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奏折批阅后如何销毁

作者&投稿:镇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皇帝批阅了大臣的奏章,这些奏章再返回给大臣吗?~

奏折所涉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请安、谢恩、缴批和陈事四类。前三种还比较简单,陈事这一类,一般是大臣向皇帝汇报事务,内容大多涉及国家机密,皇帝批阅,副本存档后,转给上奏人阅读,凡是有朱批的,都要追缴保存。(这是清朝雍正时期的做法。)

是的,古代皇帝把奏折压下不发是叫留中。

意思是皇帝把臣子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递给 荷生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 天王 老大的不高兴。"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折制度更加完善起来:1、撰写人须亲自书写,一般不许他人代笔,写成后不得外传,否则治罪。2、由宫中制作皮匣,配备锁钥,发给具奏官员,专门用作储藏和传递奏折。3、督抚以上大员的折子,派专人送到大内乾清门,交内奏事处,直达御前,而不像题本交通政使司转呈;一般官员的折子,亦差专人送到雍正指定的亲信大臣处,由他们代呈,代交人当然无权知道折子的内容。雍正帝阅毕,作了朱批,折子由原渠道发回。4、收回朱批奏折。5、加强军机处的保密工作。
奏折档案是最直接的原始文献史料。由于奏折多为密情,因此,奏折存档后一般人难以看到。 奏折收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官方收藏,一是民间收藏。清代奏折分存内阁大库和存方略馆库的军机档。军机档霉烂损失,古物南运,流走台湾,现存大部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午门东侧文华殿南有两个档案大库,世人所谓内阁大库档。清朝政府于康熙九年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的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奏折、朱批谕旨、实录、圣训、会典、起居注以及殿试考卷等,内也夹杂宋元刻本残书等,总数已不可考。 截至到2000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各类档案 1000余万件,其余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也分别存有数量不等的奏折。
民间奏折收藏主要来源于1922年北洋曹琨贿选以废纸名义出卖存放于故宫午门外朝房内的明永乐至万历年间的档案。同年不久,再次出售明崇祯以后包括清顺治到宣统年间的档案约8000麻袋。这批档案一部分流散到民间,所余大部分经金梁、宝熙出面,为罗振玉购得。现民间流通的奏折,大都出于此"8000麻袋"。 总之,清朝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最高上行文书――奏折制度,历经200多年,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丰富的档案遗产,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文物保存价值和市场收藏价值。

没有销毁,要么皇帝留中不发,要么就下发回复大臣


古代奏折批阅后如何销毁
2、由宫中制作皮匣,配备锁钥,发给具奏官员,专门用作储藏和传递奏折。3、督抚以上大员的折子,派专人送到大内乾清门,交内奏事处,直达御前,而不像题本交通政使司转呈;一般官员的折子,亦差专人送到雍正指定的亲信大臣处,由他们代呈,代交人当然无权知道折子的内容。雍正帝阅毕,作了朱批,...

古代皇帝批阅了大臣的奏章,这些奏章再返回给大臣吗?
奏折所涉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请安、谢恩、缴批和陈事四类。前三种还比较简单,陈事这一类,一般是大臣向皇帝汇报事务,内容大多涉及国家机密,皇帝批阅,副本存档后,转给上奏人阅读,凡是有朱批的,都要追缴保存。(这是清朝雍正时期的做法。)...

批阅奏折是什么意思
皇帝在批阅过程中,会根据奏折的内容和自己的判断,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或对政策进行调整,或对臣子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此外,批阅奏折也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职责。大臣代皇帝批阅奏折,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具备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他们需要准确理解奏折的内容,根据皇帝的意图和国家...

古代皇帝批阅奏折时,如果看到低质量的奏折会作何反应?
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奏折呢,皇帝就会在下面回复“知道了”三字,代表自己已经批阅了这篇奏折。皇帝也是不好当的啊,默默心疼皇帝两秒。

批阅奏折是什么意思?
具体来说,批阅奏折可以有以下几种模式:批示、审核、签字、交办等等。这些批示与处理方式的选择,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比如,有些比较重要的奏折需要由多个领导参与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而较为普通的奏折则可以由下级和专业部门处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批阅奏折的作用将越发重要,需要时刻保持监管意识,确保...

君王是怎么批阅奏折的呢,真的经常批阅到深夜吗?
到了康熙时期,官员们开始将遇到的事情逐渐写进走这里让皇上批阅,因此奏折的内容也慢慢的丰富了起来,后来康熙觉得奏折形式沟通很方便,但是夹杂着请安奏折比较混乱,很多有用着急的信息通过层层筛选到了皇上手里已经过期了,于是康熙将奏折氛围两类,一种是专门请安的、不着急的奏折,还有一种是加急的奏折...

