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论文

作者&投稿:成王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三国演义的论文~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代表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三国志传》等,简称《三国演义》。该书继承了历史上诸多史书、杂传、戏剧、小说,如陈寿《三国志》、《殷芸小说》、《三国志平话》等的故事题材,着重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兴衰过程,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风云画卷,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全书使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摇曳多姿,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人物形象栩栩传神,刘备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关羽之忠,张飞之莽,赵云之勇,孙权之霸,周瑜之英,无不赫然在目。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三国演义》这样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政腐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扶立少帝,诏外兵入京,诛杀宦官。宦官杀死何进,袁绍等尽灭宦官。董卓趁机拥兵入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到陈留,发矫诏联合诸侯共讨董卓。关、张加人联军,关羽温酒斩华雄,三人又合力击败董卓骁将吕布,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火焚洛阳,曹操率兵追击,中伏兵败,诸侯各怀异心,联军随之分散,彼此攻伐。

董卓在长安愈益骄横暴虐,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先将府中歌女貂蝉许嫁吕布,后又献与董卓,离间二人。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董卓,但被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击败;王允被杀,李、郭执掌大权。

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占据兖州,招贤纳士,势力大增。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刘备救援陶谦,陶谦欲以徐州相让,刘备力辞,陶谦死。刘备方领徐州牧。

吕布谋夺兖州,被曹操打败,到徐州投奔刘备,屯驻小沛。

李傕、郭汜自相残杀,李傕劫持献帝,郭汜劫持百官,于是,长安城中大乱。杨奉、董承护驾还东都,遭到李、郭追杀,死伤惨重,好不容易回到洛阳,又逢灾荒,处境极为狼狈。

曹操采纳荀彧之谋,率军迎奉献帝,移驾许都,自封为大将军,朝廷大权从此归其掌握。

曹操用“驱虎吞狼”之计。诏命刘备讨袁术,吕布趁机袭夺徐州。袁术约吕布夹攻刘备,吕布因袁术失信,请刘备还屯小沛。

孙策欲继其父孙坚之业,乃以孙坚所得的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回江东,先后打败刘摇、严白虎、王朗等,夺取丹阳、吴郡、会稽等郡,称霸江东。

袁术遣大将纪灵攻刘备,吕布辕门射戟,劝双方罢兵。后因张飞抢夺吕布所买马匹,吕布围攻小沛。刘备投奔曹操,被举为豫州牧。

袁术在淮南称帝,分兵六路进攻徐州。吕布用陈登之谋,击败袁军;刘备亦派关羽截击。曹操会合孙策、刘备、吕布,大破袁术,攻占寿春。不久,曹操约刘备同攻吕布,吕布刚愎无谋,终被擒杀。

曹操班师,带刘备见献帝。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拜左将军,封宜城亭侯,献帝因曹操擅作威福,密赐衣带诏与国舅董承。董承暗结王子服、马腾、刘备等,谋诛曹操。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一曹操同刘备煮酒论英雄,欲加试探。刘备假作畏惧雷声,使曹操对其放松戒备。刘备趁机以截击袁术为名,率兵离开许都,重新占据徐州。

董承与太医吉平合谋,欲毒杀曹操;因家奴告密,董承等皆遭满门抄斩,曹操亲征徐州,刘备大败。匹马投奔袁绍。关羽被困,约三事而暂归曹操,连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后因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挂印封金;保护二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张飞重聚于古城。

孙策遇刺,伤重而死。其弟孙权继位,由张昭、周瑜辅佐。周瑜举荐鲁肃,鲁肃为孙权定鼎足江东之计,孙权自此威震江东。

袁绍亲率大军进攻曹操,曹操领兵在官渡相拒。谋士许攸建议袁绍袭击许昌,被斥,便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谋,夜袭鸟巢,大败袁绍。后又逐步消灭其残余势力,基本统一北方。

刘备被曹操打败,到荆州依附刘表。屯驻新野。徐庶来投,刘备用为军师,击败曹仁,夺取樊城。曹操囚禁徐母,伪造家书召唤徐庶,徐庶被迫辞别刘备,临行举荐诸葛亮。刘备先已从司马徽处知卧龙之名,于是三顾茅庐。礼聘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二州,以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三立之势的战略方针,刘备苦请其出山辅佐。

