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姓闵的皇帝?

作者&投稿:离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有没有姓闵的皇帝~

是明姓皇帝明玉珍,
明氏在韩国的分支
韩国人寻根到柳林 随 州
2月26日,大韩民国明氏大宗会一行27人千里迢迢来到夏帝故里——曾都区柳林镇双利
村明玉珍纪念馆,朝拜仰慕已久的明氏家族始祖明玉珍故居。
大夏国皇帝明玉珍是我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史载:“明玉珍,公元1331-1366年
,元代梅丘里平林聚玉沙村(今柳林镇双利村)人,元代农民大起义领袖,后在成都称帝。死
后,其子明升去了韩国高丽。”
据大宗会会长、原韩国农业部副部长明宜植介绍,明氏家族在韩国历经600多年的繁衍,
现已达到6000余户、2.8万人。同时,他表示,今后将组织更多的明氏后裔来柳林朝祖
,尽力支持纪念馆的景点建设,并当场捐资2000美金。
江北城始建于东汉,曾为江北县衙所在地,这里有重庆最早的官办气候观测站———测候亭
,有明清时期的古城墙和众多民居。上世纪80年代,这里出土了重庆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皇帝陵
墓———明玉珍皇帝陵(明玉珍为元末明初明教的分支队伍领袖,在重庆建立政权,后其子率
众降明,被迁往今天的韩国,韩国前农业部部长明宜植等明姓族人均为其后裔),此后,每年
都有韩国人前来寻根祭祖。
古城里还保留着众多文物古迹,重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偏将军金印(赵云副将印
)、明玉珍皇帝陵等。这里有着绵延数公里的文物保护带,见证着中韩两国源远流长的血脉?

是明姓皇帝明玉珍,
明氏在韩国的分支
韩国人寻根到柳林 随 州
2月26日,大韩民国明氏大宗会一行27人千里迢迢来到夏帝故里——曾都区柳林镇双利
村明玉珍纪念馆,朝拜仰慕已久的明氏家族始祖明玉珍故居。
大夏国皇帝明玉珍是我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史载:“明玉珍,公元1331-1366年
,元代梅丘里平林聚玉沙村(今柳林镇双利村)人,元代农民大起义领袖,后在成都称帝。死
后,其子明升去了韩国高丽。”
据大宗会会长、原韩国农业部副部长明宜植介绍,明氏家族在韩国历经600多年的繁衍,
现已达到6000余户、2.8万人。同时,他表示,今后将组织更多的明氏后裔来柳林朝祖
,尽力支持纪念馆的景点建设,并当场捐资2000美金。
江北城始建于东汉,曾为江北县衙所在地,这里有重庆最早的官办气候观测站———测候亭
,有明清时期的古城墙和众多民居。上世纪80年代,这里出土了重庆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皇帝陵
墓———明玉珍皇帝陵(明玉珍为元末明初明教的分支队伍领袖,在重庆建立政权,后其子率
众降明,被迁往今天的韩国,韩国前农业部部长明宜植等明姓族人均为其后裔),此后,每年
都有韩国人前来寻根祭祖。
古城里还保留着众多文物古迹,重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偏将军金印(赵云副将印
)、明玉珍皇帝陵等。这里有着绵延数公里的文物保护带,见证着中韩两国源远流长的血脉?

中国古代的朝代当中 没有听说有姓闵的皇帝 ,至少在大的朝代当中是没有的 也许有一些小的国家会有吧

中国古代没有姓闵的皇帝。从古至今都没有。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听说哪个皇帝姓闵。我在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历史都学过。真的没有这个姓氏的皇帝。

闵(Mǐn)姓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后继位为君,是为泯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谥号鲁闵公。古代闵与悯、愍字义相同,都有怜惜之意。鲁闵公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闵”为姓,称为闵氏,世代相传。闵氏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六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闵姓也是韩国人的姓氏。

