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赏罚分明>的原文

作者&投稿:耿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赏罚分明>>的译文~

齐威王赏罚分明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以后,我就一天天听到人家讲你的坏话。可是我派人去即墨视察,却看见那里是“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情况良好。为什么会这样?是你没有贿赂我的左右,求他们给你讲好话。于是,齐威王奖励了即墨大齐夫。

威王又召见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做了阿的地方官,我就一天天听到夸奖你的好话。我派人去视察,看见的却是“田野不辟,人民贫馁”。赵国攻打鄄,你不救;卫国占据薛陵,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是你用重金贿赂我的左右,求得他们的赞誉。当日就将阿大夫和左右讲假话的人都用“烹”刑处死了。“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原文;僖负羁是曹国人,曾救过晋文公的命,是晋文公的救命恩人。因此晋文公在攻下曹国时,为了报答僖负羁的恩情,就向军队下令,不准侵扰僖负羁的家,如果有违反的人,就要处死刑。大将魏平和颠颉却不服从命令,带领军队包围了僖负羁的家,并放火焚屋。魏平爬上屋顶,想把僖负羁拖出杀死。不料,梁木承受不了重量而塌陷,正好把魏平压在下面,动弹不得,幸好颠颉及时赶到,才把他救了出来。这件事被晋文公知道后,十分气愤,决定依照命令处罚。大臣赵衰(赵国君王的先人)向文公请求:“他们俩人都替国君立下汗马功劳,杀了不免可惜,还是让他们戴罪立功吧!”晋文公说:“功是一回事,过又是一会事,赏罚必须分明,才能使军士服从命令。”于是便下令,革去了魏平的官职,又将颠颉处死。从此以后,晋军上下,都知道晋文公赏罚分明,再也不敢违令了。
  文言文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以后,我就一天天听到人家讲你的坏话。可是我派人去即墨视察,却看见那里是“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情况良好。为什么会这样?是你没有贿赂我的左右,求他们给你讲好话。于是,齐威王奖励了即墨大齐夫。齐威王又召见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做了阿的地方官,我就一天天听到夸奖你的好话。我派人去视察,看见的却是“田野不辟,人民贫馁”。赵国攻打鄄,你不救;卫国占据薛陵,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是你用重金贿赂我的左右,求得他们的赞誉。当日就将阿大夫和左右讲假话的人都用“烹”刑处死了。“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孙子兵法开篇就讲:“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其中说到赏罚是否分明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历来治军严谨的将领都是非常强调奖赏与处罚的。正所谓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三国时,马谡失了街亭,酿成蜀军惨败,诸葛亮终于挥泪斩马谡。事实上,同情马谡的人很多,为马谡求情的人也很多。而且,从全局的角度来说,马谡还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诸葛亮平定南方部落七擒六纵攻心为上的建议就是马谡提出来的,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严重缺乏,姜维独木难支,如果留下马谡或许有用。但是,诸葛亮最终一意孤行,没有采纳众人的意见。今天,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马谡到底该不该杀呢?从治军的角度来说,答案只有一个。杀,没有办法。

你只看到了很多人为马谡求情这一面。若是放过了马谡,他日再有将领玩忽职守,导致全军惨败,折损大将与士兵无数,你是诸葛亮,你该怎么办?有了先例,便无法下不为例了。马谡不杀,军纪即乱,此时你再要对别人严格要求,根本就不行了。军纪一乱,部队的战斗力就下降,战斗力一下降,就要打败仗,打败仗可是要付出许多士卒甚至将领的生命的代价的。是马谡一个人的生命重要,还是全军将士的生命重要,诸葛亮是一清二楚的。所以,很抱歉,我非杀你不可,但是,你死之后,你的家人我一定好好照顾,你的尸身我要厚葬。当然,街亭之败,我也有错,我自贬三级,以谢全军。所以,马谡虽然不想死,至死也没有什么怨言。

军队里的事情讲起来是惊心动魄的。为什么呢?因为将领是要让他的部下上战场的。而上战场就意味着有送命的可能。蝼蚁尚且偷生,岂能白白送死?所以,没有外在的强有力的约束,军队是根本没有办法打仗的。战国军事家吴起所著《吴子》一书中,也提出赏罚分明的观点,只是,吴子的思想更为果断:“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吴子强调的是重赏重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奖励,一定要有物质的奖励,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物质的奖励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但是奖励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精神的奖励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被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运用。士为知己者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皆是很好的例证。

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赏一样,也没有一个人是喜欢受罚的。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怕被惩罚,更不用说是重罚了。军队里重罚的意义已经不是对事件本身的处理了,而是对其他人乃至全军的告诫。在特殊的情况下,惩罚与平时甚至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在别的地方开小差,也就是一顿臭骂,在战场的最前线,如果临阵脱逃,可能就是就地正法了,根本不可能跟他讲道理,晓以利害。这是形势所逼。重罚的结果不但要使当事人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更要使其他人不敢效仿。用杀鸡儆猴来描述,是再准确不过了。

