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古文化持什么态度?对我们教师治学有什么意义?

作者&投稿:依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孔子对古文化所持态度之一。什么意思呢?孔子说:“阐逋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自谦的说法。孔子并非真的述而不作,比如以“仁”解“礼”就是孔子的创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

孔子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接触到博大深邃的古代理论。他从中汲取到了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他们的智慧作出了全面总结。不仅如此,在向先贤们学习的时候,他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在传播和阐述古代典籍的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新思想完美地融入其中。实际上,孔子并非“述而不作”,而是“述而又作”,开创了具有崭新思想内涵的儒家理论。

很多人认为孔子多方面地维护传统,是保守派,这种看法是极不客观的。因为重视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我国古时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不管是政治学说,还是社会理论,乃至人生哲学都不乏深刻的洞见。这是先贤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文化传统无法割裂。即便是面临新问题,也需要历史的经验;即便是创新,也要以传统为基础。离开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谈创新,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尊重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孔子曾在《八佾》篇中就曾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汲取了夏礼和殷礼的长处,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经过演化和发展,而变得更为完善。这就是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孔子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反复强调传统的重要性。

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孔子给我们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珍惜并乐于学习,这是学习的态度问题。学问之道,关键就在于是否愿意虚心受教。其次,则对所学应当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信而好古”。一个人只有真心喜欢先人的智慧,才能领略到先贤之学的精妙。而且,古人的智慧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下来,就足以证明这种智慧是真正的精华。

说这么多其实总结为四个字司命维新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处于阴阳运动之中,不断地发生各种变化,而变化未必是好的,也未必是坏的。对于旧的事物,有些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基,是应该坚决维护的。而新的事物,也有很多是破坏的黑暗的东西,必须坚决抵制。坚决维护一切旧事物和坚决反对一切旧事物,都是极端的愚昧和野蛮的思维。孔子也是继承最为深邃的中庸思想,继承了古代优秀的文化,又开创了优秀的新文化。具体如下:

孔子收集整理了历代圣贤的著作而编撰了《诗》《书》《礼》《易》《乐》,宣称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这是孔子守旧的一面。

孔子推翻之前世袭制度,提出“学而优则仕”的文官制度,开启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使平民获得了知识并可以担任国家领导者的新体制,使整个世界进入新的文明时代。孔子编撰了《春秋》并广泛传播,打破了史书只能贵族观看的旧例,开启了人民舆论监督的新时代。

对我们教师治学有什么启发意义呢?

(一)学、思、行结合

孔子教导弟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学、思、行结合,孔子认为学是求知的手段,“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的主导思想,而获取了知识之后,就要思考。在《论语》中,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论述学与思的关系,说明要想有效学习,就要学思结合。此外,孔子还强调要“学以致用”,说明学习是收获知识的一种手段,行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正确的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要做到学而思而行。对于当代教育而言,我们正需要这样扎实的学习及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仅是表面上的对知识的汲取,还要进一步思考,联系与之相关的知识,织成知识网,通过适当的考核和复习来确定真正掌握了知识技能。对于教师而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就要为学生布置新颖,而不是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的抄写作业,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考察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运用程度。这样的学习法和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一生热爱教育事业,他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素养。学而不厌是指教师应该掌握广博的知识,博学多识,并在自己教授的领域里充实自己,不断学习,热爱学习的精神。诲人不倦是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而不知疲倦的精神。孔子终生好学乐学,从30岁左右开始办学直至晚年仍在传授知识,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孔子作为教师的楷模,他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至今也没有改变,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成为当代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师爱生敬,教学相长

孔子认为,教师应该爱护学生,学生也应该尊敬老师,要保持师爱生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生,也可以向学生学习,不耻下问,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非常关心弟子的健康,同时他的弟子也十分尊敬他,在教学时,孔子经常从弟子的思想言论中受到启发。孔子的师爱生敬,教学相长的教师素质观对两千多年后的当代教师职业素质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提倡师生间关系平等,互相尊敬,互相关心,在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应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从学生中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师生间相互学习,在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互相帮助,师生携手共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四)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人如果一生浑浑噩噩,糊里糊涂,与真理无缘,那就等于白活了;如果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一朝得道,死而无憾!“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语),一个人停止了学习思考,停止了对真理的叩问追求,便是行尸走肉,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人生的价值在于闻道求真,学以致道胜于生命。

古今中外,英雄所见略同。孔子还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在这里强调“知”,强调懂得,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仁人君子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要知安身立命,要知礼明法,要知人论世,要懂得天道、人道、世道,正确分析和把握自然规律、天下大势、世道人心,这样才能成为人格完美、胸有大志、知命乐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君子级人物。要能如此,必须重视学习。

孔子谆谆教导我们:学习重要啊,你比人家差,不是你天生猪脑子,而是你后天所受教育和努力程度不如人家呀!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你也许会反驳说: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脑是有差异的呀!孔子回答说:对呀,人的品性智慧是要分个三六九等的呀!生下来就知道的是上等,学了以后才知道的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的再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就是下等了。接着他又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我是喜爱古代文化,努力探求得来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最后,孔子拿他自己的学习修为经历来开导我们:我十五岁下决心学习,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认同自己的命运,六十岁自然地容受各种批评,七十岁心里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却不违反励志规矩(“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是一个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他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都很低调,但他对自己好学乐知的精神和行为,却奖掖有加,充满自信。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当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时,子路因为这个问题很有难度而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用起功来便忘记吃饭,经常快乐而忘记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如此等等。”