姓氏源流,闵(mǐn)姓源出有: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十年之后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铸无射变法”、“庶孽之祸”、“王子朝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内乱中,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果然让闵马父说中了。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源流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闵、骞,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国君主为姚姓,是虞舜的后裔,属于东夷族世系。在史籍《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记载:“椒举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叔向对韩宣子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在典籍《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也记载:“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贾逵注曰:‘仍、缗,国名也。’”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源流五,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古城),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得姓始祖,姬启、闵马父、闵损、刘闵,闵琨,迁徙分布闵氏或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六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闵姓也是韩国人得姓氏。
上古周朝时,鲁国的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当了国君,当时还很年轻,只过了两年,就被人杀害了。后来王室追加封号给他,称为鲁闵公。闵,就是怜悯,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鲁闵公已经有了独生子,后来他的子孙,就取闵字作为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因为周朝刚建立时,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鲁地,建立了鲁国。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黄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就是黄帝嫡传后代。闵姓后来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闵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闵氏源于鲁国国都——今山东济宁曲阜。战国时鲁地先为楚国所灭、后为齐国所据。闵氏子孙散居山东。秦汉之际,因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迁于今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春秋时周大夫闵子马封地陇西,历两汉四百余年,为陇西望族。东汉中叶,陇西闵氏部分后人西迁山西太原,昌盛为太原郡大族。
西汉光武中兴,闵业因功受封为关内侯,子孙遂落籍于今陕西西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之一开始了,闵氏后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进入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唐宋之际,逐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播迁开来。北宋年间,闵称道出使高丽。后定居朝鲜骊兴。宋末元初,有避乱进入今广东者。明初,山西闵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甘肃、山东、河南、宁夏、北京、天津、陕西等地。明中后期,大槐树河南洛阳一支迁徙山东青州、临朐交接地(青州支-闵广祯补充)。明末,有沿海之闵姓渡过台湾海峡,播迁于台岛,也有飘洋过海,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历有清一代至今,分布区域更广,今东北三省、内蒙、云贵高原等地均有入迁,可谓开枝散叶,四处有籽。
今江苏省的泰州市、仪征市、苏州市、如皋市、扬州市、扬中县,辽宁省的锦州市、辽阳市、彰武县,山东省的曲阜市、滕州市闵楼村、费县、青州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六安市金寨县、宁国县,河北省的博野县,上海市,北京市通州区,陕西省的商洛市、安康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武昌区、黄陂区、麻城市、汉川市、仙桃市、孝昌县、房县、通城县,大冶市,江西省的南昌市、永修县、九江市、赣县、德安县,浙江省的嘉兴市、桐乡县、湖州市吴兴区,贵州省的贵阳市、瓮安县、毕节市、锦屏县,四川省的泸州市、新都县,河南光山县、许昌市、桐柏县,香港特别行政区,陕西省的商洛市,重庆市的彭水县,台湾省的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均有闵氏族人分布。
补充:安徽无为县的闵姓族人,为明朝末年从江西东北部接近福建处移民濡须,即今无为县。族人大约有数千人,现居住无为的就有千人,至今仍保留民国初期的族谱,其中有祖坟分布图。在闵姓的60来万人里,无为闵姓算是繁衍茂盛了。当属闵姓的最重要一支了。无为的闵姓应来自于魏晋时期的江南移民。
郡望堂号,郡望,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堂号,陇西堂:以望立堂。太原堂:以望立堂。孝悌堂:闵损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闵损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孔子称赞闵损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氏后世族人以孝悌为荣,立孝悌堂。骊兴堂:朝鲜闵氏始祖闵称道为闵损的后代子孙,在北宋年间以使臣身份渡海,后来被高丽王朝挽留,定居在骊兴(今韩国京畿道骊州),成为朝鲜及韩国闵氏的始祖,因以为朝鲜、韩国闵氏堂号。