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病死,其妻蔡氏以次子刘琼嗣位,投降曹操。刘备携民出走江陵,在当阳被曹军赶上,军民大乱。赵云单骑救出阿斗,张飞在长坂桥吓退曹军,刘备收拾残兵退至江夏。适逢孙权遣鲁肃来探虚实,诸葛亮即随鲁肃前往江东,欲结孙权共拒曹操。

孙权接曹操檄文;犹豫不决。诸葛亮去战群儒,智激孙权,加之周瑜陈说利害,孙权遂决计抗曹,以周瑜为大都督。周瑜趁蒋干来为曹操作说客之机,巧布疑阵,诱其盗走伪造的书信,使曹操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自叹弗如,与之定计火攻破曹,并先后使黄盖行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曹操骄傲轻敌,黄盖上船诈降,接近曹军水寨时一齐举火。东吴各路兵马四下接应,曹军惨败。曹操带领残兵奔逃,连遭截击,在华容道又被关羽挡住去路。曹操乞哀,关羽不忍,放其逃走。

赤壁之战以后,孙、刘两家争夺荆州,周瑜屡次用计,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箭疮崩裂而亡。

曹操疑忌马腾,召其入京。马腾欲趁机杀曹操,谋泄被杀。其子马超闻讯,与韩遂起兵报仇,屡胜曹兵。曹操用反间计;使马超、韩遂自相火并,借机打败马超。

汉中张鲁欲取西川,益州牧刘璋派张松说曹操取汉中。张松因受曹操侮慢。转道往见刘备,奉献西川地图,劝刘备取之。

刘璋听取张松建议,请刘备相助。刘备与庞统率军入川,刘璋亲到涪城迎接。刘备屯驻葭萌关,广收民心。后因向刘璋索取兵、粮,刘璋疑虑,稍作敷衍。刘备大怒,夺取涪城,进兵稚城。因庞统在落凤坡中箭身亡,诸葛亮留关羽镇守荆州,与张飞分兵入蜀增援。一路望风归顺,进占绵竹。刘璋向张鲁借兵,张鲁遣马超攻葭萌关。张飞大战马超,诸葛亮用计,马超归顺,并进逼成都,刘璋出降,刘备自领益州牧。

孙权得知刘备占据益州,遣诸葛瑾索还荆州,刘备答应先请关羽,欲逼其归还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挟制鲁肃,遂得安全返回。

曹操兵伐汉中,张鲁兵败归降。刘备恐其来攻西川,交割江夏等三郡给东吴,请孙权起兵袭合肥,牵制曹操。孙权与曹操大将张辽交战。大败于道遥津。曹操亲率大军救合肥。孙权部将甘宁率百骑夜袭曹营,不折一人一骑。双方相待月余,孙权求和,曹操班师而回,不久又封为魏王,立子曹丕为世子。

曹操命曹洪助夏候渊、张郃守东川,张郃接连被张飞、黄忠打败,丢失天荡山。法正劝刘备乘势夺取汉中,刘备从之,与诸葛亮亲自出兵。曹操闻报,亦率大军亲征,屯兵南郑,命夏侯渊进兵。黄忠用法正之谋,以逸待劳,阵斩夏侯洲。曹操前来报仇,接连战败,身受箭伤。军心动摇。便放弃汉中,于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以诸葛亮为军师,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关羽领兵取襄阳,围樊城。曹操令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救援樊城。庞德抬棺与关羽决战。箭射关羽左臂。时值连日大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俘,不屈而死。曹操闻讯大惊,欲迁都以避关羽,司马懿建议使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孙权用吕蒙、陆逊之计,卑辞麻痹关羽,趁其防备松懈时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突围时被俘,不屈而死。

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不到一年,即逼汉献帝禅让,改国号为魏。刘备受群臣之请,亦自称帝以继汉统,任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欲为关羽报仇,不顾群臣苦谏,兴兵伐吴。张飞鞭挞部下末将范疆、张达,二人刺死张飞投吴。刘备得知,愈加憎恨,连胜吴军。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不许,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坚守不战,待蜀军兵疲意沮,火烧连营,大获全胜。刘备败走白帝城,感伤懊悔而病,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

