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和优化品德课程资源,实施有效教育

作者&投稿:束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利用和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

崇仁县许坊中学 黄秀平 在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运用教学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手段。本人以为要最大最限度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要摈弃过去那种“教室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师是唯一的知识传承者,教材是唯一的学习资源”的旧有课程资源观,使课程资源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 成功运用和激活各种教学资源应从多方面入手,根据思想品德课标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特向大家提出如下建议,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教材资源是航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在内容标准中单列“主题探究”,而且在其他主题中都给出多项活动建议和探究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主动的对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由于思维定式、且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都经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课标所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因而不少教师出现不适现象。我校的不少思想品德老师反映新课标教材没有以前好上就是这种不适的表现。对于教材的使用,有人认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觉得这是打开固守教材这种教学资源的一个很好的钥匙。 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摈弃过去那种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架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释放给学生敢于想象、大胆猜疑或否定的俗成概念空间。想象是创造力始发的翅膀。一读小学的学生写:“天空中两只鸟儿飞过,远处杨柳依依…”.其父认为“两只”应改为“一对”。生问:“你怎么知道一只是公、一只是母”?父亲哑然。允许学生质疑及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在教师眼里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会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且生成意想不到的新知识。 三、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必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彻底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适应学生自主、创造、探究性学习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教师自身应不断的进行业余学习、不能墨守成规。教师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人格魅力等对于学生来是一种天然示范(即活生生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下笔如飞都会潜移默化到学生中,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原动力。 四、实际上,本地的乡土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等等适时、充分渗透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打破以往单一、封闭地使用教学资源的模式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总之,对于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我们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这对提高我们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德育新课程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室。翻开《品德与社会》新教材,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全新的教育内容,全新的呈现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原教材《思想品德》相比,其变化可谓是脱胎换骨,令人耳目一新。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这样说:“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那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呢?
一.利用现有课程资源——教材,再度开发。
《品德与社会》各个学习主题,编者匠心独运选取一些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及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反映学生学习和生活画面的图片、话题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丰富其认知、情感和体验。可见,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要好好地利用它。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命多可贵”——《感激生命》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都是爱的结晶,从孕育开始就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怀。教科书中的第一组图文就画着一个婴儿和一个孕妇,试图通过让学生对生命孕育和诞生的追踪,了解母亲怀胎十月和哺育自己的辛苦,认识到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再跟同学们说:“你们每个同学孕育在妈妈的肚子里十个月的时候,你们的妈妈就是像这样子的。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孕妇时,你最想说什么?”
生:她挺着一个大肚子,走路一定很不方便。
生:她不单单走路不方便,我看她的每个举动都是很不方便的,要是爬楼梯会更辛苦的。
师:是的,你们说得很好。你们看,图中这位妈妈拖着沉重而疲惫的身体,脸上却露出幸福的笑容,这是为什么呢?
充分利用这组图画,通过引导学生对生命的追踪,来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生命寄托的希望。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现代课程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课标、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本地区、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里还是以《感激生命》这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对于自己的家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同学们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生命寄托的希望后,我特意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哪个同学身边有孕妇?请你讲讲当她行动不便时,家人为她做了哪些事?最后小结:“父母及家人给予我们无微不致的关怀,对我们寄托深切的希望,作为对他们爱的回报,我们也有责任照顾好自己,爱惜自己,不让他们担忧。
这样利用教材这现有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更有有价值的主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教师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更要尊重学生差异,关注“边沿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如教学《健康生活每一天》主题时,我先出示一组代表人生价值的词汇“财富、智慧、健康、友谊、知识”,再让同学们重新排列这些词汇(要求学生想一想,看哪个词排在第一位比较合适?)。有的学生是这样排的:健康、友谊、知识、智慧、财富;还有的学生是这样排的:健康、智慧、知识、友谊、财富;还有的学生是这样排的:健康、智慧、知识、财富、友谊……当时我也否定哪个同学对与错,只叫他们讲出自己的理由。等同学都讲完后,我才注意到沮丧的小王同学(小王同学天生少一条胳膊)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言不发。我意识到同学们的话,有可能刺伤他的心灵,我急忙说:“即使身体原本有一定的缺陷,只要我们敢于挑战、勇于拼搏,同样也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然后再举一些身残志坚的成功人士的事例(比如:贝多芬、张海迪、霍金……),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教师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的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如教学《校园红绿灯》时,我创设情境,组织学生玩跳绳游戏。我故意安排几个顽皮的同学摇绳子,其他同学跳。刚开始,摇绳子的同学还比较乐意接受,时间长了,摇绳子的同学就有意见了。小左大声地对小虎说:“你倒了,你要摇!”小虎板着脸说:“老师叫你摇,又没有叫我摇,我干吗要摇呀?”“你不摇,我也不摇。凭什么一直叫我摇?”说完,小左同学狠很地把绳子摔在地上,头也不回地往教室走去。这时,我因势利导,把学生带回教室,让同学讨论:为什么小左他们那组会闹不愉快?紧接着,让其他同学帮他们出注意,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游戏继续玩下去。这样,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悟理。
