让人比较难以理解的,关键问题是,讲述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可能保证讲述的内容真的能让人接受。 第一个条件是你要真懂,如果没有真懂,就难以做到以小见大。第二个是你要有讲述的技巧和方式。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就不用做市场调查。 年轻人迷上历史,往往不是因为喜欢历史,而是因为现实。因为现实太残酷,看上去似乎渺茫,所以才回头看。有一天,如果没人回头看,没人迷茫了,那么历史的作用,就真正地完成了。所以历史也好,传统文化也好,都适应现实而生。现实需要它们,它们就出现,现实不需要,它们就冷淡。强迫是无用的,吸引也是无用的。 同样看历史,为什么有的人写出很深刻的东西,有人写的很浅薄。照抄没有用,为什么?就看你对历史的感悟力和了解。 史书上一句话,我可以看到真实的历史几十年。
异类明月
“我是个异类。”这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在接受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这个学法律出身的27岁武汉小伙子,白天在广州一家单位做公务员,晚上则在家里写“明朝那些事儿”。 自从今年3月10日把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儿》放到网上以来,明月的博客点击率超过2.2亿人次。迄今为止,他已写完《明朝那些事儿》共七部,并已结集出版。 因为喜欢当年明月的叙事风格,一大批网民因此聚集到他的周围,成为了“明矾”,这其中包括大学教授、7岁小孩和60多岁的老太太。 这样的传奇,有理由让当年明月胆敢声称自己是“异类”。 他还有一个异人之处在于,他接受了40多家媒体的采访,却从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因为“写作时的明月不是我,现实中的我是一个心存杂念的人”,他坚持把晚上的明月与白天的自己区分开来。 〖记者评论〗 对于他来说,文字是有感情的,感情酝酿到一定程度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好看,不需要太华丽的词藻。 严格地说,对当年明月的访谈实际上并不像一次采访,他不是一个肯一板一眼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于是我们的对话就变得更像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侃大山。不仅放任自己“出口千言,离题万里”,明月甚至还怂恿我不要按照采访提纲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他坚信“世界上最难写的就是命题作文”,而当我问到写历史是不是类似于命题作文时,他急了,赶忙声明写历史不是命题作文。他的理由是,虽然历史早已定格,但“能把大家本来已经知道结局的事情写得惊心动魄,写出悬念,这样才显得出你是不是高手,才显得出乐趣”。当然,他的论据就是他自己,很鲜活也很充分——《明朝那些事儿》受欢迎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嘛。最后,明月以一句不无得意的话作为总结陈词——“这个就是水平,这个就是难度!”
看“不好看的历史” 为了写“好看的历史”
问他为什么要写《明朝那些事儿》,明月给了我一个不太令人信服的理由:“为了图个乐。”要知道为了给期待着的读者一个交代,交出那一两千字的内容,他几乎每天要从晚上7点开始写到11点多,不仅要构思情节,更要花大量的时间查资料。这些资料,可都是他深恶痛绝的“不好看的历史”:文言文、流水账、大事记。明月自己也承认,那种阅读感受堪称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写?明月说得状似很无奈:“我不是为了写而写,我是为了兴趣而写。偏偏我对历史感兴趣,没办法呀。” 写出“好看的历史”给大家看,是当年明月的一个梦想。从4岁开始读书,明月对于传统历史典籍枯燥乏味、过于简洁而没有表现力的描述一向不以为然;而他知道,历史本身是鲜活而精彩的,他要调转历史表情与现代审美的时差,把精彩生动的历史呈现给大家。为了这个梦想,一个27岁的年轻人放弃了下班后几乎所有的娱乐,埋头在故纸堆中,写他所说的“好看的历史”。 明月对自己写历史的要求可不低:“既要严谨又要好看,有情节有悬念,有调侃有幽默,还要有心理分析,要把人物写得丰满。”这个标准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所以每天那一两千字,他写得可是相当不容易。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每天等着看他的文字,这对总是怀疑自己毅力的明月既是很大的动力,也是一种压力——虽然明月始终想为自己留条后路,至今不肯保证能写完明朝300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么多人的监督下,他要半途而废,恐怕也不太容易呢。 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直在网上更新和流传,不管在天涯还是后来挪窝到新浪,他的追随者只见多不见少,很多读者都发帖鼓励或就文中内容与他探讨。明月非常重视与读者的这种交流和互动,“与读者互动对自己很有帮助,我有时发议论比较多,读者指出来,我就会注意,以后就少发议论,内容多偏向史实。自己写作有时会失去方向,创作数量超过20万字时会对自己过于自信,会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实际上有时会有所偏离,过于抒发个人感情;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写作,读者的指正是很可贵的。”
心无旁骛去写作
凭借《明朝那些事儿》,明月声名鹊起,粉丝如云,连追求他的异性都比从前多了不少,然而除了这些外在的改变,当年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下班后回到独自一人的家中,买外卖或者从冰箱里拿晚饭,写《明朝那些事儿》至深夜,明月的心态和生活还是一样平静。明月这样剖白现在的自己:“我还是我自己,我没有变过。即使会有一时头脑发热,但是在我离开媒体关注和公众视线之后,回去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我会意识到,我还是当年那个我,还是刚开始写作时的那个我。我会经常问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开始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坚持写。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就会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放弃。” 