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禅与如来禅

作者&投稿:浑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
如来禅:经教里的禅法,因它是如来所说,后人因名之为如来禅。

祖师禅:是南宗禅法,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来,传至六祖惠能以下五家七宗的禅法。其实祖师禅也是如来所传,并非祖师所发明。

2、释义
如来禅:如来禅属先做后悟,在事中求,通过行为引导内心,达到解脱,未悟前以行动原则约束身心,直到完全契合如来藏妙心。
祖师禅:祖师禅属先悟,遇事而得契合妙心,属机缘巧合得知无本无性,非从言语约束而是如实无所得,即契合本心。
扩展资料:
禅的种类:
1、愚夫所行禅
大慧,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诸修行者,知人无我;见自他身骨锁相连皆是无常苦不净相;如是观察坚著不舍,渐次增胜至无想灭定;是名愚夫所行禅。
2、观察义禅
云何观察义禅谓知自共相人无我已,亦离外道自他俱作,于法无我诸地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
3、攀缘真如禅
云何攀缘真如禅,谓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缘真如禅。
4、 诸如来禅
云何诸如来禅,谓入佛地住自证圣智三种乐,为诸众生作不思议事,是名诸如来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师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来禅

在佛说法时,没有什么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区别。是后世禅家对体悟真如的方法的区分。一般来说,如来禅是修行体悟的按照四禅八定的次第来修,是渐修的道路。祖师走的顿悟的道路,即六祖所谓:‘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两者的所悟大家之处皆是真如,无别。用心经来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如来禅的修持方法,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即是祖师禅的修持路线,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此在实际修持中不必一定走哪一种路线,要根据自己的相应来玄奘,因为法无高下,惟人修持。

祖师禅

禅宗的产生,中国佛教的整体面貌被改变,祖师禅的问世,大乘禅定有了新的禅定法系。禅宗的殊胜,使中国佛教走上了发展的顶峰,祖师禅的风姿,把义理佛教变成了生命觉醒的佛教。禅宗创生了祖师禅,祖师禅就是禅宗。

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舍弃知解,抛弃经教,河佛骂祖,棒打断喝,全然为了显示众生本心的样貌,完成“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目的。

禅宗虽以禅名宗,但却不同于佛教所说的“禅那”、“定”、“三昧”,相反贱视坐禅,“道在心悟,岂在坐也?”“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它是把禅的内核凸现出来,直落到众生心上,“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坐禅的形式岂可障碍了心的本性,桎梏了心的自由?

觉悟来源于刹那,并无阶级,要四禅八定何用?“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性本净,如镜自明,拂尘看净,无用劳作。平常心就是道。

禅风普传,遂有参差,一花五叶,其实一味。接机对锋,各显手段;众生等差,门庭遂生。天下都是选佛场,婆婆卖饼也说禅。

近几年,禅宗书籍风传海内,既有翻印禅师古著的,也有研究的著作;既有阐发义蕴的,也有照录公案的;既有专评禅宗的,也有文学、诗歌与禅扯在一起说的。圈内人欣喜异常,如睹太阳照原野;圈外人附庸风雅,雾中看花更摇曳。

由于近几年介绍禅师风采、机锋的书不少,因此本书不作唠叨。只拈出下列三个问题加以探讨,对祖师禅加以更深的理解。

1.祖师禅与如来禅分歧的由来

自达摩东来以后,禅的新的生命和新的形式潜滋暗长,虽然在当时,达摩及其弟子名声并不显。到了慧能创立禅宗,再经弟子神会的努力,这一新的生命与新形式就逐渐传遍全国。又经数传,慧能的弟子、还有神会的弟子各成宗系,按中唐佛教思想大家宗密(神会的四传弟子)的记叙,当时,禅师有几千数(指开山传教的),归纳起来有十室七家,最著名的是四宗:洪州宗、牛头宗、北宗和荷泽宗。宗密属荷泽系,自然,他的看法和著述总以荷泽系为最究竟,又由于他是华严宗的传人,所以,他主张教禅一致,并针对教(无台宗、华严宗等)与禅宗的矛盾以及禅宗各分支的冲突的情况,做了许多融合的工作。并且,他以渊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解,对教、禅的高低层次进行了爬梳整理,如把禅分为五类(见第一章),以达摩传来的禅为最高,称为如来禅,这一称呼是沿用《楞伽经》中的说法。