魏主曹丕闻刘备亡,发动五路大军攻蜀,诸葛亮不动声色,暗中遣将设计阻其四路兵马,又遣邓芝出使东吴,恢复蜀、吴联盟。

蛮王孟获犯境。诸葛亮率军南征,采纳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七擒孟获。孟获心服,蜀汉后方得以安定。

魏主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上《出师表》,开始北伐,大败魏国驸马夏侯茂,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收服姜维,又打败魏国大将军曹真。魏以司马懿领兵拒蜀。司马懿消灭孟达后,直取街亭,欲断蜀兵咽喉之路。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马谡违令于山上扎寨,被魏军围困,丢失街亭。诸葛亮急忙部署撤兵,并亲到西城监运粮草。司马懿突率十五万大军来到城下。诸葛亮以空城计吓退魏兵,连夜退回汉中,挥泪斩马谡,并上表自贬三等。

吴将陆逊大破魏军于石亭,请蜀伐魏。诸葛亮再上《出师表》,二出祁山,大败曹真。因粮运不继,乘胜退兵,计斩前来追赶的魏国勇将王双。

孙权称帝,诸葛亮约吴兴兵伐魏,三出祁山,连败魏军。后主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因张飞之子张苞身死,诸葛亮悲痛成疾而退兵。

以后,诸葛亮又数次北伐,虽然屡败魏军,却始终未成大功。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固守营寨,诸葛亮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病死于五丈原。临终前,将身后诸事一一安排。请将依计退兵,吓退司马懿追兵。魏延不服杨仪,举兵相攻,马岱斩之。魏主曹睿死,太子芳即位。司马懿杀曹爽,全国大权从此归司马氏掌握。

姜维欲继诸葛亮之志,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等斗智斗勇,互有胜负。因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屯田汉中以避祸,蜀汉国势日益衰微。

司马昭命钟会、邓艾西路攻蜀,邓艾偷度阴平,直通成都,蜀后主刘禅出降。姜维诈降钟会,鼓动钟会叛魏,欲借机复国。事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杀。

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继位,逼魏主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吴主孙皓暴虐荒淫,朝政腐败,人心涣散,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伐吴,吴军土崩瓦解,孙皓投降。至此,天下重新归于统一。

“意念先行”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国演义》中特征化性格的人物给历代读者都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但是,本文想探讨的是: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思想根据和具体运用,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加以批判和借鉴。

第一节 “意念先行”的历史限制和思想依据

《三国演义》是一个世代累积型的历史小说,其中蕴藏着自三国故事出现以来的民间叙事特征,这一点已被诸多学者认可。苏轼《志林》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说书艺术,而且已显现了“尊刘贬曹”的倾向。再加上宋元以来异族乱华,战乱频仍,“人心思汉”,“明君贤臣”成了人民心目中急切的期待和追求。所以特殊的历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其要契合大众的心理,要满足大众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理想。

同时,我们应该把《三国演义》放到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进程中来考虑。整体来看,人物的塑造经历了一个由特征化到性格化转变的过程,《三国演义》处在长篇小说的开端,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在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上很成熟,必然带有史诗中英雄人物的特点,即“高贵的单纯”。之后的《金瓶梅》表现了这种转变,《儒林外史》基本上实现了它,《红楼梦》则在更多的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意识从政治上思想上严重地束缚着人的个性,往往以道德品质来定位,所以个性就无法大放异彩。在哲学上流行唯理主义,孔子就是以“礼”来统摄其整个政治理想的。罗贯中是大儒,他的思想指导方针是非常明确的,即儒家的政治理想“仁政”,君主要“仁”,臣下要“忠”。所以,这决定了他的创作必然是以反映抽象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为核心的。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知道了罗贯中的创作是“先入为主”式的,因而也就很自然地看到了作品中一个个的“脸谱”:单纯而明确。

第二节 “意念先行”导致人物的特征化与品性化

作者是按自己的理想来建构人物的,或褒或贬,都体现了人物的主要特征,给人的印象非常强烈。关于这一点,前人已有较多深刻论述。可是,我觉得,毛宗岗父子所谓的“三绝”基本上是一种“政治品质”或“道德品质”,而且似乎还可以加上一绝,即刘备的“仁绝”。这相当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独特的品性,他们可视为“抽象观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下面本文就“四绝”略作分析。

