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请问另外两个不孝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简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两个不孝指什么?~

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现代汉语解释如下:有三种行为被称为不孝,第一种是一为顺从父母之意,父母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身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赡养父母;第三种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继承香烟。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

扩展资料:
1、不孝敬父母。古代罪名之一。
形成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罪名是《北齐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即“重罪十条”。具体是指:
反逆(造反的行为)、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和宫殿的行为)、叛(叛变的行为)、降(投降敌国的行为)、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的行为)、不道(凶残杀人的行为)、不敬(及对皇帝不尊重的行为)、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的行为)、不义(杀本府长官和老师的行为)、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
隋朝《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十恶”是: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2、旧时父母丧事中用于自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孝

现代汉语解释如下:有三种行为被称为不孝,第一种是一为顺从父母之意,父母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身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赡养父母;第三种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继承香烟。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 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被认为封建思想的桎梏,进而有人说儒家灭人性,孟子没人情。云云。
因为他们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所谓过继,是指在一家人家的长久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把宗族中其他家的孩子过继到他家作为他家的子嗣;如果本族没有,就到外族过继。目的就是保证他家不断后。所以,中国的家族沿绵几十世,这个血脉链上,有多少次的过继,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而且,越是体面的家族,越是在乎有后,所以过继产生的几率也越大。
与过继并存的还有其他一些维持血脉流传的方法,比如借腹生子,比如借种。这两种情况,读者从字面上应该可以看出其含义。而尤其要一提的是,关于借种,在中国古代的不少地区,曾经有一种集体的借种行为,是每年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有大量的长久无子的妇人聚集到一起,而那里还会聚集一群准备与那些妇人交合为她们提供“种”的男人。这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就有相关的描述。可以说是极其愚昧的行为,催使这种行为的就只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孟子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夫子,并非不知变通的老道学。相似的例子还有“男女授受不亲”一句。其实在《孟子》里有人问孟子,如果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该不该给予援手,孟子说当然要给予援手。这里就不引原文了,建议求知的读者自己翻看原文。
那么孟子的话为什么会被断章取义到这种程度!我个人以为这是道学家的故意。很明显,《孟子》的文字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应该不会差到把这么简单的文字都误解的地步。所以这种误解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曲解。曲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阐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要旨。
呜呼!难怪有人说:“和尚是佛门的罪人,道士是道教的罪人,书生是儒家的罪人。”若问“何罪之有?”答曰:“明知故犯!”

《孟子 离娄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据古代当时社会背景谈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传子嗣为最严重的事。
赵岐补充: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于不义,是为一不孝。
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使其三餐无法温饱、生病无钱看医,或者无功名,不能考秀才进士求得一官半职,为家扬名吐气,是为二不孝。
3.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沿袭家火,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三不孝。
其中第三点,又延续到现代,父母亲看到孩子长大,到适婚年纪,或者儿女结婚多年,却没有子嗣,就开始着急,常常会念叨:“孩子不孝。”这也就是为何中国人一向重男轻女的原因。
参考资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index?qid=1305083014292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没有后继人是三个不孝中的最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里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种呢?




古人云:有三不孝,无后不孝。还有是什么?
一味顺从父母不管对错这是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原文: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白话译文:从礼节上讲不孝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传统解释:1、古代释无后为无子: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最早的《孟子》注释文献,它解释:“于礼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继承祖祀的子在古代社会指男子,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译文】孟子说:“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就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谢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白话文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没有后继人是三个不孝中的最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两句是什么?是什么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译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注意:这里的“后”的繁体字写法是“後”,在古代这是两个语义根本不同的字。译文: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有三种,其中以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最为严重的。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担心没有子孙,因此...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离娄上》。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译文 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有三种,其中以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最为严重的。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担心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没有禀告如同禀告过了一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确解释
释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直译为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造句 1、对老一辈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易改变。2、中国有句谚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能说明问题。3、历史上有不孝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指的是哪三种情况?
“不孝有三”所指如下。一不孝: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二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三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意思
把孟子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最不孝的,是对长辈没...

秀屿区13341194749: 什么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钞疯人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出自《孟子》,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是最不孝的,而后代的责任就是应告诉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

秀屿区1334119474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意思? -
钞疯人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

秀屿区1334119474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钞疯人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其中无后,近代多指没有为家族延续后代.

秀屿区1334119474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钞疯人乙: 有三种行为被称为不孝,第一种是一味顺从父母之意,父母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身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赡养父母;...

秀屿区1334119474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啊
钞疯人乙: 《孟子 离娄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秀屿区1334119474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下一句
钞疯人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楼上》.他的下一句是“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

秀屿区13341194749: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请问指的是哪三点呢? -
钞疯人乙: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

秀屿区1334119474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正解 -
钞疯人乙: 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译文:孟子说:“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 此处无后是指不尊重长辈就是没有尽到后辈责任.而孟子并没有说明是哪三种,并且孟子所谓之“无后”也并不是说没有后代子嗣的意思,而是说没有尽到后辈应尽的责任. 汉代赵岐《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所以没有子嗣为大一说是赵岐个人对于孟子说话的理解

秀屿区1334119474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两个是什么啊??
钞疯人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全句为:“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丛,陷亲不义;二曰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三者之中,以无后为大.”这是列入中国古代法律的. 如果有上列三种不孝的行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父母想干不仁不义的事,子女不加劝阻是一不孝.父母失去劳动能力,家里又穷,子女不想办法挣钱,是二不孝.如果没有了父母,但儿子不愿娶妻生子担负起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不能为家庭延续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秀屿区13341194749: 怎么理解中国人传统思想观念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钞疯人乙: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说的是舜帝娶了尧的两个女儿的时候并没有禀告自己的父母,这是因为他离家在外,又必须生子传承家族香火,所以他的行为是孝顺的,不是不孝.古人说不孝有三:其一、父母错误不纠正;其二、自己不努力工作致使父母生活贫困;其三、无子致使家族香火断绝.在传统观念里,家族的传承是第一重要的,也是评价不孝的最重要的标准.类比古人休妻有“七出”的说法,排名第一的就是“无子”.可见在传统观念里生子的重要.现在和古代不同了,独身主义和丁克家庭越来越多,但这种思想还是社会主流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