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重要文化常识

作者&投稿:孙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项羽之死的纯知识点~文学司马迁写的
一、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二、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这是宾语前置句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三、虚词:之 乎 等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 之为代词 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为代词 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 之为结构助词 的四、重点字词1、项王军壁垓下:军为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壁为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 为情绪激昂.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4、项王泣数行下:泣为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7、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2.速度
《项羽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第一课时)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重难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三、教辅工具:黑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

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

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

下面我们就去体验下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二、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就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就是创造人物形象的。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品味那些语言特别的形象。并且动笔讲你们品味到的 形象写下来。

(此情节主要是学生来做,从文章情节或者人物语言中分析历史人物的形象) 示例:如第一段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我只能帮你到这里啦。
3.项羽之死的文言文知识点要详细的1.通假字2.古今异议3.一词多意 爱问
一、词类活用1。

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

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4。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东行5。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这是宾语前置句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 三、虚词:之 乎 等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 之为代词 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为代词 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 之为结构助词 的 四、重点字词1、项王军壁垓下:军为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壁为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 为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泣为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7、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4.(项羽之死)的文篇
项羽在秦末风云际会,“以百战百胜之气盖于一时,手裂天下以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

殊不料,却在楚汉战争中骤然覆灭。鉴古方能知今,项羽功败垂成的人生之旅留给后人许多思考。

古往今来,成果斐然。纵览近二十年来对项羽失败原因研究的成果,不难发现人们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这位充满神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本文试就二十年来项羽失败原因研究的成果作一简单的述评。 一、素质说 从项羽自身缺乏政治家所应具有素质进行探讨的学者是魏逊、陈裕宽、王光照、龚鹏九和陈业新。

魏逊在《项羽败在志》(《 *** 报》1984年8月23日)一文中认为:项羽之败,败在他向来胸无治国安邦之大志,因而他的奋斗一直缺乏一个正确的政治目标。项羽无志而失民心,他怎能不败? 陈裕宽则认为项羽无争天下,统一中国的大志,是他半途而废的重要导向(《楚汉相争为何楚败汉胜》,《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王光照在《亦论刘邦和项羽》(《安徽史学》1992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项羽在政治上幼稚,使他在鼎革之际做出有悖时势的抉择,是他败亡的起点。 龚鹏九认为:不学无术是项羽败亡的最根本原因(《项羽败死乌江的原因剖析》,《常德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陈业新则认为:项羽非但知道学兵法,而且知道如何学,是真能学兵法者。而且,项羽有取天下之才,令人遗憾的是,有军事才能的项羽并没有多大的政治谋略和手腕(《试论项羽兵法》,《浙江学刊》2000年第2期)。

上述学者中,魏逊、陈裕宽定位于项羽的志向,但其志向观,略有不同;龚鹏九则锁定项羽治学态度;王光照则强调项羽政治素质之低的危害;陈业新则突出项羽有才无谋;志当存高远,伟大的志向是激励人们追求人生理想的动力。而素质优劣更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和失败的根本保证。

只有志向和素质完美结合才更容易造就个人事业的成功。 二、用人说 汉高祖刘邦自认为:自己战胜项羽,是因为重用汉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许多学者以此立论,提出许多看法。 王铭在《楚汉战争与刘邦、项羽用人》(《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信谗多疑、忘功寻过。

取才依据是以名以尊,是亲亲尊尊的人才观。所以汉胜楚败的关键在刘、项持不同的人才观。

邱永明认为:项羽用人有失无得,不能尽己之才,更不能尽人之才。项羽在用人原则上苛礼唯亲;在用人态度上,项羽刚愎自用;在用人政策上,项羽多疑忌才(《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1期)。

鸣柳在《兼听则明——刘邦战胜项羽管见》(《探索与求是》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项羽的悲剧在于自恃勇武,不能听大家的意见。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家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

只有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无敌于天下,项羽却不能吸收和消化不同的意见。 龚鹏九认为:项羽不识才俊失去了用贤的机会(《项羽败死乌江的原因剖析》,《常德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陈有芳在《从项羽之死说起》(《人民公安》1997第8期)一文中认为:项羽犯人主不善用人之大忌,没有凝聚力,形不成核心。项羽之输,输在不善待人才上。

他缺乏象刘邦一样驾驭人才的技巧,只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自断臂膀。 上述学者中,王铭强调了项羽人才观的局限性;邱永明指出项羽不能充分发挥集体才干的弊端;鸣柳则强调在用人上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龚鹏九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不识才;陈有芳认为善待人才、驾驭人才是重中之重。

在用人问题上,大多数学者注意力集中在用人失误上。殊不知,用人的前提是慧眼识人,用人的关键是才当其用。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这是一条历史基本法则。

它是作为领导者最不应该,也是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观念说 观念制约束缚着人的行为,先进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人们积极开拓进取,落后的思想观念禁锢僵化人们的头脑。

