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有句话是(贪嗔痴),谁知道后面几句是什么啊,最好是能把这句话的出处告诉我

作者&投稿:堂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说贪,嗔,痴 怎么解释这贪嗔痴~

无妄无我即无灾无难,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无妄无我菩萨境界。
贪嗔痴解释:
贪:
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
嗔:
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诋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为。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十分有害。
痴:
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

扩展资料:
贪嗔痴意义:
佛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即所谓“三毒”。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
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
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
而在具体实践上,则要人们以布施转化贪欲心,以慈悲转化怒心,以智慧转化愚痴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贪嗔痴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扩展资料: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 即是对治 ”贪、嗔(che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有了透彻、圆融的了知,从而脱离愚痴;不再惘于事理,迷于因果;善解世间因缘的相续,明白生死流转的根本,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降伏解脱的先后次序:
持戒除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贪心不起,定力更进,断灭嗔心,智慧显露,愚痴障除,正见正行,净化身心,因次第修,证果不远,解脱根本烦恼,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实不虚,唯信之者自证。
作于春秋时期的《礼记·大学篇》里也描述了类似的修身安心之道,可知“其来有自”: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智生,智生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参考资料:贪嗔痴-百度百科

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
生,求不得不生(不生非死);老,求不得青春;病,求不得健康;死,求不得永生;爱别离,求不得团聚;怨憎会,求不得解脱;五蕴炽盛,求不得清明。求,就是欲。求不得,便是苦恼。
生老病死世人皆无可避免,只是这“求不得”之苦,应是可以凭主观意志免除的。奇怪的是,古往今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是在这“求不得”上苦苦折磨自己。或费尽心机,或使尽伎俩,或机关算尽,或明争暗斗,最终是“反害了卿卿性命”。
原本渴求的东西,却远远的只可观,而不能走近,甚至观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罢不能,欲求不得。情绪里不免伤心,焦灼和懊悔。

菩提达摩
悟性论
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於三毒,长养於白法,而成於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佛祖云人有七苦: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失荣乐。
若贪嗔痴不在心里边,淤泥也可化红莲。

佛祖云人有七苦: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失其荣乐。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佛祖云人有七苦: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失其荣乐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什么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是大乘佛教的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

往夕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请问这...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有这个偈诵!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偈子,通常用于忏悔文中,你只要拜忏就可以用它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释经
既具有如来智慧,何以这般愚痴迷惑?可见我们的妄想颠倒执着之病相当严重。然则佛陀慈悲,教给我们诸多圣道法门,帮助我们永离妄想颠倒执着,而我们学了圣道之后,依然妄想纷飞,颠倒执着,境界现前,仍是愚痴迷惑。难不成圣道不管用吗?非也。这叫做“贪嗔不肯舍,徒劳读释经;看方不服药,病从何处轻。...

往夕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请问这...
无始:众生轮回无始无终,过去没有起源,未来没有终点。贪嗔痴:贪就是各种贪欲,比如贪财,贪图安逸等;嗔是嗔怒,生气;痴是愚痴,佛讲的愚痴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傻不太一样,大体上是指不晓得自己是受到妄想执著分别的障碍而无法脱离轮回,并乐于轮回中的感官享受,不信因果,不思脱离。“无始贪嗔痴...

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 六祖慧能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

怎样忏悔
回答: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忏悔业障愿中的四句偈:我昔所作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这四句讲的很简单,那么我们介绍一种更为详细的忏悔方法。 世尊在《金光明最胜王经》中详细讲述了忏悔业障的具体方法。 ...

弘一大师《晚晴集》(1~50)
在这些禅语中,大师强调了悔过与净化的起点——“忏悔为始,念佛净土为终”,告诫我们唯有找回初心,方能真诚忏悔,以菩萨的随顺心去滋养佛性。贪嗔是修行路上的绊脚石,“戒除贪嗔,方能扫除障碍,行少欲,心自坦然”。莲池大师的智慧照亮了看破红尘的道路:“世事如戏,无真实可言,理解宿世因缘,...