通用联,四言,源自姬姓;望出陇西。——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闵姓的源流和郡望。芦衣感母;简牍相夫。——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的棉衣里被装入芦花,后母的亲生二子则是棉絮。他父亲知道了,要赶走妻子。闵损说:“母在一儿寒,母去三儿单。”后母听了,感悟而悔恨,从此待三个儿子都一样。下联说清代钱塘人闵怀英,字畹馀,方祜俊的妻子,善写笔札,曾在官署中帮丈夫管理文牍。又能诗,有《猗香楼吟稿》。
望隆五俊;德列四科。——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晋广陵人闵鸿,与薛兼、纪瞻、顾荣、贺循号称“五俊”(五个杰出的人)。初人京城洛阳,司空张华就叹道:“此人是南金(南方杰出的人才)啊!”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也认为他是奇人,说:“此人不是龙驹,也是凤雏。”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四科,指儒家评论人物的分类,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闵损被列入德行科。此联另有版本上联为“望隆五俊”。
英才独秀;纯孝流芳

五言,廷甲廉为政;子骞孝传家。——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万历进士闵廷甲。廉直有声,官至通政使。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闵子骞,以孝闻于世。正斋秦汉志;仲叔节士风。——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画家闵贞,字正斋。善画,工篆刻,被誉有“秦汉遗志”。下联典指东汉名士闵贡,字仲叔。世称节士。

七言,门庭兴旺家声远;文章华国道脉长。——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鹤顶格典嵌闵姓的“闵”字析字联。万卷图画秦汉志;千寻竹斋翰墨情。——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闵贞事典。下联典指清代画家闵冰翊,本朝鲜人,侨居沪上,所居曰“千寻竹斋”。十一言,德行纯全,单衣顺母言无间;志操高洁,片肝累令寓移开。——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闵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事典。下联典指汉代贤士闵贤事典。

家谱文献,全国闵氏族谱三卷,(民国)闵燮忠总理,闵延光编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高县川剧团。全国闵氏族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湖北黄陂闵氏宗谱十八卷,(民国)闵民安、闵云安编,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阎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九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菫春菫阳闵氏宗谱三十六卷,(民国)闵炳荣、闵华轩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浠水县档案馆。四川新都闵氏族谱三卷,(民国)闵昌铨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有二部)。四川新都闵氏族谱,着者待考,(民国)闵昌铨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石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夏墅闵氏族谱,着者待考,(清)李讷芝纂,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闵氏宗谱十卷,(民国)闵信祖续辑,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孝友堂活字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闵氏宗谱,(民国)闵民安、闵之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闵氏家谱,(清)闵承涵等纂修,清光绪七年植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八娟、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湘阴闵氏家谱,着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植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新都县闵氏族谱,(民国)闵昌铨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闵氏六修族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百原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歙县新安歙西岩镇闵氏家谱,着者待考,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闵氏族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闵(Mǐn)姓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后继位为君,是为泯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谥号鲁闵公。古代闵与悯、愍字义相同,都有怜惜之意。鲁闵公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闵”为姓,称为闵氏,世代相传。闵氏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六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闵姓也是韩国人的姓氏。