有人以为班级管理与治军不太一样,没有必要把这一套搬过来。那时他不明白人的本质。人性的弱点是普遍存在的。士兵如此,学生也是如此。只是,具体操作的时候,在尺度的把握上,我们可以灵活地掌握。尤其是在重罚时,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我们还必须“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但是,罚,还是一定要罚的。

生命有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尊重与公正。这也是作为个体的人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学生也不例外。尊重自不待言。因为人要过社会性的生活,其生活的美好程度最终有赖于社会制度和社会各方面条件是否有益于人的生活和生长,此时,公正的社会秩序便成为每一个人的追求,公正也成为每一个社会人发自内心的需要。事实上,我们在学生中作调查,他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无论你在哪里作调查,公正这个品质大抵是逃不脱的。 那么如何做到公正呢?太简单了,只要做到赏罚分明就行了。学生工作中的赏罚,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可以只赏不罚。赏与罚是相对的两个概念。有时候,不赏就意味着罚,不罚,也就意味着赏了。赏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尤其是在不便于或者没有必要实施处罚的时候。对于好的行为的奖赏本身已经是一种明确的导向性的行为,基本上可以起到大半的效果。比如说,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可以每次都表扬一下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实际上,对于那些没被表扬的学生来说,也就是一种批评了。

二、有罚必要有赏,重罚必有重赏。罚是不可以单独存在的。只罚不赏很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使人抗拒。即使最终也能达到效果,但是,气氛却是压抑的,人的心情也不会舒畅。尤其是在教室雷霆震怒,大为光火之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尤其是对着全班发火之时。就算是错误真的很大,要千万要记住,犯错误的毕竟只是一部分同学,还有很多人,他们至少没有同流合污,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全班发火连这些学生也打击进去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主张,在重罚之前对这些学生要重赏。重赏的目的有二:其一,分化学生,使得中间学生非常容易找准自己的方向;其二,赏罚同时进行,互相印衬,增加赏与罚的戏剧效果,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三、必要时改罚为赏。有时,犯错误学生众多,已到了法不责众之境地,无法处罚下去,不如改为奖励那些没有犯错误的少部分同学,这样也能保持公正。另一种情况,由于赏与罚是相对的,而赏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罚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因此,用赏取代罚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试举一例。学校里举行行为规范评比,你任教的班级表现很不好,于是你在班级里内部进行检查评比,每人满分10分,内部检查,查到一项扣1分。这样做效果一定是明显的,但是,这样做,师生关系可能会受影响。高明的教师会改扣分为加分。每人基础分10分,每次检查,合格者加以一定的分数,然后比较谁的分数高。这样做,无疑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四、赏罚要公正。赏罚不明不但是兵家大忌,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有一些班主任,规章制度定的很好,但是事到临头,有学生违反了,却常常心软。尤其是犯错误的学生是教师喜欢的好学生时,更容易犯此错误。算了算了,下不为例。好,全班同学都看在眼里,下次张三又犯了这个错误,你怎么办?不处罚吧?张三太坏了,绝不能放过他。处罚吧?张三振振有词,他举出上次的例子,觉得教师不公平。这是很常见的例子。从此班级管理陷入混乱。有一些没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信”。赏罚不信,做事不公正,学生怎么会尊重你呢?想想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例子吧,该赏的必须赏,该罚的还是要罚。

五、赏罚要坚持“诛大赏小”的原则。这是处理赏罚的一个小技巧。所谓“诛大”,也就是擒贼先擒王。孙武训练女兵,在三令五申之后,吴王的两个宠妃仍不以为然,孙武便下令处斩,女兵骇然,无不听孙武号令而动,此时,孙武对吴王说,即使现在让这些女兵赴战场打仗,她们也不会有所犹豫。我们在处罚学生时,也一定要把事实了解清楚,板子一定要打在为首者的屁股上,否则,处罚便不能服众。而“赏小”,是指要奖励普通士卒。抗金名将岳飞,非常善于治军。军队即使冻死也不拆百姓房屋,饿死也不抢劫百姓,因为如果有士兵拿了老百姓几根麻绳的,立刻依军法处死。但是对于朝廷的奖赏,岳飞都分给士兵,自己丝毫不取。每立战功,都归于将士,自己毫不居功。所以他的军队令出如山,勇猛善战,敌人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个例子也提醒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更多的关注普通学生,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在奖励时,要更多地考虑他们,而不是那些张扬的学生,这样的奖励,才更有激励作用。