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又以《校园红绿灯》为例,在其他同学为小左那组出注意后,接着我又让同学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规则?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然后再带学生到学校各处去看看,找找学校里还有哪些规则。再让学生对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看看自己哪几条做得好,哪几条做得不够好?最后,让学生说说在校园里还存在哪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并谈谈对于矫正大家的行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这样,根据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水平,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都成为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
像这学期期初,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初定课时41—56节。我屈指一算,本学期才18周,扣除预备周和两周期末复习,只剩15周,每周按两节课算,这一学期教学时间才30节,时间是远远不够。因此,我就采用跟其它课程整合。如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我就把它跟语文课程第九单元“破除迷信”整合起来教学;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我就把它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一起;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我把它跟班队活动整合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我就能很轻松地完成这册教材的教学任务。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时代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新课标下的一个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掌握当前社会中最先进的元素,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和作用
课程资源的这一概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的重要概念。对于课程资源的界定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徐继存等老师的看法较为客观:“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包括了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专家们普遍认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二、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1.品德课课程价值认识片面,缺少课程资源利用评价标准
在新课程下小学品德课的实施及教学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真正能从行动中“重视”它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片面的认为,通过语文等学科也能对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小学品德课可以上也可以不上,它过多的是被认为是“小课”,是语数英的“候补课程”。也正是因为如此,校级科研活动、观摩教学等“主角”也轮不上它,这些都阻碍了小学品德课课程价值的提升和达成。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中,在评价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其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的评价,对课程资源利用的评价却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所以早日确立“指标”——课程价值取向,对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发展一定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程资源的择选太仓促,教学方法陈旧
调查中的数据也普遍反映出一个问题,教师们在进行品德课教学时,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仍占大多数,主要都是以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学习效果较差,长此以往,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品德课。
教师们大多一人兼多科,所以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主课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上,所以对品德课的课前准备就不够充分,对其课程资源的选择也不能做到精益求精,大多都是利用教材资源完成品德课的教学任务。
3.多样的课程资源,单一的学习方式
人类需要适应时代,教学也需要适应学生。新时代的学生,随着信息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无国界,他们能知道更多的知识,了解其他国家发生的最新事件。多样的课程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对多样的课程资源感兴趣也是必然的趋势。但由于习惯等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和传统,他们没有很好的适应这样的综合课程的要求。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教学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也应该在另一方面更注重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主课如此,品德课程也亦如此。
4.专职教师的缺失,影响品德课资源的优化选择
主课教师兼品德教师的情况,即使在本市区重点学校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新课程下的小学品德课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品德教师不仅要在课程中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开展教学,还要教师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需“博观而约取”才能“厚积而薄发”。可能很多品德教师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品德教师非专职的现状,使其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和资源选择中去,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的课程资源,不一定是教师所期望的,也不一定是最为适合、有效的。毫无疑问它们势必会影响品德课目标的达成,这或许就是品德课课程改革起步早,发展慢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吧。
5.未能深入挖掘地区及学校特色资源
在我进行小课题研究时我发现,谈开发不如谈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一方面理论知识不足、个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缺乏时间和精力。从课堂教学入手,用敏锐的目光洞察身边的课程资源,结合地方和学校资源,引导学生形成品德课三维目标,这才是我们切实可行的。
三、小学品德课课程资源优化选择的建议
小学品德教师作为品德课教学的引领者,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应当树立新的课程价值观,以“全面和谐发展”为指标和依据,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观,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完成课程中要求了解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应该树立新的学习观,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主张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体体验,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应该树立新的学科资源融合观,结合一师兼多科的情况,发挥优势,加强学科间资源的相互整合。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挖掘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一)明确“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价值观
“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对当今课程价值的指标和要求,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之所在。何谓全面和谐发展?指的是个体根据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样的人对社会有极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无论何时、何地、什么条件下都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可能地担当起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达到个体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翻开我们的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古希腊雅典时期的教育家和后来的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等人的教育理论中都可以找到“和谐发展”的倩影,但真正提出“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还是前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通过对前苏联发展的几十年历程和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新课程下的品德课,按照学段被分为两大课程体系,《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3~6年级):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应该说《品德与社会》是《品德与生活》的延续与升华,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延伸、拓展,显现出社会属性的。现代的小学品德课课程可以理解为是对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生活教育等内容进行高度整合基础上生成的新课程。它不仅涉及到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现代科技,心理健康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所以确立“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价值观是适应小学品德课课程发展趋势的,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小学品德课课程资源利用的评价标准。
