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华夏族的“南进运动”是如何进行民族融合的?

作者&投稿:龙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中国南方的开发史,实际上也是华夏民族对南方被称为“蛮人”和“越人”等族群的同化史。这其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随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早期的南方族群

在秦汉至唐以前的中国历史典籍中,记载长江流域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族群,如武陵蛮、板楯蛮、豫州蛮各种蛮人、“山越”和“賨人”。为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谈谈中国早期的地方形态。历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的族群融合也是一步步进行的。夏商周时期的中国还处于城邦国家阶段,国家治理仅局限于王所在的城和城周边。城内为“国人”,城外为“野人”,再远处便生活着许多“不沐王化”的少数族群。因此,早期国家对于地方的治理,主要集中在主要交通干线的附近。翻检史书,我们不难看到,在晋、齐等传统华夏国家周边都生活着大量的被称为“夷”的少数族群。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北方况且如此,南方被成为“蛮”的楚国区域内,更是可想而知。

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争与整合,到秦、汉帝国建立后,北方的少数族群基本成为皇帝治下的蝇头小民,为国家服徭役,交赋税。而帝国南方疆域内仍有许多族群并不接受政府的直接控制。这些族群一般生活在山地,早期的技术限制了秦汉帝国在征伐过程中对于山区的统治。加之秦、汉帝国在南方设置的郡县相比北方而言,数量少而辖境大,统治基础薄弱。据复旦大学周振鹤先生研究统计,汉武帝时期,若以今天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来算,南、北方郡国数之比为3:7,而北方人口是南方的3.2倍。帝国对于南方的管控力度之弱可想而知。

帝国对于山地的少数族群,一般会赐予其首领名号,让其代行王化。但我们也看到,两汉势力不断向这些山地渗透,试图将其置于郡县的治理之下。东汉顺帝永和元年,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但《后汉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蛮人的叛乱,来抵抗华夏势力的“入侵”。不过在强有力的政府压制下,叛乱一般会被快速地平定,蛮人渐渐被纳入华夏体制,但由于这里非政府管控重心,蛮人一般只要表示服从,向中央交纳一定供奉,并在国家需要时加入国家军队一起作战即可。《后汉书》中就有“广募杂种诸蛮夷”的记载。

二、三国乱局与南方开发

东汉末年,随着北方连续的战乱,大量的人口迁往南方。尤其在北方难以扩展势力的刘备和孙权都选择了在南方立国。但孙吴和蜀汉政权都受到少数族群问题的困扰。为了进一步强化自己域内的统治服务于对外作战,向更多的人口征税以及获得更广泛的兵源,他们必须向山区的“蛮人”用兵。而在三国边境山区的那些少数族群,会受到曹魏的拉拢时叛时顺。

我们都熟悉的一个情节,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这件事,但是明确记载了诸葛亮为了稳定后方,曾亲自率军向南中地区与西南夷作战。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指出自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而孙吴面对的问题则更加复杂。我们如果细读三国史,就会发现“山越”、“武陵蛮”、“交趾豪族”一直困扰着孙吴君臣。尤其是“山越”,山越处于孙吴统治的心腹地带,孙吴从始至终都没有终止过与境内“山越”族群的作战。至于作战目的很明确,“疆(强)者为兵,羸者补户”。

汉中地区是魏、蜀两国对峙的前线,所以这里生活的巴賨人便受到重视。《华阳国志》记载 “魏武以巴夷王杜濩、朴胡、袁约为三巴太守”。曹操封巴蜀周边的賨王为太守,表示对他们的拉拢。汉中地区地理限制、势力复杂,曹魏政权由于兵力有限,视之为鸡肋。所以想借助当地的少数族群势力来牵制刘备的进军。而賨人也的确为曹魏提供了兵力协助。而襄阳地区的柤中夷,依违于魏、吴两国之间。《三国志》记载将领梅敷如墙头草一般,投降魏、吴各多次。按理说,多次背叛是魏、吴两国君主都绝对不能忍受的,但梅敷每次投降都被迅速接受且毫无处罚,令人生疑。但当我们翻检《汉晋春秋》就会发现,梅敷其实是荆州地区势力最大的柤中夷的首领,他率领的部族就在双方交战的前线。魏、吴双方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统治此地,所以拉拢当地的夷族是最务实的做法。

