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与荀子学说

作者&投稿:大狐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与荀子思想的异同~

1、共同点:
(1)教育作用:都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2)教育目的:都认为培养统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3)教育内容:都强调道德教育的是教育内容中的重要方面。
2、不同点:
(1)人性论: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荀子肯定“性恶论”, 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
(2)教学思想:孟子主张“内发”,而荀子更倾向于“外铄”。
(3)学与思:孟子比较强调“思”,主张深造自得,专心致志;而荀子更提倡“学”。
(4)对待君主态度:孟子提倡“仁政”学说。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君轻民贵”的思想。

扩展资料孟子(前372―前289),战国中期鲁国人,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为思孟学派。孟子一生崇拜孔子,以“孔子之道”捍卫者自居,其经历也与孔子十分相似。他一生聚徒讲学,曾周游列国,名列稷下学宫,虽得各国君主礼遇却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著述讲学不辍。孟子主张“仁政”,以“民本”为中心,利用教育手段得民心。孟子亲自参与著述的《孟子》,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其主张学习要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博约结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等。本文将孟子的教育思想按照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育作用和教学方法来进行解释。
荀子(前313―前238),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青少年饱读诗书,曾周游列国。他曾在稷下学宫长期执教,讲学“最为老师”,在学宫“三为祭酒”,被齐国君主授予“列大夫”头衔。荀子曾著《荀子》一书,主张“仁义”,“明礼仪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学思行结合,知行合一”,“学以致专,贵在持之以恒”。本文将荀子的教育思想按照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育作用和教学方法来进行解释,并与孟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

1.孟子主张“性本善”论和荀子主张“性本恶”论
2.法律思想主张和思想体系。具体而言孟子的思想是以"仁政"学说为中心,荀子则是礼法相结合的法律思想。

这句话应是“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专尚霸道。”
如果对儒家孔孟与荀子了解一些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孟子基本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有所发展。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礼制。推崇的是三皇五帝和西周文武二圣王,因为儒家将他们这些先王进行理想化的描述,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既“王道”。
而荀子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不仅继承儒家思想,还兼有法墨等各家之所长。他生活的年代是战乱频繁的战国末,因此受到“乱世用重典”和兼并战争的影响,他在主张仁政的同时,也开始鼓吹法治与暴力,既礼法并用,王霸兼施。这是对当时统治者,既君主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是为后王。
霸道,简单理解的话,战国末期的秦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这与荀子理想中的后王是有区别的。

人民网的教师用书那的 绝对标准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孟子〉二章》二章之比较(任聿珍)

《〈孟子〉二章》之二章,同为孟子的说理散文,自然多有相同之处。但是,此二章之章法迥异,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孟子说理散文的特点。是故,教学中采用比较法阅读,可以收到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效果。具体说来,可用如下“三读法”教学。

一读课文,掌握精要,探讨文题与论点的关系。

此二章的标题,均是编者根据二章的结论语所拟。二章标题字数相等(皆八字),每章标题都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标题都用对比,观点鲜明。然而,就标题与该文论点的关系而论,二章却又各有千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主要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取决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强调“道”的作用,即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故,论点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时,战争的胜负又由统治者是否得道所决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这一番议论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心论点的深化,故而编者就把这一结论提炼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为该章的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主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标题为文章的“眉目”,这里以论点为题,文章自然眉目分明,主旨显豁。

综上,二章标题并非都是论点,可见与现代语体文中的议论文一样:有的文题即论点,有的文题只是揭示论题。如此差互比较,自然会获得一种参差之美。

二读课文,分析结构,讨论二章的论证方法。

此二章篇幅相当(皆由四段组成),但其结构各有特色。章一开篇提出论点之后,即以战争中攻守的得失利弊为论据,有力论证了前文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和“地利不如人和”的两个分论点。据事论理,论证严密,且层次清楚。最后,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题。显然,章一采用了总起分承、最后总结的结构方式。章二与之则恰恰相反,文章一开始就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为事实论据,然后分析论证,兼之正反对比,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显而易见,其结构方法为先分后总,论证方法为归纳推理法。可见,二章章法参差多变而析理透辟,议论参通,殊途而同归。

三读课文,寻找修辞,体会孟文的镅蕴厣�?

孟子这二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这与孟子其人善用排比等修辞格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主谓句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当然,《〈孟子〉二章》除了巧妙运用大量排比句式之外,对比、对偶和顶针等修辞配合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此不一一赘举。

综上,从课文《〈孟子〉二章》之“一斑”,即可“窥”出孟子说理散文之“全豹”: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等等。无疑,孟子说理散文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简而言之,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孟子的学说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这句话出自梁启超在《荀子简释自叙》中说: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
就个人性情而言,孟子天真,荀子老成.孟子光明磊落,荀子颇有心机;孟子嫉恶如仇,动辄拔刀相向,荀子视仇如险,往往敬而远之;孟子书生气重,荀子世故味浓;孟子之文是少年之激情,而荀子之文是老人之理智;孟子是理想主义者,道德主义者,专注于理论构想;荀子是实践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专注于技术操作……
故有此一说.