姓氏源流,闵(mǐn)姓源出有: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十年之后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铸无射变法”、“庶孽之祸”、“王子朝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内乱中,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果然让闵马父说中了。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源流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闵、骞,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国君主为姚姓,是虞舜的后裔,属于东夷族世系。在史籍《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记载:“椒举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叔向对韩宣子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在典籍《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也记载:“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贾逵注曰:‘仍、缗,国名也。’”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源流五,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古城),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得姓始祖,姬启、闵马父、闵损、刘闵,闵琨,迁徙分布闵氏或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六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闵姓也是韩国人得姓氏。
上古周朝时,鲁国的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当了国君,当时还很年轻,只过了两年,就被人杀害了。后来王室追加封号给他,称为鲁闵公。闵,就是怜悯,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鲁闵公已经有了独生子,后来他的子孙,就取闵字作为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因为周朝刚建立时,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鲁地,建立了鲁国。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黄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就是黄帝嫡传后代。闵姓后来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闵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闵氏源于鲁国国都——今山东济宁曲阜。战国时鲁地先为楚国所灭、后为齐国所据。闵氏子孙散居山东。秦汉之际,因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迁于今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春秋时周大夫闵子马封地陇西,历两汉四百余年,为陇西望族。东汉中叶,陇西闵氏部分后人西迁山西太原,昌盛为太原郡大族。
西汉光武中兴,闵业因功受封为关内侯,子孙遂落籍于今陕西西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之一开始了,闵氏后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进入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唐宋之际,逐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播迁开来。北宋年间,闵称道出使高丽。后定居朝鲜骊兴。宋末元初,有避乱进入今广东者。明初,山西闵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甘肃、山东、河南、宁夏、北京、天津、陕西等地。明中后期,大槐树河南洛阳一支迁徙山东青州、临朐交接地(青州支-闵广祯补充)。明末,有沿海之闵姓渡过台湾海峡,播迁于台岛,也有飘洋过海,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历有清一代至今,分布区域更广,今东北三省、内蒙、云贵高原等地均有入迁,可谓开枝散叶,四处有籽。
今江苏省的泰州市、仪征市、苏州市、如皋市、扬州市、扬中县,辽宁省的锦州市、辽阳市、彰武县,山东省的曲阜市、滕州市闵楼村、费县、青州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六安市金寨县、宁国县,河北省的博野县,上海市,北京市通州区,陕西省的商洛市、安康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武昌区、黄陂区、麻城市、汉川市、仙桃市、孝昌县、房县、通城县,大冶市,江西省的南昌市、永修县、九江市、赣县、德安县,浙江省的嘉兴市、桐乡县、湖州市吴兴区,贵州省的贵阳市、瓮安县、毕节市、锦屏县,四川省的泸州市、新都县,河南光山县、许昌市、桐柏县,香港特别行政区,陕西省的商洛市,重庆市的彭水县,台湾省的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均有闵氏族人分布。
补充:安徽无为县的闵姓族人,为明朝末年从江西东北部接近福建处移民濡须,即今无为县。族人大约有数千人,现居住无为的就有千人,至今仍保留民国初期的族谱,其中有祖坟分布图。在闵姓的60来万人里,无为闵姓算是繁衍茂盛了。当属闵姓的最重要一支了。无为的闵姓应来自于魏晋时期的江南移民。
郡望堂号,郡望,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堂号,陇西堂:以望立堂。太原堂:以望立堂。孝悌堂:闵损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闵损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孔子称赞闵损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氏后世族人以孝悌为荣,立孝悌堂。骊兴堂:朝鲜闵氏始祖闵称道为闵损的后代子孙,在北宋年间以使臣身份渡海,后来被高丽王朝挽留,定居在骊兴(今韩国京畿道骊州),成为朝鲜及韩国闵氏的始祖,因以为朝鲜、韩国闵氏堂号。

通用联,四言,源自姬姓;望出陇西。——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闵姓的源流和郡望。芦衣感母;简牍相夫。——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的棉衣里被装入芦花,后母的亲生二子则是棉絮。他父亲知道了,要赶走妻子。闵损说:“母在一儿寒,母去三儿单。”后母听了,感悟而悔恨,从此待三个儿子都一样。下联说清代钱塘人闵怀英,字畹馀,方祜俊的妻子,善写笔札,曾在官署中帮丈夫管理文牍。又能诗,有《猗香楼吟稿》。
望隆五俊;德列四科。——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晋广陵人闵鸿,与薛兼、纪瞻、顾荣、贺循号称“五俊”(五个杰出的人)。初人京城洛阳,司空张华就叹道:“此人是南金(南方杰出的人才)啊!”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也认为他是奇人,说:“此人不是龙驹,也是凤雏。”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四科,指儒家评论人物的分类,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闵损被列入德行科。此联另有版本上联为“望隆五俊”。
英才独秀;纯孝流芳

五言,廷甲廉为政;子骞孝传家。——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万历进士闵廷甲。廉直有声,官至通政使。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闵子骞,以孝闻于世。正斋秦汉志;仲叔节士风。——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画家闵贞,字正斋。善画,工篆刻,被誉有“秦汉遗志”。下联典指东汉名士闵贡,字仲叔。世称节士。