三、沾沐王化与依阻山险

三国的乱局被司马氏建立的晋所整合,但是西晋立国不久,便遭遇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政权内耗严重,北方的胡族乘机入侵,史称“五胡乱华”。五胡在中原地区的肆虐和杀戮,使华夏民族遭遇巨大危机。于是,华夏政权历史上第一次迁往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的协助下在南方顺利立国,保存大晋国祚。与此同时,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于是,南方本来族群与文化的多样性,在大量的华夏人群与华夏文化渗透情况下,有了巨大的变化。

东晋刚南渡之际,中原人士对于众多少数族群持排斥态度。史书记载:“中原冠带呼江东之人,但狐貉类云。巴、楚、蛮、獠、俚、楚、越,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愁皆异。江山辽阔将数千里,睿羁縻而已,未能制服其民。”此时的南方蛮人,仍保留自身文化的特征,《南齐书》记载“蛮俗布衣徒跣,或椎髻,或剪发。兵器以金银为饰,虎皮衣盾。便弩射,皆暴悍好盗贼焉。” 面对文化与生活习性的与汉人差异甚大的南方族群,东晋政府最初还是采取保守的态度,即行政名义上对其进行实行统治,各族仍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性与文化特征,过着与从前一样的生活。

但随着北来华夏政权统治的稳定,双方的矛盾又凸显出来。从东晋到之后宋、齐、梁、陈四朝,不断强化对这些族群的控制。于是,这些族群做出了两种选择,一种便是表示服从,“沾沐王化”。另一种则是“依阻山险”,进行抵抗

《隋书》 记载南朝时, “诸蛮陬俚洞 , 沾沐王化者, 各随轻重收其赕物,以裨国用”。即在政府的压力下,很多蛮族在政治上接受了政府直接的管理,向政府承担一定的义务,与汉族的户籍下的小民一样缴纳赋税,并服徭役。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蛮人距离政府的远近,政府影响力的强弱也不同,所交纳的赋税不是均等的。其区域距离政治中心越近,政府对其管控力越强,其义务越接近普通小民。当然,也有许多选择抵抗的族群,他们逃入深山,依据险要的地势,与官府抗争,躲避徭役赋税的征发。但这一般都会引来军队的征伐,导致更直接、更迅速的管理变革,国家直接在此处设置郡县,即史书所见“左郡”、“左县”,将其直接纳入汉制体系中。但我们不能以近代才产生的民族独立与自由思潮来对当时的行为进行批判,毕竟当时整个世界,各个区域都在进行血与火的民族融合。

中国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主要在北方,所以南方早期的族群多以华夏族群以外的蛮人和越人为主。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数百年的努力,华夏政权对南方的控制逐渐深入,南方渐渐纳入王化轨道。但三国乱世打破了这一进程,战乱使族群的境遇并不相同。在三国疆域内的族群,政府一般会努力将其纳入自身治理体系。而那些边境趁机壮大的蛮族,会受到各方的拉拢。八王之乱后,晋室南迁,南方第一次成为华夏政权的中心地带,所以南朝都注重对蛮人的管控。这时蛮人或主动服从,沾沐王化;或依阻山险,进行抵抗。最终,都加速了南方民族的融合与南方山地的开发,为南方的开发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上华夏族的“南进运动”是如何进行民族融合的?
八王之乱使西晋政权内耗严重,北方的胡族乘机入侵,史称“五胡乱华”。五胡在中原地区的肆虐和杀戮,使华夏民族遭遇巨大危机。于是,华夏政权历史上第一次迁往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的协助下在南方顺利立国,保存大晋国祚。与此同时,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于是,南方本来族群与文化的多样性,在大量...

历史上的楚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楚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族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汉族原称)南迁的一支,最初起源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玄帝颛顼的后人。后在上古冲突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逐渐南迁。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几次大规模南迁都是什么时期
第一次在两晋之际,先是西晋内部发生八王之乱(公元290年-公元306年),统治受到严重削弱。然后西部和北部各游牧民族恰逢严寒气候,水草难继,生活困难。所以游牧民族大规模迁向中原,就是旧史书中所说的“五胡乱华”。这又导致中原地区原住民南迁,大规模进入江南地区。第二次在唐朝安史之乱后(755-...

