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影响深远的徽剧

作者&投稿:父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安徽文化·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影响深远的徽剧

徽剧原称徽调,明代后期形成于徽州、池州一带,盛行于清代。明代中期,产生于浙江绍兴的余姚腔就在青阳、贵池一带流行。后来,盛行于江西等地的弋阳腔传入安徽,在徽州,受当地原有声腔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声腔“徽州腔”;在青阳一带,则与余姚腔结合并融汇民间歌曲,形成为“青阳腔”。两种新腔总称为“徽池雅调”,具有相同的特色,这就是“滚调”的演唱形式。滚调是一种近似流水板的唱法,即在曲前、曲中、曲尾另加五言、七言诗句或惯用成语,夹在其中滚唱,再后还衍变出“畅滚”,可以顺口快念,交代剧情。这两种声腔,成为徽调的主要渊源。

徽州腔和青阳腔形成后,极受群众欢迎,迅速向外传播,逐渐取代了弋阳腔,汤显祖曾说:“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以乐平,为徽、青阳”(《玉茗堂全集》卷七)。万历以后,池州这个新兴城市发展起来,又因这里地理位置适宜,一时成为安徽戏曲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四下传播。由于徽州腔和青阳腔能够表达真实的情感,与现实生活比较接近,传播十分迅速,就连历史悠久,比较成熟的昆曲,也“不能与角十之二三”(王骥德《曲律》),地盘逐渐被青阳腔和徽州腔挤掉。当然,徽州腔和青阳腔也都从昆曲中吸收了不少东西,这从剧目和曲牌上可以明显看出。此外,早在明代晚期,西北流行的“乱弹”即传到南方,到清代,乱弹的影响力不断加强,逐步渗入各剧种中。太平、青阳、桐城、安庆一带的戏曲受了乱弹的影响而产生重大变化,出现了“梆子腔”和“乱弹腔”,成为徽调的两大主流。到后来,又慢慢演变成徽调的两大系统,即“吹腔”和“拨子”。以后吹腔成了高拨子,高拨子受到高腔的影响而成为四平调,四平调经过加工又成为二黄腔。不过,二黄腔出现后,吹腔、高拨子、四平调依然是徽调中独立存在的曲调。

到了乾隆年间,以安庆、石碑为中心地的徽调正式形成,并迅速外传。到乾隆末年,流行地区已遍于皖、赣、江、浙四省,主要地区则为安庆、徽州、当涂、扬州。在徽调的传播中,徽州商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徽商分布地很广,尤以江南为多,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凡徽商集汇处必建有会馆以促进同乡感情,在业务上相互帮助。会馆内所供牌位,主要是籍贯徽州的儒学大师朱熹和徽州地区的保护神汪华等,有的也供奉关帝神位。祭祀是会馆的主要活动,正如立于苏州盛泽镇的《徽宁会馆碑记》所说,“朔望香火,岁时报赛惟虔”。像“岁时报赛”这样大的活动,往往便要上演戏剧以酬神,同时也是为了增加热闹气氛,扩大徽人在当地的影响。只要条件具备,他们当然喜欢观看家乡戏,徽调因之流行四方,并与当地戏曲结合。现在南方许多剧种,如浙江的婺剧、江西的赣剧、湖南的湘剧、云南的滇剧、广西的桂剧、广东的粤剧、江苏的淮剧,都含有许多徽调的成分。

扬州是徽籍盐商最重要的聚居地,市井繁华,娱乐场所极多,成为各种地方剧种的集中地,徽调正式形成后,很快就流传到扬州,受到富商大贾们的喜爱,他们经常招戏班到家中演戏,有的还自备家班,这对于徽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演员。如盐商江鹤亭组织有“三庆班”,演员阵容强大,名声很响。乾隆五十五年(1790)是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承办其事的浙江盐务大臣伍拉纳征集三庆班进京做祝寿演出,江鹤亭资助进京,为徽戏开辟了一块宽广的阵地。

徽调由扬州入京发展为京剧后,南方的徽调仍在流行。但是,由于新形成的京剧的传播力很大,徽调不可避免地要反过来接受其影响,许多徽调艺人逐步放弃用纯粹的安徽音演唱,而改用京腔,最后纯粹的徽调甚至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土腔土调”。这样,留在安徽的徽调艺人也被迫跟随京剧的路子走,徽调遂日渐衰微。当然,由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在一些地方徽调还是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1949年以后,在 *** 扶持下,徽剧得到进一步发展。

徽调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剧种,具有鲜明的表演特色,其最显著者当是对武功的重视,平台与高台武功在徽调中极为突出。徽调不仅强调通过身段刻画人物,也重视整体的舞台效果,追求一种宏伟的场面和气势。在《万花》《齐天乐》《采莲》等戏中,都是众歌齐舞;在《西川图》里,三堂龙套,五把伞;在《惊变》中,五靠、五旗、五堂龙套;在《八达岭》中,龙套有十堂至十四堂之多,还有八红蟒,四官衣;《八阵图》中有八件八卦衣;《扈家庄》中扈三娘与林冲交兵,《三挡》中瓦岗英雄与秦琼会见,都是载歌载舞,显示出千军万马之势。