王太阁在《汉兴楚亡的主因在政治意识》(《殷都学刊》1994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刘邦暴兴,项羽速亡,关键在于刘邦政治意识清醒,项羽政治意识模糊。政治意识是否清醒决定着战略决策是否正确。

而且,政治意识首先表现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其次表现在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和敌友的分辨上;最后表现在对待义帝的态度上。由于项羽政治意识模糊,才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滕新才则认为:小农意识是中国古代社会带有普遍性特征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狭隘、保守、自私、虚荣。

同时指出小农意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刘邦因为注意加以克服,所以登上了九五之尊。项羽沉锢于斯,葬送于斯(《论陈胜、项羽、刘邦的小农意识》,《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李景山则认为:项羽目光短浅,单纯军事观念,穷兵黩武。他不能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失败(《楚汉战争胜负原因探讨》,《绥化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

李仁守认为:秦朝被推翻,破坏的任务已经完成,便需要出现新的时变。项羽不能师承古代开国之君,实行仁政,不改变自己的攻击性观念和作风。

仍然发挥自己的暴力惯性。一切从事政治斗争的历史人物的祸福。
5.项羽之死最好教案,最好新颖一点的
一.导入 在《史记》这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最为悲壮的英雄。

和舜一样是“重瞳子”的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最终自刎乌江,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项羽之死》,走进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走进项羽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丰富项羽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二.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解读项羽的艺术形象。2,比较诗文体悟创造形象的区别。

3,合作学习探究项羽之死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品读课文,把握形象 本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请从三个场面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认真品读,读出感情。你们认为在这个片段中哪些句子打动了你,体现了项羽的什么性格? 第一段写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这两个连续性的事件。

“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恋恋不舍的和名骓、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男儿有泪不轻弹,项羽这时却“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这位盖世英雄歌罢泪水涟涟,以至于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这样的场面。 “莫能仰视”则写尽将士们的不忍之心,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小结: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惊—起--饮—歌—泣)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和第三段写东城快战。

第二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这一段前半部分把逃亡路线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战争的形势和项羽的处境一目了然。

后半部分写项羽在此绝境中说的一番话。项羽认为“今卒困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灭亡就在面前,他仍旧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项羽的极端自负。

项羽又言“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痛快的打一场,这反映了他勇猛刚强的大丈夫气概;“愿为诸君快战”表明了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的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

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感将荡然无存。 小结: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

(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

第二次行动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孰是追兵,孰是逃将,难以辨别。

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项羽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亡其两骑耳”,通过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

难怪他充满自豪的谓其骑曰“何如”,这一问再次表现了他的自负。 小结: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项羽乌江自刎。这一段写了两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项羽本“欲东渡乌江”但真正来到乌江岸边,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

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做出选择。

那位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儿,这时反而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

项羽和随从全都下马步行,冲入重。
6.项羽之死,下面一段的知识点,详细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行,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词作动 词,西行、西征 4、期山东为三处 期, 名词作动词,约定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名词作状语

1.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名词作 状语,向东

二、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饮帐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饮帐中,饮(于)帐中,“(于)帐中”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在军帐中饮酒

2、左,乃陷大泽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3、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句)

“于心”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补充完整应为:吾闻汉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

“(以)头千金,邑万户”为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二)定语后置句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3、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句)

译:追赶上来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三)被动句

1、所当者破 (被动句)

译: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

2、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译: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四)判断句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译: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五)固定结构

1、无以渡

“无以”,固定结构。由动词“无”加介词“以”构成,没有用来。的办法

译:没法渡过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表示反问。意思是:“为什么还要……呢!”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3独不……乎?

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不……吗?”

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

三、虚词

1.之

⑴常骑之:之,为代词,指骓马

⑵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之,为代词,这里指项羽

⑶此天之亡我:之,为主谓之间不译

⑷非战之罪也:之,为结构助词,的2. 乃:

(1)副词,表事情相承接,译为“才”。平明,汉军乃觉之。

(2)时间紧相衔接,可译为“就”

左,乃陷大泽中。

(3)仅仅,只。乃有二十八骑。

(4)连词,表顺接。于是,便

乃自刎而死。

(5)竟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四、重点字词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慷慨 为情绪激昂。

2、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3、项王泣数行下:泣,眼泪

4、平明(平旦)天亮

5、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6、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副词,竟、却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征求

8、我为若德 德,恩惠、好处

五、通假字

1、骑皆伏曰 伏,通"服",心服

2、乌江亭长檥船待 檥,通“舣”,使船靠岸
7.项羽之死的重点句式整理
1、项王军壁垓下:军为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壁为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 为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泣为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7、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这是宾语前置句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虚词:之 乎 等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 之为代词 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为代词 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 之为结构助词 的。
8.高中课本《项羽之死》一文赏析
本文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

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

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dai 4)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之死称
国士是“成仁”烈士是“就义”勇士是“捐躯”节妇是“殉节”贵族是“薨”老人是“乘鹤西归 ” 道士是“羽化”服毒者是“仰药”。和尚是圆寂。帝王是驾崩。帝王子女是“薨天”。

文言文写文章
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特写:一篇古白话 十年阅读功 以一篇《赤兔之死》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 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

死后称呼文学常识
5.称呼中包含的文化常识 (1)庖丁、弈秋,以职业为名(这一类先秦常见)(2)鲁庄公、隋炀帝,以谥号为名 (3)汉高祖、唐太宗,以庙号为名(4)贞观、乾隆,以年号为名(以上三类只限于帝王,第二类亦可加之于嫔妃、皇族等) (5)刘豫州、杜拾遗,以官职位名 (6)留侯、王荆公,以封号为名(7)王临川、柳河东,以家乡...

