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科举升职最快的人是谁,他最高做到了什么官职?

作者&投稿:冶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科举升职最快的,他如何仅用6年时间就从科举状元升为副宰相?~

这位科举状元是吕蒙正,吕蒙正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有如下原因。第一就是吕蒙正个人能力突出,才华出众。第二就是吕蒙正这个人运气爆棚。第三就是吕蒙正这个人情商超高,很会讨皇帝的开心,与人为善。因此吕蒙正的仕途会如此的顺利。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做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或者靠继承官位的方式来实现的。在古代凡是可以为官的人,大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有的人出身于寒门家庭,为了能够有一个美好的将来。他们努力学习,经过乡试、会试等一系列测试。成功的当上了朝廷官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吕蒙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吕蒙正也是普通平民出身。吕蒙正是一个有思想和抱负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取了功名。并且是当年的科举状元。吕蒙正成功的经过了殿试,皇上也看中了吕蒙正的才华,给吕蒙正授予了官职。

吕蒙正当上官后,左右逢源。仕途步步高升,仅仅花了6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朝廷的副宰相,一时风头无两。后来吕蒙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成功的晋级为了正宰相。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成为宰相的时候,吕蒙正也才只有40来岁,在这样的年纪拥有这么大的成就,实在是让人非常羡慕。相比于韩愈,柳宗元等人来说,吕蒙正的运气真的是太好了。

中国的科举制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而真正创建的是隋炀帝。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隋炀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唐朝的时候,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宋朝的以后,科举制已经趋于完善,成为当官的主要手段。所以说科举制是伟大的发明改善了用人制度,下层有了往上爬的渠道。但科举也分为三六九等,有的人升迁快,有的人生前慢。
比如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分为明经和进士科,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时务策。前者只要死记硬背,后者却要真才实学。不仅如此,唐代通过了礼部的考试只是及第,吏部还要再考。通过吏部考试获得“春关”以后,才可以“持证上岗”正式成为官员。


所以说,在唐代即便是及第,依然还要考试。我们可以看到韩愈,韩愈一生考了6次才考上,而考上后,慢慢往上爬,等到成为吏部侍郎的时候,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
相比韩愈,柳宗元和白居易要好很多。柳宗元,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用了七年时间,就升迁为礼部员外郎;而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到元和三年,才八年时间,就做了翰林学士,负责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们二人都是比较快的,因为二人都是进士科出身。


从唐朝开始,进士就是高级官员的候选人。所以进士及第是万众瞩目的,他们自己也志得意满。除了用泥金帖子向家人报喜,拜谢考官参谒宰相,出席名目繁多不计其数的各种宴会。
而且到宋代,凡担任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其副使等宰相、副宰相者,基本都是进士出身。而其中升职最快的估计就是状元。
比如吕蒙正。


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34岁的吕蒙正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夺得了殿试状元。中了状元后的吕蒙正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两年后,宋太宗在亲征太原北汉政权的时候,又特意把吕蒙正召到了自己的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
之后吕蒙正又升为都官郎中,入朝任翰林学士,擢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在宋朝相当于副宰相,吕蒙正出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不到40岁。也就是说吕蒙正从高考状元到副宰相只用了6年之间,创造了奇迹。
不仅升迁快,而且年龄相对小,因为通常情况下,担任参知政事的官员,都在五十岁上下。


而吕蒙正升宰相用了十一年,这个速度恐怕是史无前例的,在整个科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就连鼎鼎大名的王安石都没办法跟他相比,王安石升任参知政事花了整整二十七年,而且同为第一等进士的文彦博,升副宰相花了整整二十年。
可见其他人,不是进士出身的升职的更慢,比如靠着蒙荫而当官的南宋吕祖谦,他在二十五岁时就靠着蒙荫而当官,不过他没看上,依然去参加科举考试,到孝宗隆兴元年,终于考中博学宏词科和进士科,拿到了双学士文凭。


按照宋代惯例,“两科皆优选,宜有以旌其能,资叙超升,是亦常典,可特授左从政郎,差遣如故”。也就是说,虽然吕祖谦不是状元,但具有两个文凭,升迁速度还是应该很快的。
但事实上呢?并非如此,在他短暂的十七年官场生涯里,先后因为父母去世而守丧六年,三任妻子及子女相继去世,又给他的精神以巨大打击,根本无心拼搏官场,直至临死前,他才做到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