宋朝皇帝批奏折的是什么地方
说法不对。奏折始于康熙初,因文件用折叠形式上奏,故称奏折。奏折由本官或差家人等直送奏事处,再由内奏事处太监进呈皇帝,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皇帝阅后,做出红色批示即朱批奏折,交本官或有关机构办理。宋朝朱批谕旨,处理政事一般在延和殿。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

什么叫"改朱批,行蓝批"
或皇帝在特定时期下改用蓝批。具体适用情况:一、皇帝未亲政,由顾命大臣或者内阁大臣理政,批示奏章用蓝色笔墨;二、遇到国丧,皇帝也必须改朱批为蓝批,时间一般为27天,27天之后,恢复朱批;三、遇到紧急情况,皇帝无法理政,内阁大臣以蓝批代替皇帝的朱批;四、内阁大臣修改皇帝不正确的旨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每天要批阅大量奏章,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的,每一份都不是现在纸张那么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管理整个国家,地域大了,奏折也肯定多了,虽然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奏章是御史大夫管理,但是奏章的批阅主要还是秦始皇批阅的。作为一个君主,他没有选择安逸,而是选择牺牲自己的时间去管理天下。其...

皇帝在批阅奏章时,如果遇到了“垃圾奏折”会怎么回复?
皇帝不是那么好当,那么轻松的。我们都知道,皇帝是要批阅奏章的,如果是一个勤政的皇帝,那每天要处理的公文相当地多,可能要从凌晨一直忙到晚上,甚至彻夜不眠。如果再遇上“垃圾奏折”,估计会气的掀桌子了。垃圾奏折1——闽浙总督:这是台湾的土产叫芒果,献给皇上您。皇帝回复:知道了,这种东西没...

高台县19516599733: 怎样删除今日奏折 -
竺玲青霉: 不用删除,你只要在奏折上批复朕已阅,让大臣去办就行了,或者让你的总管代为批阅也行.

高台县19516599733: 奏折先交皇帝还是司礼监
竺玲青霉: 先交给司礼监,由司礼监太监选择性给皇帝批阅,有旨意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起草,由掌印太监盖章,才发出去.司礼监当然有拦截奏折的可能,很多觉得不用给皇帝批阅的或不想给皇帝看到的奏折,理所当然压着不给皇帝见到啦.....

高台县19516599733: 皇帝批改奏折是怎么回事
竺玲青霉: “皇帝朱批写bai'知道了'一点也不奇怪.”专家说,du这种口语化的说法早就有了,并不是现在zhi才有,就像很多简体字早就出现了一样,“老百姓看dao到'知道了'以为是现在的语言,其实不然,版古代的口头语言交流很多跟现在是一样的.”权

高台县19516599733: 奏折制度? -
竺玲青霉: 清代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奏折之称最早见于顺治十三...

高台县19516599733: 供皇上批阅的奏折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竺玲青霉: 奏折是清代专有的一种文书.奏折的使用,始于康熙中期,最初仅限于皇帝指定的少数亲信官员.雍正皇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了使用奏折的范围

高台县19516599733: 军机处的建立
竺玲青霉: 雍正创设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与行政的机构.地点在紫禁城隆宗门内北侧.军机大臣没有定员,少则二人,多则九人.主要职掌: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名义,对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面奉谕旨,起草公文,...

高台县19516599733: 清朝皇帝如何批奏折?
竺玲青霉: 无论是宋、元还是清朝,皇帝每天都要批好多奏折.皇帝批奏折像我们每天起床后刷朋友圈吗?不错的给个赞,偶尔还评论几句?虽然清朝皇帝写字不是很好看,但堪称是段子手.还会卖萌.清朝皇帝8个人批注都是“知道了”.不少人觉得,...

高台县19516599733: 为什么很多人忌讳用红色的笔签字? -
竺玲青霉: 人们都普遍忌讳用红色的笔来书写自己的名字,还有书信,不过大家追问原因的时候,很多长辈们也说不太清楚,只能以一个“这样不吉利”来解释.其实这个解释还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原因也很简单.相信大家不少人都听说过“朱批”这个...

高台县19516599733: 大家认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中哪个皇帝最勤政?
竺玲青霉: 雍正,雍正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他(雍正)办事认真,细致严谨,尽管“自朝至暮... 如果说,阅览本章属于例行公事,费力不多的话,那么,批阅奏折就格外辛苦.奏折...

高台县19516599733: 雍正的死因是什么?
竺玲青霉: 雍正帝生前疑团诸多,死因也是一个谜.据官方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公历10月5日)他还在批阅奏折,当晚“不豫”即不舒服,三日后便死于圆明园,原因不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