但宗密虽身为禅师,但与当时占主流的禅系,如洪州宗的风格全然不同。洪州宗表现为大机大用,以日常情景点化学人,而宗密却表现出教中的经师风格,喜欢著述,没有多少机锋,更多的是叮吁学人。宗密也为当时禅宗的表现深为忧虑,认为洪州宗强调了心的用一面,而忽略了心的体一面,并且不看经、不学论,不利于佛教的信仰,因此他主张禅要依经,不然就是邪道。这种说法或许大大刺激了正在成长壮大的其他禅南宗的禅师们,所以,后来出现贬斥神会、宗密为知解宗徒(注重理论学习和理解)的说法,这一贬斥,后来被反映进《宗宝本坛军》中。

同时,宗密对禅作的分类他们也不接受,而创出了“祖师禅”这一名词与“如来禅”对抗。“祖师禅”最早使用是禅宗沩仰宗的创始人之一仰山慧寂。这一名词一出现,渐被禅宗界所接受,如来禅就逐渐成为与“祖师禅”对称的词。如来禅是释迎牟尼所说的禅,特别指教中的禅;祖师禅却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由达摩传来的禅。延至宋以后,随后期禅宗的兴盛,祖师禅就吞没了如来禅。时至今日,这一结局也很明显。当然,宗密对禅的分类也被贬作是五味交杂之禅(如来禅),他们才是祖师一味之禅。

2.悟境有无层次

由于禅宗提倡“顿悟”,并说“一念迷即众生,一念悟即佛,”,众生与佛同体。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觉悟理解成一刹那间完成而无层次之分的状态。众生与佛同具佛性(因),变成了众生悟后同佛性(果)。因此,觉悟是一下子完成的。而且禅宗强调见地,“顿同佛体”,更加强了这一看法。然而,许多禅师仍然认为,悟存在层次之别,如宗密根据他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制订了一个迷悟各十重的说明,悟的十重即悟后修证十重,它们是:①顿悟本觉,②发心怖苦,③觉妄念,修五行,④四开发,⑤我空,⑥法空,⑦色自在,⑧心自在,⑨离念,⑩成佛。禅宗的“顿悟成佛”在这里变成了“顿悟本觉”,成佛还要经十个阶梯。很明显,在宗密看来,顿悟本觉是因位,是悟众生与佛无殊的本觉(真心、自性清净心),成佛才是果位。

宗密这种说法对后期禅宗界有什么影响,找不出明显的证据。但后期禅宗的禅师基本上也是倾向于悟境是有层次的,在禅宗界广泛传颂的《十牛图颂》说的就是悟的阶段可证。因此,是否可以说,悟也有深浅的不同,有的悟是悟的刹那就成佛,毫无阶级可言。有的或许是累积小悟到一定时候突发大悟。后一种能否说是渐悟?

那么,为什么悟境又分成层次呢?这就要说到下一个问题了。

3.有没有渐修

众所周知,禅宗分为南北,分离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顿渐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北宗主渐,南宗主顿,故名南顿北渐。有关顿渐的争论,宗密曾归纳禅师和经论的说法为六种:①渐修顿悟,②顿修渐悟,③渐修渐悟,④顿悟渐修,⑤顿悟顿修,⑥法无顿渐,顿渐在机。宗密认为,最正确的说法是⑧,但落实到顿渐问题上,荷泽系主张顿悟渐修。这是因为“虽顿悟法身真心,全同诸佛,而多劫妄执四大为我,习与性成,卒难顿除故,须依悟而修,损之又损,乃至无损,即名成佛。”(《禅门师资承袭图》顿悟是因位,成佛是果位,二者并不全同。宗密的主张实则为后世禅师们所认同。