(五)学习的紧迫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江水昼夜流逝着,生命昼夜流逝着,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感概,所以孔子的这句话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成为千古名言。正是这句充满强烈生命意识、包含人生哲理的名言,启发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珍惜时光、珍惜生命、奋发有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警策的诗句,大概都源于孔子这句名言吧。生命有涯,学海无边,事业无限,仁人君子不可懈怠!孔子以身作则,惜时如金,求知若渴,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他说:“学习就像追不上别人一样着急,学了之后还唯恐忘掉了它”(“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他说:“假我时日,五年十年来沉潜于易经之中,方可没有大的失误吧”﹙“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还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老师言传身教,弟子切实遵循。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得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雪窗萤火、悬梁刺股、发愤苦读的佳话,不管他们的学习目的如何,但其态度与精神诚可敬佩。



可以说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孔子总是会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坦诚的言语行为,向弟子们示范学习、实践、修身、养性的过程,如此是既做经师又做人师,达到了令人信服、感人至深的教育效果,而这点至今都足以让我们的教师为之学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传统文化,但是也要学会鉴别优秀的文化,对于不良的文化,我们要有所批判,并且要因材施教。

孔子推崇古文化,尤其是特别推崇周礼。对我们教师治学而言,我们也应该学习古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但是也要注意取舍,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孔子对古文化持什么态度?对我们教师治学有什么意义?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孔子对古文化所持态度之一。什么意思呢?孔子说:“阐逋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自谦的说法。孔子并非真的述而不作,比如以“仁”解“礼”就是孔子的创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自己...

谨古义是什么意思?
谨古义是指对古代文化、传统价值观、礼仪习俗等保持严谨、敬重、不随意改变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尊重历史和传统的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因此,对于一个有良好文明传统的社会而言,谨古义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谨古义不仅仅是言论和行为上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是什么?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一声乡音,两行清泪,乡音未改鬓毛衰,万方奏乐有于阗,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息,汉字文化便是中华儿女的永远的精神家园。 在华文中,“国家”既包含着“country”,也包含着“nation”,同时包括了“state”的意义,知道这一点,对于理解国人的国家民族观念,忠于祖国的观念与爱国主义的情愫有很...

精通九种语言的辜鸿铭对中国旧文化的态度
当他在华盛顿参加一个聚会时,一些外国人问他对中国的旧文化有什么看法。他说,以饭局为例。在中国的旧文化里,有礼仪,所以吃饭的时候大家可以虚心坐下。按照西方的竞争理论,大家都是为了争个好位子,所以饭是吃不了的。顾铭对中国旧文化的态度也有维护的一面。在胡适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中,辜鸿铭坚决...

我国古代文化具有什么特色
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孔子的“仁”、“有教无类”、办私学,晚年勤奋编典籍;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老子的“道”和“无为”;庄子的唯心哲学;韩非的以法为本。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
所谓“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这一思想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表达,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人治先于法治,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第二,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作用中国文化十分强调“惩恶扬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就强调“文以载道”,十分重视文学的...

对待文言文的态度
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文言文,而且还要学好文言文,才能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2. 对文言文的认识写作文 美使人感受到一种情感、思想、智慧的愉悦、满足和升华,使心灵变得更美好开阔,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等.如200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

谈谈对于国学的认识、态度、感受
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在学习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什么意思
至于“信而好古”,既指孔子对于古代文化的态度,也表明他对于古代文化的情感,所以在本篇第二十章中,孔子进一步强调:“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罢了。”孔子一方面否定了别人对自己“生而知之”的错误评价,另一方面指出了求知的正确态度,对于自己喜欢的...

昌邑市13890741580: 孔子对古代礼仪持什么态度 -
招闵诺百: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

昌邑市13890741580: 对于孔子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
招闵诺百: 我们要吸取孔子思想中积极,好的一面,将孔子文化中 保守,落后的东西加以剔除.

昌邑市13890741580: 现在的我们对于孔子应该报以什么样的态度?
招闵诺百: 我们对于孔子应该用平和的态度对待.所谓平和的态度就是用不骄不躁的心情去品读,用好学的心情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内心真实的想法去实践真知.不骄不躁的心情...

昌邑市13890741580: 孔子认为“为师”应具有怎样的品质? -
招闵诺百: 孔子重视教育,热爱教育学生,并且也热爱学习,个人积累了教学经验,特别看重道德修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曾经回答"子恭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这是孔子公开对弟子说自己是...

昌邑市13890741580: 孔子对教育的看法 -
招闵诺百: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 处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

昌邑市13890741580: 孔子认为“为师”应具有怎样的品质? -
招闵诺百:[答案] 孔子重视教育,热爱教育学生,并且也热爱学习,个人积累了教学经验,特别看重道德修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曾经回答"子恭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这是孔子公开对弟子说自己是学不...

昌邑市13890741580: 谈谈孔子是如何论述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的,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拜托了各位 谢谢 -
招闵诺百: 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吧.师道,我理解为“孔子的教育观”和“孔子所提倡的教育方法”,从师之道,我理解为“接受教育的态度”. 在教育观上,1、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

昌邑市13890741580: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什么?有关于办学思想的 -
招闵诺百:[答案] 首办私学,是私塾的创始人,有教无类思想促进国民教育,因材施教思想培养人才.

昌邑市13890741580: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简介 -
招闵诺百: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

昌邑市13890741580: 孔子教学态度和原则是什么
招闵诺百: (一)因材施教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四)树立教师的典范 “以德服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