所以升官不是那么容易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宰相,有多少个呢?况且以前很多都不是科举出身的,真正科举出身而做到宰相的少之又少。
科举考生的升迁速度,到了明清两朝,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进士科的一二三甲进士,若想以后升迁快,就需要进入翰林院再“深造”。一旦进入翰林院,就等于跨进了官场快车道。


比如明代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清代则有“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为之”的规定。清代名臣李光地,康熙九年中进士,进翰林,十九年即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短短十年就做了副宰相,速度不慢。但还是比不上吕蒙正。
所以综合来看,历史上既是科举出身,又成为宰相,升职最快的就是北宋的吕蒙正,其实,吕蒙正还有一个厉害之处,就是开创一个家族的百年荣光。


吕蒙正为太宗朝与真宗朝的宰相,吕夷简(吕蒙正之侄)是仁宗朝的宰相,吕公弼(吕夷简之子)是英宗朝的副枢密使、神宗朝的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吕公著(吕公弼之弟)也是神宗朝的枢密使,还是哲宗朝的宰相。吕蒙正的七个儿子也很优秀,家族人才辈出,群英荟萃,这与吕蒙正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值得一提的是,吕蒙正出身很低,出身贫寒。所以说他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绝对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中国的科举制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而真正创建的是隋炀帝。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隋炀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唐朝的时候,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宋朝的以后,科举制已经趋于完善,成为当官的主要手段。所以说科举制是伟大的发明改善了用人制度,下层有了往上爬的渠道。但科举也分为三六九等,有的人升迁快,有的人生前慢。

比如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分为明经和进士科,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时务策。前者只要死记硬背,后者却要真才实学。不仅如此,唐代通过了礼部的考试只是及第,吏部还要再考。通过吏部考试获得“春关”以后,才可以“持证上岗”正式成为官员。


所以说,在唐代即便是及第,依然还要考试。我们可以看到韩愈,韩愈一生考了6次才考上,而考上后,慢慢往上爬,等到成为吏部侍郎的时候,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

相比韩愈,柳宗元和白居易要好很多。柳宗元,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用了七年时间,就升迁为礼部员外郎;而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到元和三年,才八年时间,就做了翰林学士,负责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们二人都是比较快的,因为二人都是进士科出身。


从唐朝开始,进士就是高级官员的候选人。所以进士及第是万众瞩目的,他们自己也志得意满。除了用泥金帖子向家人报喜,拜谢考官参谒宰相,出席名目繁多不计其数的各种宴会。

而且到宋代,凡担任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其副使等宰相、副宰相者,基本都是进士出身。而其中升职最快的估计就是状元。

比如吕蒙正。


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34岁的吕蒙正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夺得了殿试状元。中了状元后的吕蒙正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两年后,宋太宗在亲征太原北汉政权的时候,又特意把吕蒙正召到了自己的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

之后吕蒙正又升为都官郎中,入朝任翰林学士,擢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在宋朝相当于副宰相,吕蒙正出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不到40岁。也就是说吕蒙正从高考状元到副宰相只用了6年之间,创造了奇迹。

不仅升迁快,而且年龄相对小,因为通常情况下,担任参知政事的官员,都在五十岁上下。


而吕蒙正升宰相用了十一年,这个速度恐怕是史无前例的,在整个科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就连鼎鼎大名的王安石都没办法跟他相比,王安石升任参知政事花了整整二十七年,而且同为第一等进士的文彦博,升副宰相花了整整二十年。

可见其他人,不是进士出身的升职的更慢,比如靠着蒙荫而当官的南宋吕祖谦,他在二十五岁时就靠着蒙荫而当官,不过他没看上,依然去参加科举考试,到孝宗隆兴元年,终于考中博学宏词科和进士科,拿到了双学士文凭。


按照宋代惯例,“两科皆优选,宜有以旌其能,资叙超升,是亦常典,可特授左从政郎,差遣如故”。也就是说,虽然吕祖谦不是状元,但具有两个文凭,升迁速度还是应该很快的。

但事实上呢?并非如此,在他短暂的十七年官场生涯里,先后因为父母去世而守丧六年,三任妻子及子女相继去世,又给他的精神以巨大打击,根本无心拼搏官场,直至临死前,他才做到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


所以升官不是那么容易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宰相,有多少个呢?况且以前很多都不是科举出身的,真正科举出身而做到宰相的少之又少。

科举考生的升迁速度,到了明清两朝,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进士科的一二三甲进士,若想以后升迁快,就需要进入翰林院再“深造”。一旦进入翰林院,就等于跨进了官场快车道。


