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蒹葭》所创造意境的朦胧之美

作者&投稿:哀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理解《蒹葭》所创造意境的朦胧之美?~

王国维的评价是《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宴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可见《蒹葭》意境有一种没有爱人作伴的孤单,但又表现的十分洒脱。

《蒹葭》一文创造了一种朦胧之美:追寻者是 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
无疑,也正是这种不确定,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便成了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产生共鸣的东西。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呵。。乱弄的,不知道行不行。)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蒹葭》一文创造了一种朦胧之美:追寻者是 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
  无疑,也正是这种不确定,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便成了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产生共鸣的东西。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怎样理解《蒹葭》所创造意境的朦胧之美?
王国维的评价是《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宴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可见《蒹葭》意境有一种没有爱人作伴的孤单,但又表现的十分洒脱。

怎样理解《蒹葭》所创造的朦胧之美
从模糊意象、空间和心理距离、主题的多义性理解

怎样理解《蒹葭》所创造意境的朦胧之美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你怎么理解《蒹葭》这首诗?
《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

《蒹葭》这首诗究竟该怎么理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

诗经《蒹葭》赏析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

蒹葭诗文赏析
《蒹葭》注释1、选自《经·秦风》。蒹葭(jiān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2、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5、伊人:那个人。6、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7、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

诗经代表作《蒹葭》赏析
《蒹葭》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

蒹葭赏析如何?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白话释义: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

蒹葭表达了怎么样的主题,以及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蒹葭》一诗,用明丽而有模糊的意象(蒹葭、白露、河水、伊人)创造了空灵而有深邃的意境。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其主题的解读就莫衷一是,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政治说 《诗序》说:“《蒹葭》,刺蘘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笺》说同,谓诗中所追慕的“伊人”,为“...

歙县17793069520: 分析《蒹葭》的朦胧美 -
由荆泛昔: 《蒹葭》的朦胧美 作品虽然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但这种美感也势必因距离远而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

歙县17793069520: 试分析《蒹葭》的朦胧美. -
由荆泛昔:[答案] 《蒹葭》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并称赞它“风格洒落”.全诗意境朦胧凄清,感情执着真切,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美感. 含蓄美 《蒹葭》没有明显的爱情故事情节,但是,透...

歙县17793069520: 为什么说 蒹葭 意境朦胧,蕴含无尽? -
由荆泛昔: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

歙县17793069520: 如何分析《蒹葭》诗歌的朦胧特征 -
由荆泛昔: 《蒹葭》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诗.长期以来,传统的文人多目之为带有政治色彩的诗歌,如《毛诗序》以为它是为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而作;清人姚际恒、方玉润等又以为是为招隐难致或思慕贤人而作.而今人又多以为此诗是一首爱情诗.出现...

歙县17793069520: 怎样理解《蒹葭》所创造意境的朦胧之美 -
由荆泛昔: 镰刀与斧头.斧头与镰刀.

歙县17793069520: 《蒹葭》这首诗朦胧的意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由荆泛昔: 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 这种心理意趣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

歙县17793069520: 体会《蒹葭》意境朦胧,含蓄不尽的特点? -
由荆泛昔: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

歙县17793069520: 《蒹葭》被誉为“朦胧诗之祖”,你是如何理解的?语文作业啊!要求写800字~ -
由荆泛昔:[答案] 《蒹葭》属于诗经中的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

歙县17793069520: 关于《蒹葭》的“朦胧美” -
由荆泛昔: 作品虽然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杜牧《江南春》“千里...

歙县17793069520: 为什么说秦风<<蒹葭>>意境朦胧,蕴涵无尽? -
由荆泛昔: 诗经蒹葭>在诗三百中风格独特.情景交融,意象迷离,诗歌的意境充满了朦胧美.《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