华夏民族简史
上海-苏南自泰伯入苏州以来就是华夏族-吴蛮杂处,后来北方战乱南逃至此的汉族人逐渐增多,超过了当地吴蛮。浙江以前属于越国,后来被华夏化的楚国灭掉,越人南溃,汉族涌入与山越(不属于百越而属于苗瑶语系的民族,畲族的祖先)杂居。湖南、江西则是汉族与大量武陵蛮(苗瑶族的祖先)、少量云梦闽越族杂居。...

从塞外胡虏到中原霸主:汉民族的血统融合
历史 上,匈奴族对华夏族一直存在军事压迫,中原王朝和匈奴的敌对状态持续,中原政权为了抵御匈奴族,修建了北方长城。长城并没有抵挡住匈奴人,他们穿越长城,南进中原,成为中原居民的一部分。秦与西汉,最重要的威胁就是匈奴族。《史记》已经有了对匈奴的记载,可见匈奴对西汉的影响。秦把各国的长城进行...

华夏族来历?
中原的华夏二族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操远古汉语中原方言,是北方远东人种。 与华族夏族东迁的同时,藏缅族群也逐渐东进南进,他们沿长江东进到湘、吴等地,同化或驱逐当地的百越族群蚩尤、楚、吴越,形成楚蛮(部分是土家族的祖先、部分融入了湖南汉族)、吴蛮;继从中原退却后,百越族群继续南退,成为苗瑶畲族的祖先...

华夏族在我国历史上是不是曾经主动侵略对外扩张?
华夏民族在大多数时候都没有进行扩张,不过在唐朝时期,唐朝军队曾经向外扩张,打垮了许多的少数民族,并且灭掉了许多小国,疆域辽阔。

中国历史上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什么人?最后去了哪里?_百度知 ...
东夷是指分布在泰山以东以南的部落,后来汉化;南麻是指南方的民族,如苗族等;西戎一般是指西部的羌族;北狄一般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大多已经汉化或者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如今的55个少数民族大多都是由古代蛮族转化而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历史上南蛮的由来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南蛮,是先秦时代华夏中原王朝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最早在先秦的时代,中原的人喜欢称自己国家周边男方的部落为“蛮”北方部落为"狄"、西方部落为"戎"、东方部落为"夷"。南蛮这个词语最早记载在周代的《礼记&...

中国历史上的“华夏民族”究竟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
后来,秦朝在统一天下的时候,向北攻击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区,往南平定了百越,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实现了大一统,从而,让中国进入到了一个真正的大统一时代。此时的领土范围则是360万平方公里左右,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最终,在秦朝的统治之下,不仅民族之间进行了大统一...

金湖县18233192839: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 -
屠陆骨力: 一)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和考古发掘,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地碰撞融合,结成联盟向东推进,战胜...

金湖县18233192839: 请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哪些人作出重?
屠陆骨力: 几千年来,在中国古代文明滋生的这块东方沃土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一些民族消失了,另一些民族又勃然而兴起.伴随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

金湖县18233192839: 华夏族是何时形成的?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是何时形成的,又是
屠陆骨力: 要梳理汉族的形成脉络,最早还是要从炎黄二帝讲起.在距今大约5 000年前,黄河... 对于华夏族的自我意识增强.中国历史也第一次出现了“夏夷之辨”,华夏族正式形成...

金湖县18233192839: 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什么时候
屠陆骨力: 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和考古发掘,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地碰撞融合,结成联盟向东推进,战胜了以泰山为中心的太昊、少昊集团,建立起号令...

金湖县18233192839: 汉族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形成的?
屠陆骨力: 汉族形成历史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

金湖县18233192839: 有关华夏族形成的历史资料 -
屠陆骨力: 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是远古汉族部落,他们是北方远东人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先后出现了隧人氏、有巢氏等部落首领.公元前5000年,黄河发了一场大洪水,华北平原的人口基本死绝,河南省淮阳县西...

金湖县18233192839: 华夏族的主体是由哪些部落发展而来 -
屠陆骨力: 华夏族,汉族的别称.华夏源于华胥,伏羲为华胥氏之子.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华”或“诸华”.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从汉朝起又称汉人.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中...

金湖县18233192839: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
屠陆骨力: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

金湖县18233192839: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屠陆骨力: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