对于明月来说,如今扑面而来的盛名其实是个意外,是他从来没有设想过的。在这一点上,明月有着令人叹服的清醒认识:“做人做事不可太有目的性,上天很公平的,它不会把写作的灵感和对一件事情执着于名利的追求同时给予任何一个人。”明月相信,只有保有一颗纯净的心,心无旁骛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对于他来说,文字是有感情的,感情酝酿到一定程度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好看,不需要太华丽的词藻。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心无旁骛的力量。他认为,写作的时候能做到心无旁骛就已经成功了。 如今,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结集成书了,销量大好。不久此书还要出繁体版,同时很多电视台争相请他去做讲座,明月的面前,是亮闪闪一条金光大道。然而问到他对将来的规划,明月却很是茫然,这个问题显然为难他了,半晌方支吾作答:“还那样吧,生活总要继续的,也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对于辞职专事写作的建议,他也果断否决,因为“知道一旦兴趣变成了工作,兴趣就消失了”。对此我只能说,研究历史久了的人,眼光果然刁钻老辣。 ————不那么一本正经的人写的
不那么一本正经的正史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再跟明月聊天,这番真正领教了什么叫做“文如其人”。明月的诙谐调侃完全融入文字和叙事中,形成了《明朝那些事儿》鲜明的风格。明月的个性成就了《明朝那些事儿》的个性,《明朝那些事儿》的个性成就了它的独特与大行其道。正如明月自己所说,“以这种笔调来写历史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一本正经的人,平时就喜欢调侃。” 交谈中不仅感受到明月的随和幽默,也深感明月的“敬业”。虽然摆明了是我采访他,但他还是知错不改地追问了我很多问题。当我因为个人隐私就这样免费泄漏而懊丧时,他及时解释说这是他接受采访时的个人习惯,因为“写作时需要刻画人物,我平常就很喜欢琢磨人……我身边的朋友都被我琢磨完了。”我不禁对那些难友们深表同情。 虽然对很多历史读物无法认同,但明月也有自己心中的“史学偶像”。他坦言自己很佩服钱穆,他认为钱穆对历史本质精辟的分析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钱穆的《国史大纲》、《历代中国政治之得失》在一系列的论据之后给出一个让人惊讶的答案,与之相比,明月毫不讳言自己的差距:“差距很大,他是着重于历史本质的东西,虽然我的书里也有这样的内容,但跟他还是相差很远。……我的书我希望它能流传很久,但是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我的书卖得很好,但是我一直认为钱穆的书虽然可能一年卖不到100本,但是100年以后,他的书还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还是会被翻出来重新出版。” 至于自己写的这些文字到底属于什么体裁,明月到现在仍然未能给出一个界定,他只是一再强调“我写的是正史”。那么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一个“不那么一本正经”的人所演绎的一部“不那么一本正经”的正史吧。
关于英雄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 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就连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这个称号。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是英雄?! 一般看来,英雄是这样的几种人: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 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 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 何解?待我解来: 我们都曾经历天真无邪的童年,踌躇满志的少年,也时常梦想着将来一展抱负,开创事业,天下之大,任我往来! 但当你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你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从来不会如同你所想的那样去进行。 于是人们开始退缩,开始畏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有人沉沦,有人消极。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时出现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刚毅果断,坚强勇敢,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风顺,那当然值得祝贺。 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让你不得安宁。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 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因为即使你一生碌碌无为,平淡度日,但当你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关于人生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关于责任
就在这一天,明王朝建立了,它将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延续二百七十六年,并将它的影响扩展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它的光辉,它的荣耀,是我们每个人共同拥有的。 它的阴暗,它的丑恶,是我们每个人共同承受的。
关于天道