“奸绝”曹操。“奸诈”是其本质属性,作者为了尽现其特性,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渲染。一出场,就写他诈“中风”以诬叔父,给人一种“从小看大”的思维引导。之后,写他梦中杀人,又误杀吕伯奢一家,多疑中透出狡诈。后面写其杀粮官以欺全军,也是以凶残凸显奸诈。作品中也不断地直接写到他的奸诈,如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得部下通敌文书却焚而不究,马犯麦田而割发代首等等。虽然从客观上可以看出曹操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博大胸襟,而事实上,刘备的“自领益州牧”而称帝与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上也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姓氏不同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的确是把他与刘备作为对立面来写的。作品中有文字为证:“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

“仁绝”刘备。“仁”是对君主的政治道德要求。一开始,就写其“与乡里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常言行。而且,刘备从桃园结义起,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得民心,近得民望”,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后来曹操大举南下,竟有十数万百姓随同刘备赴难,虽然情势万分紧急,他亦不肯暂弃百姓。他爱民,也爱才,待士以诚信宽厚,肝胆相照,故诸葛亮与五虎将等一代英豪,都能终生相随,君臣间的关系“犹鱼之有水也”。可见作者是把他作为“仁政爱民”的理想皇帝来写的。不过,如果我们去查看陈寿的《三国志》,就会发现历史上的刘备其实也是好色贪财的,只是在这里,毛宗岗父子对他的道德进行了彻底的净化和升华,以至于极端到像鲁迅所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

“智绝”孔明。“智慧”是臣子必须具备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伴君如伴虎”的日子里保全自己,才能做稳和做好奴隶,当然我们不能这么看待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里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小说却一反其说,不仅写其经邦治国的政治才干,而且更是把他的谋略胜算写得出神入化,这无疑寄托着历代读者和作者自己的理想。同时,他的前后《出师表》渗透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精神,闪现着动人的个性风采。白居易曾深有感喟“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但从整体上看,罗贯中在小说中既不写“危急存亡之秋”的形势特点,也不写对政局战局的悲观情绪,只一味地写其神机妙算,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以便保持其“智绝”的光环。而且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写其“智”是服从于“忠”的,是服从于“鞠躬尽瘁”的,甚至近似于“愚忠”。这就提醒我们,作者是在塑造一个为了“圣主”的礼贤下士而奉献出全部生命的贤臣典型。

“义绝”关羽。“忠义”两难全,这一点关羽也不例外,不过他能把“义”做的如此“绝”,实在千古之下,罕有其匹。所以作者对他的歌颂也特别着力,甚至大胆对历史细节进行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处理。《三国志》中记载杀文丑的本是刘备,罗贯中却把它转嫁给了关羽。同样地,“古城会斩蔡阳”的本也是刘备,但在罗贯中的笔下,却成了关羽用以“释兄弟之嫌”的精彩展示。即使是最经典的、历来为人所传颂的“单刀会”也是改头换面而来的,历史上是鲁肃去赴关云长的宴会,在小说中却成了最能表现关羽胆识的不朽情节。“华容道上放曹操”更加丰富了关羽的“义”,也更有人情味,虽然对蜀汉不忠,却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加深了对其“义”的刻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尊称他为“义绝”。

从上面的具体阐述可以看出,作者就是有意这么塑造人物的,趋于“意象化”,而且我们把这些人物的特征化性格归结为“品性”似乎更为恰当。

第三节 “意念先行”的缺陷、效果及影响

由于作者创作思想的局限性,我们在作品中看不到鲜活的个人,看到的只是作者头脑中的思想的图解。因而,文本中缺乏深入细致的心理剖析,人物的思想行为也几乎不受环境的制约,语言动作常常是程式化的。这样一来,人物就处于古典式的静穆状态,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

从时间上考察,曹操的奸诈从幼年直到六十六岁死去,几乎没变。人生的沧海桑田,政治的险恶风波,战场的出生入死,似乎无法动摇其本性。可见作者多么着力于刻画这个“反面人物”。诸葛亮的智慧同样稳定不变,“三分天下的隆中决策”是其一生智慧的光辉结晶,后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则是这一英明决策的具体演绎,并且写战争也不服务于对其个性的展现和挖掘,反而用一种概括性的、综合性的写法,这充分表明了作者是在借这样一个人物来对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斗争经验和智慧进行空前的大总结。