至沩仰宗时,就有此说。仰山有次曾评香严“如来禅即可,若论祖师禅,尚未梦见在”。然而,祖师禅之起,非由六祖始。实际上从达摩到青原行思都是如来禅、祖师禅合用的。特别是达摩
接二祖,非常祖师禅。

二者的法印差别要详论起来,太大文章,且与大家目前实修关系不大,其差别之要,知道点对实修有点好处。

禅宗的标准,本是要到“知有”才算跨到门槛,光体悟到“一昧”不够。可后来(唐宋)能到一昧的人还有(也不很多),知有就少了。

于是大祖师们为向上提携后人,用种种法子言传身教,要那些到了一昧的人,于“无明缘行”的行处,即于“行”时,不可昧却本来一昧,也不可压伏“行”。此是电光石火之机,不易把握。学会把握则空有当体不二。这种借“机”而教之法,后人叫作祖师禅。同时就把能在相对静些的态下(并非绝对静)把握空性正受
——一昧的,叫作如来禅了。因此,祖师禅更难也更有力,手段上也就无所不用其极:棒喝打骂全上!相对的,如来禅所需的手段就平和的多。然而,不先会如来禅就不可能会祖师禅。

再往后,人更能糟塌了,不先契入一昧,就作出些祖师禅的样子唬人。确实,能被唬住的人居大多数。结果,偏于机锋、流于口簧成了通病。大善知识(大慧,宏志等)只好再用默照,参话头来校正。

再往后,人的糟塌能力更长,流弊更多而禅宗能接的有根器人日少,宗门日衰。。。至今。。。。。。

一.悟前“修行”:
未悟之前是“资粮位”,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正知见”,知道“开悟”所证之心大致有些什么体性。这个应该学习依照般若类经典;否则错路。这不就是悟前的“渐修”吗?
其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培植善根;忏悔罪业,以消除障道之因;不也是悟前的“渐修”吗?
复次,不发菩提心而修诸善法,名为魔业;连小乘都不可及。何况禅宗是大乘法。不失不亡菩提心而广修六度菩萨行,不也是悟前的“渐修”吗?

以上种种,皆是开悟之前必须的“资粮”,就算此生少修积;宿世无量劫也早已具备;若是无有这些“资粮”,根本不可能得悟。我等凡夫,自量福德善根,当如何拣择?

二.悟后起修:
往昔无量劫至悟前,资粮已备,因缘具足,则一朝得悟;悟后菩萨,因往昔愿力,今生再来娑婆度生,也在人间示现开悟,因而能为人师,能通大乘,能度众生;此一类,见之不可生“开悟易得”之想;以免自误。也不可生“开悟不可能”之下劣心;以免失去机会。如上,也应当知道,菩萨开悟,完全可能无量世常常开悟,以此而度众生。(悟后可发大心:“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娑婆,世世明心见性,通达大乘;度尽此间众生。”)
悟后证得的那个“不生不灭”心;与诸佛所证之心,体性无二;然而确有净染之别。不是最后身菩萨,不可能“一悟成佛”(究竟圆满之佛),否则,历代真悟祖师皆当被释迦牟尼佛授记为:“我涅盘后,弥勒下生之前;有某某等等佛出世。正法像法末法几何,度生几何。”,此违佛说也!另,悟后得“不退位”,在52阶位中,只是十信位之后,十住为中的第七住位;后面还需圆满十行位、十回向位才入初地;此时才历经一大阿僧祗劫;何况初地至八地、八地至佛地各一大阿僧祗劫?
悟后实修,断一分惑证一分菩提;需历经超过二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可成佛。

综上所述,渐修在悟前,虽不名“实修”,而能具足资粮;不可不修。渐修在悟后,断尽一切微细惑,方成佛道,不可不修。而“开悟”一事,无论是“破本参”明心、“破重关”见性、“三关齐破”等各种情形,只要是真悟,就只有顿悟,无有渐悟。比如闭眼无见,睁眼即见。渐悟之说,是上述之“渐修”。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祖师禅只论见性,不论次第

如来禅是次第禅法.