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价值观看似任务繁重,但也并不是无章可循。课程价值的实现会受到课程目标、编制、实施、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多次对品德课课程做出了改革和尝试,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把“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观作为指导方向,从课程的“实施”阶段——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多样的、丰富的、优质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课程本身的价值。
(二)主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要想做到品德课程资源的择优利用,首先要从小学品德课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传统以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我之所以会这样提出,是因为现在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的交流,更多的是针对语、数、英等主课进行的改革和研讨,对品德、美术等这样的小课关注的少之又少,学校人员配比不足,小课教学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非常普遍,对课程资源很难做到优化择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内容相当丰富,但核心可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对品德课程资源的优化选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理论中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以下主要以其中的一种为例具体的来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就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例如在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中,如果是亲身观看事件经过而感动落泪,这是因为个体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了直接的感受,得到了直观的情感体验,感受会更为强烈。它分为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锚”一旦“抛”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立刻被确定,而课程资源的选择就可以围绕这两方面来进行。
下面是《交通安全每一天》的教学设计节选
谈话交流,明确任务
通过刚才和你们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爸爸妈妈送来的。看来,你们的父母还不放心让你们自己面对错综复杂的道路交通状况。可是,同学们,总有一天你要独自出行,对公共交通这门学问,我们可要有所了解,才能保证我们的交通安全呀!我提议,今天我们就不要爸爸妈妈的护送,进行一次模拟出行,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应对各种交通状况。
进入情境,学习规则
1、学生思考
出示场景一:主路上有公交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旁边一条较窄的路构成一个丁字路口。路口无红绿灯,人行横道。相应的地方分别悬挂公交线路专用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减速慢行、注意危险、施工的交通标志。
提问:
(1)遇到复杂的道路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2)面对这样的道路,我们能用到哪些交通规则呢?
(3)我们刚才经过这处情况复杂的路段时,用了什么好方法?
(4)教师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场景二:近处是有人行横道的路口,通过行人地下通道,对面是公交车站。
出示场景三:行人过街天桥,对面是公交车站。
将场景二、三的照片发给各小组。组织小组生生合作,观察路况,认识标志,根据搜集的资料筛选交通规则,制定科学行走路线。教师参与其中,师生交流。
(1)明确小组任务,出示小组活动提示。
(2)组织学生汇报。
(3)明确交通规则的主要出处,了解其他交通法规。
我们今天的模拟出行,用到的规则主要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其实,我们应该遵守的交通法规还有很多,比如《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
……
学有所得,写出收获。
1、课件展示不同交通安全宣传方式,激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的意愿。
师:我们的体验之旅就要结束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很多收获。请你拿出老师发给大家的爱心卡片,把你此刻最想写的一句话写在这颗心上,记在自己心里。
2、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将最想写的一句话写在鲜艳的爱心卡片上。并陆续将卡片贴上组成一个心形图案。
总结:一颗颗心,写着对规则的重视,写着对安全的期盼,写着对自己的提醒,写着对亲人的叮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把交通安全记在心里,那么我相信,我们出行的每一天,都会充满笑容!
(本节课是黄河实验小学冯国宁老师在山东潍坊举行的2011年全国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一节参赛课,本节课获思品学科一等奖。)
冯老师在这节课中对品德课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非常成功,我认为这是抛锚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密不可分的。一堂课的好坏,大家首先会注意到的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而教学目标实现的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而抛锚式教学方式就能将这两个要素予以确定。这样一来,课程资源的选择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固定的范围,“优化选择”的实现才成为可能。新课程下的小学品德课课程,具有综合性、生活性、社会性等特点,课程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他课程或许在课本教材上就能较好的实现课程目标,而在品德课中是无法完全依靠课本实现或达到的。在一线教学中,品德教师一般都兼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紧工作量大,课程资源的优化选择,往往就成为了困惑品德老师们的重要问题,这也是品德教师们在备课时耗费时间最多的环节,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就在这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让我们有章可循。
(三)倡导发现式学习方式
发现式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更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
“儿童是品德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承认儿童学习的多样性、不同类型学习的等价性,对推进品德与生活课程有很大的意义。”《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小学品德课新课标(解读)中也提到,新课程亟待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向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德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发现、探究中得到品德认知,积累社会生活经验,进而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发现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更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那么我们就不妨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把在发现式的学习下择选品德课程资源作为优选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又一重要指标。
二年级上册《我不任性》案例节选
走进童话故事屋,感知什么是任性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贝贝。有一天,贝贝路过一家玩具让,他又看到一辆遥控小汽车,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故事,看的时候要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演示《爱耍脾气的贝贝》故事)
2、议一议:看到贝贝这么做你有什么想对贝贝说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应给予适当追问)
生:我想对贝贝说:贝贝你太任性了。
师:你为什么觉得贝贝任性呢?
生:因为家里有了他还要买,爸爸不同意他还哭。
师:你想的和爸爸一样有道理,如果你在旁边你会喜欢他吗?
生:不喜欢,因为我觉得他不懂事,还影响周围邻居。
生:我想对贝贝说:你既使想买也要跟爸爸好好讲不能哭闹。
师:如果是你,你还可以怎么做?
……
3、小结:刚才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爸爸和我们想得一样,爸爸说得有道理,可贝贝就是不听,还又哭又闹地耍起了牛脾气,这种行为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任性。
板书:任性


