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谈时期有个白马论,究竟是什么内容?

作者&投稿:邲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谈是什么意思~

“清谈”是魏晋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   这种“清言”在当时很流行,特别是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更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他们在一起讨论争辩,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由于上流社会的普遍参与,“清谈”成为时尚。   “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又有几种方式。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答。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谓之“主”;提出不同见解和质疑者,谓之“客”。主客互相质疑对答,往返难休,这是“清谈”的主要形式。二是一主多客或一客多主。不过主客双方都以一人为主,其余者可以插言。三是“自为主客”。当别人对问题都无高见可抒时,某人可以就此问题自己设疑,自己解答,以发表他的高超的见解。有一次,大家争论一个问题,最后都穷于词理,当时宰相谢安,“自叙其意,作万余语”,侃侃而谈,见解独特。说完以后,肃然自得,四座没有不佩服的。   当时,人们把共聚“清谈”当作抒发情怀的良机,许多名流闲士都热衷于此事。但其目的不是论政,不过是官吏、文人为了消遣和显示自己清高不谈俗事而已。《兰亭序》中说“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修禊”原是三月初三沐浴除垢,嬉水采兰,祓秽祈祥的活动,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很显然不止是一般的“修禊”;而是东晋士族文人的一次大规模清谈盛会。   “清谈”是辩论演讲,它和现代演讲的共同点是,要求有新异的观点,要“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探求义理之精微而达于妙处”。如步入后尘,拾人牙慧,无新颖观点,就会令人烦躁厌听。孙盛到殷浩家去“清谈”,直到废寝忘食,不愿离去,假如他们谈的全是老一套,是不会互相吸引到这种地步的。   一场好的“清谈”,固然要求理论观点标新立异,同时还必须有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达观点。有一次,刘惔到王蒙家“清谈”,刘走后,王蒙的儿子问其父:“你和刘惔谁胜了?”王蒙说:“韵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韵音令辞是语言优美动听,“往辄破的”是说理论上一发即中。前者包括声调抑扬顿挫,和畅悦耳和词语准确犀利,精当有力,是讲“清谈”的形式;后者说的是清谈的内容。由此可见,王蒙是把“清谈”的内容和形式并列起来看待的。   “清谈”中,气氛一般很随便,在激动的时候,往往助以手势,身体摆动,甚至起舞,引吭;谈到酣醉地步时,便无所顾忌了,口出粗言也是有的。   “清谈”也有诡辩者。当然,诡辩者需有敏捷的思维和善辩的口才。王苟子和许洵辩论,王苟子不得胜,而反过来,“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实为交换命题),王苟子还是告败。可见许洵的诡辩何其机巧。

清谈,亦称“玄言”、“玄谈”、“谈玄”,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始于魏,上承东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到晋王衍辈,清谈之风大盛,东晋佛学兴起后渐衰。



所谓清谈,原是清议、谈辨、雅谈、正论的意思,其来源与先秦以来的谈辨风气及东汉的清议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大夫,多手执尘尾,不谈世事,尚论玄理。魏晋玄谈又称清谈,玄谈或清谈与玄学有密切关系,因为玄谈之主题多为 玄学之内容;严格来说,玄谈是由魏正始年间王弼、何晏提出玄学开始的。

白马论

公孙龙白马论中说:求马,黄马,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而结论则推出「是白马之非马,审矣」。然而,公孙龙既然说求马黄马,黑马皆可致。那麼求马自然白马,红马也应可致。则黄马是马,白马亦是马了。公孙龙在这里犯了第一个错。再者,他又说: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故曰:白马非马也。」在这里,白者为色,马者为形,不能从色推到否认形的结论。白是观念物附加体,马是实体物自立体。颜色并非独立而是必须附在他物之上才能存在,因此,马若不存在就无白的存在,马的存在是必须的,而白只是偶然性,没有一只马是必须要白的。所以,公孙龙的第二个错误是将观念物当作实体物,得出了「白+马≠马」的结论,事实上「白+马」应该是「白(无实体的观念物)+马(有实体的自立体)」仍然等於一个独立的实体物而非两个独立实体物才对压。另外一点,在白马论中,白马应是具体的马,而他所说的马乃是实体物中所抽出的观念,公孙龙硬以观念之码当成具体的此马彼马,肯定了白马非马,这是错了。而如果将白马和马都当成观念,他也不能说,白马非马,因为马的观念外延较白马的观念外延大,白马也含括在马的外延内。所以白马不能用来否定马,不能说白马非马,但若说马非白马,那就没有不对了。

确切说是白马非马论,就是论证白色的马不是马的观点,当时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有点韵味,哲学这个东西,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