若说联系,要看情况了,复杂的要打N多字,太麻烦了

区别是如来禅包含祖师禅.联系是都是修佛的法门.


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区别是什么
如来禅与祖师禅在禅宗修证上各具特色,主要区别在于其来源、修证方法和侧重点。二、1. 来源不同 如来禅是注重理论思考的禅修方式,它源于对佛陀教义的深入研究和体悟。祖师禅则更多地继承了早期禅师的实践智慧,是通过师承关系,从祖师那里传承下来的禅修方法。2. 修证方法不同 如来禅强调对经典的学习...

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 如来禅:经教里的禅法,因它是如来所说,后人因名之为如来禅。祖师禅:是南宗禅法,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来,传至六祖惠能以下五家七宗的禅法。其实祖师禅也是如来所传,并非祖师所发明。2、释义 如来禅:如来禅属先做后悟,在事中求,通过行为引导内心,达到解脱,未悟前以行动原则约束身...

什么是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
如来禅——三学六度之禅——在观息与心上做功夫——断惑证真——渐门——小乘——显教禅(化身佛说) 祖师禅——即心成佛之禅——在观心本体上做功夫——即心成佛——顿门——大乘——显教禅(报身佛说) 秘密禅——即身成佛之禅——在三密为用上做功夫——即身成佛——顿门——大乘——密教禅(法身佛说...

何为如来禅?何为祖师禅?
实际上,将祖师禅简单归为顿悟,如来禅视为渐修,这种划分往往过于表面。整个佛教经典中,无论是顿悟还是渐修,都是修行的普遍路径。即使是那些以言下顿悟闻名的禅宗祖师,他们的悟境也是源于长期的渐修积累。如石巩禅师这样的猎人,因马祖点化而顿悟,其实是他们往昔修持的机缘与当下顿悟的结合,而非一...

祖师禅晚明禅学中兴的特质
祖师禅与如来禅的合流成为这一时期禅学复兴的关键特征,如来禅强调顿悟与渐修的圆融,而祖师禅则更强调顿悟的彻底性,马祖道一的转向是二者融合的关键例证。在明末,佛教宗门倾向于理解即心即佛,强调禅修的无漏自性,而非心非佛则被视为超越修证的神秘领域。禅宗分为如来禅和祖师禅,前者关注心性,...

祖师禅与如来禅
1.祖师禅与如来禅分歧的由来 自达摩东来以后,禅的新的生命和新的形式潜滋暗长,虽然在当时,达摩及其弟子名声并不显。到了慧能创立禅宗,再经弟子神会的努力,这一新的生命与新形式就逐渐传遍全国。又经数传,慧能的弟子、还有神会的弟子各成宗系,按中唐佛教思想大家宗密(神会的四传弟子)的记叙...

佛教禅宗所谓的祖师禅和如来禅是后来才区分出来的吗
这种说法是误传!禅修是释迦牟尼佛传与迦叶菩萨,迦叶菩萨成为禅宗初祖,传至达摩大师(第二十八祖),由达摩大师传至中国,成为中国的禅宗祖师。禅法及一切佛法都是不二之法,只有一法,即明心见性之法。禅宗更没有所谓的祖师禅与如来禅之分!

祖师禅祖师禅来源
还未达到祖师禅的境地,因为祖师禅要求超越物质贫困,甚至连锥子也不再需要。与如来禅相比,祖师禅更强调彻底性和超越性。仰山之所以认为香严只达到如来禅,是因为祖师禅要求达到的境界更为纯粹和深入。实际上,宗门中的祖师禅与如来禅的划分,主要在于领悟程度的深浅,而非本质上的区别。

五宗禅是什么?_?求详解
如来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祖师禅是六祖大师所说。其实如来禅和祖师禅也是后人为了便于区分,给命的名。禅就是禅,不立一法,见性成佛。哪来这个禅,那个禅,两千年了,禅宗法脉那么多,没出现一个别名的禅,都是现代人耍小聪明,搞出这么多名相来。末法时期,正法衰微,修行人当警惕啊。

什么是禅
---汉传佛教里分为如来禅和祖师禅,如来禅是依教理次第修习,渐修渐悟.如天台止观。祖师禅即是释迦牟尼佛捻花示众,迦叶尊者开颜微笑,心心相印,悟佛宗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所谓宗门下的禅就是指祖师禅,迦叶尊者为初祖,二祖阿难,直至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于南北朝时期来到中国,建立...