七言,门庭兴旺家声远;文章华国道脉长。——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鹤顶格典嵌闵姓的“闵”字析字联。万卷图画秦汉志;千寻竹斋翰墨情。——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闵贞事典。下联典指清代画家闵冰翊,本朝鲜人,侨居沪上,所居曰“千寻竹斋”。十一言,德行纯全,单衣顺母言无间;志操高洁,片肝累令寓移开。——佚名撰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闵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事典。下联典指汉代贤士闵贤事典。

家谱文献,全国闵氏族谱三卷,(民国)闵燮忠总理,闵延光编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高县川剧团。全国闵氏族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湖北黄陂闵氏宗谱十八卷,(民国)闵民安、闵云安编,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阎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九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菫春菫阳闵氏宗谱三十六卷,(民国)闵炳荣、闵华轩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浠水县档案馆。四川新都闵氏族谱三卷,(民国)闵昌铨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有二部)。四川新都闵氏族谱,着者待考,(民国)闵昌铨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石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夏墅闵氏族谱,着者待考,(清)李讷芝纂,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闵氏宗谱十卷,(民国)闵信祖续辑,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孝友堂活字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闵氏宗谱,(民国)闵民安、闵之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闵氏家谱,(清)闵承涵等纂修,清光绪七年植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八娟、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湘阴闵氏家谱,着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植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新都县闵氏族谱,(民国)闵昌铨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闵氏六修族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百原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歙县新安歙西岩镇闵氏家谱,着者待考,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闵氏族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古代有没有姓闵的皇帝?
中国古代的朝代当中 没有听说有姓闵的皇帝 ,至少在大的朝代当中是没有的 也许有一些小的国家会有吧

古代有没有姓闵的皇帝
没有 有个冉闵很厉害

中国元朝末年有没有“闵姓”皇帝?
是明姓皇帝明玉珍,明氏在韩国的分支 韩国人寻根到柳林 随 州 2月26日,大韩民国明氏大宗会一行27人千里迢迢来到夏帝故里——曾都区柳林镇双利 村明玉珍纪念馆,朝拜仰慕已久的明氏家族始祖明玉珍故居。大夏国皇帝明玉珍是我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史载:“明玉珍,公元1331-1366年 ,元代梅丘里平林聚玉...

五代十国皇帝纪元表、世系、家族、关系等资料。
1 庄宗 光圣神闵 孝皇帝 李存勖 923-926年皇帝 同光923-926年 908-923年晋王 惠祖 孝恭皇帝 李聿 毅祖 孝质皇帝 李教 烈祖 孝靖皇帝 李琰 德祖 孝成皇帝 李霓 2 明宗 圣德和武 钦孝皇帝 李嗣源 923-933年 天成926-930年 长兴930-933年 3 闵皇帝 李从厚 933-934年 应顺933-934年 4...

我国古代有没有姓闵的名人
【闵梦得】乌程人(浙江吴兴)。闵洪学从弟,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三十七年时任漳州府知府,以宽为政,士民爱之。后迁偏沅巡抚都御史、云贵总督、兵部右侍郎戎政尚书。【闵延甲】乌程人(浙江吴兴)。万历进士。廉直有声,官至通政使。【吴兴闵氏】或称【乌程闵氏】。自宋朝宝庆年间由汶上(山东济宁)南...

闵的身世
从西周中期开始,周文王、周武王和周懿王都自称为王,只有在周王晓之后才采用这一法律。皇帝的死是朝臣们讨论的;意见书是法院给的。自然地,闽人以谥号,即前国王,作为自己的名字,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并划分他们的家庭以延续他们的血统。闵氏的起源与演变闵姓出自姬姓。灭商,封弟于鲁,先在河南鲁山...

闵姓古代姓什么?姬吗?
闵(mǐn)姓源出有: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

有没有大神解释一下齐闵王的谥号
齐闵王(约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亦称齐湣王、齐愍王,妫姓,田氏,名地(一作遂[1] ),齐宣王之子[2] ,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六任国君,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葬于田齐王陵(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齐闵王即位。齐闵王为人骄傲...