而在遍览史书十余载后,我信了,至少信一样东西——天道。 自然界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有了永恒的规律,春天成长,冬天凋谢,周而复始。 人世间也一样,从它大起始,到它的灭亡,规律永恒不变,是为天道。 在史书中无数的尸山血河、生生死死背后,我看到了它,它始终在那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无论兴衰更替,无论岁月流逝。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污浊、混乱、肮脏的世界上,公道和正义终究是存在的。 天道有常,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恒久不变。
[编辑本段]《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
1.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733] 2.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736] 3.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741] 4.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应俱全才开始行动。[748] 5.这就是传说中的"官话",俗称废话。[753] 6.哭是为了发泄情绪,流泪是最为重要的,而闹事要的就是声势,低声哭没啥用,一定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最小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果。[755] 7.纵使憨直,诚然不屈,这就是明代官员的气节。[755] 8.没有竞争的完全市场只存在于理论想象之中——引自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767] 9.要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见皇帝也着实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768] 10.请大家务必相信,长得帅除了好找老婆外,还容易升官,这条理论应该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768] 11.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事实证明,一对一的政治单挑已经落伍了,为适应潮流的发展,政治组织应运而生,大规模的集体斗殴即将拉开序幕。[771] 12.人无耻到这个地步,是不容易的。[772] 13.不知为什么,这位皇帝继位十年,却一直没有儿子,原因不详,这种事向来都是绝对隐私,一般也是大娘大婶街头谈论的热门话题,换到今天也得偷偷摸摸地上医院,更何况在那万恶的旧社会。[775] 14.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780] 15.活着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还要拿去肥田![780] 16.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一摊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税、还要应付工商检查、安全检查、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 相对而言,建立王朝这笔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启动资金过高(要敢拚命),经营周期不定(没准明天就牺牲)外,只要一朝成功,就立马鸟枪换炮。从此不但不用交钱,还可以收别人的钱,想收多少自己说了算,除了你管别人,没人敢管你。因为开政府比开公司的利润更大,前景更广,所以自古以来,无数人都跃跃欲试,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朝代)。[788] 17.所谓神秘,就是搞不清,摸不透,整日捧着道经,四处搜集奇怪的材料,在烟雾缭绕的丹炉前添柴火,然后看着那炼出的鬼都没胆吃的玩意手舞足蹈,谁也不知道这帮人一天到晚到底在干嘛。总之一个字:玄。[789] 18.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一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要正常发挥水平、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793] 19.在清除敌人首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子、挖墙脚是也。[803] 20.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是不会懂得这些的,他们太天真,太幼稚,他们或许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百分,却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815] 21.什么是知行合一?答:就是知与行的合一。评:废话。[815] 22.利益,只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徐阶终于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还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816] 23.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819] 24.所谓同志,是指志同道合的人。[821] 25.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敢忽悠,什么奇迹都是可能发生的。正所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忽不了。[824] 26.这个“世代”到底有多久? 一般来说,怎么也得有个一百年吧? 一百年?那是起步价,六百年起!还不打折![825] 27.所谓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是也。[828] 28.虽然这套把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却屡试不爽,而要使出这一招,也并非凡人可行,要知道,突然之间悲从心头起,鼻涕眼泪说下就下,毫不含糊,对脸部肌肉和中枢神经的技巧控制已到出神入化之地步,百年之后,犹让人叹为观止。[830] 29.历史证明,落水狗如果不打,就会变成恶狼。[831] 30.可是在权力的擂台上,不折不扣的好人注定是要完蛋的。[831]