北关区13695152426: 祖师禅与如来禅 -
轩矩吉福: 在佛说法时,没有什么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区别.是后世禅家对体悟真如的方法的区分. 一般来说,如来禅是修行体悟的按照四禅八定的次第来修,是渐修的道路.祖师走的顿悟的道路,即六祖所谓:'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两者的所悟大家之处皆是真如,无别. 用心经来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如来禅的修持方法,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即是祖师禅的修持路线,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此在实际修持中不必一定走哪一种路线,要根据自己的相应来玄奘,因为法无高下,惟人修持.

北关区13695152426: 佛教禅宗所谓的祖师禅和如来禅是后来才区分出来的吗? -
轩矩吉福: 是六祖时候区分的吧?那时有所谓难能北秀、南顿北渐之分.而祖师禅刚好是走顿悟的路子,如来禅是走渐修的路子.当然,顿悟离不开渐修,渐修到最后也要靠霎那间的明悟,分不开的

北关区13695152426: 什么是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 -
轩矩吉福: 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如来禅是从观色、观息、观心三个方面来入手,次递进行来做工夫. 2、祖师禅是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真接从“观心”上做功夫,以观心为本体,较侧重于“心法”. 但是色、息、心三...

北关区13695152426: 如何是如来禅?如何是祖师禅?
轩矩吉福: 如来禅是我们证道后,见着我们的佛性,是为如来禅;祖师禅是从世尊拈花, 以至祖师喝棒责骂、扬眉瞬目、举首低头、嬉笑言谈、接引后人,皆祖师 禅.古人有一事证明,香严和尚证道后,说一偈送沩山云:“一击忘所知, 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 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后仰山勘过, 更令说偈,偈曰:“去年贫未是贪,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 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师复有颂 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 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故如来禅是体,祖师禅是用,无祖师禅就不能接引 众生.

北关区13695152426: 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区别是什么 -
轩矩吉福: 世尊所说之经教 即如来禅 祖师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即祖师禅

北关区13695152426: 佛学中的禅分哪几个种类 -
轩矩吉福: 祖师禅和如来禅

北关区13695152426: 佛教禅宗里分为两派,一派是顿悟派,另一派是什么 -
轩矩吉福: 在众多佛门宗派里面,禅宗作为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的最上乘.以六祖慧能与同门师兄弟神秀禅师顿渐量大派系又分出五家七派,既是五祖当时所说的;一花开五叶.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云门宗.里面又分顿悟与渐修,其中顿悟禅也叫祖师禅.以其格调高标,非凡夫愚智所能领悟,也叫超佛祖师禅.也就是楼主说的顿悟禅.而另外一派叫做;如来禅.可以讲道理给学人听,循序善诱,温婉舒缓.也叫做渐修禅.希望可以帮到你.

北关区13695152426: 中国佛教两派是哪两派 -
轩矩吉福: 中国的佛教,分为3大传承: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其中汉传佛教,民间俗称:大乘.(其实不完全是大乘,还有小乘和密乘). 其中藏传佛教,民间俗称:密乘.(其实不完全是密乘,还有大乘). 其中南传佛教,民间俗称:小乘.(其实不完全是小乘,还有大乘).

北关区13695152426: 请问禅宗的“禅”字怎么解? -
轩矩吉福: 禅宗的禅,与禅定的禅,字义上是没有区别的,只能从一派宗旨上去有所区别. 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立之后,归纳他所有的内容,为戒定慧三学. 这就是教法,依教奉行,达到实践的目的,就是证法,所以说,佛法教证为体.然后后世流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