六、赏罚只是外部的力量,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赏罚是激发、调动学生内在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毕竟只是一种外在手段。要使学生的行为长久,教师的要求必须要内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否则,一旦外部的赏罚没有了,一切可能照旧。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成为不败之师,士兵有了集体荣誉感,以成为军队一员而自豪,即使最后没有赏罚,士兵作战仍勇猛,因为他需要捍卫常胜之师的荣誉。同样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做一件事不仅仅是因为有赏罚,而是自己必须这么做。这样的教育效果便长久了。

武侯问曰:兵以何为胜?吴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我们可以跟学生讲道理,但是,有时候,千言万语抵不上一个行动。老师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吧,赏罚分明、赏罚有信,这是治理班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帮我组词,求!什么求!例如,请求,需求,要求
求组词:追求、要求、求助、寻求、探求、求婚、乞求、渴求、恳求、请求、求生、求学、求职、求索、求签、求购、求实、央求、求爱、求知。追求,意指尽力寻找、探索。也特指向异性求爱。出自《楚辞·九章·惜往日》:“ 介子忠而立枯, 文君寤而追求。”要求,是人们日常使用词组。指提出具...

什么求(词语)
探求、追求、央求、寻求、要求、乞求、哀求、渴求、恳求、祈求、力求、供求、诛求、访求、务求、征求、强求、企求、谋求、请求、讲求、搜求、期求、吹求、考求、希求、冀求、苛求、妄求、贪求

求?应该填什么数字

两直线交点求法
两直线交点的求法:联立方程组假设:A1x+B1y+C1=0和A2x+B2y+C2=0联立,求出x和y的值即可。例如::2x-3y-3=0和x+y+2=0,解之得,(x,y)= (-3\/5,-7\/5) 。

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

菱形的面积怎么求
1、菱形面积公式就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来的。菱形面积=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和。2、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两对角线相乘)X1\/2(只要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都可用,如正方形,菱形,记为:二分之一对角线相乘)。3、S菱形=底×高(跟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一样,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4、边长...

怎么用面积求周长公式
一般情况下如果只给出面积的话,是圆形可以先除以π得出半径的平方,然后再用平方根求出半径,接着用半径乘2在乘以π就是周长。正方形就直接用面积的平方根再乘4得出周长。别的像三角形,长方形,没有特殊情况没有两个数据是求不出的 。相关内容分析: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一个正方形长是80cm求对角线是多长怎么求?
一个正方形长是80cm,对角线长20√2cm。具体回答如下:边长=周长÷4=80÷4=20(c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对角线:√(20²+20²)=20√2(cm)所以对角线长20√2cm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物质中原子数要怎么求?
首先要确定它的化学式,再称一称它的质量m,根据n=m\/M得它的物质的量(M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然后用化学式中所含的原子数目×n×阿伏伽德罗常数(一般计算取6.02×10^23),即得物质中的原子数目。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中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是化学元素最小组成...

共轭复根怎么求?
复根的求法为 (其中 是复数, )。由于共轭复数的定义是形如 的形式,称 与 为共轭复数。另一种表达方法可用向量法表达: , 。其中 ,tanΩ=b\/a。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满足上述形式,故一元二次方程在 时的两根为共轭复根。根与系数关系: , 。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唐太宗赏罚分明的文言文翻译 -
吕澜先倍:[答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先后对18名大臣进行了26次奖励.对谏议大夫魏征奖励次数最多,重奖8次,共奖绢... 国家的纲纪,唯有靠赏罚来维持,非分的恩惠不可能常有,你要好好反思和改正,不要留下什么遗憾.自此以后,尉迟敬德...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出师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具体执行的? -
吕澜先倍: 赏罚分明;具体内容是对宫中、府中的大臣的赏罚制度要一致,不能有所不同的地方.该奖励的就要奖励,该受罚的就要受罚.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贞观二年 太宗谓房玄龄等曰为人大须学问从文中看出唐太宗时怎样的君主 -
吕澜先倍: 公平公正 赏罚分明原文: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出师表》中的“ - ---,----”是诸葛亮关于赏罚分明的忠告. -
吕澜先倍: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出师表 诸葛亮劝刘禅赏罚分明句子 -
吕澜先倍: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在《出师表》中,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是? -
吕澜先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翻译为:(在)皇宫中、朝廷中(的臣子),(本来)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是忠诚、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私心,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从出师表一文看,诸葛亮提出赏罚分明建议的依据是什么 -
吕澜先倍: 依据: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但是“赏罚分明”是在“亲贤远佞”旳基础上才可以做到旳 应该跟这两个都有关系吧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共给后主提了多少条建议,分别是什么
吕澜先倍: 1.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 2.赏罚分明 3.亲贤远佞即推举贤人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谁知道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后主提的三条建议.用原文回答 -
吕澜先倍: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 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2、赏罚分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满意吗?

宁蒗彝族自治县15699404045: 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 -
吕澜先倍: 儿子:宁静、勤俭;刘禅:扩大听闻、赏罚分明.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17-20).(共12分)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