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文人

作者&投稿:端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朝时代的文人很多,有名气的也不少。不过,名气大到广为现代人所知的郑板桥无疑算得上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假如您还不知道郑板桥是谁,那您一定对有些人常挂在嘴上的“难得糊涂”这句话不陌生吧。对了,这句“难得糊涂”就是郑板桥说的。
郑板桥的大名气并不是因为“难得糊涂”而得来的,他实际上有着过人的才华。文人画家郑板桥以画竹、兰、石见长,兼工书法诗词,所以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尤其是他的画,与金龙、汪士慎、黄慎、高翔、李鲜、李万膺、罗聘等人齐名,由此而并称为“扬州作怪”。
郑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为人狂放不羁,可小时候的他却过得并不顺利。他原本出身富贵人家、书香门第,可家境却在他出生后开始败落,3岁时母亲去世,14岁时继母也去世,而郑板桥只能跟着父亲生活和读书上。
不过,在逆境中生活的郑板桥却很争气,康熙五十二年,20岁时的他就考中了秀才,当了私塾里的教书先生,并娶妻生子,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郑板板从此迷上了画画,而且越画越好。
就此发展下去,郑板桥接下来的人生应该走顺境,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在他30岁的时候也去世了,这让此前有过阔绰生活经历,还胸怀大志的郑板桥不能再平庸下去了。于是,他辞去教书先生,带着全家漂泊到了扬州,混迹于书画界,并以卖画为生,这一混就是10年。
在这10年里,命运多舛的郑板桥遭受了儿子去世,妻子亡故和他的书画在市场几乎无人问津的霉运。不过,尽管生活如此艰难,郑板桥仍然努力作画和卖画,还保持着自己清高,在当时郑板桥的画有“三不卖”,即:不卖达官显贵;生计够了不卖;自己不喜欢的不卖。这就是郑板桥的狂放不羁。可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因为没有人买,郑板桥才故意以“三不卖”来故意来自嘲其身份的。
现实生活让郑板桥很是无奈,他只得放下画笔,再去苦读应考。雍正十年,已经40岁的他,在南京参加乡试,才得以考中举人。但这样的学识,并不能在当时求得官职。于是,郑板桥又来到镇江继续苦读。
四年后的乾隆元年,44岁的郑板桥得以金榜题名,喜中二甲第88名进士。于是,郑板桥就以他的性格炫耀:“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然而,也许是郑板桥高兴得过早,依照大清朝的《官员任用条例》,他还不能立马做官。他直到49岁时,才挣到一个小小的芝麻官,到山东范县当了知县。
于是,从44岁到49岁,在等待做官的五年时间里,受到富商资助的郑板桥,在扬州买了大宅子,还新娶了媳妇。让郑板桥更为得意的是,生活状况提升的同时,他的画忽然就在扬州书画界走俏了。登门求画求字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他所画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
更是受人欢迎。
自己的作品终于得到了业界认可,郑板桥觉得有了奔头,就两耳不闻窗外事,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之中。渐渐地,他的画技越来越精湛,在走上仕途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派风格。
郑板桥49岁时的这年,经过五年多的漫长等待和不停地努力,终于挣到了一个小小芝麻官,到山东范县当了知县。
多年的媳妇熬成发婆,接到任命的那一刻,年近50岁的郑板桥百感交集。这个康熙时期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后来成为乾隆当朝的进士,历经艰难坎坷,才混进了仕途。您说,这把年纪的郑板桥,在仕途还有光明的将来吗?
郑板桥在范县当知县四年后,被调到潍县任知县七年。这12年间,他为官清正廉明,同情分期百姓。有其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然而,心里时时装着百姓的郑板桥,后来因为“请赈”得罪了上司,遭到了严厉打击,61岁的他就愤然辞官回到故乡,在扬州以卖画为生。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的这句名言,是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写的。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得当地王员外大宴款待。王员外早就知道郑板桥的大名,一直想得到他的书画,这回见机会来了,王员外哪里肯放过如此宝贵时机。
于是,早有准备的王员外就设宴款待郑板桥,请他吃了当地的特色招牌菜——“糊涂菜”。
这道“糊涂菜”的工序很繁琐,鸡肉、鱼肉、猪肉等食材,用和好的面浆包裹起来,油锅开了好,转小火,慢慢地烹炸,直到炸到表面金黄,才可上桌食用。
郑板桥不知道这道,更没想到这么好吃,就随即向王员外问起了这道菜的菜名。王员外爽快地说这菜在当地叫“糊涂菜”,并见郑板桥吃得高兴,就赶紧向他求书画,请他题字。
于是,早就感觉到王员外有事要求的板桥,就兴致昂然地提笔写下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此后,“难得糊涂”就流传开来。
“糊涂”,是一种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的精神状态,显然不是什么好的品质。可为什么郑板桥要把它奉为处世之道,说什么“难得糊涂”呢?
原来,在郑板桥做官期间,虽然是正值所谓的“乾隆盛世”,实际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极其尖锐。清朝皇帝提防汉人作乱,采取严厉的高压政策,冤狱遍及全国。加之灾害频发,水旱连年,百姓生活十分痛苦。这些在郑板桥的《逃荒行》《孤儿行》《还家行》《悍吏》《私刑恶》等诗中都有反映。
作为一个忧国爱民的知识分子,看出了社会的弊病、民间的疾苦,而又无力匡救,有时甚至连发发牢骚也会获罪,其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郑板桥正是在这样的残酷现实面前,想要闭起眼睛装糊涂不闻世事,落得清闲。这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但也是一种悲愤绝望的呐喊。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居然要弃绝聪明而宁肯糊涂,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啊!
郑板桥把“难得糊涂”作为警句置诸座右,以便时时警惕、提醒自己,正说明他难以办到,他这样说说,只不过是为了发泄一番而已。如果他真能糊糊涂涂、装聋作哑,也就不会为了请赈救灾去与大吏冲突,闹到丢官弃职的地步了。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画家以及书法家。郑板桥在年轻时就已经名满天下,那么,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跟随省多多装修网我来看看吧!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

