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古诗《登山来峰》的大意

作者&投稿:致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登山来峰》的大意是什么?~

1.韵译: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2.散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⑶闻说:听说。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⑸缘:因为。
原文:《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不是思乡的古诗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害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此处最高的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鉴赏】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是《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那啥,是《登飞来峰》吧

最大差别就是,写作背景不同

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因为写作背景不同,所以思想感情,情感基调都大大不同。王安石是意气风发的,杜甫则是忧国忧民。

还有就是,《春望》是五言律诗,《登飞来峰》是七言律诗》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登飞来峰的诗意‘
1、诗意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2、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作者 宋代王安石

《登飞来峰》谁写的?古诗是什么???
【简析】: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原文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不畏】反用...

初中语文古诗词登飞来峰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古诗词登飞来峰原文 《登飞来峰》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语文古诗词登飞来峰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古诗词登飞来峰作者及创作背景 ...

登飞来峰的诗句翻译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注释】全诗解释:【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古诗和翻译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 飞来峰顶灵隐寺前千寻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视野,是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广。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

登飞来峰①宋?王安石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注释①飞来峰:即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②千寻:古代一寻等于八尺。千寻,形容极高。③自缘:只是因为。一作“只缘”。缘,因为。【解释】飞来山上耸立着千寻高塔,听说登上去可以听到天鸡啼叫,看到东海日出。不怕飘浮的白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经登上了最高层。【解析】《登飞来峰》为...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意
《登飞来峰》这首古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登飞来峰 王安石(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

登飞来峰的古诗
登飞来峰古诗原文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句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古诗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二、古诗散译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

广昌县15396341413: 古诗《登山来峰》的大意是什么? -
江蚂调中: 1.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2.散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

广昌县15396341413: 写出古诗《登山来峰》的大意 -
江蚂调中: 是《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广昌县15396341413: 《登飞来峰》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由最后两句联想到了什么? -
江蚂调中: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

广昌县15396341413: 《登飞来峰》的诗意 -
江蚂调中: 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

广昌县15396341413: 《登飞来峰》的意思 -
江蚂调中: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

广昌县15396341413: 《登飞来峰》大意 -
江蚂调中: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广昌县15396341413: 宋代诗人苏轼写的《登飞来峰》的大意是什么 -
江蚂调中: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浮云】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缘 】因为.【最高层】:比喻自己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有强的实力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广昌县15396341413: 登飞来峰这个诗的意思是什么 -
江蚂调中: 作者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

广昌县15396341413: 《登飞来峰》古诗单个字意思和诗意 -
江蚂调中: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广昌县15396341413: 登飞来峰的意思!说详细一点! -
江蚂调中: 登飞来峰 作者 王安石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