比如明代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清代则有“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为之”的规定。清代名臣李光地,康熙九年中进士,进翰林,十九年即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短短十年就做了副宰相,速度不慢。但还是比不上吕蒙正。

所以综合来看,历史上既是科举出身,又成为宰相,升职最快的就是北宋的吕蒙正,其实,吕蒙正还有一个厉害之处,就是开创一个家族的百年荣光。


吕蒙正为太宗朝与真宗朝的宰相,吕夷简(吕蒙正之侄)是仁宗朝的宰相,吕公弼(吕夷简之子)是英宗朝的副枢密使、神宗朝的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吕公著(吕公弼之弟)也是神宗朝的枢密使,还是哲宗朝的宰相。吕蒙正的七个儿子也很优秀,家族人才辈出,群英荟萃,这与吕蒙正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值得一提的是,吕蒙正出身很低,出身贫寒。所以说他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绝对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这个人就是科举状元吕蒙正,吕蒙正这个人个能能力突出,情商超高,很会讨皇帝的喜欢,与人为善。他仅用6年的时间就成为朝廷的副宰相,后来通过努力晋级为正宰相。

历史上科举升职最快的人是吕蒙正,他最高做到了宰相。科举出身,又成为宰相,仅仅用了十一年,这个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整个科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历史上科举升职最快的人是吕蒙正,他最高做到了宋朝的副宰相,这期间只花了几年时间。


历史上科举升职最快的人是谁,他最高做到了什么官职?
所以综合来看,历史上既是科举出身,又成为宰相,升职最快的就是北宋的吕蒙正,其实,吕蒙正还有一个厉害之处,就是开创一个家族的百年荣光。吕蒙正为太宗朝与真宗朝的宰相,吕夷简(吕蒙正之侄)是仁宗朝的宰相,吕公弼(吕夷简之子)是英宗朝的副枢密使、神宗朝的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吕公著(吕...

中国历史上科举升职最快的,他如何仅用6年时间就从科举状元升为副宰相...
这位科举状元是吕蒙正,吕蒙正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有如下原因。第一就是吕蒙正个人能力突出,才华出众。第二就是吕蒙正这个人运气爆棚。第三就是吕蒙正这个人情商超高,很会讨皇帝的开心,与人为善。因此吕蒙正的仕途会如此的顺利。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做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或者靠继承官位的方式来...

科举升职最快,从科举状元升为副宰相的人是谁?
所以综合来看,历史上既是科举出身,又成为宰相,升职最快的就是北宋的吕蒙正,其实,吕蒙正还有一个厉害之处,就是开创一个家族的百年荣光。吕蒙正为太宗朝与真宗朝的宰相,吕夷简(吕蒙正之侄)是仁宗朝的宰相,吕公弼(吕夷简之子)是英宗朝的副枢密使、神宗朝的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吕公著(吕...

状元是古代科举最高荣誉,读书人考中状元后,对仕途有何帮助?
第一名升职速度更快 1.状元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进入职场之后,考生们有了新的人生发展方向,那就是制定升迁计划,一步步地升级打怪,走到更高的位置上。是否能顺利地升迁,需要看他做出来的业绩。 相比较而言,状元拥有更多被任用的机会,所以他们的才华更有机会发挥出来。有的人一身才华,但是苦于没有任何表现空间,没...

荣禄为什么能升职那么快?
并非只靠逢迎、谄媚得势。他有别于刚毅等铁杆保守派的最大之处在于,他在练兵、兴学、兴办实业等方面,是积极的,属于改革派,在晚清时期也算是有着一定的眼界和才能的政治精英分子。一方面是对西太后的忠诚,一方面又是老资格的满大臣,一方面还有才干、有眼光(和大多数官僚比),自然升迁就较快了...

海瑞在人际关系很差的情况下,是怎么做到能不断升迁的?
海瑞出生在一个家道没落的家族,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年轻的妈妈靠勤俭节约拉扯他长大。妈妈对他管教特别严格,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博取功名。要想当官,正途是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才算进入体制内。但是海瑞在科举之路上一直不顺畅,到35岁才中举人,接连两次进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估计他对科举...

历史上的哪位状元,是在同一届科举考试中连中六次?
就这样,许观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同一届科举考试中连中六个第一的读书人,学霸,科举奇才。洪武二十九年,许观被朱元璋任命为礼部右侍郎,同年他向朱元璋申请恢复黄家姓氏,获得批准,之后“许观”就成了“黄观”。建文帝继位的时候,黄观升职为右侍中,与大名鼎鼎的方孝孺、...