郑板桥是那个朝代人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郑燮(1693。11。22--1766。1。22),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

《竹石》作者“郑燮”怎么读?
《竹石》【作者】郑板桥 【朝代】清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郑板桥是哪一个朝代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郑板桥是哪一个朝代,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1、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2、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

郑板桥朝代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1693年癸酉,...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郑板桥简介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1、郑板桥朝代:清代。2、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 有什么作品
郑板桥,出生于1693年,名燮,字克柔。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他工诗词、擅文章、精于书法、绘画,尤其擅长画竹,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清代时期 乾隆 年间著名书画家和诗人。郑板桥简介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

郑板桥是什么朝代的?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郑板桥是明朝时期的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原籍浙江绍兴,后移居苏州。因其才华横溢,被誉为“东南第一才子”。郑板桥的书画造诣深厚,尤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形神兼备,被誉为“笔墨精妙,气韵生动”。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

郑号板桥文言文
板桥的诗词文章,都是出于自己的意思,说理必定归结于圣贤,文章必定切合于实用.有人说文章高超古雅而近于唐宋,板桥就恼怒呵斥他.说:“我的文章如果流传下去,那一定是清诗清文;如果不能流传,那就是它不能成为清诗清文.何必大言比于前古呢?”明清两个朝代,用八股文录用士人,即使是有奇异才能的人,也必须从这条路寻...

定西市18613059174: 诗人郑燮是什么朝代的人? -
史李盖衡: 诗人郑燮是清朝的人.郑燮就是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定西市18613059174: 郑板桥是什末时期的? -
史李盖衡: 清代

定西市18613059174: 以画竹子著称的书画家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 -
史李盖衡: 郑板桥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郑板桥造像图》(现代画家作品)郑板桥,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

定西市18613059174: 郑燮是哪个朝代的人 -
史李盖衡: 郑燮就是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清朝人

定西市18613059174: 郑夑是哪个朝代的 -
史李盖衡: 郑夑一般指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定西市18613059174: 郑燮是哪个朝代的 -
史李盖衡: 清朝的郑燮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

定西市18613059174: 郑板桥哪个朝代的 -
史李盖衡: 清朝,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定西市18613059174: 以画竹著称的书画家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
史李盖衡: 郑板桥即郑燮(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画家.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定西市18613059174: 赵板桥是哪个朝代的 -
史李盖衡: 不是赵板桥,是郑板桥,清朝人.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