佛教中说的‘无明’是什么?
问:‘如何是佛?’答:‘东山水上行。’或者答:‘脱却草鞋赤脚走。’随便说句什么话,不直接告诉你。叫你因不明这答话的意义而怀疑,因疑而隔断妄念,时节因缘到来,即能亲证本来。禅宗是于悟理体后,即进行绵密保护。在事境上锻炼,勤除妄习,从而打成一片,圆透三关。我们能够举很多例子,就说六祖大师吧,他经...

贪瞠痴,痴是怎么回事。这痴有何难破之处。请用实际生活说明,单以佛经...
痴的对面就是智慧,就是没智慧嘛。这你就理解了吧!痴也就是愚蠢的没有智慧的做事。佛法叫三毒,即“贪嗔痴”,其实三个是递进的关系,第一步、先起贪;第二步、如果贪而得不到就嗔;第三步,即痴,就是你贪心而不得,那就起了嗔心,还要迷途不知返,这就开始痴迷了,这个时候的状态就是...

求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
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1、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华严经修慈分) 2、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3、生死不断绝,贪欲...

温州市13396694479: 贪、嗔、痴出自哪个佛经?是什么意思 -
蓬雨丽科: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佛家有所谓“贪、痴、嗔”三念: 1.贪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

温州市13396694479: 佛经中是怎样说贪嗔痴的以及如何对治 -
蓬雨丽科: 贪嗔痴对应的是戒定慧,可以找一些记录因果的文章来看,了解贪嗔痴慢疑五毒会引起的可怕后果来警醒自己,且通过修行来减轻自己的贪嗔痴心.但这些都要从内心发愿想要改正自己的问题才行,如果自己本身并不想改,那么其他的外缘都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温州市13396694479: 佛经里说的贪瞋痴慢、是什么意思?...
蓬雨丽科: 简单的说: 贪-就是欲望,贪财、贪吃、贪色、贪名利等. 嗔-嗔恨心、嫉妒心、恶心. 痴-无明,也就是对事物认识的无知. 慢-就是我慢,傲慢心.

温州市13396694479: 佛家讲的“贪嗔痴”中的“痴”指什么? -
蓬雨丽科: 愚痴: 又名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为三毒之一.佛教所说的愚痴,并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而是其之所知都是邪知邪见,与佛教所说的正知正见相反,所以叫做“痴”或“无明”. 《佛教大词典》解释说:痴,又曰无明.心性闇昧,...

温州市13396694479: 佛法里说的贪嗔痴,嗔是什么意思? -
蓬雨丽科: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

温州市13396694479: 佛家说忌三 贪 嗔 痴 中的嗔死什么意思..还有7情指哪7情? -
蓬雨丽科: 七情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嗔:指嗔恨心.嗔恨心不段除掉会堕地狱!这个心我们不要有.遇到事物应该尽量想开.佛家讲三毒心.就是贪嗔痴!佛性就被这三毒心所污染

温州市13396694479: 佛说贪嗔痴? -
蓬雨丽科: 佛教中的三毒:贪,是对欲望的执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嗔,是对于喜怒的偏执;痴,是对于喜好的偏执;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温州市13396694479: 无始贪嗔痴什么意思? -
蓬雨丽科: 读成“无始、贪嗔痴” 无始劫以来,贪瞋痴三毒所生出来的罪孽:从身生出杀、盗、淫的业,从口生出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的业,从意生出贪、瞋、痴的业.

温州市13396694479: 六道中的六个道是同时有的吗? -
蓬雨丽科: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一念慈悲是佛道,一念向善是天道,一念嗔心是修罗道,一念贪心是畜生道,贪嗔痴俱足是地狱恶鬼道.一念一个轮回.习惯或性格决定人的一生,这话就是从这角度来说的....

温州市13396694479: 佛法中说的“痴”是什么意思? -
蓬雨丽科: 1、痴这个词在佛教用语中是“三毒”之一,基本解释如下: 佛教语.贪、瞋、痴"三毒"之一.梵语moha,也译作"无明".谓愚昧无知,不明如实之事理.如:痴定(枯坐无慧);痴箭(害人害己的邪念). 2、详解如下: 又作无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