当年明月当年明月(原名:石悦)男,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借调北京,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2009年4月7日,作为全集结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册,已经完稿出版。

去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59861.htm?fr=ala0_1_1

很好看的一本书


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会是当年明月写出来的,而不是历史教授写出来的...
明朝的那些东西很受欢迎,但作者当时选择了沉默,敏锐的洞察力与人性的光辉,石跃的作品连续五年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近年来国内文化界的一大奇观。荣誉突然降临到这个普通人身上,引起了很多争议。虽然外界对这本书充满了怀疑,但仍难掩书的光辉——没有悲伤和死亡的感觉,...

《那些事儿》系列的书一共有哪些?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连载历史小说,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 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一篇作文
这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在接受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这个学法律出身的27岁武汉小伙子,白天在广州一家单位做公务员,晚上则在家里写“明朝那些事儿”。 自从今年3月10日把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儿》放到网上以来,明月的博客点击率超过2.2亿人次。迄今为止,他已写完《明朝那些事儿》共七部,并...

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结局讲徐宏祖(徐霞客)的故事,目的是在于提醒读者历史不是只有政治史,研究历史也不是只有以政治史为中心的分析方法。例如徐宏祖(徐霞客)的故事是文化史的内容。

介绍明朝那些事儿小说
然而当时的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的问题。二、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介绍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出生在宜昌一个普通干部家庭、曾经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截至...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 《隋朝那些花花事儿》,作者:宋文庆 《那时汉朝》,作者:月望东山,本名:王月旺 《清朝那些事儿》,作者:朱景晖 《汉朝那些事儿》,作者:飘雪楼主,本名陈立勇 很明显,这些书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明朝那些事儿》我看过,非常喜欢。其他的都没有...

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概括,明朝那些事儿 主要内容
《明朝那些事儿 7: 大结局》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在宜昌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了明朝以后就没有写其它朝代的书,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出多大风头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继《明朝那些事儿》后石悦再也没有出书,石悦并不是江郎才尽,只是真实地认识到生活的重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石悦能有一生重要的出书《明朝那些事儿》已经满足,因此在他人生30岁的转折点中,毅然归于生活再也没有出书。

圆桌派明朝那些事作者
题主是想咨询“圆桌派综艺中《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吗?”《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出生在宜昌一个普通干部家庭,曾经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截至2014年《明朝那些事儿》累计销量过千万册,创下中国图书销量奇迹。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的经历是怎样的?
当年明月,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写史高手,以一部《明朝那些事儿》重写明史,以其生动犀利、幽默诙谐的文字,将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清晰深刻、丰润圆满地还原在大家面前。从“草根”到成名,他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并成功跻身于“中国作家富豪榜”。而他却说:我其实是个特别平凡的人,我只想做一个有勇气的人。当年明月的履历...

洛浦县17698051865: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一篇作文 -
茹星怡美: 当年明月当年明月(原名:石悦)男,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借调北京,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2009年4月7日,作为全集结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册,已经完稿出版.

洛浦县17698051865: 明朝那些事儿小说读后感7篇
茹星怡美: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了从元末到清初历代帝王将相所经历的辉煌与衰败,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的勾心斗角,深宫大内的尔虞我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明朝那些...

洛浦县17698051865: 请写出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当年明月著的《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 -
茹星怡美: 可以这样说,《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是二十四(五)史后影响最大的历史题材著作,甫一问世即引起强烈轰动,抢了一把当时大红大紫的易中...

洛浦县17698051865: 明朝那些事儿(一)读后感 -
茹星怡美: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以小说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朝代的崛起. 朱元璋生于...

洛浦县17698051865: 《明朝那些事》为什么成为最畅销的文学读本?800的作文! -
茹星怡美: 概述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

洛浦县17698051865: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
茹星怡美: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

洛浦县17698051865: 历史原来很精彩 作文 -
茹星怡美:[答案] 《明朝那些事儿 陆》主要写的是明末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的兴起及袁崇焕的奋战.自从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万历与大臣们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林党随之兴起,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

洛浦县17698051865: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明朝那些事 -
茹星怡美: 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

洛浦县17698051865: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00字 -
茹星怡美: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

洛浦县17698051865: 谁能给我写一段:《明朝那些事》的书评?
茹星怡美: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文笔幽默而生动、思想冷峻而深刻,他洞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对于历史人物的行为有自己的善恶评判,他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润色修饰张扬其善,也没有把自己讨厌的人物刻意贬低舒展其恶,他讲给我们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在书的最后谈到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其实在整部书中,在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的人生历程中,他都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感悟,他说,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会丢失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但是,唯有理想和良心不能丢.读《明朝那些事儿》,可以看到一群坚守理想和良心的古人,可以看到一个坚守理想和良心的青年作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