许观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连中六元的奇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所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许观在科举考试中连中六元,一举得名。就这样,许观成为中国历史上连中第一的读书人,堪称奇才。洪武二十九年,许观向朱元璋申请恢复黄家姓氏,获得批准后,许观便成了黄观。建文帝即位时,黄观升职为右侍中,与大名鼎鼎的方孝孺、齐泰一样,成为了建...

中国科举考试第一人是谁?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所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许观在科举考试中连中六元,一举得名。就这样,许观成为中国历史上连中第一的读书人,堪称奇才。洪武二十九年,许观向朱元璋申请恢复黄家姓氏,获得批准后,许观便成了黄观。建文帝即位时,黄观升职为右侍中,与大名鼎鼎的方孝孺、齐泰一样,成为了建...

历史上唯一在同一届科举考试中六中状元的是谁?
就这样,许观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同一届科举考试中连中六个第一的读书人,学霸,科举奇才。洪武二十九年,许观被朱元璋任命为礼部右侍郎,同年他向朱元璋申请恢复黄家姓氏,获得批准,之后“许观”就成了“黄观”。建文帝继位的时候,黄观升职为右侍中,与大名鼎鼎的方孝孺、...

巢湖市19750369462: 历史上哪位科举考生升官最快 -
邢凝奥米: 宋太宗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 仅用三年,就拜官左补阙、知制诰, 升参知政事(副宰相)用了六年,升宰相用了十一年,这个速度恐怕是史无前例的,在整个科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唐代崔湜并非正牌进士).而鼎鼎大名的王安石,就是因为没有考中第一等进士,升任参知政事花了整整二十七年(1042--1069)

巢湖市19750369462: 历史上哪些人通过科举制度当上官的 -
邢凝奥米: 唐朝:王维,柳公权,张九龄,狄仁杰 北宋:范仲淹,王安石,三苏(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南宋:文天祥 明朝:解缙,方孝孺,张居正,杨继盛,杨涟,夏言,于谦. 清朝:翁同龢,刘春霖(最后一个状元)

巢湖市19750369462: 中国历史上最牛考试高手大学霸是谁 -
邢凝奥米: 六首状元,又称作“连中六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皆为第一.古代科举考试,能够高中状元就已属不易,要是能够六次考试都拔得头筹,那简直就是学霸中的超级学霸了.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牛掰的人一共只有两个,他们是明代的黄观和清代的钱棨,而黄观无疑是历史上的第一个.

巢湖市19750369462: 科举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有? -
邢凝奥米: 1、张又新 字孔昭,深州陆泽县(今河北省深州市西旧州村)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 2、武翊黄 字坤舆,河南缑...

巢湖市19750369462: 科举之中学历最高的应该是“连中三元”在古代有什么待遇啊 -
邢凝奥米: 不会比状元待遇还好.实际上古代科举的时候,一进了三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在入仕为官的级别上都是一样的,直接进翰林院.至于状元的特殊待遇,也就是一个有形式没实际的夸官,走一个过场.连中三元的话,京城里肯定也就是这一套,顶多地方上会给状元家里送块匾、给个称号之类的,一般没有物质奖励.官场待遇也肯定还是从翰林院开始.

巢湖市19750369462: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 -
邢凝奥米: 这就太多了 自隋朝文帝杨坚废除孝廉入世制 确立科举制度以来 唐宋元明清 都继承这一体系 你可以想到的名人99%都是通过科举制度入朝为官的··· 楼主好像比较喜欢宋朝的 我就列几个宋朝的 像宋朝 有 欧阳修 他可以说是宋朝8大家的老师...

巢湖市19750369462: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
邢凝奥米: 很多啊 特别是宋朝的当官的大部分都是 ~ 我就记得一个了 北宋 寇准~ 是个宰相

巢湖市19750369462: 哪届科举状元的成就最高? -
邢凝奥米: 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楼主推荐你玩一款pk类型的3D游戏新疆娃纵横时空很不错的游戏哦!)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其中文状连中三元者14人,武状连中三元者1人.

巢湖市19750369462: 历史上最有名的状元是谁 -
邢凝奥米: 历代状元中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至哀帝天祜四年(907)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第一个状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中国...

巢湖市19750369462: 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谁? -
邢凝奥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PS:附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 刘春霖(1872—1942年)字润琴,号石筼,肃宁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