白马非马,坚白同异,邹衍黜公孙龙子。在东晋,就没市场了!
谢安都没学会……

白马非马论

公孙龙白马论中说:求马,黄马,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而结论则推出「是白马之非马,审矣」。然而,公孙龙既然说求马黄马,黑马皆可致。那麼求马自然白马,红马也应可致。则黄马是马,白马亦是马了。公孙龙在这里犯了第一个错。再者,他又说: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故曰:白马非马也。」在这里,白者为色,马者为形,不能从色推到否认形的结论。白是观念物附加体,马是实体物自立体。颜色并非独立而是必须附在他物之上才能存在,因此,马若不存在就无白的存在,马的存在是必须的,而白只是偶然性,没有一只马是必须要白的。所以,公孙龙的第二个错误是将观念物当作实体物,得出了「白+马≠马」的结论,事实上「白+马」应该是「白(无实体的观念物)+马(有实体的自立体)」仍然等於一个独立的实体物而非两个独立实体物才对压。另外一点,在白马论中,白马应是具体的马,而他所说的马乃是实体物中所抽出的观念,公孙龙硬以观念之码当成具体的此马彼马,肯定了白马非马,这是错了。而如果将白马和马都当成观念,他也不能说,白马非马,因为马的观念外延较白马的观念外延大,白马也含括在马的外延内。所以白马不能用来否定马,不能说白马非马,但若说马非白马,那就没有不对了。

白马非马


在清谈时期有个白马论,究竟是什么内容?
另外一点,在白马论中,白马应是具体的马,而他所说的马乃是实体物中所抽出的观念,公孙龙硬以观念之码当成具体的此马彼马,肯定了白马非马,这是错了。而如果将白马和马都当成观念,他也不能说,

谢安:清谈领袖,高度雅量的谢家公子
大家知道是谁为东晋出谋划策,是谁东山再起吗?他就是谢家公子谢安。他是一个十分有学问的人。有一天,年少的谢安找到阮裕,问他《白马论》的部分意思。谢安毕竟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阮裕很愉快的答应了。谢安明白后便告辞离开,阮裕不禁感叹说:“懂意思的人很少见,但有着这种孜孜不倦的求学态...

4.2 谢安索解|阮裕
阮裕与谢万兄弟有来往,曾问《四本论》于谢万。可见他喜欢“索解”学问。握说,谢安很喜欢老庄和佛家,所以也非常擅长清谈,就是不谈政治、军事等俗事,只讨论哲学。故事讲谢安年轻时候,请阮裕讲解《白马论》,白马论是一个先秦流传下来的哲学问题。阮裕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就专门写了一篇论文给谢安看。

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介绍
阮裕于是感叹:“非但是能够谈论白马论的人很难得,就是现在探索理解白马论的人也已经非常难得了。” 白马论是先秦时期许多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更出名的表述是“白马非马。说“白马”不是“马”,是因为“马”是在定义它的形态,而“白马”是指它的颜色,颜色与形态是不相同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是在逻辑...

世说新语关于谢安的所有文章
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译:谢安年少的时候,向阮光禄(裕)请教《白马论》,阮裕将自己写的文章给他看。当时谢安不能一下子理解阮的话,就一再追问。阮裕于是感叹道:“不仅能谈《...

世说新语关于谢安的所有文章
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译:谢安年少的时候,向阮光禄(裕)请教《白马论》,阮裕将自己写的文章给他看。当时谢安不能一下子理解阮的话,就一再追问。阮裕于是感叹道:“不仅能谈《...

谢安下棋文言文
白马论:战同时公孙龙著《白马论》,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著名命题;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他的《白马论》中从内涵和外延上,论证了“白马”与“马”在所指的内容和范围上的同一与差异,同时还揭示了种名与属名不能等同或混淆的正名思想。 示:给……看。 于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世说新语中姓谢的人文学突出的都有哪些
(译)谢公(安)趁子侄们聚会的时候问:“《毛诗》里哪句最好?”谢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公说:“‘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我觉得这一句很有雅人的深远志趣。”文学第四之二十四、索解人不可得 (原文)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

谢安志远文言文
24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注释】 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曾做金紫光禄大夫。阮裕很擅长论证疑难的问题。 白马论:战同时公孙龙著《白马论》,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著名命题;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

珲春市18083101213: “白马非马”论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冶蒋益比: 在我国战国中期,赵国的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提出了诡辩论的命题“白马非马”.公孙龙认为,事物和概念都是有差别的,所以概念与概念之间也绝没有联系.在他看来,“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毫无联系,从而推断...

珲春市18083101213: 何为“白马非马论” -
冶蒋益比: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公孙龙的确看到了一个命题中主语和述语的矛盾对立的方面,看到了一般和个别的差别.但是他仅仅停留在这一...

珲春市18083101213: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 -
冶蒋益比: 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

珲春市18083101213: 孔子赞同过“白马非马说”吗? -
冶蒋益比: 白马非马说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互相争鸣.赵国平原君门客公孙龙,特别善于辩论,因其《白马论》问世,而一举成名.故事曰:当时赵国一逞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打枪马死亡.秦国战马很多,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就在...

珲春市18083101213: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论 公孙龙是什么学派的 -
冶蒋益比: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以「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而着名.其主要着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

珲春市18083101213: 哲学题:白马非马 -
冶蒋益比: 白马非马,这是战国时期名家学派(名实论,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据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

珲春市18083101213: 求详解“白马非马”论、 -
冶蒋益比: 名家 公孙龙子公孙龙,相传字子秉,魏国(今河南省北部)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已经无从详知.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中收录了《公孙龙子》十四篇,但现...

珲春市18083101213: “白马非马”是哪家提出的思想? -
冶蒋益比: (1)思想学派:“名家” (2)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注释: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珲春市1808310121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命题 -
冶蒋益比: 白马论

珲春市18083101213: 白马非马体现的哲学观点是什么呢?尽可能的阐述吧,越长越好 -
冶蒋益比:[答案]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历史典故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