徽调的舞台美术也体现出象征化的特色。根据戏中人物的身份不同采用固定的服装道具,观众一见便可知道此人的职业。大的戏班都讲究十大行当齐全,要三十六顶网巾会面,要十蟒十靠、八件红袍等等,即使缺乏经费也不能乱穿,人物服装必须与其身份相应,“徽州四大徽班”之一的彩庆班就因“可以穿破不能穿错”的严格精神受到人们赞誉。与服饰之象征人物的社会身份相应,脸谱的运用则是对剧中人物的性格进行典型的象征性的归纳,使观众一见便可确定此人的好坏。据统计,徽调的脸谱约有九十余种,一钩一画,人物的性格、年龄、忠奸、善恶便毕露无遗。许多脸谱的勾画完全依照传奇故事的规定进行,有的还加上一些符号化的图案以使观众不仅知道他属于哪类人,而且明确知道他就是何人。如张飞是桃园三结义中的一员,便在印堂上勾画一只桃,魏延有反骨,便在额上画上三根“反骨”。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徽文化特点:一、地域特色鲜明 徽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主要发祥于安徽地区,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徽文化中的建筑、艺术、语言等方面,都充满了地域特色。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徽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安徽文化·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影响深远的徽剧
安徽文化·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影响深远的徽剧 徽剧原称徽调,明代后期形成于徽州、池州一带,盛行于清代。明代中期,产生于浙江绍兴的余姚腔就在青阳、贵池一带流行。后来,盛行于江西等地的弋阳腔传入安徽,在徽州,受当地原有声腔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声腔“徽州腔”;在青阳一带,则与...

安徽四大文化
安徽四大文化分别是徽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和淮河文化。1. 徽文化: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它涵盖了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徽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经过学术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成为与“敦煌学”和“藏学”齐名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2. 皖江文化...

徽文化民俗活动有哪些
1、皖南的跳钟馗、叠罗汉,皖北的肘阁、旱船等不仅地域特色鲜明,而且有极强的观赏性。2、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3、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

安徽徽派文化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划分的?
研究徽文化,不可或缺的是对徽商“徽骆驼”精神的探讨。徽商以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赢得了“贾而好儒”的美誉;徽派建筑以其水墨画般的风格著称,黑瓦、白墙,色彩朴素而典雅,工艺精湛,展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自宋代起,徽州学风盛行,文化教育成为社会风尚,培养了大批人才,...

安徽四大文化是什么
安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谜。安徽四大文化,即徽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和淮河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代表了一脉相承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风貌。1. 徽文化,又称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之一。它涵盖了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过学术...

徽州文化特色有哪些
1. 新安理学:作为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新安理学由程颢、程颐以及集大成者朱熹所奠定,他们的祖籍均来自徽州的篁墩。这一学派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持了六百多年,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安理学强调伦理常纲,倡导读书以明理,主张正义而不谋私利,道理而不计功利,以及强调修...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6. 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具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的特点。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因此具有鲜明特征。7. 徽文化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徽文化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

写作文徽派建筑怎么写
4、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等等,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5、徽派建筑它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 6、徽派建筑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 7、徽派建筑在造型、...

徽风皖韵的特色文化项目
1. 徽剧: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徽剧以其鲜明的安徽地方特色唱腔和独特的表演艺术,成为徽州文化的象征。它的演出形式和艺术表现受到广泛赞誉,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2. 园林建筑:徽州的园林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合理的布局、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古代中国文化底蕴而闻名。它们不仅是安徽省的文化遗产,...

大丰市13823729266: 安徽的戏曲有什么特色? -
丁往消栓: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

大丰市13823729266: 安徽的戏曲种类是什么? -
丁往消栓: 1、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大丰市13823729266: 黄梅戏是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清道光前后,由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 -
丁往消栓:[选项]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大丰市13823729266: 安徽安庆黄梅戏的产生、发展、形式、艺术特点?
丁往消栓: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县的紫云山和龙平山从...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

大丰市13823729266: 安徽的黄梅戏的特点 -
丁往消栓: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

大丰市13823729266: 黄梅戏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
丁往消栓: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

大丰市13823729266: 安徽戏剧叫什么 -
丁往消栓: 安徽戏剧分为4种:黄梅戏、泗州戏、徽剧和庐剧黄梅戏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大丰市13823729266: 黄梅戏的人物与特点 -
丁往消栓: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大丰市13823729266: 淮南的特色是什么 -
丁往消栓: 1、寿春楚文化 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的诗歌和庄子的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