当然人物也有一些发展变化,却又不是性格的内部不平衡导致的。例如,曹操自从被“衣带密诏”斥责讨伐后,就成了一个彻底的奸臣国贼。这是由于他的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触犯了正统的封建伦理而引起的。另外人物品质的突然变化也让人不可理解。曹操在汉末群雄中是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当益州别驾张松身怀西川地理图本想献给曹操时,哪里料到“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言语冲撞,遂乃拂袖而起”。以曹操的政治胸怀会这样吗?而且人物感情的变化有时竟是以伦理道德作为轴心的,卧龙吊丧,先大笑,后哀恸不已,经庞统说破后,“遂相欢乐”。

上面所述的细节,都使人物显得不太可信,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物性格的发展怎样地受制于作者的主观决断。作者往往不是让我们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而是以现象直接解释本质,可谓事事见本质。关羽对张辽的“三罪、三便”回应以“三约”,实际上是作者从理性观念和道德观念上对客观形势和关羽处境的特殊性作的解说,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规定了关羽此后的一系列活动,而不是任凭人物按照其性格的内在逻辑自由地发展。同时,作者还用理性观念对感情的流露做出明晰的鉴定,甚至随时加以说服。“孔明挥泪斩马谡”,哭了三次,但每一滴眼泪都被及时地说明是从理性观念和法典中流出来的。诸葛亮忠于西蜀,诸葛瑾仕于东吴,因此他们两兄弟相处数十年间,从来不肯让手足之情稍稍逾越君臣大义的范围,甚至有时候双方还利用兄弟关系来布置机关,算机对方。就连家庭、婚姻、亲属等日常生活的领域也难得见其真情的“灵光一现”,可见人物多么缺乏内在的生命张力。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种缺陷看成是一种“经验的省略”。因为在前面提到,这些人物都是印合着广大群众的心理需要的,似乎只须展现人物的行动,人们就能猜测出其心理过程。可是我们前面还提到,作者创作的年代还是长篇小说的初期,他不可能有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自觉的创作理念。

然而,正如《荷马史诗》中的阿卡琉斯、赫克托耳光芒四射一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关羽等也是我国文学中光辉的艺术典范。尽管两者在人物塑造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其效果却是基本一致的。这一点,只要看过作品、了解文学史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承认,所以就不再赘述。

既然效果如此好,自然也应该关注其影响,对此还是要辩证地对待的。一方面,我们要明白它的历史性,不能固守于一隅,太过于夸大这种创作方法。要避免出现像十七年文学中令人啼笑皆非的“高大全”僵硬形象。要学会分析鉴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继续探讨古代长篇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具体演变。另一方面,我们要从中吸取有用的创作经验和技巧,比如一针见血地刻画出人物的特征,运用生动的细节和传奇的故事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等。这实际上已经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几乎完美的体现。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着力于追溯“真”之精神的哲学本源,通过对儒道释三家“真”概念嬗变的梳理,概括艺术论中相关范畴的论述,对中国古典绘画关于“真”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以阐释,最终,提炼出中国画家思维中“真”之精神的发轫。
目前关于“真”概念的研究多是哲学层面,系统梳理先秦哲学之“真”到中国古典绘画之“真”的过渡,成为迫切的、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这也正是此文的研究目的。对长久以来被忽略的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真”之精神嬗变过程的研究,可以清晰中国古典绘画的本质追求,使“真”理论得以延续传承,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任一画种的理论和创作,具有指导当下绘画精神的现实意义。
“真”之精神存在于中国古典绘画中与哲学概念之“真”有何特异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方向,目前绝少有论文和专著立足于此。本文首先从庄子之“真”、儒家与“真”相关的概念、佛家之“真”给予探讨哲学“真”,接着从连接哲学“真”与绘画“真”的中国古代艺术论中找到理论根据,继而着手分析几个与中国古典绘画“真”之精神相关的重要问题:如荆浩“图真”论中“真”的具体论述对中国古典绘画产生了何种影响。再如“形神”论的演变过程怎样使中国古典绘画“真”之精神从“形”、“神”两方面在各个时期侧重发生转变。接着在“道寓于器,技进乎道”这一传统思想的统照下,笔者对“真”与“技”、“真”与“心”的关系分析说明,从具体技法提升到主观精神来探讨“真”之精神存在于中国古典绘画的形而下及形而上两个层面。最后,宋代理学与明代心学的嬗变正与中国古典绘画从宋代绘画注重物象客观规律到元代文人画兴起之后,尤其明清两代,以主观情思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外在的画面事物成为了人之情感的载体这一转变过程相吻合。至此,中国古典绘画对“真”之精神的偏向发生了扭转,并且延续到近代。中国古
http://www.txlunwenw.com/article_show.asp?pageid=8609
典绘画“真”之精神作为中国文化传统思维的精髓,是可以指导任一门类的绘画理论及实践的,只是在不同时期因为历史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发生着侧重的不同。我们寻出中国古典绘画史进程中的精神与力量,也就寻出它内在的向往和需求,从而指导中国绘画史朝着符合理想的方向发展,这是此文希望达到的大意义所在。