闵姓氏起源怎么韩国会很多呢而中国很少呢
闵姓源出姬姓。黄帝后裔。 五帝之后,[尧]禅天下于[舜]。[舜]命[弃]掌管天下的五谷。[弃]又叫[后稷],帮助[大禹]平治水土、教民耕种有功被封为诸侯,立国于渭水(今陕西宝鸡、武功附近),史称“上古五大贤臣”之一。5代后传至姬公刘,国势渐强。又经12代,传至姬昌(周文王),国势有天下三...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姓氏做过皇帝的?
楚 前206年-前205年 熊心 义帝 芈姓 西汉 前202年-9年 刘邦 南越 前183年-前179年 赵佗 新朝 9年-23年 王莽 玄汉 23年-25年 刘玄 赤眉汉 25年-27年 刘盆子 成家 25年-36年 公孙述 东汉 25年-220年 刘秀 曹魏 220年-266年 ...

墨玉县17878532725: 中国元朝末年有没有“闵姓”皇帝? -
都栏复方: 是明姓皇帝明玉珍,明氏在韩国的分支 韩国人寻根到柳林 随州2月26日,大韩民国明氏大宗会一行27人千里迢迢来到夏帝故里——曾都区柳林镇双利 村明玉珍纪念馆,朝拜仰慕已久的明氏...

墨玉县17878532725: 古代皇帝姓氏有哪些
都栏复方: 古代皇帝姓氏有:嬴、刘、王、公孙、曹、孙、司马、杨、宇文、李、武、安、史、石、赵、冉、慕容、张、段、苻、姚、冯、乞伏、赫连、吕、桓、萧、陈、侯、拓跋、元、高、黄、耶律、完颜、朱、郭、柴、钱、马、孟、郑、蒲鲜、韩、徐、爱新觉罗、袁等.

墨玉县17878532725: 古代有姓裴的丞皇帝吗 -
都栏复方: 裴姓名人自三国以后开始人才辈出,晋代的裴徽、裴楷父子,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隋光禄大夫裴仁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唐时的裴氏出将人相,至少出过4位宰相,那就是唐明皇开元年间的裴光庭;历事德宗、宪宗、敬宗、文宗4朝,以人德始...

墨玉县17878532725: 古代皇帝有没有字永什么的人
都栏复方: 冉闵(?-352年),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墨玉县17878532725: 中国古代400多位皇帝,有哪些姓氏称过帝?
都栏复方: 袁世凯 清朝-----爱新觉罗 明朝-----朱(明末流寇称帝者如:李自成、张献忠……) 元-... 后梁帝国,开国君主朱温 2. 后唐帝国, 李存勖 3.后晋帝国, 石敬瑭 4.后汉帝国...

墨玉县17878532725: 姓闵的在中国有多少? -
都栏复方: 历史来源「闵」源出: 出自姬姓,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鲁庄公死后,其子继位,不到两年,被庆父杀害.号为「闵」,鲁闵公后有闵氏. 家族名人闵子骞(前536 ~ 前487) 名损,字子骞,春秋鲁人.孔子弟子,以孝友闻,和颜渊以德行并称. 分布地区甘肃省东乡,山东省泗水,山西省太原

墨玉县17878532725: 历史上帝王的溢号都有那些,都是什么意思? -
都栏复方: 中国历代皇帝谥号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安: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

墨玉县17878532725: 中国从夏朝到清朝所有的皇帝的姓氏有多少个?又分别是哪些姓氏? -
都栏复方: 汉朝以前基本称姓,不称氏夏:姒,商:子周:姬秦:嬴汉:刘 三国:魏:曹蜀:刘吴:孙东西两晋:司马 北魏:鲜卑姓拓跋,后改汉姓元,北周:宇文...

墨玉县17878532725: 古代有没有姓郎的皇帝 -
都栏复方: 有郎姓,但不是皇帝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大夫、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之后,以地为氏氏2、出自南匈奴亦有郎氏.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郎姓的另一支郎氏出自少数民族,南匈奴亦有郎氏. 3、出...

墨玉县17878532725: 元帝赐的姓有哪些
都栏复方: 早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姓氏被称为“国姓”,很多有功之臣最大的殊荣,就是被皇帝赐姓.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姓爷,故此他又叫朱成功.历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