如何学好思想品德?
(3)融洽师生关系。若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造成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就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当然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三、多读多记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是离不开“多读多记”的,多读多记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思想品德课...

小学语文老师述职报告怎么写范文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品德课,有针对性在开展多形式、生动活泼、丰富的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学生零钱多,喜欢买零食,吃喝;学习怕苦怕累,无上进心,不想读书,我针对这一现象,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新学年新打算”、“我为集体做贡献”、“家乡的变化”、“爱祖国,勤奋学习”、“跟奶奶比童年”等主题会,...

寻浙教版初中思品教学案例
4、能通过对不同教学案例的分析,领会《思想品德》新课程“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自主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和道德实践”等基本思想和“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并运用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分析说明教学案例(七~九年级各一个)。 5、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意义,理解...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三)个案研究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各按,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四)经验总结研究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

“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求解
例如,《好大一棵树》就是东北地区某师大附小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理的一个典型事例它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经过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发的一个综合课程内容,属于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的小课题学习活动。这个内容共分为三个板块:一棵树的价值、回收废纸、一次性筷子。通过品德课与数学课的整合,...

学生思想品德小结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中教学行为来体现的,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课和品德课的区别是什么
就评价而言,思品课既有知识性的结果评价,也有发展性的过程评价。而心育课则强调学生心理的自我发展和调适能力的提高,不作道德判断评价和知识性评价。其实,两者之间也有其共性。通过思品课教学,以思品知识传授和思想认识的提高为载体,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排除思品课的心育功能;反之,心...

寻求高手解答:2012海南儋州特岗招聘职位表招政治不招思品,请问特岗职位...
如果你应聘的是初中部就要学习初中政治知识,如果你应聘的是高中部就要学习高中政治知识。

何为公德?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公德?
教育部2001年释出的《义务教育课程设定实验方案》规定,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关注教育学领域的典型性问题,强调基于中国文化的教育学特色,使用多元表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开发...我校以年级为单位,每学年家长学校都要举办1-2期的专题学习,通过家长学校促进家长家庭行为优化,以良好...

家庭体验活动的体验领悟
在教学中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感进入学习,就能发挥情感功能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与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教学中的“乐”应从学生的内在体验中来,从学生自主学习和成功的欢乐中来。在品德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以乐促学,让学生...

东西湖区19727636375: 如何利用和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 -
针方常乐: 崇仁县许坊中学 黄秀平 在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运用教学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手段.本人以为要最大最限度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要摈弃过去那种“教室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师是唯一的知识传...

东西湖区19727636375: 如何开发与利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程资源 -
针方常乐: 一、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根据资源区域我把它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大类. 1、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包括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堂...

东西湖区19727636375: 如何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 思想品德 -
针方常乐: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高效思品课堂的达成.

东西湖区19727636375: 如何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
针方常乐: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的接触好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位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东西湖区19727636375: 如何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 -
针方常乐: 一: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学科教学德育功能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现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

东西湖区19727636375: 初中思品学科可以做哪些课程资源开发 -
针方常乐: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学科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打破"课程资源就是课本内容"的狭小界定.课本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其内容涉及自然、人文、历史、现实、中国、外国,仅凭课本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

东西湖区19727636375: 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
针方常乐: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