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赏析

作者&投稿:漕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是一部五声音阶作品。这首乐曲的广泛流传,对中国筝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渔舟唱晚》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舟唱晚》赏析 篇1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

  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近来又有研究表明,此曲非娄树华首创,而是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临清一带的民间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日》、《流水激石》改编而成。本世纪三十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又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并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版本于是迅速流传全国。

  《渔舟唱晚》赏析 篇2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由于《渔舟唱晚》旋律优美动听,情调乐观向上。因此,被许多乐坛名家改编成高胡、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独奏、重奏、合奏,收到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喜爱。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渔舟唱完》大家赞赏,称这首乐曲是“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并把它改编成竖琴曲。

  《渔舟唱晚》赏析 篇3

  筝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从春秋到现在,经前辈的不断创新,在流派,形制,材质,演奏技巧,音色,音域,创作,教学,表演等方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而今,凡中华文化区域内和受中华文化影响和辐射的区域,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奥门,日本,新加坡,韩朝等国家和地区,追筝者有百万之众。美哉,幸哉!

  它既轻巧,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其音乐具有极其广阔的角色意义——既能表现波光粼粼的动态美,又能表现月光如霜的静态之美;既能表达磅礴之势,又能入微诉说滴血之象。

  《渔舟唱晚》形象地描绘了渔民出彭湖作业,到夕阳西下后,晚霞映照在湖面,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归舟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笔者对此曲的评价有三妙。乐曲共分三段,主题段,对比段,结束段。

  主题段,从容不迫,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人与自然完美协调。调式上是五声为基础的六声调式,22小节,23小节和25小节加上清角音,突然变弱尔后又变强上扬,好象突然想起什么,其妙一。

  对比段速度渐快,力度上强后即弱,表现了渔民归舟的急切之心,其妙二。

  结束段,是华彩性质的刮奏,由A徵调转D宫调,结束在属调上,有曲终意未尽之美,其妙三。

  乐曲的第一段,共 47 小节,运用变拍子。从容有序,充满期待。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值得注意的是:乐曲第一段的后半部分,采用模进的手法,有着桨起桨落的视觉效果。

  乐曲的第二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第一段,慢板,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渐快。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民荡桨归舟前的急切之情。

  第三段,离家越来越近,承载着丰收喜悦的幸福归舟,稳稳的靠岸。

  作者简介

  金灼南(1882年—1976年)又名金葵生,号秋圃居士,清末庠生,临清市金郝庄人。古筝演奏家。生前历任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和山东艺专(今山东艺术学院)古筝教授。其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声纯韵正,运指方面“肉甲并用”,效果则“重而不燥,轻而不浮,急而不促,徐而不弛,疏而有味,断而似连,刚柔相济,清浊协调”。在点、按、吟、揉方面均具独到,为同行所青睐。

  娄树华(1907—1952)筝演奏家。河北玉田人。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19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娄树华多年从事筝的教学工作,曾改变筝曲的传统工尺谱记谱方法,以便于按谱演奏。编有筝练习曲21首及《筝曲选集》,《渔舟唱晚》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

;


《渔舟唱晚》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译文: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唱,那歌声一直传送到鄱阳湖的岸边;深秋时节...

民乐曲 渔舟唱晚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渔舟唱晚》表达内容: 渔舟唱晚是在描述在夕阳下,湖面上拨光点点,渔夫滑著小船,拖著一身的疲惫,准备要回家。因为工作了一整天,终於能回到温暖的家,所以渔夫心情非常愉快,就一边哼著歌儿,一边划向回家的路。《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 篇1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乐曲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最后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渔舟唱晚
-- 古筝曲—[渔舟唱晚]赏析《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

古筝《渔舟唱晚》谱子
古筝《渔舟唱晚》谱子1 渔舟唱晚音乐赏析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

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赏析,详细赏析。跪求...
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创作背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

《渔舟唱晚》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 ...
3音乐赏析编辑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赏析:这两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南国寒秋景色,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供引用表现深秋景象。译文: 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唱,那歌声一直传送到鄱阳湖的岸边;深秋时节,寒冷使天空的雁群心惊,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这句话选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什么意思?
“渔舟唱晚”的意思是: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 选段: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译文: 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

石棉县18194597223: 渔舟唱晚的赏析? -
纳乔海洋: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

石棉县18194597223: 如何对古典名曲《渔舟唱晚》进行赏析?
纳乔海洋: 古筝曲《渔舟唱晚》,标题取自唐代王勃 《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 的“渔舟唱晚”四字.乐曲以歌唱性的旋律, 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至、月 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表现了心情喜悦 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 而归的情景.这首乐曲适合于准妈妈在睡眠不好时听, 可让自己的思绪沉静到傍晚的水波上,在渔舟 的轻摇慢曳中静静睡去……

石棉县18194597223: 民乐曲 渔舟唱晚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
纳乔海洋: 「渔舟唱晚」表达内容: 渔舟唱晚是在描述在夕阳下,湖面上拨光点点,渔夫滑著小船,拖著一身的疲惫,准备要回家.因为工作了一整天,终於能回到温暖的家,所以渔夫心情非常愉快,就一边哼著歌儿,一边划向回家的路.

石棉县18194597223: 如何欣赏《渔舟唱晚》和《临安遗恨》? -
纳乔海洋: 《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作曲的一首著名古筝独奏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的百花园中也占居一席之地,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有人曾说,会弹古筝的人,没有不会弹《渔舟唱晚》的.实际确实如此.此曲不仅深受...

石棉县18194597223: 渔舟唱晚(古筝演奏家娄树华的乐曲) - 搜狗百科
纳乔海洋: 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 化,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 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 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 秀乐曲.

石棉县18194597223: "渔舟唱晚"是什么意思?
纳乔海洋: 《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古筝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古人曾用"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描述鄱阳湖上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 渔舟唱晚的意思是:傍晚渔舟中传出歌声.

石棉县18194597223: 渔舟唱晚讲述了什么 -
纳乔海洋:[答案]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

石棉县18194597223: 《渔舟唱晚》想象乐曲表现的内容,写下来 -
纳乔海洋: 乐曲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句.以歌唱性的优美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晚霞斑斓,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乐情景.

石棉县18194597223: 渔舟唱晚是什么意思? -
纳乔海洋: 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水面歌声四起. 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