我可以帮你做好这个
按照你的要求来写
包通过
↓↓↓↓↓下面可以和我联系


三国演义论文
董卓震惊,使李傕、郭汜引兵守住汜水关,自统大军率吕布等前来守虎牢关。那吕布,使一杆方天画戟,脚跨赤兔马,威风习习。斩了张扬部将廖顺,击败武安国,和刘、关、张三英共战百余合,众将都看呆了。诸侯讨伐董卓不能胜,又互相猜疑,十八路人马各自归去。有司徒王允,见董卓残暴常如坐针毡,饭...

求 一篇品评三国演义人物的论文
注意:是对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任意一个人物品评,而不是历史上真实的的人物。2000字左右。不要照抄易中天《品三国》的观点!!!因为他品的是《三国志》!!!... 注意:是对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任意一个人物品评,而不是历史上真实的的人物。2000字左右。不要照抄易中天《品三国》的观点!!!因为他品的是《三国...

三国演义赏析
求《三国演义》的小说赏析文章或者论文。... 求《三国演义》的小说赏析文章或者论文。 展开 6个回答 #热议# 你发朋友圈会使用部分人可见功能吗?二十二块 2009-12-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

寻关于三国演义的学士论文题目
这个论文题目是否让你觉得耳目一新?我一直觉得老罗并非真心贬低曹操,他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要知道,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民间就已经尊刘为正统了。老罗要是明目张胆的颂扬曹操,不被灭了九族才怪。你仔细的看一些书中细节,就会发现罗对操的欣赏。 顺便问问,你学什么专业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

中国近代文学现实主义特点 论文
则是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才先后出现于欧洲,②在“五四”前后开始传入我国。 在欧洲,古代希腊...《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等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已经

日本人对《三国演义》为何这么着迷?
1987年,海南波批准为经济大特区的时候,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海南大学、海南师院联合主办,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三国演义》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全国学者济济一堂,探讨了如何运用三国智谋促进我国的开放、改革,搞好我国的经济建设。会议收到的60多篇论文中,有半数以上是探讨这个问题的,这些论文已刊登在海南大学...

急需!!!在<<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评论,文体为议论文 800...
急需!!!在<<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评论,文体为议论文 800字左右!  我来答 5个回答...春秋时期有解国,战国并于魏,称解地为解梁。考关羽之家世,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印的《解梁关帝

读《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一千字左右
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刻本有20多种,清代刻本也有70多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对《三国演义》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

三国演义
曹丕自己也写过不少诗,流传到今天的还有40首左右。他又善作散文,尤其精于写书信,他写的《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明朝人将他的诗文编成《魏文帝集》,流传至今。公元226年5月,曹丕病重,秘密命令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陈群、抚军司马懿等扶立子曹睿继位,命令后宫淑媛、昭仪...

三国演义来源
二十一年来《三国演义》研究发展的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对于诸葛亮形象,许多学者都作过精彩的论述,丘振声先生的论文《万古云霄一羽毛》、陈翔华先生的专著《诸葛亮形象史研究》④便是其中很有影响的代表;而黄钧先生则独辟蹊径,从母题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指出诸葛亮作为一个悲剧英雄形象,他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椒江区15860318965: 三国演义论文 -
钟离咬华舒: “意念先行”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国演义》中特征化性格的人物给历代读者都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但是,本文想探讨的是: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思想根据和具体运用,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加以批判和借鉴. 第一节 “意...