先秦儒学(孔孟荀)·荀子的生平与学说·荀孟之间的分歧
先秦儒学(孔孟荀)·荀子的生平与学说·荀孟之间的分歧 孟子与荀子,同属儒家,同宗孔子,故二子的主张相同之处很多,但分歧也格外明显,主要表现在人性论上的性善与性恶的对立。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仁义礼智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的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国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国君只要时刻牢记“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柞长久。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

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何联系和区别?
1、时代背景不同。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中期,此时的社会风气很差,孟子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提出了性善论。而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期,秦统一之势已经势不可挡,每次伐攻都是数十万人。为了使人们向善,他提出了性恶论。2、根源不同。孟子认为人性善的根源不是来自人后天的习得,而是产生于先验的...

孟子和荀子思想区别在哪。
孟子和荀子在思想主张等方面的区别 1.孟子主张“性本善”论和荀子主张“性本恶”论 2.法律思想主张和思想体系。具体而言,孟子的思想是以"仁政"学说为中心,荀子则是礼法相结合的法律思想。 列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孟子:1仁政。2民贵君轻。3性善论。 荀子:1人定胜天论.2性恶论 孟子和孔子的...

试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2、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点为孟子提出了性善说,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孟子的性善说从性善论出发,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学说,如存心养性,反身而成,养浩然之气。荀子的性善说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广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阴阳等学派的思想成果,为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的无为自然观,天行有常...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1.孟子主张“性本善”论和荀子主张“性本恶”论 2.法律思想主张和思想体系。具体而言,孟子的思想是以"仁政"学说为中心,荀子则是礼法相结合的法律思想。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怎么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一、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1、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对孔子“仁”的思想的补充。2、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点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们的人性论各异,孔子的人性论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论是性善论、荀子的人性论则是性恶论。1、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

荀子和孟子对儒家思想有不同的继承,不同在哪?
孔子之后,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荀子,一个是孟子,二人都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但二人对儒学理解有很大的不同,理论也有截然对立的地方,比如说关于人性本善本恶的方面,孟子坚信人性是本善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是本恶的。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中的这一观点就是取自于孟子的观点,...

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 但是俩人却同为大哲
因为性本善与性本恶都是儒家的主张。孟子与荀子同出儒家,但却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人性论,但二者的人性论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孟子与荀子同是继孔子之后的先秦儒学大师,两人的学说虽同出一源,但也有极大的差异之处。孟、荀的人性论思想都师承于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观,...

新荣区19865613685: 荀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 -
毛哪活胃:[答案]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

新荣区19865613685: 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
毛哪活胃: 孟子主仁”“义”;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孟子主张性善论;孟子主张反对不义的战争;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荀子继孔孟二人后提出“礼”,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觉得人的出世让母亲收了很多苦难,所以人性本恶)所以要用后天的礼教来约束

新荣区19865613685: 孟子和荀子在思想主张等方面的区别 -
毛哪活胃: 1.孟子主张“性本善”论和荀子主张“性本恶”论 2.法律思想主张和思想体系.具体而言,孟子的思想是以"仁政"学说为中心,荀子则是礼法相结合的法律思想.

新荣区19865613685: 论述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各自的基本内容,并比较两者异同. -
毛哪活胃:[答案] 人性论是哲学界历来争议的焦点.在先秦诸子中,性善论以孟子伪代表,认为人性本善,后天的学习与教育是为了使人保持天赋的善性不丧失.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就连圣人也不例外.而圣人最终成为圣人受到他人的尊敬,是因为他们做出很多努力去...

新荣区19865613685: 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对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不是对后世的,是对儒家思想的形成 -
毛哪活胃:[答案] 孟子是守旧派和贵族的武器,荀子是改革派的思想导师. 就儒家思想形成来说,两人都是孔子的门徒,有效的推广了孔子的学说,阐释了孔子的一些学说. 孟子实在贡献不大,只在传扬儒家的名声和修身上有些功劳.你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他的很...

新荣区19865613685: 孔子、孟子、荀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您对他们有什么看法? -
毛哪活胃:[答案]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1、关于仁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 什么是仁?孔子...

新荣区19865613685: 孟子和荀子思想区别在哪. -
毛哪活胃: 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孟子提出了"性善说",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前者从性善论出发,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学说,如存心养性,反身而成,养浩然之气.而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广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阴阳等学派...

新荣区19865613685: 孟子、荀子,谁的地位更高?
毛哪活胃: ?孟子、荀子,谁的地位高?论点,当然是孟子高.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不同点,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相同点,俩者都主张以,仁政,为本....

新荣区19865613685: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有何区别?他们对善恶有何看法,从背景角度说明? -
毛哪活胃:[答案] 这两个都是心理学上的知识,他们都是对人为什么作会为人的原因作了一个分析:孟子的"性本善"是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关键的转变是在于后天的培养教育.而荀子的"性本恶"是指的,人在上一世做了坏事,所以这一世才转世为人来这个世界...

新荣区19865613685: 荀子、孟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请各用一个名句来概括他们的突出特点. -
毛哪活胃:[答案] 孔子 思想体系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但主张贵贱有“序”维护周朝的礼.主张“有教无类”使平民的子弟也有机会学习. 孟子 发展了孔子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苛政,主张“政在得民” 荀子 认为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