文化常识古代各种人死的名称
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4、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 *** *** 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5、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

西汉历史相关知识点内容
后更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之意。羽林孤儿是由战死者的子弟组成的,因养在羽林官署,教习战射,而有此称号。 八校尉 禁卫军是于元鼎六年(前111年)建立的,共有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由八个校尉率领,因称“八校尉”。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你还记得几个?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你还记得几个?【五行】木、火、土、金、水。【八卦】乾、震、坎、艮、坤、巽、离、兑。【五音】宫、商、角、徵、羽。【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五彩】...

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教案 1.古代文化习俗 古代礼仪制度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三礼”:《周礼》、《仪礼》、...

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

中学生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学生文化文学常识必备:(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
古文化常识一、年龄称谓1、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3、不惑之年:指四十岁4、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6、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二、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

东川区13083012316: 《项羽之死》的文言知识总结!跪谢! -
直颜康复:[答案] 项王军壁垓下 壁 项王则夜起 夜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王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是宾语前置句 重点字词 项王军壁垓下:军 岸土赤而壁立:壁 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拔盖 最多贴这么多字

东川区13083012316: 项羽之死翻译(关于项羽之死翻译的基本详情介绍)
直颜康复: 1、《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本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由垓下被围.2、到乌江自刎,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东川区13083012316: 项羽之死的纯知识点~文学 司马迁写的 -
直颜康复:[答案] 一、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则夜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 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为代词 指项羽 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 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 非战之罪也 之为...

东川区13083012316: 项羽之死知识点 -
直颜康复: 四面楚歌之后,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向南突围,他度过淮河是时,部下能跟上的只剩100多人了,到达阴陵时迷了路但也好不放弃,决心打个漂亮的仗,到乌江时,乌江亭长劝他渡江,在江东称雄,项羽却说自己无脸再见江东父老,于是将战马送与亭长,在斩杀汉追兵数百人后举剑自刎.骑兵们互相践踏争夺项王的躯体.

东川区13083012316: 急求:《项羽之死》的文言知识总结!帮忙啦!跪谢! -
直颜康复: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这是宾语前置句 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还有很多.

东川区13083012316: 项羽之死得到的启示 -
直颜康复: 中国的历史观向来习惯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性格残暴、刚愎自用,但人们往往能宽容项羽,虽有“难矣”、“过矣”、甚至“岂不谬哉”等责备之词,但项羽身上比道德、政治更高贵的是生命的自由精神、激情和尊严.而项羽生命激情的最后一...

东川区13083012316: 历史中项羽是怎么死的? -
直颜康复: 其实刘邦不想杀项羽项羽也不想杀刘邦,项羽要杀刘邦在鸿门宴上就可以动手,而刘邦也没有计较项羽的一箭之仇,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界后就主动开始撤退,他们本来就是兄弟,项羽虽然绑架了刘邦的亲人,也没有动手. 刘邦背约完全是被迫的,他被他的手下利用,致使刘项二人再次交锋,最后项羽乌江自刎.这完全是刘邦手下所逼,项羽是死在刘邦的三个手下:萧何,张良,韩信手中.

东川区13083012316: 高中课本《项羽之死》一文赏析 -
直颜康复: 《项羽之死》记述了项羽一生的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表现了他令人唏嘘感叹的悲壮谢幕!至此,项羽这个形象在太史公笔下得到完满的诠释.太史公曰:“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苦以来未尝有也.”项羽的一生,轰轰烈烈,项羽之死,更是何等悲壮.后人有“生当作人杰,死当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句,更有“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慨.项羽之死是他的性格所致,是他骨子里流淌的贵族所致,项羽之死,至今就觉荡气回肠.

东川区13083012316: 项羽之死的概述 -
直颜康复: 项羽兵败,被刘邦围于垓下,即乌江边.虞姬见项羽意志消沉,欲以一死激励项羽.刘邦又用蜂蜜在江边写下“项羽必死于此!”蚂蚁爬在蜂蜜上,组成六个漆黑的大字!伤痛之余的项羽以为这是天意,终于自刎乌江…“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临终悲叹流传千古,引人垂泪…

东川区13083012316: 项羽之死重点词,翻译 -
直颜康复: (一)名词作动词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词作动词,西行、西征4、期山东为三处 期, 名词作动词,约定5、纵江东父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