椒江区15860318965: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分析(论文,3000到4000字) -
钟离咬华舒: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之陈宫三国中英雄人物辈出,纵观《三国演义》中的历史,陈宫出场次数并不多,辨其才能:并非能武之人;作为谋士,他的本事肯定又不若诸葛那么神;就连性格也非三国中非常典型的人物.然而人物分析会想写...

椒江区15860318965: 《三国演义》学术研究小论文 -
钟离咬华舒: 【摘要】还在为写论文发愁吗,特此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古代文学论文-论《三国演义》,敬请关注!!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椒江区15860318965: 如何写关于三国演义的论文
钟离咬华舒: 三国演义的论文 《论诸葛亮的用人》--魏延篇 (仅供参考) 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讲到如何知人时,提出了七条途径:其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从其对是...

椒江区15860318965: 高中生如何写好一篇3000字的关于三国演义的论文
钟离咬华舒: 先定性夸书写得好.全文主体分为三四个版块 一个写曹操,写写他的优缺点,优点就写他是军事家,政治家(挟天子,屯田),文学家,诗人,兼职教育家(他要求儿子们能文能武),缺点就是野心家.还有矛盾的性格——一方面用人不疑(官渡,张绣),一方面生性多疑(赤壁,孔融). 再一个篇幅大一些,先写刘备,顽强毅力,雄心(不是野心)壮志,讲义气,性宽厚,将他兄弟夸一番.由刘备紧接上诸葛亮,写他的真假事,隆中对策六出奇山是真,空城退兵三气周瑜是假. 下一个写孙氏父子正直无畏,大力夸奖孙策,少年雄豪,英气逼人.赤壁,夷陵写孙权临危不惧知人善任. 这样就可以了,记得多夸夸孙策哦! 如果遇到困难,我还会帮你的!

椒江区15860318965: 写一篇有关三国演义的论文! -
钟离咬华舒: 不会写也要学着写,熟能生巧嘛!不可以不劳而获,这是低档人的表现,凡事要学着去尝试.你应该听听易中天品三国,这对你很有帮助的!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各人物的特点,故事.

椒江区15860318965: 三国演义的论文 -
钟离咬华舒: 我向你介绍《三国演义》 同学们,你们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一定又对《三国演义》这本书多了一份了解了吧,很想把整本书都看完吧,我建议你看完这本书,这本书非常非常的好看. 在这里,我先向你介绍一下这本书吧.《三国演义》这...

椒江区15860318965: 历史名著(中国)论文600字!!!!!!!!!!!!!! -
钟离咬华舒: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里面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历史上,诸葛亮凭借隆中对博得刘备赏识,又在曹兵南下,刘备大败的时候,请出了吴兵帮助...

椒江区15860318965: 关于三国演义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钟离咬华舒: 刘备——一个古老民族的幻象——《三国演义》人物新解推荐 下载阅读CAJ格式全文 下载阅读PDF格式全文【作者中文名】 邓相超; 【文献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椒江区15860318965: 求一篇三国演义的论文,不多500字,急需 -
钟离咬华舒: 众所周知,关羽大意失荆州,可细细分析,关羽失去荆州的责任不应完全归罪于他,关羽攻打曹操时,曾经沿江设下烽火台以及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 (论) ,可谓心思缜密,用心良苦,但百 (文) 密尚有一疏,虽然荆州之失关羽 (帯) 的责任不可推卸,可是诸葛亮的战略部署 (泻) 也是有严重问题的.刘 (请) 备自称汉中王以后,诸葛亮就建议被胜利冲 (家) 昏了头脑的刘备去下达命令让镇守荆州的 (尼) 关羽攻打曹操,促成两线夹 (称) 击曹魏之势.(有人觉得关羽 未经成都授意而擅自用兵发动襄樊之战,关二爷虽然性格孤傲,但是他还有个大哥刘备刘皇叔镇着他,且为将多年,熟读《春秋》,最起码军纪还是明白的吧,而且他在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